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多的物質與金錢,都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
別再用工作忙當藉口!別再用金錢物質搪塞!
別再說是為了孩子好!別再自以為瞭解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就再也沒機會重來;
孩子要的其實不多,最需要的是父母愛的陪伴。
教育沒有捷徑,也是一個無法求得回報的「事業」。
只有用對方法,親子攜手同行的路上,彼此才能感受到愛的力量。
珍惜陪孩子成長的每一刻,做不後悔的父母。
udn作家部落格人氣格主──蘋果蘇打最新力作。
從小被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容易懂得愛人;從小被挑剔的孩子容易忽略感恩。
讓孩子懂愛是教育重要的一環,其中陪伴就是對孩子愛的表現。
兒童福利聯盟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如能增加陪伴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彌補長度的缺憾,不一定是把整個心神費在孩子身上才是好爸媽。
無論孩子的資質如何,
只有父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陪伴、灌溉、照顧,
孩子才會漸漸地茁壯長大,而且,長得越來越好!
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只希望得到一個關注的眼神,離家只為了得到理解、認同,吵鬧是爭取全家一起出遊的機會,反骨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孩子,其實沒有太難教育,通常他需要的不會太多。
本書透過一篇篇真實故事,觸動人心、釐清迷思,
由孩子出生至成長飛翔,與你分享在有限時間裡,
如何有效陪伴,做孩子最需要的大玩伴。
【本書重點】
作者從播種、灌溉、施肥、成長四個過程談與孩子的親子互動:
播種──引領孩子走向正途
引領孩子走向正途,最需要的就是──願意尊重與理解的良好溝通,還有花時間陪伴。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努力存下教養中最重要的資產──情感與互信。
灌溉──別忘了讓孩子「慢」成長
給孩子一段快樂的歲月,讓他接近泥土,親近蟲類在大地間奔跑、打滾、赤腳走路;讓他涉入溪水浸濕衣衫,玩到天黑夜裡看滿空星斗;讓他在螢火蟲孵育盛期,驚喜的穿梭在點點螢燈裡一點一滴的成長……。
施肥──看到孩子純真夢想的那一面
孩子的每個「作怪」、「叛逆」、「不聽話」,背後都隱藏著許多訊息!只有不急著「管訓」孩子,矯正孩子的行為,先傾聽與了解,陪伴孩子面對自己的行為,真正的教育,才能有機會發酵。
成長──父母只需遠遠拉著風箏線
放手,是教養中的一門大學問。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願意陪伴孩子,那麼,當孩子大了,你需要插手與不敢放手的,其實也就沒那麼多了,因為,孩子已經長成自己的樣子,有自己的思想與判斷能力。
作者簡介:
蘋果蘇打
作者從小就是個不喜歡靜坐在教室裡上課的孩子,在出國遊學並不普遍的年代,她就決定高中畢業遠飛南美洲遊學,並以文學創作為職志,帶著稿紙與一整箱書籍遠走他鄉。回台出版了兩本短篇小說集。婚後樂在教育孩子,到校當義工媽媽,參加故事媽媽培訓,並到班為孩子朗讀,與孩子度過美好童年。孩子稍長後與更多孩子一起閱讀寫作,閱讀他們的作文,也閱讀他們的心聲,作者關心孩子,也關心這塊土地給他們的一切。
曾獲資策會主辦「第四屆部落客百傑生活家庭類」銀牌獎。
作品:
◎12歲首次投稿,作品刊登於晚報,此後創作不輟,文章散見於各大報。
◎著有短篇小說集兩本(晨星出版)。
◎短篇小說入選黎明文化出版《海內外青年女作家選集》
◎短篇小說入選林白出版社《明星小說》
曾任:
◎《雙和一週》採訪編輯
◎《拾穗雜誌》特約採訪
◎編譯社助理編輯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介紹助理編輯
◎經營結合書香與茶香的咖啡館
當了媽媽之後,作者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的感覺:
◎推掉較為忙碌的編採工作,並結束咖啡館的經營,以配合孩子作息改為彈性上班,開始大量接觸親子教育方面的書籍及資訊,除了四處聽演講,經常拜訪教育前輩聽取經驗之談,也多次參觀各大幼兒園及各教育機構。
◎參加故事媽媽培訓,並到孩子的班上為孩子朗讀
◎到孩子的學校擔任班級義工媽媽
◎擔任孩子班級家長代表,協助班級事務
◎親自教導孩子,訓練孩子口說及語文表達能力。
◎受親友之託,開始帶領一些孩子們閱讀繪本,教導孩子們書寫心得和生活日誌,並引導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授課十餘年,孩子們長大了,作者重拾禿筆,把所思所想書寫在部落格。
◎2009年開始以蘋果蘇打暱稱書寫親子教育文章。
章節試閱
孩子,我會以你的高度蹲下來與你一起看世界
僑居海外多年的弟弟自美返國,一下飛機就興沖沖地說他此行想重溫一下童年時光,回兒時成長的社區走走。當我和他一起回到記憶中的小學時,他卻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直呼:「奇怪,我記得學校好大好大啊!怎麼變小了?還有,我記得這個階梯好高好難爬,怎麼現在走起來那麼輕鬆呢?」
我說:「你那時候個兒那麼小,看什麼都是又高又大又困難吧?」
兒子在旁邊聽了,馬上發表意見說:「以前我看媽媽像個巨人,長大了才發現媽媽是嬌小個兒啊!」
我聽了大笑幾聲,忙問:「媽媽那麼嬌小都覺得像巨人了,那老爸豈不是像一棵大樹?」
兒子比比說,他小時候不管看哪個大人都覺得高大無比,尤其是以前幼稚園的老師,因為長得很高,嗓門又大,兇起來的時候簡直是像恐龍一般怒吼。
「因為老師長得很高,看不到老師的表情更覺得害怕」比比說。
兒子一番話使我省思大人對於孩子教育的態度。
兒子小時候,我早已從一些教育的書籍上了解:「要以孩子的高度蹲下去跟孩子說話」是非常重要的溝通方式。
當我蹲下去和孩子齊高一起和他觀望這個大千世界時,我發現,從孩子的眼睛看出去的視野竟然和大人如此不同。孩子的個兒小,他看到的往往是大人較不留意到的細微部分,而大人可以看得較高較遠的地方,孩子卻不一定能輕易看到,甚至站得高高的大人臉部的表情變化,孩子也未必能看到。
有一次,我去看卡通漫畫展,展場中有一個年輕媽媽手牽著一個大約三歲的小男孩一起看畫,年輕媽媽很認真的看著畫,並且不停地告訴孩子這幅畫在畫什麼?那幅畫又在畫什麼?但是孩子卻只對展場中與他齊高的防護欄有興趣,不停地想要碰觸拉扯,甚至對我包包側邊掛著的小玩偶感到好奇,任憑他的媽媽要他專心看畫,他還是回頭張大眼睛瞧著我的小玩偶看。
「媽咪下次不帶你來看畫了,你都不專心!快來,轉過頭來看這邊!」年輕媽媽生氣了。
孩子的頭是轉過去看了,但小小個兒仰起頭看畫實在辛苦,沒一會兒他就又沒耐心的吵著要出去。
「我不要看了,我不想看」小男孩拗著不願意看畫。
當時,我真想告訴這位媽媽,如果她希望孩子專心看畫,應該考慮把孩子抱高來看才對,因為對孩子而言,畫作的高度實在是讓他們很難專心欣賞,即使是孩子喜愛的卡通漫畫,孩子遠遠仰頭瞧望,也只能看到那些繽紛的色彩,卻無法清楚看到畫作人物的表情和外觀,既然無法看清楚畫作的內容,對於看畫也就興趣缺缺了。
如果大人能蹲下去與孩子齊高來看周遭事物,將會發現孩子的世界是如此接近大地。他們無論是看一花一草,或是看小昆蟲、小沙粒,都是如此的專注和細心。
在沈復的《兒時記趣》裡,大人可以發現孩子們的世界是多麼富有想像力,且對大人而言微不足道的細小事物,孩子們都能觀察入微。
我最驚訝於小小朋友常會發現地面上的螞蟻。
「啊!螞蟻!螞蟻在搬屑屑!」每當我們到戶外遊玩時,幼年時的兒子總會發現泥地上的小螞蟻。然後他會蹲下來注視著螞蟻的活動,而此時,我也會跟著蹲下來,陪著他一起觀察。即使我們可能正要前往一個知名的風景區,但只要時間許可,也非與團體一起活動時,我並不反對暫緩先行計畫好的目的地,在旅途中間隨興遊玩,並陪著孩子觀察他的「物外之趣」。
蹲下來以孩子的高度陪他一起看世界,讓大人看到更多被忽略的微小喜悅。
孩子的目光焦聚常在在大人認為最沒有世俗價值的地方,但沒有世俗價值的事物往往也是孩子童年的無價之寶。蹲下來,與孩子齊高,感受屬於孩子高度的視野,我才了解孩子無法像大人一般看得那麼遠、那麼遼闊、那麼可以衡量事物的輕重得失,也因此,面對孩子難以理解的吵鬧或任性的堅持時,我也會蹲下來,站在孩子的高度與他對談,而不是挺立在他面前,高高在上的責罵他不懂事或不聽話。
「看著我,看著媽媽的眼睛,媽媽有話要問你。」我放慢聲調,一個字一個字說,並且注視著孩子。孩子或許會低著頭,或許會東張西望不想看著媽媽的眼睛,此時,我會握著他的雙手,輕聲問他:「你可不可以告訴媽媽,你為什麼想這麼做呢?」我想聽孩子心中真正想說的話,我要了解他的想法。而當孩子帶著委屈的神情或一副理直氣壯的模樣告訴我為何他想這麼做時,我們就可以展開一場良性的溝通。
孩子,我會以你的高度蹲下來與你一起看世界
僑居海外多年的弟弟自美返國,一下飛機就興沖沖地說他此行想重溫一下童年時光,回兒時成長的社區走走。當我和他一起回到記憶中的小學時,他卻一副不可思議的表情,直呼:「奇怪,我記得學校好大好大啊!怎麼變小了?還有,我記得這個階梯好高好難爬,怎麼現在走起來那麼輕鬆呢?」
我說:「你那時候個兒那麼小,看什麼都是又高又大又困難吧?」
兒子在旁邊聽了,馬上發表意見說:「以前我看媽媽像個巨人,長大了才發現媽媽是嬌小個兒啊!」
我聽了大笑幾聲,忙問:「媽媽那麼嬌小都覺得像巨...
作者序
陪伴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
我們常說:「從小被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容易懂得愛人;從小被挑剔的孩子容易忽略感恩。」讓孩子懂愛是教育重要的一環,其中陪伴就是對孩子愛的表現。不是說父母在孩子身旁就等於陪伴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安心的陪伴才是幸福、安適的陪伴。對於孩子,父母往往只需盯住而不是抓住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陪伴,無非是希望對孩子的成長能更好地放手!我認為「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比較有膽量打拚勇闖天下。」
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跟孩子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多聽孩子的傾訴。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緊貼著的照顧方式,那會讓孩子感受到拘束,甚至感覺生活受到打擾。每天有一段時間陪孩子,即使十分鐘也不會太少,真的沒空打個電話問候幾句,孩子都會感覺溫馨、感受到關懷,有時一個擁抱即能傳達愛的訊息。
我們常常看到因感覺家庭冷漠而產生的社會問題,這些孩子的問題就是因為缺乏家庭的關愛引發的。現代很多父母花錢請印傭、補英文、上最好的才藝班、安親班,卻不肯擠出一點時間陪孩子,以為給孩子最好的,卻失去孩子的心。兒童福利聯盟提出一個「三三三專案──每天至少:擁抱三十秒鐘、聆聽三分鐘、陪伴三十分鐘。」父母如能增加陪伴的深度和廣度可以彌補長度的缺憾,不一定是把整個心神費在孩子身上才是好爸媽。
誠如作者蘋果蘇打說:不管是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父母一方長期在外地工作,原有的家庭結構已在逐步的變化,有些孩子放學必須自己微波熱食用餐,待夜深人靜,才能和爸爸媽媽說上幾句話。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缺乏溝通,疏離的親子關係,更增加了教育的難題。教育沒有捷徑,也是一個無法求得回報的「事業」,但若能用對方法,在親子攜手同行的路上,父母不但可以從孩子身上獲得自己所付出的,也能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們的愛。
既然生了孩子就要細心照顧,不陪伴孩子即是輸在起跑點,為人父母縱使贏了財富卻輸了孩子,那成功將有何意義!這本書足以讓身為父母者好好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
凱信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總編輯 吳國鏞
孩子需要用愛心去培育、灌溉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同,表現出來的特質也不一樣。有些孩子從小動作就快,吃飯快、睡覺快、寫功課速度也快,父母只要給予一點暗示,他就懂得下一步該怎麼做,並且動作迅速的完成。但有的則不然,一餐飯吃個老半天還要媽媽追著跑,說要睡覺拖延許久還沒見他入睡,至於寫功課就更不用說了,一頁語詞練習可能會寫上一兩個鐘頭還沒寫完。對於這樣的小孩,父母就得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教導,甚至了解問題所在。
有些爸爸媽媽求好心切,希望孩子能即刻聽懂大人要孩子完成的事情,並且希望孩子能馬上做到,例如爸爸媽媽說:「快點去刷牙睡覺!」大人期盼看到的是孩子動作迅速的完成該做的事,並且做得令人滿意。但有些孩子還是只顧著玩耍,沒有留心爸爸媽媽在說些什麼?此時,爸爸媽媽還會再催促個一、兩次,如果還不見孩子有任何「行動」,通常就會提高聲音,希望孩子能聽清楚大人下達的指令,直到精疲力盡,耐性也被磨光了。
每個孩子不同,表現出來的特質也不一樣。不只從生活作息和孩子自律能力可以看出個別差異,甚至每個孩子的性向和喜好也會影響學業和各方面才能的表現。諾貝爾獎得主斯佩里(Roger Sperry)博士的「左右腦分工理論」,其理論重點可以讓人了解到,左腦發達的孩子在語言能力和判斷力方面會比較強,並趨向邏輯、推理能力的思考,而右腦發達的孩子,在創造力和想像力方面比較佔優勢,偏向圖像和空間的認知。
不同的生理優勢和成長環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和表現。然而,有些爸爸媽媽會忽略了孩子的個別差異,而對孩子過度期許或施加壓力,甚至用錯方法。一旦孩子讓爸爸媽媽的期望落空,也會產生了「恨鐵不成鋼」的感慨。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必須要耐心等候,用愛心去培育、灌溉,視每一株幼苗的特性去栽培,切勿揠苗助長,讓可能茁壯成大樹的小草,一夕枯萎。
每當和一些爸爸媽媽聊天,都常聽他們感嘆:「現在的小孩真難教!」雙薪家庭比例增加,婦女外出工作幾乎已是現今家庭的一般現象。孩子待在補習班、安親班的時間增長,有些父母因忙於工作,而疏於親子溝通。
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父母一方長期在外地工作,原有的家庭結構已在逐步的變化,有些孩子放學必須自己微波熱食用餐,待夜深人靜,才能和爸爸媽媽說上幾句話。孩子和爸爸媽媽之間缺乏溝通,疏離的親子關係,更增加了教育的難題。
教育沒有捷徑,也是一個無法求得回報的「事業」,但若能用對方法,在親子攜手同行的路上,父母不但可以從孩子身上獲得自己所付出的,也能讓孩子感受父母對他們的愛。
書中的舉例均以化名書寫,且為免困擾,我也把人物身分做一些更動,有些例子是融合在一起書寫。它們並非單一事件,而是我多年來見到、聽到、體驗到的一些有關孩子們的小故事。但是,重要的不在故事,而是故事裡的角色──爸爸媽媽和孩子。
陪伴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
我們常說:「從小被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容易懂得愛人;從小被挑剔的孩子容易忽略感恩。」讓孩子懂愛是教育重要的一環,其中陪伴就是對孩子愛的表現。不是說父母在孩子身旁就等於陪伴孩子,讓孩子感覺到安心的陪伴才是幸福、安適的陪伴。對於孩子,父母往往只需盯住而不是抓住孩子,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陪伴,無非是希望對孩子的成長能更好地放手!我認為「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比較有膽量打拚勇闖天下。」
陪伴不在於時間的長短,而在於跟孩子的互動關係,尤其是多聽孩子的傾訴。孩子並不需要父母緊貼著的照顧方式,那...
目錄
推薦序:陪伴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
序:孩子需要用愛心去培育、灌溉
Part 1 播種──引領孩子走向正途
一、孩子,我會以你的高度蹲下來與你一起看世界
二、孩子動作慢吞吞,媽媽不用太心急
三、生活教育快樂GO!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四、何需急著拔高稻苗──順應孩子發展學習,讓他更有自信!
五、「畫」中有「話」:孩子「畫」的日記,能看出孩子的心思!
六、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出門去!一邊玩一邊「說」日記
七、讓孩子盡情揮灑吧──創意無限的塗鴉牆!
八、便條紙加上Q版漫畫──媽媽的叮嚀超級卡哇伊!
九、利用外出旅遊,在車子裡播放音樂和有聲書給孩子聽
十、香奈兒媽媽的垃圾桶──身教真的很重要!
十一、加一帖教養的秘方──孩子的成長,爸爸不缺席
十二、陪孩子去運動,讓他找回自信心!
Part 2 灌溉──別忘了讓孩子「慢」成長
一、不出國的城市之旅──帶孩子來一趟感性與知性的旅遊
二、親子趴趴GO──走出戶外,上山下海去!
三、孩子是爸爸媽媽心中的一畝田──假日種菜,用愛灌溉
四、出發囉!等一等,先聽媽媽說故事
五、孩子的童年不能等──周休二日不工作!
六、鮑魚吃到飽的孩子──給過多,不能承受之重!
七、培養親子共讀的樂趣──閱讀長篇小說和產品說明書
八、書本是孩子最好的朋友──為孩子佈置一處閱讀區
九、閱讀優良漫畫──看漫畫的孩子不會變壞
十、陪孩子成長的人是誰──菲傭與隔代教養
十一、小小年紀就單飛──孩子更需要關懷與陪伴
十二、孩子不需要穿大人的高跟鞋──給孩子適齡的生活吧!
Part 3 施肥──看到孩子純真夢想的那一面
一、老師說:「來,跟我這樣做!」孩子說:「我不要!」
二、孩子口出髒話,爸爸媽媽別急著生氣
三、啊,孩子頭上的直升機盤旋不停──留給孩子學習的空間吧!
四、尊重孩子的審美觀,親子溝通零距離
五、孩子的心事父母知道嗎?
六、為什麼爸爸要生氣?媽媽要下跪?
七、向左轉?向右轉?孩子到底要聽誰的?
八、讓禮貌成為一種習慣──說一聲:你好!謝謝你!對不起!
九、孩子忘東忘西?訓練條理歸納,加強孩子記憶
十、親愛的,別叫我把他變成天才
十一、別讓孩子當父母情緒的標靶
十二、網路世代的孩子心裡只有iPhone?
十三、放下成績單,耐心等待吧!
十四、孩子為什麼不想回家?
Part 4 成長──父母只需遠遠拉著風箏線
一、愛孩子就要像放風箏,一收一放,不斷線
二、孩子,你在臉書上封鎖了誰?
三、不及格的好媽媽
四、每個孩子可以不一樣
五、孩子的好朋友是誰?
六、孩子在線上跟誰聊天?
七、在讀書之外找出口
八、媽媽,放輕鬆才能更快樂!
九、Cheers!孩子十八歲了!
後記
推薦序:陪伴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好
序:孩子需要用愛心去培育、灌溉
Part 1 播種──引領孩子走向正途
一、孩子,我會以你的高度蹲下來與你一起看世界
二、孩子動作慢吞吞,媽媽不用太心急
三、生活教育快樂GO!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四、何需急著拔高稻苗──順應孩子發展學習,讓他更有自信!
五、「畫」中有「話」:孩子「畫」的日記,能看出孩子的心思!
六、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出門去!一邊玩一邊「說」日記
七、讓孩子盡情揮灑吧──創意無限的塗鴉牆!
八、便條紙加上Q版漫畫──媽媽的叮嚀超級卡哇伊!
九、利用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