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散文集,是一位年逾古稀的經濟系退休教授,就其一生中,所經歷過的甜酸苦辣之經驗,寫出的人生瑣事,並無特別的宗旨。寫作的時間前後相距約三十年。寫作的內容,大致可分求學、教學與生活三部份。這個老人的才具平庸,但他幸運的走完了台灣教育上的「窄路」;在國外辛苦的完成了學業;在職場中,也兢兢業業,從未隕越,遺羞異邦。他如今雖已退休賦閒,兒孫繞膝,回想起來仍覺十分僥倖。
由各文中,讀者也可看到,當年台灣一般文科的學生,求學時之辛苦,留學時之奮鬥,及兼顧生活與學業事業之困難。在步入中年後,對祖國的關懷,更使他們奔波於兩岸三地,竭盡棉力,運籌策劃,作育英才。及到老年,卻有何處是依歸的傍徨。這也是當年留學生的普遍情懷,真可算是失落悲情的一代。
作者簡介:
粟慶雄,祖籍湖南邵陽。畢業於台北女師附小,師大附中及台大經濟系。服預備軍官役後,即赴美繼續求學。學業完成後,在紐約市立大學伯魯克學院,財務經濟系專職教書,共卅七年。於二○○七年退休迄今,現住美國紐約市。
章節試閱
今生讀交大
我生長在一個中上等的家庭,父親是一個留過洋的土木工程師,當年在南京的政府裡工作。父親有很大的官舍,家中有許多的傭人,我當然是豐衣足食,過着快樂的童年。「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我不到九歲的那年,父親因腦溢血,突然死了,沒有留下一瓦之覆,一壟之殖。幾乎在一夕之間,我們的房子變小了,傭人不見了,伙食變差了。母親更爲生活所逼,早出晚歸的工作養家。不用說,她對兒子的期望也就更提高了。
到一九四八年,國共戰爭擴大,遍地烽火,母親一個女流帶着孩子們,輾轉逃難經杭州到上海,可說是千辛萬苦。到了上海後,母親就拿定了主意,不論時局怎樣變動,我們不再離開上海。母親就用盡了手頭所有的積蓄,頂了一所公寓。這所公寓在法租界天平路上的國泰新村。國泰新村是當年比較高級的住宅區,有電話、煤氣等先進設備,但面積很小,相當擁擠。當時在上海,最著名的中學之一是「南洋模範」。而南洋模範的校門就在天平路上,斜對著國泰新村,步行三分鐘可達。而最著名的理工大學,就是在海格路上的「交通大學」,而南洋模範的後門就在海格路上,離交通大學咫尺之遙。
搬進去不久,母親就與我有一次嚴肅地談話。她說,買了這個公寓後,她已是一無所有,所以必須馬上恢復上班。她買這個公寓的動機完全是爲了我的教育,好像孟母一樣。她要我馬上參加,南洋模範附屬小學的六年級插班生考試。考取小學後,爭取直升初中。然後可保送進入高中,畢業後就可考入交通大學。學校都在附近,步行可達,可以節省下許多讀書的時間,和住宿的費用。當然最好入「土木工程系」,因爲父親是學土木工程的,這樣就可以子承父志。她叮囑我一定要「許下宏願」發奮用功讀書,能從交大畢業,這才不辜負她茹苦含辛的教育。
她侃侃說來,輕鬆容易,就好像諸葛亮在隆中高臥時,就能説定天下鼎足三分。我那時不到十歲,也只有唯唯聽命,並不太明白母親在講什麽。其實就我那個年齡而言,逃來上海的難民,能進南洋模範的機會率大概是百分之一,能進交大的可能率恐怕是少於萬分之一吧。我真能考得取他們的小學嗎?將來能直升、保送嗎?考得進交大嗎?我反正從小就受慣了母親的萬鈞壓力,倒也並不以爲意。但從這次嚴肅的談話後,我那幼小的心靈,卻領悟到了什麽是「立志」。從這時起,我也真心的立了一個「今生讀交大」的志願。
誰料,天竟不從人願,内戰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三個月就結束。最後我們還是撤退到了臺灣。在臺灣唸中學時,我還念念不忘讀交大。有次作文題是「我的志願」,我就以讀交大爲主旨寫了一篇文章,卻被老師批了個「不切實際」的評語。到我報考大學時,當然不可能回上海考交通大學,也就只好報考臺灣大學。我因爲不擅數理各科,只好報考文組,母親大失所望。放榜後方知,我被錄取在台大經濟系,按成績排列,是第十五名。那年大專聯招,文組以經濟系錄取分數最高,大概母親覺得也還差強人意,就只好把隱隱的失望悶在心中。
在我大三時,母親終於春蠶絲盡,捨我們而去了。我在她的靈前嚎啕痛哭,深悔未能如她所願,做一個土木工程師。當時我想既然已選讀了經濟,唯一能安慰母親的,就是好好地讀完書,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經濟學家。當時母親再聰明遠慮,也不可能逆料到,二十年後,經濟等科系反成了全世界的最熱門之學科,而在大陸上更躋身於掛帥之行列。
我獲得經濟博士學位後,一直在紐約市立大學的巴魯克學院教書和做研究。到一九八七年的春天,上海的「交通大學」得知我在做經濟模型的研究。派專人來邀我去教一門研究所的課——經濟模型及預測。交通大學當然是第一流的工科學校,但剛成立的管理學院的研究班,卻躍居了全校學生錄取的最高分,大家都刮目相看。開學儀式由翁史烈校長主持,我也說明了,來交大講學的原因。我說,我自幼喪父,父親是土木工程師,所以母親一直想我長大後,子承父志,能讀交通大學,成爲一個工程師。我九歲時,母親就把家搬到了國泰新村,準備我能進入南洋模範,畢業後能來交大做學生。後來因爲戰亂,離開了上海,而我進了臺灣大學,主修的卻是經濟學。母親也於我二十歲時積勞病逝。所以我這一生也以不能做交大的學生,完成母親的遺願為憾。但誰知整四十年後,我居然成了交大的客座教授,自己覺得非常榮幸。母親如果天上有知,應該也會得到一些安慰。在座的校方領導、教授和學生聽了,都為我高興,雖沒有「滿座皆掩泣」,但在那片熱烈掌聲中,卻帶有些慽慽之感。到我將離開時,盛振邦副校長就代表學校,頒給我一個終身「顧問教授」的證書留作紀念。在這種「重工輕商」的學校裡,也算是一項特殊的榮譽。
雖然,我「今生讀交大」的願望未了,在心理上,一直也有些失落感。到這時,反覺得是「收之桑榆」,心中也泛起了一點成就感。但我猜,真正最高興的一定還是我母親在天之靈。
今生讀交大
我生長在一個中上等的家庭,父親是一個留過洋的土木工程師,當年在南京的政府裡工作。父親有很大的官舍,家中有許多的傭人,我當然是豐衣足食,過着快樂的童年。「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我不到九歲的那年,父親因腦溢血,突然死了,沒有留下一瓦之覆,一壟之殖。幾乎在一夕之間,我們的房子變小了,傭人不見了,伙食變差了。母親更爲生活所逼,早出晚歸的工作養家。不用說,她對兒子的期望也就更提高了。
到一九四八年,國共戰爭擴大,遍地烽火,母親一個女流帶着孩子們,輾轉逃難經杭州到上海,可說是千辛萬苦。到了...
作者序
我本是個才具平庸,智慧不高的人。編者想我寫幾句自炫的話,做這本書自序的開場白,我卻怎麼也寫不出來。如果一個人的才智是可衡量的話,我的各類才能,大概都是中位數,有的可能還偏左一點。心理學家說,這類人一生的成敗,最受命運之影響。
我的一生當然也受命運之影響,但「命運之神」對我最不好的時候,就是我的童年。我雖說九歲喪父,其實在十九歲前,就是單親,由母親撫養成人。那個年代,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是有自卑的。我的父親是個土木工程師,抗戰時拋妻別子,去修湘桂黔鐵路。湘桂黔鐵路對抗戰貢獻很大,父親大概也薄有微勞。勝利後,他做了一個三等京官,風光的住在「梅園新村」。但天有不測風雲,不到兩年,父親得急病死了,我們被掃地出門,一無所有。於是寡母將一生的寄托,都放在我的身上。我這才漸瞭解,為什麼「寡婦的獨子難當」。六十年後,我寫了「今生讀交大」記敘之。
一九四九年春,母親帶了三個孩子,避秦來台。其實,在我們到台灣以後,命運之神就待我不薄。我素來不喜歡數、理、化各科,照說在那個「理工掛帥」的社會,我是應該無法順利通過學業上所有「窄門」的。但我卻能「逢考必得」,每次都有驚無險的,僥倖的進入了第一志願。
因為我所念的學校都算一流,母親對我學業督促稍微鬆懈。但她出生於前清的「督撫之家」,總覺我們這代人國學根基太差,因此背道逆行的,把我們姐弟送去,溥心畬老師處補習國文。我們雖背了四書,但現在回憶起來,只記得那些雞零狗碎的趣事,因而寫了「溥門趣事」。
在台大的四年,除了交了一個女友外,在學問上一無所獲。我們雖是「班對」,但因兵役問題,她先出國。不冀她竟等了我兩年。這兩年間,我總懷疑,是我不那麼平庸呢?還是她看走了眼?
結婚後,當然一起打拚,生活極苦。本來文科的留學生中,女生較易存活,加上她先來兩年,又能任勞任怨。那幾年打拼中,雖是酸甜苦辣都有,總覺負她很多。因此寫了「早年留學的經驗」。
書中第二部份是我的教學生涯,這時「命運之神」己眷顧於我。第一篇「談紅樓夢」是一篇跨科系的遊戲文章,敘述「論文」與「閒文」的不同。其他諸篇描繪出,首次歸國時,驚於祖國之這般落後,在愛國心的激勵下,乃穿梭於兩岸三地之間,以舌耕報國。在1978到2008年間,我共在兩岸講學卅八次,摘其重要者寫成了「遍栽桃李兩岸春」。「秀威」的編輯部,更建議以此為書名。
至於第三部生活札記,多為趣味文章,供君消遣,讀後哈哈一笑。但也有幾位看過初稿的朋友告訴我,有幾篇文章相當沉重,如「失落與悲情的一代」、「半紀袍澤情」與「心有靈犀一點通」等。他們說,讀後不但無法哈哈,反覺眼眶濕潤。我除正襟的向他們道歉外,只好說,把那幾篇留在最後看吧!
這是我寫的第一本中文書,我才知道除了作者與出版社外,還必須有不少無名英雄鼎力協助,這大概是因為中國文字中有錯、別、繁、簡的問題。我是私立中國科技大學董事,承該校董事會之黃芝齡秘書奔走聯繫,賴麗玲、蓋本隆及陳秋珍的悉心校稿,衷心感謝。當然,最應感激的是秀威書局及執行編輯林千惠女士。勿庸贅言,書中如有任何錯誤,責任由作者獨負,並此致歉。
粟慶雄敬上
我本是個才具平庸,智慧不高的人。編者想我寫幾句自炫的話,做這本書自序的開場白,我卻怎麼也寫不出來。如果一個人的才智是可衡量的話,我的各類才能,大概都是中位數,有的可能還偏左一點。心理學家說,這類人一生的成敗,最受命運之影響。
我的一生當然也受命運之影響,但「命運之神」對我最不好的時候,就是我的童年。我雖說九歲喪父,其實在十九歲前,就是單親,由母親撫養成人。那個年代,單親家庭的孩子心理是有自卑的。我的父親是個土木工程師,抗戰時拋妻別子,去修湘桂黔鐵路。湘桂黔鐵路對抗戰貢獻很大,父親大概也薄有微勞。勝...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求學生活
今生讀交大
溥門趣事―一個海外溥門弟子憶師門
早年留學的經驗(上)
早年留學的經驗(下)
教學生涯
談「紅樓夢」中的管理學
「頤和園」講學回憶
遍栽桃李兩岸春
系主任的經驗
生活札記
老教授的悲哀
台北觀劇記
台北美容記
台北學畫記──記李祖升老師國畫教學實況
音樂與我
評「三娘教子」
酒經
失落與悲情的一代──王鼎鈞先生的「左心房漩渦」讀後感想
半紀袍澤情
老人與狗
上海二○一○世界博覽會參觀記
心有靈犀一點通──憶張培剛教授
極短篇散文
推薦序
自序
求學生活
今生讀交大
溥門趣事―一個海外溥門弟子憶師門
早年留學的經驗(上)
早年留學的經驗(下)
教學生涯
談「紅樓夢」中的管理學
「頤和園」講學回憶
遍栽桃李兩岸春
系主任的經驗
生活札記
老教授的悲哀
台北觀劇記
台北美容記
台北學畫記──記李祖升老師國畫教學實況
音樂與我
評「三娘教子」
酒經
失落與悲情的一代──王鼎鈞先生的「左心房漩渦」讀後感想
半紀袍澤情
老人與狗
上海二○一○世界博覽會參觀記
心有靈犀一點通──憶張培剛教授
極短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