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對當時的世界而言,各帝國之間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而這種接觸往往是以戰爭的形勢為開端的。絲綢之路的開通,正是秦漢以來經過無數漢匈對戰而形成的。出自對宗教的熱衷,在歐亞大陸上一直不乏取經者與傳教士的身影。
而帝國的形成是人類政治發展的重要一步,雖然各帝國政體和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在國家管理上的機制和文化上的積累,都成為後世各國文明發展的重要資產。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1 項符合
中外文明同時空 2:秦漢VS羅馬——東西文化相輝映的圖書 |
中外文明同時空02:秦漢VS羅馬 東西文化相輝映 作者:何承偉,林言椒 出版社:龍圖騰文化 出版日期:2013-12-03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312頁 / 21 x 28.5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 初版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對當時的世界而言,各帝國之間已經有了初步的接觸,而這種接觸往往是以戰爭的形勢為開端的。絲綢之路的開通,正是秦漢以來經過無數漢匈對戰而形成的。出自對宗教的熱衷,在歐亞大陸上一直不乏取經者與傳教士的身影。
而帝國的形成是人類政治發展的重要一步,雖然各帝國政體和文化有著明顯的差異,但在國家管理上的機制和文化上的積累,都成為後世各國文明發展的重要資產。
出版說明 何承偉 Ⅱ
推薦序一 龔鵬程 IV
推荐序二 李學勤 VII
專家導言 梅雪芹 XVIII
導讀示意圖 4
秦朝 VS 羅馬 孔雀
▼
政治
▼
政治比較大視野 走向大一統:秦漢政治與羅馬政治 8
千古第一帝:秦始皇 10
通往帝國之路:第二次布匿戰爭 11
萬世帝國夢的破滅:秦朝二世而亡 12
從殺人如麻 到佛心佛性:阿育王 13
雙雄的終極對決:楚漢爭霸 14
馬其頓人當了埃及的法老:托勒密王朝 15
▼
制度
▼
制度比較大視野 大地在我腳下 國計掌於手中:
秦漢政治制度與羅馬政治制度 16
至高無上的皇權:專制主義 中央集權制度 18
國王、貴族和平民三權分立的羅馬共和國 19
比較視角 廣袤帝國的基石:行省制和郡縣制 20
▼
經濟
▼
經濟比較大視野 從繁榮到衰落的蛻變:
秦漢至南北朝的社會經濟與羅馬社會經濟 22
短暫的以農立國:秦朝經濟 24
崇尚農耕的國度:羅馬共和國的經濟 25IX
▼
藝術
▼
藝術比較大視野 帝國錦繡:秦漢魏晉藝術與羅馬藝術的力與美 26
藝術比較大視野 深埋兩千多年的秦代地下兵團:兵馬俑 28
秦代留下又一個華美的謎:阿房宮 30
男人們正在角力:古羅馬競技場 31
▼
思想
▼
思想比較大視野 三教齊輝的壯觀 VS 終歸一統的誦經:
秦漢至南北朝思想與西方思想 32
實踐中的法家:秦朝的思想 34
原始而瑣碎的多神教:早期羅馬的宗教 35
漢朝 VS 羅馬 孔雀 貴霜 安息
▼
政治
▼
軍事廣角 戰陣激盪六合:軍團橫掃歐亞 38
一朝布衣終成天子:漢高祖劉邦 40
狹路相逢智者勝:羅馬與馬其頓的戰爭 41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獨攬皇權的女人:呂雉 42
強中自有強中手:安條克三世的擴張 43
周言成康 漢言文景:一代治世的開創 44
希臘化時代落幕:羅馬兼併馬其頓 45
內聖外王的一代雄主:漢武帝 46
跨頁大圖 游牧民族生活的草原 48
帝國成形 帝制將臨:共和國晚期的羅馬 50
匡扶社稷重興漢室:昭宣之治 52
我來,我見,我勝!:共和國的終結者凱撒大帝 53
柔仁好儒的文藝皇帝:漢元帝 54
開闢帝制時代:雄心勃勃的屋大維 55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王莽稱帝改制 56
開創帝國 締造繁榮和平:奧古斯都的統治 57X
跨頁大圖 羅馬帝國與西漢帝國疆域示意圖 58
江山重歸漢 天下再姓劉:光武中興 60
加強皇權 隱居山野:提比略 61
天下安平 百姓殷富:明章之治 62
「偉大詩人」 統治殘酷:「雙面」尼祿 63
專制皇權畸形發展:外戚宦官專權 64
羅馬帝國的鼎盛期:安東尼王朝 65
比較視角 烽煙早淨王戈淚,千秋堡堠傲蒼穹:
秦漢長城和哈德良長城 66
塞北天驕:匈奴 68
羅馬帝國的終結者:日耳曼人 69
▼
制度
▼
廷分內外 權有輕重:漢代的中朝和外朝 70
披著共和制外衣的君主制:元首制 71
舉秀才,不知書 察孝廉,父別居:察舉制的變遷 72
權力幾經變遷終歸消失:元老院和公民大會 73
▼
經濟
▼
從與民爭利到與民休息:鹽鐵之議 74
減少干預 自由貿易:羅馬帝國的經濟政策 75
自給自足促進生產進步:田莊經濟 76
封建制生產關係開始萌芽:隸農制 77
經濟蒙太奇 自給自足,自成一體:東漢田莊與西歐中世紀莊園 78
▼
文史
▼
文史比較大視野 春風綠遍 薪火相傳:
秦漢至南北朝文學與羅馬文學 80
史家之絕唱:史學之《史記》 82
無韻之離騷:文學之《史記》 83
記述羅馬的光輝:李維《建城以來史》 84XI
暴君的鞭撻者:塔西佗 85
究西都之首末 窮劉氏之廢興:《漢書》 86
希臘的光輝仍在閃耀:希臘史學 87
賈生才調更無倫:賈誼 88
口若懸河 雄辯滔滔:西塞羅 89
賦家之心,苞括宇宙,總覽人物:司馬相如 90
串連神話 人物變化:奧維德《變形記》 91
啟隱逸之先聲 開駢賦之先河:張衡〈歸田賦〉 92
披著驢皮看世界:阿普列尤斯《金驢記》 93
愛情之歌:〈孔雀東南飛〉 94
文人心聲:〈古詩十九首〉 95
平民的戲謔:普勞圖斯 96
在書齋裡上演的悲劇:塞內加 97
▼
文史
▼
多面審思的時代:漢代雕塑 98
藝術長鏡頭 身體的讚美詩:藝術作品中的人體 100
美的典範:米羅的維納斯 102
搭建出中國建築 文化的堅實臺基:秦磚漢瓦 104
諸神榮光照耀羅馬建築:萬神殿(Pantheon) 105
跨頁大圖 羅馬古城 106
精巧奪天工 素中見華美:漢代服飾 108
圍裹雕塑般的人體美:羅馬服飾 110
小工藝品凸顯大智慧:長信宮燈 112
鑲嵌出古羅馬的色與光:玻璃工藝 113
道德的具象 禮教文化:浸染漢代繪畫 114
描畫在牆上的生活:龐培城壁畫 115
▼
思想
▼
一統思想界的大儒:董仲舒 116
治國與治心的兩棲皇帝:馬克‧奧理略 117XII
一統儒學的大師:鄭玄 118
救世主臨凡:耶穌 119
三傑相繼:王充、王符、仲長統 120
啟蒙先驅:琉善 121
▼
科技
▼
比較大視野 百廢待興與落日餘霞:
秦漢科學與古希臘羅馬之交的科學 122
敢問天為何物:秦漢時期的天文科技 124
真理與謬誤之間:古希臘羅馬的天文學 125
用算術丈量世界:漢代的數學成就 126
幾何學始祖:歐幾里得與《幾何原本》 127
膏壤沃野 鐵器農耕:秦漢時期的農田水利 128
莊園經濟的發展:古羅馬的農業技術 129
比較視角 與天鬥其樂無窮:漢代水利與羅馬水道 130
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的發明 132
古代世界的工程專家:羅馬人 133
科技長鏡頭 飄洋過海,造福人類:造紙術的傳播 134
碩果累累:漢代地理學 136
地球是圓的:古希臘羅馬之交的地理學 137
跨頁大圖 馬王堆漢墓帛畫 138
西元前3世紀的百科全書:《呂氏春秋》 140
古羅馬自然科學的全面寫照:《博物志》 141
妙手回春 藥到病除:漢代醫學 142
希臘醫學的新高潮:發達的古羅馬醫學 143
▼
日常生活
▼
民以食為天:漢代人的飲食 144
與羅馬人共餐:古羅馬人食譜 145
皇帝的遊樂:漢代的娛樂活動 146
縱情玩樂的民族:古羅馬人的休閒娛樂 147XIII
娛樂長鏡頭 黑白相擊迸紅光:圍棋的歷史 148
雲想衣裳花想容:漢代婦女的生活 150
奢華之風:古羅馬貴婦的生活 151
▼
中外交流
▼
「鑿空」之行:張騫出使西域 152
希臘文化的勝利:希臘化時代 153
跨頁大圖 絲綢之路遺蹟 154
史學世家的外交家:班超 156
伊朗古國:帕提亞帝國 157
佛祖初來:佛教的傳入 158
佛教之國:貴霜王朝 159
魏晉南北朝 VS 羅馬 薩珊 東羅馬 西羅馬 法蘭克
▼
政治
▼
政治比較大視野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中西大分裂時期 162
治世之能臣 亂世之奸雄:曹操 164
羅馬人的非洲皇帝:塞維魯 165
明果獨斷 勇蓋天下:孫策定江東 166
被軍隊掌握帝國的命脈:塞維魯王朝 167
有高祖之風 具王霸之略:蜀國先主劉備 168
帝國之軀在風雨中飄搖:3世紀危機 169
赤壁一戰 天下三分:赤壁之戰 170
恢復帝國的榮光:伊利里亞諸帝的統治 171
天下稱兵者盡 三國相爭勢成:三國鼎立 172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諸葛亮治蜀 174
挑戰帝國的餘威:高盧建國 175
篡逆之心 路人皆知:司馬氏代魏 176
閃耀在東方的明珠:帕爾米拉帝國 177
果於殺戮 殘暴誤國:孫權晚年的統治 178XIV
帝國崛起於東方:薩珊波斯的興起 179
百年混戰的終點:三家歸晉 180
俘虜羅馬皇帝的諸王之王:沙普爾一世 181
三國群英耀汗青 182
跨頁大圖 赤壁古戰場(武赤壁) 184
平定三國亂世 王朝短命而亡:西晉武帝 186
開創波斯薩珊王朝的全盛局面:沙普爾二世 187
蛟龍得雲雨 終非池中物:劉淵 188
完成共和制向專制君主制的轉變:戴克里先 189
江山更替英雄事 至今淝水嘆苻堅:前秦苻堅 190
帝國唯我獨尊 基督教為我所用:君士坦丁大帝 191
王與馬 共天下:東晉建立 192
羅馬帝國的最終分裂者 基督教的庇護人:狄奧多西一世 193
當年氣吞萬里如虎 怎料元嘉倉皇北顧:劉宋北伐 194
內外交困 帝國日落:西羅馬帝國滅亡 195
以佛治國的菩薩皇帝:梁武帝蕭衍 196
奠定西歐主要國家的基礎:法蘭克王國 197
躍馬彎弓 統一中原:北魏的崛起 198
蠻族國家 花開處處:西哥特王國 和東哥特王國 199
兩家分魏:北魏的分裂 200
夾縫中尋求生存:奈伯特王國 201
癲狂皇帝 醉生夢死:北齊文宣帝高洋 202
韜光養晦 統一北方:北周武帝宇文邕 203
▼
制度
▼
壁壘森嚴:門閥士族政治 204
褪去君主制的遮羞布:多米那特制 205
▼
經濟
▼
固本強國:曹魏屯田 206
事與願違:戴克里先的經濟改革 207XV
處理經濟問題的基本方案:戶調式 208
北人寓南土:僑州郡縣 209
土地分配的重大變革:均田制 210
振興與陰影:5至6世紀的拜占庭經濟 211
曲折前進:南朝農業 212
不堪承受之重:南朝賦役 213
▼
文史
▼
天縱英才曹子建 214
憂憤佯狂說阮籍 215
百世田園之主 千古隱逸之宗:陶淵明 216
歌頌羅馬帝國的史詩:維吉爾《埃涅阿斯紀》 217
山水有清音:謝靈運 218
洞察世界的詩人:盧克萊修 219
庾信文章老更成 220
憤怒出詩人:朱文納爾 221
誰說女子不如男:〈木蘭詩〉 222
黃鐘大呂 千年不絕:《摩訶婆羅多》與《羅摩衍那》 223
跨頁大圖 恆河 224
魏晉風流名士編:《世說新語》 226
稱雄古印度文壇:迦梨陀娑 227
文學長鏡頭 佛風東漸:佛教與中國古代文學 228
輝映千秋的文論雙星:《文心雕龍》與《詩品》 230
詩人兼職理論家:賀拉斯 231
麗句作駢文 清詞記山水:南北朝辭賦、文章 232
歷史與文學相結合:羅馬傳記史學 233
後漢三國 幾代興衰:《後漢書》與《三國志》 234
古典史學一脈相傳:普羅科匹厄斯 235
▼
藝術
▼
專業畫家開宗立派藝術大師以形寫神:顧愷之 236XVI
高臺建築彰顯魏晉建築的高度:銅雀臺 238
拜占庭眾神祇在此居留:聖索菲亞大教堂 239
搭建中國化的佛教勝境:魏晉南北朝的佛教建築 240
塑造佛陀的樣子:古印度犍陀羅藝術 241
民族融合過程中:南北朝服飾 242
拜占庭服飾:走入奢華時代 243
飄若浮雲 矯如驚龍:書聖王羲之妙筆寫〈蘭亭〉 244
藝術有法則:魏晉時期的藝術理論 245
▼
思想
▼
跨頁大圖 聖莎比那教堂 246
以無為本:正始玄學 248
「崇有」「獨化」競風流:西晉玄學 249
偉大的教父:奧古斯丁 250
確定基督教的基調:第一次尼西亞會議 251
玄佛合流:佛儒和鳴 252
摩尼教:信仰是光明與黑暗作鬥爭 253
煉製外儒內道的道教金丹:道門中人葛洪 254
失去家園的猶太教:祈禱在世界各地 255
振聾發聵:〈神滅論〉 256
普度眾生:大乘佛教 257
▼
科技
▼
科技比較大視野 科技星空依然閃耀:
三國南北朝科技與羅馬帝國科技 258
中國地圖學之父:裴秀 260
經緯網 投影術:托勒密 261
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 262
太陽中心說的最早提出者:阿耶波多 263
父子數學家:祖沖之和祖暅 263
強弩之末:希臘數學 265傷寒八大家之一:王叔和 266
學習救死扶傷的技能:古羅馬醫學教育 267
煉製仙藥的祕方:中國古代的煉丹術 268
點石成金的魔法:古希臘煉金術 269
科技長鏡頭 包羅萬象的古代百科:譜錄之學 270
▼
日常生活
▼
是真名士自風流:魏晋文人的生活行狀 272
進入羅馬後:哥特人的生活習俗 273
美是一種才德:魏晉人的容色美儀 274
重塑西方文明的模式:修道院制度 275
佳節號長春:元日 276
登高品菊:九九重陽 277
門當戶對:門第婚 278
結婚禮俗:胡漢交融 豐富多彩 279
喪事風習:厚葬與薄葬 280
極盡哀思:喪居生活與禮儀 281
▼
中外交流
▼
朝鮮半島漢風吹 282
絲綢之路:續放光輝 283
▼
索引
▼
關鍵詞索引 284
人物索引 289
作品索引 292
序
《中外文明同時空》從弘揚中國和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的角度出發,對中國5000年文明史以及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狀況,進行橫向的展示比較和縱向的梳理整合,從而展現中華文明以及世界各國文明的發展軌跡,加深讀者對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發展史的感知,同時從中認識到世界各國文明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它們的相互交融和相互影響,為人類文明的發展前進所提供的強大動力。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世界各國的先進文化同樣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將兩者進行對比整合,不僅能展現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而又生機盎然的重要特質,同樣也能通過這一途徑借鑒世界各國文明的發展成果,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