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音樂編制,譜寫一闕「身世大戲」,更私愛推薦蕭邦、李斯特、史克里亞賓、普洛可費夫、吉納史特拉……的鋼琴奏鳴曲,可說是另一齣紙本版的《交響情人夢》。
◎故事一角沈南柯的多項發明,正是作者實際已申請專利的創作,更替本書加添許多真實感。
◎創作靈感得自一部日劇《運命の森》,以GL(Girls Love)輕小說做為主體,中間再穿插「短篇」的形式,細寫角色心裡以推理身世之謎,混搭了東野圭吾的細膩及台劇的滄桑。
像海鷗與波浪會合,我們相會,我們親近;
像海鷗飛去,波浪盪開,我們分離。
──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葉、沈兩個家庭的妻子明明都大有問題;
她們的丈夫懷疑女兒非己所生兒去做了自己與女兒的DNA比對,
卻發現女兒都是自己親生的……
而故事主角葉欣怡與沈芯儀,兩個女孩有相同的生日、相似的名字:
一位是溫柔婉約、善解人意、廚藝天成;
一位是俏皮機靈、堅強理性、音樂鬼才。
兩個比姐妹更親的女孩完全沒有血緣關係,
卻有一位共同的有血緣關係的哥哥,她們也先後愛上這位哥哥,
甚至還與對方家人有著莫名的契合,這些諸多巧合究竟存在什麼樣的意涵?
一場愛情與倫理的風暴即將引爆!
作者簡介:
作者:Feliophilia,台大畢
學名:homo sapiens(人科、人屬、智人種)
生日:地質年代;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
身高:1到2公尺間
語言:閩南語、北京語、日、德、英、法語
住址: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球
愛好:與小說中的葉欣怡、沈芯儀大致相同(鋼琴、音樂、日劇、旅遊、大自然、園藝……)
最喜歡的動物:貓、狗
最拿手的鋼琴曲:John Cage的4分33秒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本書分三個樂章,對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來說便瞭解作者的用意,想把整個《羅生門女兒》的故事用文字代表音符來呈現,不常接觸古典音樂的人,應該也能在文字裡感染到此書是有豐富音樂背景的懸疑小說。
文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旋律的化身──以獨奏、重奏或多聲部的賦格出現,讓讀者腦力激盪,還好作者是以細膩不疾不徐的聲音在述說,使讀者能享受到任何純厚或細微優美的音色。
故事一開始,這些年輕美姿的音樂精英出場時,我是乘著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旋律進入劇情的,隨著劇情的發展,彷彿來到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中對友情盼望的喜悅,偶爾也籠罩在舒曼連編歌曲中對愛的詩意裡……。
作者似乎是個作曲高手,在劇情中人物的安排,角色鮮明,當他或她初現時,猶如莫札特在交響曲中善用各種不同的樂器,出其不意在樂句的換處響起,叫人讚嘆。同時作者似乎也擅於數理,在看似雜亂的思緒中最後又理出像數學公式一般的具體,使旋律又回歸主題。第二樂章中,先前祕密花園裡的二重唱與女兒身分真相大白,對二個家庭成員的震撼產生極大的對比,此時這二位女兒像小鱒魚在被攪混在汙泥中,幾近窒息,劇情進入高潮,音樂更是澎湃!
看完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我讚嘆作者的想像力及創作力,幾近發明。
David Yu
名人推薦:本書分三個樂章,對喜歡古典音樂的人來說便瞭解作者的用意,想把整個《羅生門女兒》的故事用文字代表音符來呈現,不常接觸古典音樂的人,應該也能在文字裡感染到此書是有豐富音樂背景的懸疑小說。
文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旋律的化身──以獨奏、重奏或多聲部的賦格出現,讓讀者腦力激盪,還好作者是以細膩不疾不徐的聲音在述說,使讀者能享受到任何純厚或細微優美的音色。
故事一開始,這些年輕美姿的音樂精英出場時,我是乘著貝多芬《皇帝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旋律進入劇情的,隨著劇情的發展,彷彿來到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
章節試閱
●第一樂章 序曲Overture:命中註定的相會
第一節 序奏:入學考試的回想
在九月初一個晴朗的上午,一輛賓士車開到菁華女子高中校門前,一個紮著馬尾長髮的清秀少女從車中走出。她穿著標準的短袖水手制服和黑色及膝的裙子,她那種清純的氣質和一雙清澈的大眼,看來就是善良到不行的乖乖女模樣。她帶著一臉期待的表情。這個女孩叫做葉欣怡。她在今天這開學日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認識一位在上個月入學考試時看到但失之交臂的新同學,這位同學叫沈芯儀。兩人的名字很巧合地讀音相同,葉欣怡很高興自己和這位自己期待的同學有這種巧合。但她不知道她們名字讀音相同並不是巧合,而只是她們那可怕的命運牽絆的冰山一角。
葉欣怡是以第四名考入菁華女子高中音樂班鋼琴組的高材生。菁華女子高中是集全國女子菁英特殊才能教育的私立高中,分為音樂、文學語文、理工和法商班。創辦人是鴻福集團女強人,外號「鴻福女(紅拂女)」的章出塵,她認為要創造成功的人物,必須是五十分的天賦加上五十分努力,而且這種努力必須排擠一些額外的個人慾念,才能使一位天才每天在與別人一樣多的二十四小時下充分發揮。因此這個高中不招收男生,以免學生因戀愛不能專注,但校方並不嚴禁校外戀愛,只是採取嚴格淘汰制,當學生因為戀愛影響成績時,自己就必須作抉擇,決定揮慧劍斬情絲或為愛而轉學,選擇較平凡的人生。
這個高中最突出的就是音樂班,是全國音樂天才擠破頭想進入的地方。只要能從菁華高中音樂班畢業,就可以直接保送進入全國第一的天籟女子音樂學院,也幾乎都能順利申請到歐美第一流的音樂學院。它的音樂班甚至比天籟音樂學院更難考入,尤其是鋼琴組,其入學考試的成員水準之高,堪與國際鋼琴大賽比美。這也讓每年的入學考試都吸引不少樂迷來旁聽,而且還能賣高價的票,往往還一票難求。這個入學考試變得如此熱門,創辦人一度還有點擔心是否會有賭徒做組頭,像職棒那樣簽賭,污染了這神聖的園地,甚至進一步造成評審收賄不公、考試者收賄故意輸掉或私底下「搓圓子湯」的事。幸好這些事情十多年來從未發生,畢竟入學考試一年只有一次,本來就不足以滿足賭客,而且這種古典音樂的境地具有某種曲高和寡的貴族性,會使絕大多數低格調的賭徒敬而遠之。這些「組頭和賭徒」的成員即使是家財萬貫,其學識和社會地位往往也屬中下階層者,只會去染指他們容易接受的流行音樂的場合,根本不會想來碰這個他們完全不懂的古典音樂。加上古典音樂界的人士往往自命清高且較一般人更有傲骨,較不屑與這些低水準的賭客有糾葛,因此章出塵可說是多慮了。
菁華高中鋼琴班的入學完全沒有筆試,只考術科。甄選時,報名者要先在創辦人的企業大樓錄音室錄製半小時的演奏節目並送審,所以這種錄音不可能找槍手代彈。而錄製的錄音帶或CD只印代號,因此審查員並不知道演奏者的姓名,同時錄音帶或CD不用從頭聽完,可以只聽一些關鍵樂段,就立刻能決定是否有考試資格。例如:李斯特的《唐璜幻想曲》,只要聽後面一段飲酒歌急板就知道實力大約如何,此舉可大大減少初選的時間。
經審核通過──一般不到五十人──再參加考試(考試錄取一般不超過二十人)。考試方式很像國際鋼琴大賽,考生須彈二首經典指定曲:一首《巴哈平均律》、一首《蕭邦練習曲》(兩首共占40%)和一首「自選曲」(占60%)。演奏時間通常並無限制,這是為了增加入學考試的精彩度以吸引更多聽眾。自選曲表現平平的,可能不到三分鐘就被喊停而下台。但表現特別出色者,即使是像李斯特的奏鳴曲那種長達三十分的大曲,甚至漢馬克拉維那種四十五分鐘的超大曲子,也可能讓最傑出的考生彈到最後一個音。
由於國內優秀的鋼琴學生在國中甚至小學時,可能已分別與數位國內的名鋼琴家或音樂系教授學過琴,要完全避免評審員與考生有師生關係,幾乎不可能,因此並未訂迴避條款。只是評審團採取七人制,由國內知名鋼琴家或教授以及二位國外知名音樂學院教授組成。評分也分成技巧、音色及音樂性三項,各項平均滿分為二十分/六十分,並且排除掉給分最高和最低的那一位評審的給分,而且評審的給分都是立即顯示,因此這個入學考試可說已做到盡可能的公平了。有些大財團雖然每年捐助這所高中,但他們的女兒如果實力不夠,仍無法進入就讀(特別是音樂班的鋼琴組)。
時間拉回到一個月前的入學考試……葉欣怡是國內四大鋼琴天王之一孟湘靈的獨生女,而她的父親是擁有數千名員工的「葉氏集團」社長葉祥曦。孟湘靈是位絕頂的音樂天才,然而葉祥曦並非頂尖的企業領導人物,但他有語言天分,英、法、德、日四種語言流利自如,因此在接待外國重要客戶時,都能在初次見面就贏得好感。他這個人並非第一流的公司領導人,但卻是個理想的重要幕僚。然而做為家族企業的第二代,並不須積極開創,只須穩健地守成就夠了,加上他的個性較謹慎,不隨便冒險作盲目的增資轉投資,因此維持其父親一手建立的事業沒什麼問題。而他的姐姐葉慈曦則是個女強人,完全繼承了父親第一代企業家的創業能力。由於姐弟自小感情一直很好,葉父從小就很敬愛這位姐姐,也很聽她的話,因此公司很多重大的決策,事實上往往是這位姐姐在作最後決定。公司有人私底下稱她為「慈禧太后」,這種說法其實是太毒了些,因為她很了解弟弟的弱點,但從未有將弟弟排除掉而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因此葉氏集團在他們姐弟和諧地合作下穩定成長,不像一些公司的高層那種爾虞我詐的內鬥而使公司元氣大傷。
正如許多國際鋼琴大賽,與試者主要還是以高難度的技巧取勝。就技巧而言,職業鋼琴家一般將蕭邦、李斯特的鋼琴奏鳴曲和鋼琴協奏曲當作一個界限,獨奏曲比蕭邦、李斯特的鋼琴奏鳴曲技巧更難的,可視為「超難獨奏曲」。例如:貝多芬的《op.106漢馬克拉維奏鳴曲》、舒曼和浦羅高費夫的《觸技曲》、李斯特的《唐璜幻想曲》及《費加洛的婚禮幻想曲》、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威爾的《夜之加斯巴》、巴拉基列夫的《回教風東方幻想曲》、魏拉羅伯士的《粗魯詩》、及史特拉汶斯基的《彼得洛希卡》等。而鋼琴協奏曲中比蕭邦、李斯特的協奏曲更難的,可視為「超難協奏曲」,例如柴可夫斯基第1號、布拉姆斯第2號、拉赫瑪尼諾夫第3號、巴托克第2號……。許多鋼琴家到了蕭邦、李斯特的奏鳴曲已是其技巧極限,很難進一步突破,只有一部分頂尖的音樂學生和鋼琴家才會進一步去挑戰這些超難曲目。
儘管如此,在菁華高中的音樂班鋼琴組的入學考試名冊上,與試的四十多個考生,竟然就有十多個選擇了這些超級難曲當作自選曲。即使沒有選超級難曲,大多也都是彈很難的曲子,如蕭邦、李斯特、史克里亞賓、普洛可費夫、吉納史特拉的鋼琴奏鳴曲、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孟德爾頌的《嚴格變奏曲》、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布拉姆斯的《韓德爾主題變奏曲》、德布西的《快樂島》、蕭邦的《燦爛大波蘭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魔鬼圓舞曲》、《但丁奏鳴曲》、《西班牙狂想曲》、舒曼的大曲如《狂歡節》、《幻想曲》、《交響風練習曲》……等等,這場入學考試,自是精彩可期。
為了避免過度技巧掛帥,卻忽視了音樂詮釋的重要,入學考試還設有三個各一萬元的獎金:「最佳巴哈獎」、「最佳蕭邦獎」、「最佳自選曲作曲者詮釋獎」,分別頒發給對平均律、蕭邦練習曲以及詮釋自選曲最優秀的考生。
葉欣怡被排在第一個出場。她彈的是《平均律》第2冊D大調、蕭邦的作品十第1號,以及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兩冊。這套曲目是她母親孟湘靈為了充分發揮其長處而幫她選的。她父親雖然不是什麼天才,但高大英挺。她遺傳了父親的高大因子──168公分的身高加上一雙大手,天生的修長手指加上母親優異嚴格的一流擴張訓練,使她在手的跨越度能和許多男生抗衡,勉強彈到十一度,更能以彎曲的大拇指彈《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的第十三變奏的八度滑奏,羨煞了許多有音樂天分但手不夠大的人──包括許多男生。
這些曲子都可充分發揮她手大的優點:巴哈的賦格──特別是四聲部的,手大的人可有較多指法選擇,因此不必常藉助踏板將樂句保持圓滑,而且音色更乾淨。蕭邦的第一號練習曲是十度琶音的練習曲,對手小的人而言十分吃力,而大手的人只需把手直接放上鍵盤而不必勉強擴張。特別是中間段第30─32小節因為十度和弦的第二、四音間音程達八度,手小的人必須用與其他小節不同指法彈,以致使音色和其他小節不大一樣。而她則可保持相同指法,因此音色很容易地維持一致,這點使她在蕭邦練習曲得到高分。而布拉姆斯的變奏曲一開始的第一、第二變奏就是困難的六度技巧。手小的人因此往往避開第一冊只彈第二冊。但對她而言,彈六度顫音就像一般女孩子彈四度一樣輕鬆,絲毫不覺辛苦。孟湘靈為她量身打造的一流曲目的確讓她充分發揮所長,拿到很高的分數。這時在台下有一個坐在後面的長髮女孩注意到她了。
葉欣怡一直覺得遺憾的是,她並未從母親孟湘靈那裡遺傳到那罕見的天賦。葉母不僅有著不輸給任何其他鋼琴家的卓越技巧,而且還有很大的力度範圍,以及從最弱到最強奏都經常能彈出特別好聽的音色的能力,更有著出類拔萃的音樂性。特別是彈奏浪漫派的感性或激情的音樂,往往令人深深地感動流淚,使她贏得「催淚彈」的外號。有人稱她「指尖常帶感情」,尤其是她在處理彈性速度(rubato)的絕佳控制,是任何人都無法模仿的。葉欣怡在國中時就發現自己並非像這次最被看好的那兩個女孩──大喬和小喬──那種天生的上上之選,頂多只有上中的天賦。但她有個最好的鋼琴家母親,經常可得到最好的教導。而她為了討自己最崇拜的母親歡心,也比任何人更加倍努力地苦練各種技巧和曲目,加上她有手大的優點,可以輕鬆地彈好一些手小的人須練習很久才能彈好的樂段,因此她在各方面勉強能和大小二喬抗衡。她父親的語言天賦,似乎在她身上更衍生出了一些文學天賦──從小她的作文就一直很出色,只是周圍並沒有特別鼓勵她向文學發展──這種文學氣質填補了天賦音樂性的不足,使得她的演奏不致流於像許多華麗的技巧家那般枯燥。從前她就在一些國內音樂比賽見識過大喬和小喬的厲害,尤其是大喬,她知道自己在各種技巧上雖然一直有進步,但大喬也一直進步,因此自己永遠輸大喬一兩籌。但她最大的期待並非擁有像大喬那種眩目的卓越技巧,而是哪天能學到母親那種動人心弦的演奏。
葉欣怡得自父親的語言天賦是她學音樂的一項利器。因為古典音樂往往會涉及許多德文、法文和義大利文,這些都是很難的語言。但在學音樂的過程,特別是學聲樂時,這些語文都要學一些。而且以後到歐洲留學,更要把這些語言學好。她的語言長處使她比別人──甚至是大小二喬──更能較順利地接觸聲樂及歌劇,從而培養自己如歌(Cantabile)的演奏。
此外葉欣怡還有一項她父母不具有的天賦──視力3.0,這種絕佳的視力彌補了她音樂天賦的不足,使她在讀譜方面比一般人更快更準。加上母親嚴格的訓練,她在視奏方面完全不輸給大小二喬,甚至更勝過她們。
由於覺得做為孟湘靈的女兒,自己的表現仍未好到能配得上母親的光環,因此葉欣怡從不和人說自己就是孟湘靈的女兒,以免丟母親的臉。
葉欣怡另有一個其父母所沒有的天賦──與音樂無關的──她的味覺特佳。孟湘靈以前在國外留學,三餐方面都儘量簡單到不行,或許覺得別人都和她一樣不會注重口味,所以她從未花心思改善廚藝,也因此葉父幾乎不回家用餐。但葉欣怡卻無師自通地從各種方面──書報雜誌、朋友的母親、網路,以及自己試驗摸索──學到許多美味的菜單,使得父親變得較常回家享用愛女的愛心。
這次入學考試最被看好的兩位人選就數大喬(喬詩媛)和小喬(宋喬敏)了。她們兩人的姓名都有「喬」字,因此被加上此封號。她們兩位七、八年前已經以神童之姿嶄露頭角,也都一直是各項比賽的常勝軍。小喬的父親是鋼琴四大天王之一的宋長青教授。她從父親那裡得到遺傳與真傳,贏得冠軍無數,幾乎戰無不勝,只有一次得到亞軍──那一次大喬也參加了!這次二人再次狹路相逢,想來小喬一定念念不忘報一箭之仇。大家都很期待這次精彩絕倫的比賽──雖然實際上這只是一場無關名次的入學考試。大家心裡對於前三名早已有譜,但誰也不知道這次最後會出現一匹黑馬,而且是和大小喬那種技巧派完全不同類型的鋼琴家,使大家耳目一新。
這次最被看好的大喬的母親也是四大天王之──聶玟,外號「瘧蚊」。聶玟的技巧好到據說連另一位技巧派的天王──宋長青教授都自嘆弗如。她不但彈過大多超級難曲──她曾在一場演奏會中連彈四首超級難曲(一般,即使是職業鋼琴家的演奏會,只要能排出一首這種超級難曲當作壓軸戲就已經顯得很有分量了)──甚至還行有餘力地挑戰郭多夫斯基改編的《蕭邦練習曲》,這是號稱史上最難的鋼琴曲集。大喬不但從母親那裡遺傳到其天賦,更在母親優異而嚴格的教導下練就了驚人的琴藝,幾乎什麼難曲都難不倒她。她的父親喬泰誠是外交官,人稱「喬太守」。因此她過去幾年大多住在美國,這段期間在美國及歐洲參加過許多比賽,每次都擊敗許多大她好幾歲的厲害對手贏得冠軍。去年那一次回國度假,順便初次參加國內的一項國際大賽,就使得不可一世的小喬初嘗敗績。這一次父親職位異動調回國內,她也跟著回來。以她和小喬的資歷,照說都有資格能保送任何高中的音樂班。但菁華高中基於公正原則不能開例,二人仍得依規定參加入學考試,這也使得這次入學考試變得更令人矚目。
葉欣怡的母親孟湘靈的作風和技巧派的聶玟、宋長青完全不同,她並不過度強調技巧,雖然她很了解有了足夠的技巧,才能把高深的音樂理念充分表達出來。她儘管擁有毫不輸給聶玟的高超技巧,也曾在音樂會上先後完美地演奏過多首超難度的曲目,但她主要在追求音樂的完美。她比任何人都了解,即使是很簡單的曲子,要完美地表現出來,其難度都不下於那些超難曲目。她的演奏聲音經常是清晰不混濁,各聲部總是呈最佳比例平衡而層次分明,樂句的線條永遠是很清楚。而她最拿手的莫過於她輕如鴻毛的最弱奏PPP的處理。這點使她在彈舒伯特的《降G調即興曲》、蕭邦的《牧笛練習曲》、德布西的《煙火》、拉威爾的《水妖》、或李斯特的第十二號超技練習曲《吹雪》這些曲子特別要求的「無琴槌的琴聲」──亦即幾乎聽不到個別的單音只聽到一片濛霧的和音──發揮到極致。她在彈奏貝多芬的《熱情》的終樂章的快速音群主題,以及蕭邦《英雄波蘭舞曲》中間段的左手八度頑固低音時,的確是貨真價實地如譜上指示以最弱奏PP均勻地輕快地奏出。多數鋼琴家在彈這些樂段時,往往不願下苦功地或不經心地用mp或甚至mf彈出。孟湘靈這種近乎完美的演奏,只有在鋼琴黃金時代的羅森塔、布梭尼、霍夫曼等超級大師能見到。一般人聽她輕鬆地彈這些樂段時,也許不覺得有多難,但在職業鋼琴家聽來,是會令他們毛骨聳然的。
葉母鼓勵葉欣怡多上台演奏吸收經驗,但不希望自己女兒未成年前參加太多兒童、少年或青少年的鋼琴比賽。她看過太多「幼年時是神童,少年時是天才,長大後什麼也不是」(也就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鋼琴家後繼乏力。她希望女兒穩定成長漸入佳境,而非少年得志卻虎頭蛇尾,到頭來不了了之。葉欣怡在國一時自信滿滿地瞞著母親偷偷報名了一項國內的國際大賽,結果敗給了無敵的小喬,只得到第二名。所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那天她見識到了小喬的厲害,回家還哭了一晚。她一直以為自己進步神速,奪冠應如囊中取物,未料小喬更是技勝一籌,令她灰心了好幾天不想再彈琴。在母親鼓勵下,才又振作起來變得更努力學琴,希望有朝一日能與小喬抗衡。
●第一樂章 序曲Overture:命中註定的相會
第一節 序奏:入學考試的回想
在九月初一個晴朗的上午,一輛賓士車開到菁華女子高中校門前,一個紮著馬尾長髮的清秀少女從車中走出。她穿著標準的短袖水手制服和黑色及膝的裙子,她那種清純的氣質和一雙清澈的大眼,看來就是善良到不行的乖乖女模樣。她帶著一臉期待的表情。這個女孩叫做葉欣怡。她在今天這開學日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認識一位在上個月入學考試時看到但失之交臂的新同學,這位同學叫沈芯儀。兩人的名字很巧合地讀音相同,葉欣怡很高興自己和這位自己期待的同學有這種巧合。但她不...
作者序
創作靈感得自一部日劇《運命の森》,當時還沒有用DNA證明血緣關係的技術,而《羅生門女兒》則是在從沒有DNA技術過渡到有DNA技術,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所發生的故事。以往用血型只能消極證明非親子關係,但不能積極證明確實是親子關係,而DNA則能準確驗證親子關係。
這本書就像地球由外到內有地殼、地函、地核三層,有三個主要層面可供淺嘗或深入探討:
1.表層是表面懸疑、緊湊的故事情節。
2.中間層是雙主角之一──沈芯儀的感情世界。
3.最內層是男主角沈南柯的哲學,也是貫徹本書的中心思想。
本書適合一般讀者,更特別的是為音樂人而寫,因此書中的雙主角和書中套套含蘊的小說中的小說〈那一年的夏天〉,以及小說中的小說中的小說〈六指琴魔的畫像〉的主角都是鋼琴家。同時,本書也涵蓋天文、地理、法律等多方面常識,有寓教於樂的功效。
本書在感性的層面是在追求那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一種唯美主義淡淡的、淒美的美學哲學。書中女主角沈芯儀在感情方面一直事事不如意:她從小愛慕哥哥,後來更愛上同性的葉欣怡,這種戀兄情結的禁忌之愛和百合之愛都不會有結果,因此她想湊合二人讓他們替她達成自己的二個心願,卻發現葉欣怡也是哥哥的妹妹……後來更被迫和最愛的葉欣怡分離,就像杜甫說的「生離長惻惻」……
男主角沈南柯出場的場面雖遠少於兩個女主角,在登場前全由他的發明、作品和妹妹口中所述說的他來描述,但他的哲學思想卻是主導本書中心思想的骨幹。沈芯儀的思想完全受他影響,而且變得有點像男孩,因此和哥哥在一起時是女孩,但和葉欣怡在一起時就換了角色變成像男孩一樣想要守護葉欣怡。
希臘神話中,雕刻家派格馬里昂愛上自己雕塑的女孩,我認為每個作家都要有這種「派格馬里昂情結」,如此他創造的角色才會感動讀者,讓讀者喜歡。我希望讀者也會喜歡書中的角色:沈芯儀、葉欣怡、沈南柯、學姊以及羅靚雯……,甚至「大喬」、「慈禧太后」這種恰北北的半反派角色(所謂「女人不恰、男人不愛」)。
本書提到了許多優美的音樂,如果您對這些音樂不熟悉,不妨去買相關CD或上網(例如YouTube)聆聽,將有助於您更了解本書。
創作靈感得自一部日劇《運命の森》,當時還沒有用DNA證明血緣關係的技術,而《羅生門女兒》則是在從沒有DNA技術過渡到有DNA技術,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所發生的故事。以往用血型只能消極證明非親子關係,但不能積極證明確實是親子關係,而DNA則能準確驗證親子關係。
這本書就像地球由外到內有地殼、地函、地核三層,有三個主要層面可供淺嘗或深入探討:
1.表層是表面懸疑、緊湊的故事情節。
2.中間層是雙主角之一──沈芯儀的感情世界。
3.最內層是男主角沈南柯的哲學,也是貫徹本書的中心思想。
本書適合一般讀者,更特別的是為音樂人而...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第一樂章 序曲Overture:命中註定的相會
第一節 序奏:入學考試的回想
第二節 一見如故的初識
大姨小姨的笑話
第三節 初訪葉家
第四節 互相無欺的終身約定
第五節 初訪沈家
第六節 哥哥的房間
第七節 芯儀的祕密花園
第八節 初會孟湘靈
第九節 未見先鍾情的禁忌之愛
第二樂章 間奏曲Intermezzo:羅生門事件的真相
第一節 孟湘靈的回憶與自白
葉母的滄桑史
第二節 欣怡身世之謎
第三節 芯儀生父之謎
沈父的回憶
第四節 沈家水門事件
第五節 監護權爭奪戰
第六節 羅靚雯的家
第七節 和解協議
第三樂章 終曲FINAL: 羅生門事件的餘波
第一節 最後的告白
第二節 覺悟的和解
第三節 再訪羅靚雯
第四節 山寨版的羅生門事件報導
再回祕密花園
第五節 孟湘靈的鋼琴課
第六節 離別曲與告別奏鳴曲/告別交響曲
第七節 依依不捨的驪歌
第八節 愛的真諦
第九節 尾聲:CODA
那一年的夏天(小說中的小說)
六指琴魔的畫像(小說中的小說中的小說)
推薦序
自序
第一樂章 序曲Overture:命中註定的相會
第一節 序奏:入學考試的回想
第二節 一見如故的初識
大姨小姨的笑話
第三節 初訪葉家
第四節 互相無欺的終身約定
第五節 初訪沈家
第六節 哥哥的房間
第七節 芯儀的祕密花園
第八節 初會孟湘靈
第九節 未見先鍾情的禁忌之愛
第二樂章 間奏曲Intermezzo:羅生門事件的真相
第一節 孟湘靈的回憶與自白
葉母的滄桑史
第二節 欣怡身世之謎
第三節 芯儀生父之謎
沈父的回憶
第四節 沈家水門事件
第五節 監護權爭奪戰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