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一:返璞歸真
「一」是漢語中最常用的字之一,早在甲骨文中,它的基本意思即表示計數或序數,至今未變。但是簡單並非淺薄,「一」字的含義極為豐富。早在秦朝以前,「一」字就被引入了道家哲學。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天地生成之前,一切都沒有,只有由道而生的原始混沌之氣,這就是「一」。到了漢代,人們也同樣認為宇宙沒有產生之前,道立於一,然後天地分化,才有了萬物。顯而易見,這裡的「一」近於道,也就是先於天地的自然規律。「一」字又有「專一」之義,即排除雜念,專心做好每一件事。一是最小的整數,因此也有「最低點」的意思,但是,它卻是道家追求的崇高目標,因為它象徵著素樸。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到了西漢時有這樣一種說法:如果商人經營的商品種類太多就會貧窮,如果工人所懂的技藝太多也會貧窮,因為,他們沒有把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這與老子所講的是一個意思,老子認為:少取者反可以多得,太多者反使人迷惑。因此,聰明的人專一、儉樸,以此來觀察天下則沒有什麼看不清的,以此來創建事業,也沒有什麼做不成的。精神專一者,才能時時刻刻不偏離「道」;返璞歸真者,其精神與身體才能達到和諧統一。
三:三思而行
從甲骨文、金文到小篆、楷書,「三」的字形結構基本沒有改變,都是由三橫組成。中國人對於三,可謂是情有獨鍾。漢朝文字學家許慎就曾經指出:三,體現了天、地、人之道,因此人們觀察天地萬物時,習慣用三來描述看到的事物:三才,天、地、人;三光,日、月、星;三詩,風、雅、頌;三星,福、祿、壽;三友,松、竹、梅。「三」的本義指實數,是一加二的和,但在實際的語言
運用中,它一般泛指多數或多次,如「三人為眾」、「火冒三丈」等。既然「三」意味著複數,那麼「再一再二再三」,也便
有了反覆之意。古語說三思而行,是勸人凡事都要經過認真思考後再行動,不能魯莽。春秋時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孔子聽說後,評價道:「思考兩次,就可以行動了。」可見,孔子是反對三思而行的。孔子為什麼反對呢?難道多思有什麼壞處嗎?
其實,做事之前考慮周全,當然是好事。但是,一思再思,反覆地考慮,就會越想越覺得問題複雜,越考慮越覺得
涉及的因素太多。於是,三思之後就不敢採取行動了,從而錯失時機。在這種意義上,「再三」的思考方式就不可取了,正如孔子所說的那樣,只要兩思就夠了。可以先考慮可行性,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然後再考慮不可行性,同樣是考慮的方面越廣越好;正反兩方面仔細考慮過之後,就可以進行比較,做出決定,然後立即行動。反之,如果在行動之前考慮了正面因素,又考慮了反面因素之後,再回頭來考慮正面因素,又再考慮反面因素,那麼,如此循環往復,就會掉進死胡同,難以有所進展。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三」是個臨界點,超過這個次數重複做事,就不見得是有益的了。
一:返璞歸真
「一」是漢語中最常用的字之一,早在甲骨文中,它的基本意思即表示計數或序數,至今未變。但是簡單並非淺薄,「一」字的含義極為豐富。早在秦朝以前,「一」字就被引入了道家哲學。老子曾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就是說,天地生成之前,一切都沒有,只有由道而生的原始混沌之氣,這就是「一」。到了漢代,人們也同樣認為宇宙沒有產生之前,道立於一,然後天地分化,才有了萬物。顯而易見,這裡的「一」近於道,也就是先於天地的自然規律。「一」字又有「專一」之義,即排除雜念,專心做好每一件事。一...
作者序
【前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但是很多人提出,中國應該還有「第五大發明」,那就是漢字。中國人每天都在與漢字打交道,對這種筆畫優美的方塊文字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這文字究竟有什麼魅力,以至於被尊為「第五大發明」,卻未必所有人都知道。
事實上,漢字的強大超乎我們想像。它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驚人的靈性與智慧。
這種靈性起源於遠古洪荒的時候。先民們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探索人體、動植物、客觀規律的奧祕,為這一切賦予形象符號,漸漸創製出這種獨具特色的文字。因此可以說,漢字是中國古人世界觀的一大寫照。
隨著漢字的出現,中華文明也蓬勃發展起來。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學者和思想家層出不窮,「百家爭鳴」更是一段充滿奇蹟的歷史;朝代更迭,每隔一段時間就帶來了繁榮昌盛的全新氣象,像波瀾一樣推動著文明的進程……與此同時,漢字也經歷了一番不平凡的成長。作為這段文明的記錄者,漢字的發展和演變貫穿了不同時代,集眾家之所長,吸收了大量精華元素。
最早的成熟漢字是商周時代的甲骨文。稍後,又出現了刻在青銅器上的金文,舊稱鐘鼎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小篆成了通用文字,發展到漢代的隸書,才正式被命名為漢字。
時至今日,人們已經很少關注漢字的內在價值,更多時候把它作為一種表達自我的工具。但生活並非一帆風順,無論是複雜的人際關係,還是無法預知的未來,抑或是難以駕馭的環境,都會帶來困惑和苦惱。其實,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人的慾望從未變過。我們的困窘和失意,數千年前的古人也曾有過,不同之處是古人們留下了經驗,我們不必再去重複探索,就可以找到答案。
而這答案,要從古人留下的智慧結晶——漢字中尋找。
循著每個漢字的筆畫,對照它曾經的模樣,人們可以窺知它所代表的一段過往,與歷史對話。在這些包羅萬象的神奇文字裡,有天文地理,有生活點滴,有治國之術,有修身之道,有人際往來,有鬥爭哲學……你會發現,古人早就把最博大精深的學問,濃縮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方塊字中了!
品讀漢字,對話歷史,與古人思想相交,可以學習他們的處世智慧,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餘韻。漢字之美,正可謂:象外有象,理外有理,橫看成嶺,側視成峰。漢字之智慧,正是:以邏輯論,可見規律;以思想論,可見哲理;以氣度論,可見精神。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中國古人的眼裡,在漢字的天地中,世間萬物有著怎樣的面貌和內涵。
【前言】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但是很多人提出,中國應該還有「第五大發明」,那就是漢字。中國人每天都在與漢字打交道,對這種筆畫優美的方塊文字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這文字究竟有什麼魅力,以至於被尊為「第五大發明」,卻未必所有人都知道。
事實上,漢字的強大超乎我們想像。它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而且具有驚人的靈性與智慧。
這種靈性起源於遠古洪荒的時候。先民們仰觀天象,俯察地理,探索人體、動植物、客觀規律的奧祕,為這一切賦予形象符號,漸漸創製出這種獨具特色的文字。因此可以說,漢字是中國古人世界觀的...
目錄
天時
一:返璞歸真 13
三:三思而行 14
天:萬物主宰 15
日:自我更新 17
月:月滿則虧 18
晶:星羅棋布 20
旦:雞鳴戒旦 21
明:胸懷日月 22
春:知難而進 24
時:時空轉換 25
間:乘間伺隙 26
昔:逝者如斯 28
恆:如月之恆 29
氣:浩然之氣 30
云:行雲流水 32
風:春風化雨 33
雷:恐懼修身 34
雨:密雲不雨 36
需:待時而動 37
上:上行下效 38
外:置之度外 40
是:明辨是非 41
易:變動不居 42
地理
二:事無二成 45
原:飲水思源 46
水:利物不爭 47
滄:滄浪之水 48
川:川流不息 49
順:順水推舟 51
前:乘勢而行 52
淵:厚積薄發 53
海:百川之王 54
冰:超越自我 56
土:善待母親 57
畫:畫地為牢 58
周:周而不比 60
行:歧路亡羊 61
坎:德才兼修 62
陷:君子釋厄 64
虛:虛懷若谷 65
遷:出谷遷喬 66
岳:泰山之力 68
玉:君子如玉 69
班:班馬悲鳴 70
十:十全十美 72
內:攻之以內 73
門:掛席為門 74
裡:里仁為美 76
邑:有土有人 77
邕:高城深池 78
都:如有神助 79
囿:先入為主 81
中:允執厥中 82
國:以國為家 83
封:封疆之界 84
物類
龍:龍德在田 87
鳳:鳳毛雞膽 88
龜:以退為進 89
虎:三人成虎 90
猴:沐猴而冠 92
兔:狡兔三窟 93
馬:以毛相馬 94
羊:肉袒牽羊 95
犬:兔死狗烹 97
鼠:倉鼠之歎 98
蟲:蠱惑人心 100
雞:雄雞報曉 101
鳥:鴻鵠之志 102
烏:慈烏反哺 103
生:養生之道 105
小:小黠大痴 106
習:學而時習 107
奮:笨鳥先飛 109
進:循序漸進 110
觀:察言觀色 111
鳴:一鳴驚人 112
集:燕雀之樂 113
覆:覆巢之下 115
薦:先有伯樂 116
善:嘉言懿行 117
美:素質為美 118
群:容民畜眾 119
敬:操其利害 121
敢:勇於進取 122
闖:過關斬將 123
罷:韜光養晦 125
逸:遁世無悶 126
牢:亡羊補牢 127
本:根深葉茂 129
末:本末倒置 130
葉:一葉障目 131
華:盛而不驕 132
秀:秀而有實 134
齊:內助之賢 135
豐:德揚恩普 136
相:觀察之道 138
乘:因利乘便 139
兼:兼愛天下 140
身體
微:微言精義 143
面:察言觀色 144
耳:耳聽為虛 145
聽:洗耳恭聽 147
聞:充耳不聞 148
直:直道而行 149
見:見微知著 150
看:取長補短 152
省:一日三省 153
口:有口難言 154
舌:鼓舌如簧 156
言:謹言慎行 157
信:言而有信 158
問:入門問諱 159
名:名正言順 161
若:一諾千金 162
從:正己隨人 163
友:志同道合 164
企:延頸企踵 165
先:先見之明 167
尾:尾大不掉 168
局:當局者迷 169
躬:直躬之信 170
疑:疑人竊鈇 172
睽:目不給視 173
北:南轅北轍 174
逆:倒行逆施 175
爭:求而有度 177
鬥:鬥智鬥力 178
眾:眾怒難犯 179
忍:忍辱負重 181
癡:大智若愚 182
正:撥亂反正 183
立:三十而立 184
尤:好人難做 186
爰:援引之道 187
扶:濟困扶危 188
丞:一飯千金 190
付:益人自益 191
知:格物致知 192
意:以意逆志 193
勻:大公無私 195
文:文質彬彬 197
命:知命不憂 198
人:仁者愛人 199
長:長者之患 201
賢:選賢與能 202
君:謙謙君子 203
聖:革凡成聖 204
人事
力:木強則折 207
伏:伺機而動 208
創:刀頭劍首 209
敗:功敗垂成 211
辱:忍辱負重 212
困:困獸猶鬥 213
嚴:嚴懲不貸 215
焚:焚林而田 216
罪:奉辭伐罪 217
過:棄過圖新 219
去:以火去蛾 220
出:虎口脫險 221
復:去而復返 223
戒:防患未然 224
察:至察無徒 225
導:因勢利導 227
學:好學不倦 228
宮:宮牆外望 229
編:韋編三絕 231
審:審時度勢 232
聲:大音希聲 233
音:聽音知德 234
舞:長袖善舞 236
禮:禮尚往來 237
樂:樂不可極 238
射:立德正己 240
御:駕馭有術 241
書:書不釋手 242
養:怡情養性 244
休:勞逸結合 245
送:送子以言 246
公:背私為公 248
私:自環為私 249
買:買櫝還珠 250
得:取之有道 252
重:君子重言 253
孝:慈孫孝子 254
守:杜門自絕 256
義:以身作則 257
比:比目連枝 258
協:齊心協力 259
制:寸轄制輪 261
王:王道通三 262
服用
火:鑽木取火 265
灰:心若死灰 266
黑:黑白不分 267
染:耳濡目染 269
衣:衣冠楚楚 270
服:行不在服 271
革:革故鼎新 272
表:反裘負芻 274
監:以人為鑒 275
則:有物有則 277
分:審時度勢 278
合:因勢合變 279
鹹:感而有知 281
異:棄同即異 282
因:因人成事 283
曲:廣譬曲諭 285
互:分權制衡 286
網:網開一面 287
益:一謙四益 289
錢:見金動戈 290
帛:干戈玉帛 291
璧:問士以璧 292
寶:不貪為寶 294
賀:好自為之 295
弄:玉石不分 296
玦:絕人以玦 298
兵:先禮後兵 299
計:運籌帷幄 300
利:先修利器 302
矢:先發制人 303
弓:杯弓蛇影 304
車:輔車相依 306
戈:同室操戈 307
斤:斤斤計較 308
寸:尺璧寸陰 310
鼓:一鼓作氣 311
武:止戈為武 312
飲食
稷:五穀之長 315
瓜:瓜田李下 316
魚:魚爛而亡 317
酒:好酒貪杯 318
井:枯井生泉 320
解:庖丁解牛 321
宰:屠夫宰相 322
俎:越俎代庖 324
案:舉案齊眉 325
壺:壺中日月 326
器:國有猛狗 328
鼎:一言九鼎 329
盈:器小易盈 330
即:取食有道 332
甘:同甘共苦 333
既:食勿過飽 334
卑:降尊臨卑 336
盡:道盡塗殫 337
男女
大:如臨深淵 341
男:用力在田 342
遘:逢機遘會 343
如:從善如流 345
士:禮賢下士 346
委:委曲求全 347
敏:訥言敏行 349
孚:重信守義 350
婚:心心相印 351
安:金屋藏嬌 353
威:威不足恃 354
寡:失道寡助 355
棄:如棄敝屣 357
保:保民而王 358
嬰:羊質虎皮 359
夫:匹夫之勇 361
妻:結髮為妻 362
始:慎始敬終 363
愛:真心真意 365
天時
一:返璞歸真 13
三:三思而行 14
天:萬物主宰 15
日:自我更新 17
月:月滿則虧 18
晶:星羅棋布 20
旦:雞鳴戒旦 21
明:胸懷日月 22
春:知難而進 24
時:時空轉換 25
間:乘間伺隙 26
昔:逝者如斯 28
恆:如月之恆 29
氣:浩然之氣 30
云:行雲流水 32
風:春風化雨 33
雷:恐懼修身 34
雨:密雲不雨 36
需:待時而動 37
上:上行下效 38
外:置之度外 40
是:明辨是非 41
易:變動不居 42
地理
二:事無二成 45
原:飲水思源 46
水:利物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