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全球PC市況低迷影響,PC產業紛紛轉型與開拓新市場應用領域,行動電腦朝向多元應用發展,PC終端型態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可以明顯觀察到的主要變化包括品牌廠商轉型高毛利電競市場,因應電競市場需求在高效能、超頻、散熱需求、外觀設計、機構材質等持續創新,甚至是行銷手法上強化社群和故事行銷能力,在電競生態圈有效建立品牌印象,並與玩家維持長期信任,都與過去一般消費性電腦的產銷有相當大不同。廠商大膽創新走向電競化設計,專注轉型高毛利電競市場,力圖改善產品組合和毛利率。
消費性PC面臨衰退而轉往高毛利電競市場發展,並順應目前VR發展趨勢,電競NB/PC的CPU/GPU效能大幅提升,如何在遊戲中維持優異表現,散熱管理也成為電競產品設計上一大挑戰。
其次在終端變形上,2 in 1 NB、Chromebook等特色產品紛紛出現佔據市場目光,雖然Chromebook目前市占率不高,但卻警示出「後PC時代」每個端的產品,都僅是雲服務下的一個裝置而已,掌握服務平台才是關鍵。簡化終端裝置,將重心放在雲端應用,硬體規格不再是決勝關鍵,表明深度整合軟硬體、服務、內容與雲的關聯性才是重點,這樣的策略在使用者體驗為王的年代反而奏效。
另外,PC ODM廠商也面臨發展困境需要轉型策略,將產品組合逐步轉向物聯網概念之伺服器、穿戴式裝置、雲端等開發。PC市場受到來自硬體端、軟體端與網路端等多面向衝擊,全球資訊終端正面臨典範轉移,新的產業結構和競爭模式正在成型。台灣廠商策略不能只是採取過往「漸進式創新」,同時應一併追求「破壞式創新」打開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