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是多功能鏡子:《當代中國文學評論家叢書》總序
不要針對個人(代序)
第一輯
近年非理性小說的批判
附錄:學者應對歷史負責
反叛與拯救:新時期小說十五年
論新時期文學的現代主義轉化
九○年代中國文學:全球化與自我認同
真實的可能與狂想的虛假:評閻連科《受活》
沉溺於消費時代的文學批評
美學與文學理論
第二輯
中國批評的頹敗
批評家,還「是唱盛」黨?
「魯獎」與「羊羔詩人」
自評自獎說「茅獎」
王蒙老眼只識金
劉再復的「文革風骨」
易中天先生的「漢子」
韓寒神話與當代反智主義
莫言〈打油詩贈重慶文友〉考析
第三輯
國產「大片」的文化盲視
人藝雙淪的《金陵十三釵》
京劇《赤壁》的創新之傷
不怕「蘇紫紫當眾一脫」
春晚導演莫學「蘇紫紫」
趙本山的「春晚情」
她是殉美而去?
崔永元不懂幽默?
第四輯
劍橋的鐘聲
大理石的憤怒
廢墟的永生之美
溫克爾曼的「靜穆」
馬未都先生的「睪丸說」
泰勒,美是不死的夢
理解奧普拉
罪與對話:顧彬的中國情懷
冰峰的對話:海德格爾的沉默
「錢鍾書斥責馬悅然」考辨
第五輯
學者的命運:坦誠面對學術批評
豈容于丹再汙莊子?
中國學者的「大國小民」心態
教授豈可「做回畜生」?
校長抄襲,大學受傷
教材「去魯」是民族退化
「記者公害論」與教授文革遺害
專家不可自愚惑眾
學界要有勇氣直面抄襲
中國大學亟需精神,而非章程
輯外
五十無命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