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作為一種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它肯定有著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備的豐富歷史積澱,由此而形成其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關聯,因而獲得更加豐厚的內涵。這種內涵的存在,要求我們在漢字的認知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表層意義的識記,還需瞭解這種意義的生成環境及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我們對漢字的認識才可能是完整的準確的。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6 項符合
漢字的風景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07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146 |
蝦皮商城 |
Books |
$ 187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語言 |
$ 194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194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中文 |
$ 198 |
三民網路書店 |
中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漢字作為一種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它肯定有著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備的豐富歷史積澱,由此而形成其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關聯,因而獲得更加豐厚的內涵。這種內涵的存在,要求我們在漢字的認知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表層意義的識記,還需瞭解這種意義的生成環境及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我們對漢字的認識才可能是完整的準確的。
作者簡介
劉志基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與應用中心」副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理事,上海市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主要從事文字學、古文字數字化研究,已出版專著二十餘部,發飈論文百餘篇,成功申報專利兩種。論著獲省部級以上獎項近十項。完成國家社科與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四項,上海市哲社項目一項。目前主持國家社科重大課題「出土古文獻語料庫建設研究」。
蕭晟潔
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博士研究生。
前言 /3
思維的雲彩
八 /6
幣 /8
伐 /10
方 /12
風 /14
符 /16
幅 /18
黑 /20
季 /22
簡 /24
角 /26
九 /28
口 /30
力 /32
蠻 /34
年 /36
刪 /38
射 /40
帖 /42
行 /44
須 /46
尊 /48
信念的波濤
多 /52
好 /54
和 /56
疾 /58
令 /60
耐 /62
全 /64
審 /66
信 /68
休 /70
兆 /72
直 /74
主 /76
禮制的群峰
道 /80
法 /82
墳 /84
封 /86
府 /88
冠 /90
軌 /92
廟 /94
社 /96
位 /98
縣 /100
邑 /102
郵 /104
州 /106
人倫的花叢
伯 /110
父 /112
公 /114
孤 /116
婚 /118
孔 /120
男 /122
棄 /124
娶 /126
氏 /128
嗣 /130
姓 /132
兄 /134
子 /136
族 /138
生物的沃土
群 /142
特 /144
尾 /146
物 /148
相 /150
笑 /152
雁 /154
義 /156
魚 /158
竹 /160
建築的叢林
房 /164
廣 /166
几 /168
困 /170
門 /172
堂 /174
向 /176
宇 /178
閱 /180
宙 /182
桌 /184
前言
本書最初是想寫給外國人看的。
漢字對於外國朋友,不啻為中國的一張名片,這基於如下兩個無可置疑的事實。首先,漢字是唯一一種傳承到今天的人類最古老的文字。在人類歷史上,古老的文字並非僅只漢字。西亞兩河流域的蘇美文字、古埃及的「聖書字」,以及東方華夏先民所創造的漢字,乃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古老的三種文字系統。中美洲的馬雅文字,雖然絕對時間偏晚,也屬人類早期文字。然而,隨著歷史的演進,其他古老文字類型都早已壽終正寢,消失在歷史塵煙中。只有漢字,仍然青春永保,至今還是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
其次,在目前通行於一般語言交際場合的諸多文字種類中,漢字是唯一一種具有表意特點的文字。人類歷史上,曾經存在過許多具有表意特性的文字。然而,時至今日,除了漢字外,它們有的早已消亡了,有的儘管還存在,但只是偶爾在某些非常特殊的場合使用一下,而在一般的書面語言交流中,已經失去了作為「文字」應有的地位。
正因為漢字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具有此種特殊地位,它才成為外國朋友關注中國的一個重要聚焦點。但是,要讓老外真正能夠深入認識漢字,卻並非易事,這比教會他們說幾句「國語」難多了。不如換一種小中見大的方式:引領外國朋友走進漢字的大廈,隨意推開一間間小屋,陶醉於其中的萬種風情,這或許是一種更加親切的精神享受與文化交流。這本小冊子,正力圖為這種零距離接觸營造環境。當然,具體做得如何,還待外國朋友評判。
本書現在又在國內出版,那是因為它的有用性,並不限於對外。
由於種種原因,當今中國人的語文生活,偏重開放。開放雖然是大大的好事,可以包容新元素、進口貨,但在另一方面,卻又容易使人忽略或忘卻母語文字自身歷史的積澱。而這種忽略和忘卻,對於當今中國人的漢字應用,已造成了深刻的負面影響。
漢字作為一種具有三千多年信史的文字,肯定有著目前其他通行文字所不具備的豐富歷史積澱,由此形成其與民族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深刻關聯,因而獲得更加豐厚的內涵。這種內涵的存在,要求我們在漢字的認知學習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表層意義的識記,還需瞭解這種意義的生成環境及文化背景。只有這樣,我們對漢字的認識才可能是完整的、準確的,漢字的運用才可能是規範的。
漢字的歷史文化蘊涵豐富,使用漢字,就需要承受一種來自於歷史、傳統的分量。視為包袱,固然需要去背負;視為遺產,也需要花力氣去繼承。
不管是快樂著,還是痛苦著,這個付出是必須的。如果不願意花這力氣,或者出力不夠,則難免在漢字的應用過程中暴露種種問題。
本書由歷史文化內涵的還原來解釋文字意義,當可令人更加深刻地領悟關於漢字的 ABC。此外,或許還能給予一些學習方法的啟迪,甚至興趣的激發。
蕭君晟潔,喜愛漢字文化,被我拉來作為合作者,為這本小書的寫成,她的付出在某些方面要超過我。特此說明。
劉志基
2011年 6月寫於鐵硯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