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歷史,你不知道的事。<<<<<
.你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但「曾子殺人」的事件,你知道嗎?!
.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秦昭王,竟然忘恩負義?!
.兩軍交戰,危城糧絕,中國竟發展出一段「吃人史」?!
.原來早在大清朝時代,袁枚就已經開始用微博,這是怎麼一回事?
.明朝開國功臣-常遇春的死,竟因主子朱元璋的多管閒事?
▍誰說歷史不好看!
這些你不知道的事件,讓歷史變得更加精彩、豐富有趣,不僅讀起來輕鬆
不費力;而且從中還能學習到前人的智慧,不論成功的,失敗的,都能啟
發你更多不同的想法,你會發現讀歷史比看連續劇更能引人入勝。
▍看歷史長知識.用「思辨」的方式看歷史,才能長智慧。
「打破既有的歷史框架,解構重組,讓讀者可以一邊審視歷史,一邊跟自
己進行對話。歷史不是是非題,歷史需要思辨,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
本書作者希望此書能讓讀者們換個方式看歷史,用思辨的方式透過自身的
努力來尋找自己的答案,藉由這樣不斷的歷史事件思辨練習,相信一定能
將知識提升為智慧,運用在你的生活各方面當中,歷史也便能真正發揮它
鑑往知來,古為今用的強大作用。
【本書特色】
◆ 一書涵蓋各朝歷代,每一事件以「人」為本:將在不同朝代所發生的相同事件做集結串連,藉以用來比較或辯證,意即一個事件用多個同質性的故事一起心較或辯證,用思辨的方式讓你更能清楚看見因為人心人性的不同,各自寫下了什麼樣不同的歷史結果。
◆ 全書60個事件,件件有意思:從歷史中搜集證據,還原你熟知的歷史事件真相;許多事件更是聽了令人嘖嘖稱奇;而且,每個事件都與你我習習相關,與我們生活在一起,隨時都能啟發思維,學習大智慧。
◆ 筆觸活靈活現,如行動說書人:全書作者以生動、風趣、直白的筆法,穿古越今的將中外歷史人物與現代名人的成功失敗,以幽默恢諧卻不失莊重的方式呈現,猶如眉飛色舞說書人一般,讓人看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
◆ 每一個事件最後的BOX,與你分享古人大智慧、開啟你的思辨機制:
讓你一人分飾多角,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開發更全面的思維模式。
【本書重點】
.歷史,不只是背多分,古為今用,活用就會成大用
古代文人看歷史是用思辨的方式來看待,而現代人學歷史則是用背的!用背的態度讀歷史只能讓你考試拿高分,是無法讓人有智慧的。
而且,讀歷史可以自省,可以避免重蹈覆轍,不再讓歷史重演,所謂「以史為鑑」就是這個道理。然後,再將這些前人的智慧,真實的落實在生活中,換個場景,古為今用,用用用就會用,熟能生巧之後,歷史終會成大用。
.思辨的重要和力量
南宋大學者呂祖謙說: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如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
古代文人早用思辨方式看歷史,但我們因為從教育開始就習慣了要有標準答案,所以只會一股腦的死背歷史,而荒廢了思辨的能力,導致我們思維邏輯狹隘,也總習慣的以相同的思考模式來解決事情,才會不斷地重蹈覆轍。
本書作者藉由一個個的事件,引領讀者不斷地多方分析思考,培養思辨能力。當事人為何有那樣的想法?如何應變?如何進退?不同的環境時間地點、不同的人物立場,又會產生什麼不同的結果?你會驚覺,原來「思辨」能讓答案不只有一個,思辨的智慧,也讓結果有更多的選擇。
思辨能產生智慧,累積智慧就有力量,不論是運用在職場、人際關係......等等人生的多面向,就能強大自己,讓我們的想法與人生更寬廣。
.培養思辨能力-5W1H思辨法,學習更有效率
5W
When=何時(事發時間、空間)
Where=地點(事件地點、場景)
Why=為什麼(事件原因)
Who=誰(事件人物)
What =說什麼(對話內容)
1H
How=怎麼發生(事件的過程)
在讀完每一個事件之後,找出這「5W1H」,再分別代入不同的時間場景對話與各人物立場,將能更清楚的看到每一個事件因為各種因素條件的不同,思考分析的結果也大不同,思辨也會變得更容易。
作者簡介:
馬少華
歷史應用學研究者,歷史雜誌主編。已出版圖書《世相西遊》《百年口號》《民國碎片》等。《讀者˙原創版》簽約作家。
馬少華說: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我認為歷史應該自己來解釋,而不是聽別人怎麼說。我的想法是打破既有的歷史框架,解構重組,讓讀者可以一邊審視歷史,一邊跟自己進行對話。歷史不是是非題,歷史需要思辨,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記錄在歷史上的人物,很多都活在動盪時代裡,也都在為當時的困境找尋突破的方法。我希望用這些歷史的事件作案例,讓讀者看到,歷史人物是如何用智慧來通過種種考驗,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我相信讀者也能在自己的歷史上,寫下輝煌的一頁。
章節試閱
唐朝的民主事件
唐太宗李世民向來以敢於納諫著稱,只要你說的有理,就是指著鼻子罵他也沒多大關係,但在李世民晚年發生的一件事卻很值得討論。
貞觀十九年,當時李世民要率兵親征高麗,也就是現在的韓國和朝鮮,至於人家怎麼惹他了先不管。李世民在臨走前囑咐宰相房玄齡說:「我不在,你就是老大,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務就都交給你處理。」最後還特地加了一句:「一切大事可自行處理,無需奏請。」充分顯示了李世民對房玄齡的信任。房玄齡有沒有像諸葛亮一樣「感激涕零」,史書上倒是沒寫,但房玄齡對聖上的這番信任還是很珍視的。
李世民剛走沒幾天,房玄齡就遇到了一個大考驗。這天,有個人跑到房玄齡的府裡說要告一個人,房玄齡問他想告誰,那人說:「我告的不是別人,就是你房喬,字玄齡,年齡六十六,已婚,籍貫齊州臨淄。」房玄齡一聽,心裡甚感欣慰。
這時你心裡可能會想,房玄齡人家都來告你了,你還「欣慰」個屁啊?你房玄齡是不是少根筋了啊?你說這話我先赦你無罪,可能是你對房玄齡還不是很瞭解。房玄齡當了二十多年宰相,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貞觀之治(註1),當然不可能是少根筋的人。他感到欣慰是因為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連老百姓都敢當面告宰相的狀,那這大唐的民主氣氛還用說嗎?
讓我們時間跳轉到一千多年後的英國,當時的邱吉爾領導英國人民打敗了德國法西斯(註2),卻在戰後的大選中輸給了工黨。史達林替他喊冤,他卻說,這正是我想要的結果,我打仗就是為了保衛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利。這段話應該會讓很多中國人感到慚愧才是,因為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們的房玄齡捍衛民主的精神就已達到邱吉爾的這個境界了!
話說回來老百姓狀告房玄齡這裡。此時房玄齡忽然想起了太宗臨走前的囑咐,一時間感到非常為難,這個人告的就是自己,我總不能自己再當判官吧?我房玄齡一生清正廉明,到老了可別讓人說閒話。我看乾脆還是讓聖上來做決斷吧!於是二話不說,也沒問那人想告自己什麼,就派人把他送到了李世民那裡了。李世民聽說了這件事,二話不說,也沒讓那個告狀的人說話,就一刀把告狀的人給喀嚓了,並下詔批評房玄齡:「公何不自信!?」
這個故事真是令人痛快!一個老百姓敢當面告當朝宰相,痛快!房玄齡不避諱、不打壓,直接把人送去讓李世民處理,痛快!李世民為了不聽信讒言,一刀把告狀的喀嚓了,更是痛快!可「痛快」過後卻總覺得有點不對勁兒,那個告狀的到底想告房玄齡什麼?房玄齡為了避嫌沒讓他說,李世民為了表示對屬下的信任也沒讓他說,這算怎麼回事啊?這可要好好查一下歷史背景了。
我們的歷史學家好像並不關心那個告狀的到底想說什麼,而是只對「君聖臣賢」感興趣。房玄齡在經過了這件事之後,是該更加感激聖上的信任,還是該感慨在民主的道路上阻礙重重?
歷史思辨動腦有智慧
你是房玄齡的話你會這樣處理告發你的人嗎?你會不會先聽聽這個人想告你什麼再做處置?或是處理後覺得自己會有失公正性,再請太宗裁決會比較好?!
你是唐太宗的話,你真的會不聽告的人的提告內容,就把人殺了嗎?!
你覺得要顯示忠誠還有其他的方式嗎?房玄齡的忠是愚忠嗎?房玄齡的民主是真的民主嗎?還是房玄齡他另有目的?!這值得你我好好思辨一番,或許你的處置方式比房玄齡更有智慧喔!
唐朝的民主事件
唐太宗李世民向來以敢於納諫著稱,只要你說的有理,就是指著鼻子罵他也沒多大關係,但在李世民晚年發生的一件事卻很值得討論。
貞觀十九年,當時李世民要率兵親征高麗,也就是現在的韓國和朝鮮,至於人家怎麼惹他了先不管。李世民在臨走前囑咐宰相房玄齡說:「我不在,你就是老大,朝中的一切大小事務就都交給你處理。」最後還特地加了一句:「一切大事可自行處理,無需奏請。」充分顯示了李世民對房玄齡的信任。房玄齡有沒有像諸葛亮一樣「感激涕零」,史書上倒是沒寫,但房玄齡對聖上的這番信任還是很珍視的。
李世民...
作者序
前言
歷史帶給人類有三個最重要的作用:啟發智慧、審時度勢、感動人心。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歷史究竟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作用。
歷史為什麼可以啟發我們的智慧。
歷史不只是鏡子,歷史更是能增進個人處世、判斷、決策的智慧。歷史學也是歷朝歷代,培養帝王與人才的必備教育課程。我們可以說讀歷史其實就是讀人心以及讀人性,藉由各種歷史事件的啟示,讓我們更容易找到人生的本質與意義。歷史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智慧寶庫,是因為它濃縮了古人的得失、興亡與智謀。
歷史為什麼可以讓人審時度勢。
審時度勢就是要讓我們懂得,考量時局情勢的發展變化,然後用適當的方式,來應變自己所碰到的任何困境。歷史學可以說是實用性的科學,太史公史記自序裡說:稽其興壞成敗之理。沒有歷史觀,人會認為自己現在接收到的訊息是真實的,而忽略了事情演進的思辨過程。學歷史最重要的不只是記住每個歷史事件,而是去瞭解歷史事件間存在的因果關係,了解了這樣的關係後,才可以讓你有更多的想法,來面對自己所處的環境與局勢。
歷史為什麼能感動人心。
歷史上最好的時代與最壞的時代,都能給人們最好的智慧。歷史事件中的人物運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一次次的危機,創造一次次的奇蹟,這一幕幕的歷史故事,讀來都讓人感動非常。我們從前人的智慧中,得到更多的思辨與設想,以及瞭解歷史帶來的意義,這能夠給自己更多的的判斷空間!透過歷史的代入式思考方法,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和處事智慧,可以讓自己做出最好的決策,相信你也可以創造讓自己感動的事蹟。
古代人學歷史是用思辨的方式來看待歷史,現代人學歷史是用背的!用背的態度閱讀歷史是無法讓人有智慧的。南宋大學者呂祖謙說:觀史如身在其中,見事之利害,時之禍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當如何處之。如此觀史,學問亦可以進,智識亦可以高,方為有益;清朝左宗棠亦說:讀書時,須細看古人處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氣象?及自己處事接物時,又細心將古人比擬。設若古人當此,其措置之法,當是如何?我自己任性為之,又當如何?然後自己過錯始見,古人道理始出,斷不可以古人之書,與自己處事接物為兩事。人類過去的歷史是一個「無盡寶藏」充滿著生活智慧,多讀一點史書,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生命資糧。本書以風趣不死板的筆觸,引領讀者深入一個個的歷史事件,讓讀者能夠多方思考,以及當事人為何有那樣的想法?他是如何應變?如何進退?讓讀者有更多的智慧處理自己所面對事情。
前言
歷史帶給人類有三個最重要的作用:啟發智慧、審時度勢、感動人心。我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探討,歷史究竟能帶給人們什麼樣的作用。
歷史為什麼可以啟發我們的智慧。
歷史不只是鏡子,歷史更是能增進個人處世、判斷、決策的智慧。歷史學也是歷朝歷代,培養帝王與人才的必備教育課程。我們可以說讀歷史其實就是讀人心以及讀人性,藉由各種歷史事件的啟示,讓我們更容易找到人生的本質與意義。歷史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智慧寶庫,是因為它濃縮了古人的得失、興亡與智謀。
歷史為什麼可以讓人審時度勢。
審時度勢就是要讓我們懂得,考量時...
目錄
第一章:歷史的借鑑是人生最好的指南
唐朝的民主事件
賈島的兩次撞車故事
仁者無敵,誤人子弟!
第三條路,這才是真正的選擇權
詭異的一八六○年
狄仁傑:好在咱上面有人
招,不招,看受不受得了苦
曾子殺豬與曾子殺人
將軍遇書生,也是有理說不清
推薦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
歷史為什麼是座幼稚園
來來來,給你講個故事
說話的權力和說話的效果
第二章:歷史是一段括弧,填什麼由你決定
倒楣的楊主簿,幸運的東郭郵
袁枚巧用「微博」維護權益
一張地毯引發的三個故事
申時行讓釘子戶自行搬遷的妙招
一句妙語化解君臣矛盾
來學學魏徵是怎麼進諫的
奸臣如何當評審委員?!
其實這不是鬍子的事
領導人權力一放一收的「否定」之術
別以為孤兒寡母是好欺負的
讓人拍案叫絕的鬥爭智慧
梨園大師讓人激賞的臨場急智
第三章:為什麼聰明人總是這樣演繹歷史
那些馳騁在歷史上的老太太們
大家來看啊!皇上吃飯真「節儉」
不好意思表叔借我用一用
兩千年前的有效心理藥方
孔子也讚嘆榮啟期的「快樂觀」
世間已無樑上君子
好運莫如劉玉書
小商人妙招變身大高官
朱元璋:男人不納妾就是老婆的錯
溫庭筠:老子就是這麼屌
曾國藩:其實是個笨小孩
杜甫:文壇大宗主,官場小人物
第四章:歷史中有思辨就是創造的開始
死了都要愛VS死了都不放過你
周公吐哺與劉邦噴飯
名人怎麼看「沒用」的寶貝
歷史上的兩次杜撰事件
朱武為何無用武之地
馮唐:不會說話才易老
名人的「節儉秀」
「不說」的大智慧之道
蔡元培的造假與護假事件
齊白石的容忍與不容忍
坐牢怕什麼,我來陪你
第五章:歷史是給人類最好的預言
秦昭王:其實我不是忘恩負義
古代人的「避諱」可真囉嗦
退休?古代公務員的退休真不一樣
中外歷史上同齡人的不同命運
近代名人名字中透露的玄機
古代文人「到此一遊」的雅趣
乾隆爺爺最喜歡在書畫上「到此一遊」
巾幗不讓鬚眉──浣花夫人洗劍錄
零分照樣可以上大學?!
不要挑戰我的忍耐極限
為什麼人人都想當神仙
故事和現實之間的距離
第一章:歷史的借鑑是人生最好的指南
唐朝的民主事件
賈島的兩次撞車故事
仁者無敵,誤人子弟!
第三條路,這才是真正的選擇權
詭異的一八六○年
狄仁傑:好在咱上面有人
招,不招,看受不受得了苦
曾子殺豬與曾子殺人
將軍遇書生,也是有理說不清
推薦人,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
歷史為什麼是座幼稚園
來來來,給你講個故事
說話的權力和說話的效果
第二章:歷史是一段括弧,填什麼由你決定
倒楣的楊主簿,幸運的東郭郵
袁枚巧用「微博」維護權益
一張地毯引發的三個故事
申時行讓釘子戶自行搬遷的妙招
一句妙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