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喜歡旅行,因為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與熟習的生活環境有了距離,心情比較能沉澱下來,可以回顧以往的得與失,是省思最好的時刻。
童年時家住鄉下,常和玩伴上附近的小山崗採野果、掏鳥窩,到小河裡摸蜆、割水草,在野地裡踩泉水玩,無拘無束的生活,養成我喜愛大自然的個性。
學生時代在台中,偶爾和同學數人,坐客運車到鄰近的鹿港、彰化或南投、草屯作竟日之遊外,便是騎單車遠征霧峰、車籠埔一帶去踏青。
婚後則忙於工作、料理家務和照顧孩子,雖然,全台大致已走過,但,很想瞧瞧外面廣大的世界,然而,在六、七十年代出國旅遊,對一般人來說只是個夢想。沒想到,後來,開放觀光、兩岸探親,才有機會出國圓夢。
二十多年來去過近四十個國家,我曾走過中國東北的白山黑水、西北的大漠荒煙、青海的草原、江南美麗的水鄉。我也曾到過北極圈內的格陵蘭,對愛斯基摩人面對惡劣生存環境的堅忍勇敢,留下深刻印象;也見識埃及古文明的源遠流長及金子塔的偉大;品味歐洲各國精緻藝術文化的美好;沉醉於地中海神話傳說的浪漫......,而貧窮落後的高棉、爪哇,竟也有吳哥窟、婆羅浮屠等世界遺產呢!
不管旅行到那裡,我總習慣隨手記下一些生動有趣的事和感觸,這些零零星星的篇章,都是不可磨滅的美好記憶。或許這些年來走過不少地方,便想回頭舊地重遊再看看自己的鄉邦,尤其是走過烽火歲月的外島。
前年到馬祖,那工程困難艱鉅的坑道,易守難攻的據點,樸實無華的漁村聚落和島嶼,處處引人入勝。特別喜歡背山面海的芹壁村,三、五好友坐在民宿前的廣場悠閒地喝咖啡,一邊欣賞一顆印型的方正石屋、彎彎曲曲的石階巷道、蔚藍海水中的亮島,一邊和友人聊著戰地種種傳奇故事,那情景與心境,類似地中海浪漫情懷呀!
去年全家到墾丁過春節,碧海藍天,美麗的沙灘,花開燦爛,樹影婆娑,感覺好過海外的渡假勝地呢!
《跳躍的音符──郭心雲散文集》是我的第十五本書。散文分為卷一「生活篇章」和卷二「旅痕紀事」,由於喜愛旅遊,因此,除了掇拾生活片斷的感動外,旅途中的見聞與省思也佔了不少篇幅,希望與讀者共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