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中華民國的國父是誰呢?相信大家可以輕易地回答:「孫中山。」那如果接著問:「孫中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對學校課本知識稍有印象的人會說:「那是他在日本用『中山樵』的化名而來。」
除了名稱,日本在孫文的生命中佔有不小的地位。比如今日臺北車站附近的國父史蹟紀念館(又稱逸仙公園)的前身,正是孫文於日治時期準備取道臺灣抵達日本所下榻的高級料理亭。日本的神戶,也就是當年孫文重要的旅行中繼站,建有國父紀念館吸引人參觀;孫文更在日本的東京,聯合眾多團體共同建立清末最強大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如此說來,中華民國的國父和日本實在有頗深的淵源。
作為中國近代史的超級名人,華人對孫文的研究多到不可勝數。只是許多研究,因為牽涉切身相關的利益問題,華人所做出的詮釋,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總是會被打上大大的問號,最後在激烈的爭辯中迷失。這正是本書作者所提到的事實:「權力繼承者為了正當化自己的權力,因而建構出孫文的幻象並加以政治性地利用,這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也與『實事求是』的原則相去太遠。」
曾經,有人為了需要而幫孫文造神,亦有人為了宣揚自己的立場而對被造神的孫文進行過度的毀神舉動。但我認為:「孫文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人就有他自己的長處及短處,因此會有令人亮眼的成功和優秀特質,也會有令人搖頭的失敗及缺陷;但如今,許多對孫文評論卻是對他的事蹟做過度的讚揚及貶抑,反而讓人無法感受到孫文的真實面,也使這位國父成為群眾認知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想,這也是作者為何會把本書取名叫《素顏的孫文》,畢竟他期待描繪出:「既非中傷、也非一味讚揚,而是原原本本的孫文之形象。」而以有淵源但直接利益較少的日本人視角切入對孫文解析描述,或許能讓我們華人有機會更認識孫文。
本書針對孫文有著許多仔細的描述及精彩的論點,看完本書,本人深切感受到:「孫文的思想及行事作風,隨著年齡及經歷的增長而有所不同。」比如:剛開始進行革命事業的孫文,以民族革命為最大賣點,所以常強調:「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隨著民國誕生,孫文對於民族的區別不再那麼激烈,而是著重在與各派政治理念不同的闡述(像是:對平均地權的堅持及自成一套的解釋,或是:對集權與合議制的選擇及執行)。
另外,作者不斷提到孫文一個獨特的個性及行事作風:「只要是得以利用的勢力,都不擇手段予以結合、串連,孫文的做法總是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孫文總是不斷與他人結盟,卻又容易和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或是與過往死敵攜手合作的多變立場。這樣的描述,或許會讓習慣孫文「高大上」形象的讀者相當不習慣。甚至如果看到作者的另一段話:「說孫文沒有節操,的確就是沒有節操;說他是能夠應變情勢變化身段柔軟,的確也是身段柔軟。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予以評價,也是孫文的特徵。」如此語氣更是尤其尖銳及不客氣,但這樣的敘述,是否也讓我們清楚一個現實:對歷史人物的描述,往往是後人的主觀投射。歷史學界有句名言:「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也就是我們每一個讀者,都以自身角度去詮釋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往;正因為立場角度不同,人物形象就此產生差異;對於作者的認同與否,正是檢視自己想法的好時機。
然後,不得不提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關注到孫文周遭的日本人蹤跡。孫文致力革命時,獲得不少日本浪人(例如:協助介紹革命同志甚力的宮崎滔天)或是名望人士(例如:日後成為日本首相的犬養毅)的肯定及支持。甚至日本部分政府官員還暗中提供孫文承諾或支援,比方和孫文商量攻打廈門事宜的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透過本書所列出的一些書信往來資料,會看見東亞國家,面對西方列強在十九、二十世紀時期的進逼,究竟有何對應想法。一個歷史事件,它受影響及施影響的成因後果,不會只侷限在特定地區內;就如同日本人與孫文的接觸,不只源於中日兩國間的相互影響,而是在當時整個世界政局脈絡下,必然誕生出的刺激。相信這會讓讀者對宏觀歷史有著更多認識。
以上就是老ㄕ所認為的優點,不過好話說完,接下來老ㄕ就要說些和本書有所歧異的觀點言論啦。
在閱讀本書時,老ㄕ要做個提醒。
當我們閱讀孫文乃至對於各種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評價論斷,都要小心別被輕易主導,而須經過思考,甚至要加上自行查證推論後,才能選擇是否接受他人說法或是得出自己能接受的見解。像在本書提到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一事,就是很值得商討的實例(畢竟近幾年有愈來愈多其他人為暗殺宋教仁主謀的說法)。
另外,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已經時過境遷的我們在閱讀前人歷史時,別忘記時常提醒自己:「須查看當時人的時代背景及其限制。」
作者愈到後段的敘述,接連指出孫文獨裁的性格。事實上,孫文獨裁是無庸置疑的(詳情可以看本書所列出的資料);但是……一個強勢的掌權者,性格多少會帶有掌控的色彩!尤其身處亂局,許多領導人更會有試圖控制一切因素的傾向,這不只發生在中國的孫文、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等人身上,經濟大恐慌時期的美國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時的手段,亦有不少人批評他掌權過盛。但以結果論來說,羅斯福做得不好嗎?有人指責新政的荒謬及過度干涉的強硬之處,但不可否認,羅斯福的政策極大穩定了美國恐慌的人心;同樣的,孫文雖然獨裁,但以當時中國普遍對西方民主政治素養欠缺的情形下,是否會有一個必然的過渡期呢?而孫文等人正好處於當中,以至於他們既是民主的提倡者,卻又行獨裁之事呢?當然,以上疑問的答案,還是要由各位自行判斷。只是時代背景對人的影響,卻是閱讀歷史亟須考慮到的因素,以免我們反而以現有眼光去苛責當時尚在摸索的古人了。
另外本書有幾個章節,著實讓老ㄕ在閱讀時必須小心謹慎,因為那幾個章節討論到孫文的民族概念。
老ㄕ要先說:「民族議題從來就是最難討論清楚,因為只要一談到民族,往往許多理性思考就被情緒代替。」舉個例:別國進攻我國那叫侵略,我國進攻別國那叫開疆拓土。
根據作者詳盡列出孫文在不同時期有關民族議題的言論,真給人一種:「你老兄就是立場永遠在變動的超級變色龍!」好像孫文永遠在打破自己以往的論述,更令人容易惱火的,則是他不只一次「賣國」的建議(這些言論,近年來真是在網路上讓眾多網民找到機會狠狠鞭屍孫文一番)。
看到這些資料,我有三個提醒。第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看到民族議題,永遠提醒自己要冷靜,別輕易陷入情緒。第二個則是更前面提過的孫文性格: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有道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孫文既為隨機應變之士,言論的轉變對他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作者倒是指出在孫文變動甚多的表面下,那始終想堅持的底線,擁有這種突破表象的眼力及分析,老ㄕ會這麼稱呼他:行家)。但最重要的還是第三個:這都是本書作者自身的論述。還是要強調,歷史學真正寶貴的,是思考能力。總之,無論覺得本書講得有多詳細,疑問的心態仍是不可少,我這不是說就此要跟作者唱反調或沒事找碴,只是如此探索,相信能發揮讀書最大的價值。
老ㄕ最後還是用簡短幾句評論本書吧。
資料豐富,有可以輕鬆閱讀之處,亦有能深究探索之處。對於想認識孫文的人,可以是用來參閱的好用讀物。
金哲毅(金老ㄕ)| 《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