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戲劇教育的觀點
壹、從定義範圍看兒童戲劇教育
略
貳、從多元智能看戲劇教育
近年來 Gardner(1983)所提「多元智能」的觀點受到各界的肯定,認為傳統以「智商」為唯一標準來評量兒童智能的想法應該突破。建議從「多元面向」如肢體動覺、空間、音樂、人際、內省、語文、邏輯數學、自然觀察等,來看待個人智能。「戲劇」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藝術,可讓兒童有機會探索並運用多元智能的機會,到底戲劇與多元智能的關係如何,我們一起來探究:
一、肢體動覺智能
戲劇之基本活動就是肢體與聲音的表達與創作。兒童必須學習如何使用及控制自己的身體,在自己與他人空間中取得平衡,以便能靈活自如地表達心中的想法與感覺,此乃肢體─動作智慧的展現。從模擬各類動植物及人物的聲音動作,到參與感官知覺、默劇遊戲及故事戲劇,兒童實際體驗自己身體如何組合動作、如何在空間中移動及如何與他人維持身體動作的關係。透過反覆的練習創作,兒童逐漸累積自己身體與動作經驗的連結與表現。
二、空間、音樂智能
(一)感官覺察
戲劇活動中的另一項基本要素就是培養五官覺察與感受的能力。自學前階段,「五官覺察與感受」本來就是兒童接觸與學習外在環境的最佳媒介。在戲劇活動中,老師透過具體的引導,如嗅覺(擦上防晒油)、味覺(品嚐食物)、視覺(配飾或衣物)、聽覺(環境或特殊的聲音)、 觸覺(睡在毛毯上)的五官覺察等方面,讓兒童發揮想像,進行戲劇創作。透過不斷地轉化與練習,將能提升兒童的觀察力與五官感受力,他們逐漸也能直接利用想像及肢體動作來表達實際並不存在的五官體驗。
在所有的感官覺察中,「視覺創作」或「聽覺的音樂即興」是最普遍性的活動。尤其戲劇/劇場是一門綜合藝術,透過肢體、口語及音樂、視覺等各方藝術家之合作,才能達到藝術美感的呈現。在教室中的戲劇活動也是一樣,經由師生即席創作,兒童能利用簡單的方式,試驗不同藝術元素的組合,並了解與感受自己創造的樂趣。
透過想像,配合簡單的音樂與藝術媒材,教室中的桌椅變成石洞,天花板變成天空,門窗變成樹木藤蔓,自己變成了怪獸,而小小的教室在一眨眼間變成了野獸島,許多現實世界的人、地、事、物竟能透過戲 劇的效果,神奇地變為劇中角色、場景、道具及劇情。如此深刻的綜合藝術之美感體驗,實為兒童開啟早期應用與欣賞音樂、視覺與戲劇藝術之門。同時,它也能培養兒童對生活美的賞析力,比起一般單向式傳達之電視節目,這種從戲劇活動中得到的真實體驗,是豐富而雋永的。
(二)創造想像
想像與創造是戲劇活動之基本能力,要兒童想像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跳開此時此地的限制,進入時光隧道,把自己投射到另一個時間、空間與人物的生活中。當兒童的想像能力發揮時,即使面對不存在的事物,他們能運用心中的意象及動作,假裝真的看到、聽到、吃到、聞到、摸到及感受到周遭的世界。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參與者之象徵性戲劇遊 戲也反映其表徵思考的運作能力,而其表徵思考能力取決於其是否能夠 創造心智意象(mental images),也就是把不存在的事物想像或創造出來的能力。
戲劇教育之主要目標就是在發展參與者之想像力與創造力。比起教室中的素材/教具(如美勞材料、積木益智玩具),以材料及造型來發展參與者的創造力;戲劇活動是以個體的身體口語為媒介,並以實際的生活為題材,透過引導,兒童嘗試用自己的「心眼」(mind's eye)去回喚及觀照過去的生活經驗,計畫並用行動呈現出想像中的時空、人物事件及道具。同時,他們也在實際的情境中,利用個別變通的想法,解決問題。這類屬社會性及生活性之創造力,唯有在戲劇活動中,才能逐漸培養發展。
三、內省智能
(一)自我概念
教育最大的目標就是幫助個人發現及發展自己特殊的潛能。著名的戲劇教育學者喜克絲女士(Siks, 1983)曾提及:「戲劇教育重在參與者即席自發的創意,它能不斷地引領每個人去發掘自己內部深藏的寶藏,且促使自己不斷地成長,以實現自我。」在戲劇中,自發性的表達與分享是相當重要的一部份。當兒童發現自己的聲音與身體能創造出多元的變化,自己的想法與感覺能完整地被接受與認同,他們對自己的信賴感就會油然而生。當兒童有機會扮演一些吸引自己的角色,如國王、公主、英雄或精靈等人物時,一股自信的豪氣油然而生。所謂的主角已不再是少數具有特殊天分兒童的特權。在戲劇教育的世界中,人人可以為王稱后,個個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扮演心中嚮往的角色。
(二)情緒處理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會不時地感受自己各類的情緒,而一個成熟的個體必須有處理這些感覺的能力,包括「認識感覺」、「接受並了解其與社會行為之因果關係」、「適切合宜地表達感覺」及「對別人感覺的敏感性(同理心)」,一如戲劇遊戲,為兒童提供了一個安全自在的情意環境。在其中,領導者鼓勵並接受兒童分享與表達各類的情緒與感受。透過情緒認知(emotional awareness)、情緒回溯(emotional recall)、情感默劇(pantomime for emotions)及角色扮演(role-playing)等活動,老師引導兒童去回想、體驗及反省自己與他人的情感世界。在實際的戲劇行動中,兒童將自己的情緒投射於新的情境與人物上,藉此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接受並瞭解情緒與社會行為的關係,以及學習如何適切合宜地表達情緒。
四、人際智能
(一)社會觀點取代能力
能從他人的角度來看事情的能力,稱為社會觀點取代(perspective taking)。它被視為社會技巧發展之先決條件(Hansel, 1973)。由於戲劇活動提供許多角色扮演和團體互動的機會,兒童必須時常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例如:在角色扮演前的討論中,透過「主角是誰?他的問題為何?」「如果是你,會怎麼行動?為什麼這麼做?」「如何與其 他角色維持劇中的關係?如何解決主角面臨的問題?」等問題,兒童必須在不同的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他人,依據對不同人物所具備的知識與經驗來做判斷。從扮演不同角色的當下,兒童重新體驗別人的生活,面對別人的問題,並試驗失敗或成功的方法。當兒童實際與同儕或角色互動後,他們對別人行為的觀察、解釋與體驗能幫助其進一步了解他人的感覺、情緒、態度、意圖及想法等重要訊息。
(二)社會技巧
除了社會觀點取代能力外,戲劇教育也幫助其它社會技巧的提升。在戲劇活動之始,兒童需要加入團體、一起計畫、腦力激盪、組織人事並分工合作,漸漸地,個人與同儕的聯繫和歸屬感就因此而建立。在同一個戲劇事件中,兒童會因著個別的經驗與觀點的不同而產生衝突。為了維持活動的進行,兒童必須站在不同的角度來面對問題,並應用分享、輪流、接納、溝通等社會技巧,來面對衝突並找尋解決之道。
(三)批判能力:價值建立和判斷
今日的多元社會,瞬息萬變,錯綜複雜。拜電腦及科技之賜,我們得享受網路交通之便。個人與世界的接觸面越來越廣,而必須面對的情境與人事也越多越雜,而戲劇正可提供兒童接觸各種人類的情境,讓他們超越時空、年紀、國界與文化的限制,去發現人類共通的連結並提早 瞭解自己即將面臨的社會處境。
面臨當今的社會,兒童也必須及早學習如何在複雜的選擇中做決定,在多元的價值中做判斷。許多的戲劇情境正能提供兒童用自己的想法與判斷去做決定的機會。在戲劇互動的情境中,兒童能夠馬上檢核自己行動的後果並連結因果的關係。因為是「假設」的情境,在選擇上他們有更多的彈性;在心理上,也有更大的安全感。在多次的戲劇體驗中,兒童經歷了許多的衝突與抉擇。透過反覆地行動,兒童學習在不同的境遇中做決定。同時,在不斷地衝突與轉折中,他們也學習體會生活與生命的無常,並練習其中的應變之道。在現實生活中,若碰到類似的遭遇時,就較能接受、瞭解、且安撫自己心中的不安,並能冷靜思考解決之道。
五、語言智能
(一)口語表達
戲劇活動的推進,常要倚賴師生與同儕團體間口語的表達與溝通。透過非正式的討論、即席的口語練習以及分享活動,兒童不斷地在實際的情境中使用語言,且配合著語言的情境與人物的感情而表達出來。在扮演各種人物時,兒童必須試驗不同聲調、語氣並融入各種表情手勢,讓別人更清楚地瞭解劇中人物或自己所想要表達的意思,漸漸地,他就能靈活地運用這些非語言的工具傳達訊息。由於戲劇活動著重參與者即席性地口語表達,兒童在具體的情境中組織、思考並重組創造語言,這對其口語創作的企圖有很大的鼓勵作用。這種全語言的語用環境,正是發展兒童語文能力的最佳方法。
(二)讀寫發展
許多戲劇活動的題材來自歌謠、童詩及故事等文學作品。經由親身參與扮演的過程,兒童對於故事的內容有進一步的瞭解,而對這些雋永的文學作品也有更深刻的體認。此外,他們必須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思考、詮釋且表達對不同故事的觀點與內容。老師若在戲劇活動後,鼓勵兒童寫下或畫下自己對故事的感想或創作,其對兒童閱讀及寫作能力的提升有相當大的成效。
六、邏輯思考、自然觀察智能
(一)認知思考:資訊收集、處理和解決的能力
皮亞傑認為(1962):「知識的來源是個體主動建立的過程。」而戲劇正是提供兒童具體建構知識和自我思考的媒介。在戲劇活動中,老師常以入戲的方式提出疑問:「主角是哪些人?」「他們長得像什麼樣子?」「後來發生什麼事?」「如何解決這個人的問題?」「若換成你,會不會那麼做?」而兒童也要以劇中人物的身份去思索、創造、辨別,運用這些高階的能力進行思考,甚至必須做出決定以解決自身面臨的問題。在不同的故事與情境中,透過實際參與,兒童嘗試著處理並學習統整自己對周遭人、時、地、事、物的觀點,發展更高階的認知思考能力。
(二)自然覺察與表達
在戲劇活動中,有許多的肢體動作,是需要經過平日對於周遭人物及自然的覺察而表達出來。兒童本身就是一個自然的探索者與觀察者,透過這些戲劇的媒介,正可以讓兒童將平日觀察到的動植物、自然生態及環境中各種有趣的現象,以肢體和聲音口語具體地運作,實際地感受與自然一起互動的情境。例如:在兒童飼養「毛毛蟲」後,讓兒童在課室中進行相關的戲劇活動,體驗毛毛蟲的爬行、吃樹葉、結蛹、最後變成蝴蝶飛舞的歷程。或者讓兒童在學校種植「小豆苗」,觀察後,再以肢體表現「小種子長大」,這樣的戲劇扮演歷程,既能引發兒童關注自然生態的興趣,也能讓他們親身體會萬物成長的喜悅。
參、從課程內涵看兒童戲劇教育
略
第二章 戲劇準備:暖身活動
在「活動開始」時,需要先讓學生知道什麼叫做「戲劇扮演」。特別對那些從來沒有參與過戲劇的學生而言,老師可以先從熟悉的「角色」做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始,例如:「老師假裝變成兔子跳躍」,請學生猜測老師在做什麼,藉此介紹:當一個人變成另一個人或物,做出假裝的動作時,就是「戲劇扮演」。老師也可以進一步請幾個學生自願扮演所喜歡的動物,讓大家猜猜他在做什麼;最後,再請全班每人想一個動物的動作,在原地假裝扮演出來。活動結束後,老師可以告訴學生,當你 發揮想像,專注地把想像的人、事、物,以身體動作「假裝」做出時,就已經進入到「戲劇」的扮演世界了。
在對戲劇活動有了初步的概念後,就是要建立「戲劇默契」,尤其是如何「開始」及「結束」的訊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以「拍手」或「鈴鼓」等簡易的樂器當做「控制器」,以確保教學能夠順利進行。以下將 延伸前面的活動,示範如何以「鈴鼓」建立默契,老師可以參考下面的引導:
「當我拍一下鈴鼓時,你們就變成剛剛想好的動物;
拍兩下時,就要像一個木頭人一樣,停在原地不動」。
進入活動前,也要考慮到「空間」或「分組」的安排。最簡單的「空間」安排,可以運用電光膠帶,依據需要在地板上貼成圓型、馬蹄型或正方型,以幫助學生確定自己的活動範圍,並在活動前告知學生,在空間移動時,不要到框框外。若班級學生人數過多,而教室空間不太大時,就必須考慮到「分組」的問題,建議可以將學生分為數組,有的小組先當觀眾,有的小組則先進行活動,之後再交換。
一般「暖身活動」分為三類:熟悉空間與彼此、集中注意力和熱身活動。在個別的類型中,又特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等三種不同難易程度的活動,開始可先從初級活動進行,逐步進入高級活動。另外,在活動順序的安排上,不一定要完成「所有類型」的初級活動,才能進入中、高級活動。老師可以從某一主題的初級活動開始,直接銜接到同一系列的中、高級活動。例如:將【暖-1-3 上市場1】、【暖-2-3 上市場2】 到【暖 -3-3 上市場 3】同一系列但不同層次的活動串連進行,讓學生在同一個主題下,由淺而深,獲得更深入的體驗。
一、熟悉空間與彼此
通常在一個新的空間或新的班級,學生對彼此不甚熟悉,對環境也感到陌生,開始的暖身活動就會以能夠幫助學生「熟悉空間與彼此」的活動為主,建議老師可以進行【暖 -1-1 走走停停 Say Hello】、【暖 -2-1 走走停停做動作】、【暖 -3-1 走走停停換東西】,從空間的移動開始,透過走與停來幫助學生與彼此相見歡。
若是班級學生彼此不認識的情形下,可以進行【暖-1-2 姓名卡位】、【暖 -2-2 姓名傳球】、【暖 -3-2 姓名動作】、【暖 -1-3 上市場 1】、 【暖 -2-3 上市場 2】、【暖 -3-3 上市場 3】,這些活動都是立基於認識名字的基礎上,再逐步加深其形式與內容,如加入動作、記憶性等。
二、集中注意力
如果需要轉換不同的活動形式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則可進行「集中注意力」的活動,如【暖 -1-4 誰該動】、【暖 -2-4 放煙火】、【暖 -3-4 大樹大象貓頭鷹】、【暖 -1-5 傳電】、【暖 -2-5 默契 123】、【暖 -3-5 心有千千結】。
三、熱身活動
午休後或晨間學生來學校時,身體還沒熱起來,也顯得較無精神時,就可以進行一些比較具備「熱身」的活動,如【暖 -1-6 水果大風吹】、 【暖 -2-6 小貓要個窩】、【暖 -3-6 森林大災難】、【暖 -1-7 有鯊魚】、【暖 -2-7 動物演化拳】、【暖 -3-7 動物演化拳團體戰】、【暖 -1-8 貓 捉老鼠圍牆版】、【暖 -2-8 落跑老鼠Ⅰ】、【暖 -2-9 落跑老鼠Ⅱ】、 【暖 -3-8 街頭巷尾】。這些都是提供學生動動大肢體、在空間中奔跑的機會,只是在進行時需注意空間及分組的安排,以免發生意外。
表2-1 三種類型的暖身活動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