審閱序
社會學是一門系統性研究人類社會互動、社會關係和社會結構及其變遷 的科學。其所涵蓋的主題範圍非常廣泛,可以說,任何牽涉人類集體生活的面 向,都可以是社會學研究的主題。舉凡經濟、政治、文化、犯罪、宗教、家 庭、國家、種族、階級、性別等,甚至玩笑關係、動物與人、垃圾處理、飲食 文化等都可以成為社會學的課題。特別是對現象中,相關行動者和社會結構之 間的交互形塑和被形塑過程進行意義的理解和因果的解釋。 在沒有學習社會學之前,絕大部分的人都會以日常生活中習焉不察的常 識來看待社會中的所謂「問題」。通常這種看問題的角度,充滿著個人的主觀 和偏見。並常常將所謂的「問題」歸因於個人因素,而看不到巨大或抽象的社 會結構或制度因素。例如,我們常常聽到台灣四、五年級的中壯年,將青年失 業、低薪或工作貧窮,歸咎於年輕人不像他們當年那麼努力和吃苦耐勞。這樣 的解釋不但看不到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產業空洞化所導致的結構性失業。甚至渾 然不知,今日青年就業處境艱困結構形成的推手,恰恰就是這些主導政策和產 業走向的四、五年級生。 如果我們能夠從社會學的學習中培養出一種社會學的想像力,懂得將個人 生活遭遇和其所處的歷史、社會脈絡聯想在一起,則我們便可以跳脫出常識和 偏見所隱含的無知或傲慢,而不再以個人化歸因來看事情。換言之,培養社會 學想像力,有助於我們具備「見樹又見林」的客觀性視野,洞察一般人所無法 透析的有關現象的整體面貌。
此外,社會學的想像力也有助於我們具備反身性(reflexivity)。亦即,以 社會學的觀點來審視自身的思想、態度或行為之所由生的結構性條件。從而瞭 解自身看法的相對性和有限性,必要時,我們甚至可以透過社會學式的省察, 來進行個人內在的思想改革。換言之,社會學有助於我們塑造一個不斷超越既 有限制的自我。 對於現代社會中被不合理的系統或結構所邊緣化或壓抑的弱勢者,社會學 的觀點常常有助於我們以批判的視野來揭露其中的不正義。必要時,社會學這門知識甚至會促發行動者以實踐來改變其中的不正義現象。例如,學生以社會運動的方式來表達對全球化所造成階級兩極化現象的不滿。又如,太陽花學運以占領立法院方式來表達對政府忽視程序正義、國家安全和弱勢產業處境的憤怒,並提出變革的訴求。有趣的是,許多參與運動的學運領袖皆受過社會學的訓練。
具有社會學素養的人,也比較能夠以多元文化或人類學的所謂跨文化視野來同理他者或其他文化。當我們瞭解到文化所產生的相對性背景時,則對於不同的信仰、習慣和偏好的人們,我們應該更能夠予以尊重、欣賞或包容。例如、不同語言、生活習慣、性取向、宗教信仰、飲食……等之間的相知相容。
總之,全心投入社會學的學習是值得的,它使我們能夠成為一個有智慧、有熱情和有鑑賞力的現代人。
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