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篇中的男和女,我個個都愛,該我回去,他和她向我走來就不可愛了。
詩三百
一言蔽
會吾中
會──合也見也適也悟也蓋也預期也總計也
中──和也心也身也傷也正也矢的也二間也
《詩經演》與《詩經》,各三百篇,相隔三千年──《詩經》成於西元前十一世紀至前七世紀間,迄西周至春秋,以周公制禮作樂始,王綱解紐禮崩樂壞止,此五百年,中國文化奠其基,完成了第一番輪迴。
中國文學裡,木心最喜歡的是《詩經》,他曾說:「三百篇中的男和女,我個個都愛,該我回去,他和她向我走來就不可愛了。」這是現代詩人的語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木心以文言文重寫整部《詩經》,成了《詩經演》,而這是他最具古樸色彩的詩集。
《詩經演》循《詩經》例,以四言為主,雜三五等句,皆十四行,雙句循環而頓,結句偶有命題,語感節奏粗擬商籟體。三百首而一律十四行,使中國詩與歐陸詩全般無涉的格式,婉然合一。
《詩經演》的百般化變,即在出乎語言的「內部」,泛濫而知停蓄,慎嚴而能放膽,擒縱取剔,精翫字詞,神乎其技,而竟無傷,儼然一場縱意迷失於漢字字義、字型、字音的紛繁演義,也是一部賞玩修辭與修辭之美的詩章。
木心以文言文重寫了整部《詩經》,令人驚歎太美了,曾被認作「天書」的《詩經演》,今由研究木心的專家李春陽傾力注解,讀者自此可一品其妙。
作者簡介:
木心,本名孫璞,1927年2月14日生於浙江烏鎮,自幼迷戀繪畫與寫作。十五歲離開烏鎮,赴杭州求學,1946年進入劉海粟創辦的「上海美專」學習油畫,不久師從林風眠門下,入「杭州國立藝專」繼續探討中西繪畫,直到十九歲離開杭州去上海。五○至七○年代,任職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參與人民大會堂設計。畫餘寫作詩、小說、劇作、散文、隨筆、雜記、文論,自訂二十二冊,「文革」初期全部抄沒。「文革」中期被監禁期間,祕密寫作,成獄中手稿六十六頁。1982年遠赴紐約,重續文學生涯。1986至1999年,台灣陸續出版木心文集共12種。1989至1994年,為旅居紐約的文藝愛好者開講「世界文學史」,為期六年,陳丹青為其學生。2003年,木心個人畫展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紐約亞洲協會、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巡迴,畫作受大英博物館收藏,這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第一位作品被該館收藏,2006年,木心文學系列首度在大陸出版,同年,應故鄉烏鎮邀請,回國定居,時年七十九歲。年底,紐約獨立電影製片導演赴烏鎮為其錄製紀錄片。2011年12月21日凌晨三時,在故鄉烏鎮逝世,享年84歲。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我們時代惟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老紳士的風度,新世代的風格。以輕盈的文字,負載沉重的世界。以澄明的亮眼,觀看複雜的人生。閱讀木心的時代正要展開,台灣也正要迎接一縷乾淨的文學魂魄。
──陳芳明
木心,統治者,治理一個早已失落的文明古國。那裡唯一的法律是美,粗俗與膚淺,將被處以雷擊。古國沒落之後,國王漫步於廢墟上,頒布詩篇,召喚被混血了的子裔,重新建國。
──簡媜
他目光灼灼他吐字如清泉他逼視並洗滌,我知道他寂寞過了,遂安心繼續堆疊著果凍般顫搖的寂寞。「兀立冷風中/馬車還沒來」——我們掖著果凍自八方聚攏在木心身後,排隊等待。
──曹麗娟
我張開新鮮的眼睛,讀著蒼老的木心。這個世界必須停下來,他讓我一瞬讀懂懺悔與悲傷。
──陳俊志
木心的文字總像強光曝照,充滿感染力量,如今一本一本的木心,透過詩歌、小說、散文、美術,使我們得以隨著其荒涼、溫潤、悲傷、自省、哀矜、神人般的目光與文字,古今中外,重新溫習。──陳雪
我常讓靈魂荒遊在木心的文字花園裡,以換取他的智慧柔慈、美學、詩興。我常覆蓋在木心既中且西的織錦畫裡,和其既紅塵又絕塵的通透之眼對望。木心其人其品皆藝術,我目眩神迷他那精緻如微雕、通透如琉璃、潑辣如針鉤的紅樓夢景。知他也自己裁衣時,會心微笑,且十分悵然:我錯過的木心何其多啊!──鍾文音
如果你的靈魂有縫隙,木心的文字,有時會像月光揭曉那縫隙、有時又會像冷風灌進那縫隙……他的文字真值得尋幽探勝啊。──蔡康永
句子清簡,文思百轉千迴。木心始終都像個少年,即使是晚年作品,仍有少年明朗之氣。深邃犀利、清雅少言。他的潑辣或艱澀,其實溫潤有情。連哀愁和抱怨,也是少年柔婉姿態。這時代已沒有這樣鮮潔的人或文字了。──柯裕棻
木心是中文世界的文學奇才,他的文字表達方式幾乎找不到師承來源,橫空降臨,從八○年代開始驚艷兩岸。他寫的詩不像詩,散文不像散文,小說不像小說,反而因為「不像」而更讓讀者流連,反覆懷想這樣文字背後藏著甚麼樣的靈魂,並好奇我們應該與這樣的靈魂發生怎樣的關係。──楊照
木心是一位全方位的藝術家,他的小說很早就碰觸西方現代小說常探討的議題,包括辜負、遺憾、懺悔及追憶,也討論人如何站在現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嚴。──駱以軍
我所迷戀的是木心以及他這代人的語言方式,通透、溫厚、潑辣,大道理講得具體生動,充滿細節和比喻,一針見血,絲毫沒有空話套話,沒有學術腔。──陳丹青
木心的文字多玄思冥想幽默機智,在氣質上是傾向於地中海精神脈絡的。木心是講求密度的詩人,在這方面,他比我所見的任何人都要做得多、做得懇切。──楊澤
「人有兩套傳統,一套精神,一套肉體。我的祖先在紹興,我能講一口紹興話。我的精神傳統在古希臘,在意大利,在達文西。所以我說我是紹興希臘人。」──木心
名人推薦:我們時代惟一一位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
老紳士的風度,新世代的風格。以輕盈的文字,負載沉重的世界。以澄明的亮眼,觀看複雜的人生。閱讀木心的時代正要展開,台灣也正要迎接一縷乾淨的文學魂魄。
──陳芳明
木心,統治者,治理一個早已失落的文明古國。那裡唯一的法律是美,粗俗與膚淺,將被處以雷擊。古國沒落之後,國王漫步於廢墟上,頒布詩篇,召喚被混血了的子裔,重新建國。
──簡媜
他目光灼灼他吐字如清泉他逼視並洗滌,我知道他寂寞過了,遂安心繼續堆疊著果凍般顫搖的寂寞。「兀立冷風...
章節試閱
同袍1
與子同袍
與子同裳
與子同澤
與子偕作2
坎其擊鼓
坎其擊缶3
泌丘之道
無冬無夏4
子之湯兮
洵有情兮5
泌丘之上
泌丘之下
握椒婆娑
泌之洋洋6
*
1 見〈秦風‧無衣〉等。
2 袍,長袍。《通釋》:「包於外而長者為袍,衣於內而短者而為澤。」裳,下衣。澤,通「襗」,裡衣。《集傳》:「以其親膚,近於垢澤,故謂之澤。」偕,皆,一起。
3 坎,擊鼓聲。缶(ㄈˇㄡ),盆。《正義》:「缶是瓦器,可以節樂,若今擊甌;又可盛水盛酒。」缶亦有以銅製者。
4 泌(ㄅˊㄧ)丘,丘下有水。無,不論。《集傳》:「言無時不出遊而鼓舞於是也。」
5 湯,熱湯,意為遞上熱湯麵以暖身。一說通「蕩」。《鄭箋》:「遊蕩無所不為。」洵,確實。
6 握,量詞。椒,花椒,《正義》:「椒之實芬香。故以相遺也。」婆娑,翩然起舞。洋洋,水流貌。
鬱林1
入彼鬱林
言采其棻2
偕偕孌子
諱莫如深3
心事靡息
焱我膚膺4
溥天之下5
莫非樂土
嘉我未老
旅力徐甫6
既房既皂
既堅既好7
湛樂津津
鞠育方苞8
*
1 見〈小雅‧北山〉等。鬱,林木積聚之貌。
2 言,句首語詞。棻,香木。陸雲〈贈鄭曼季詩〉:「馥矣回芳,綢繆中原。祁祁庶類,薄采其芬。棲遲泌丘,容與衡門。聲播東汜,響溢南雲。」
3 偕偕,強壯貌。孌,美好。諱莫如深,以其深重,則為之隱諱。〈穀梁傳‧莊公三十二年〉:「諱莫如深,深則隱。苟有所見,莫如深也。」
4 靡,無。焱,火花,花焰。膚膺,服膺,心與膚互文。
5 溥,通「普」。
6 嘉,善也。《集傳》:「善我之未老而方壯,旅力可以經營四方耳。」旅,膂也。《通釋》:「膂、力一聲之轉,令人猶呼力為膂力。」徐,滿也。甫,大也。
7 既,已經。房,方也,《鄭箋》:「謂孚甲始生未合時也。」皂,《毛傳》:「實未堅者曰皂。」堅,其實堅也。《通釋》:「堅謂莖堅。」
8 湛(ㄉㄢ)樂,享樂。津津,充溢貌。鞠,養。方,房也。苞,茂盛。〈大雅‧行葦〉:「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注後記 春陽
《詩經演》與《詩經》,各三百篇,相隔三千年─《詩經》成於公元前十一世紀至前七世紀間,迄西周至春秋,以周公制禮作樂始,王綱解紐禮崩樂壞止,此五百年,中國文化奠其基,完成了第一番輪回。
錢穆先生說及春秋時代,「往往知禮的、有學問的比較在下位,而不知禮的、無學問的卻高踞上層」。范文瀾先生談《詩經》,以為春秋時代的「貴族文化」達於最高點,「常為後世所想慕而敬重」。君子德風,小人德草,這「貴族文化」一詞,無如說是文化的「貴族品格」更為允當。
《詩經》孕於其時,雖有國風出於民間的考論,相當部分乃為文人創作無疑,此可據文本所述儀式、器物及語感中得以體認,近人朱東潤、李辰冬等先生有所論及。昔孟子曰:「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而後《春秋》作。」讀《詩經》文本,王者之跡歷歷可鑒,即便出於匹夫匹婦,經三千年的閱讀和淘洗,早已盡作亦風亦雅的「君子」與「淑女」了。
木心先生曾說:「三百篇中的男和女,我個個都愛,該我回去,他和她向我走來就不可愛了。」這是現代詩人的語言。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他寫成了《詩經演》。
中國詩最初的格式成熟於《詩經》:五、六、七句者有,八句一首者多;九、十、十二、十五、十六、十八句,散見各篇;十四句者《周頌‧執竟》一篇;《大雅‧抑》、《大雅‧桑柔》乃長篇,最長者《周頌‧閉宮》,百二十句。
《詩經》總句數七千餘,句型以四言為主,占九成,其他為雜言。摯虞《文章流別論》:「古之詩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古詩率以四言為體,而時有一句二句雜在四言之間。」自秦漢至宋,嘗有四言之作的詩人,相繼為傅毅、張衡、曹操、曹植、王粲、嵇康、阮籍、陸機、陸雲、潘岳、孫綽、傅玄、陶潛、韓愈、柳宗元、蘇軾等。
「四言詩三百篇在前,非相沿襲,則受彼壓抑。」這是王夫之的話。王闓運曰:「四言如琴,五言如笙簫,歌行七言如羌笛琵琶,繁弦雜管。」─如伯牙之有待於子期,二十世紀末有木心先生忽起四古之作,出入風雅頌之間,別立樞機,遙對古人。
顧頡剛曾列舉《詩經》的四項厄運,大意是:其一,因戰國詩失其樂,後人強把《詩經》亂講到歷史上去。其二,刪《詩》之說起,使《詩經》與孔子發生關係,成為聖道王化的偶像。其三,漢人把三百五篇當作諫書。其四,宋人謂淫詩宜刪,許多好詩險些失傳。
此外,顧氏認為《詩經》另有四項幸運:其一,有了結集,不致亡失。其二,〈漢書‧藝文志〉許多詩歌完全亡失,而《詩經》巍然僅存。其三,宋代歐、鄭、朱、王輩肯求它的真相,不為傳統解釋所拘。其四,現代人終能無所顧忌,揭示《詩經》的全部真相與價值了。
顧氏這番議論,時在二十世紀初,著眼於《詩經》的接受與閱讀,而清末民初的讀書人之於《詩經》,莫不熟稔,稍有教養的人家為子女取名,多從《詩經》選取字詞;以《詩經》之目、之句、之韻作成流行的謎語,也是明證。譬如:
四紅,四紅,如何說不同。(赫赫炎炎)
到老無封。(漢之廣矣)
當侍東宮。(君子所依)
八十多年過去,顧氏不可能預見《詩經》將添加「第五厄運」:時下讀書人之於《詩經》,普遍隔膜而生疏,遑論賞悅。經典的厄運,莫過於被忽視、被遺忘:多少作家、詩人的寫作素養,無涉《詩經》,泱泱時文,罕見接引《詩經》的言句。如此,間接領受《詩經》之美的路徑,幾告不存。顧氏當年談及《詩經》的種種「幸運」,即或施惠於學術研究,在現代中國文學的實踐中,委實無從談起了。
〈毛詩正義‧詩譜序〉:「詩有三訓: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惡,述己志而作詩,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墜,故一名而三訓也。」《詩經》而後千餘年,漢魏詩人紹其流風,多有四言詩作,雅頌之音未絕,迄唐詩出五、七、律、絕,及於宋詞,中國詩的格式與節奏越來越多樣,除少數詩人偶作四言,《詩經》一脈詩路遂漸渺遠。倏忽二十世紀,中國的詩歌創作何嘗有人專以《詩經》古語為材料而大肆演繹情史與政怨,達三百篇之多者?木心先生以他的《詩經演》,悄然貢獻了第五個「幸運」。
昆德拉以「下半時」與「上半時」作喻,劃分歐陸十九世紀之後與之前的文學,意指西方二十世紀現代文學運動並非十九世紀的延展,而是上溯十六至十七世紀薄伽丘、拉伯雷、塞萬提斯輩的文學路徑。反觀當代中國文學創作中傳統漢語的普遍失落、失憶、失效,唯木心先生忽有《詩經演》,獨領風騷,成為中國現代詩從漢語傳統返本探源的一則孤例。
《詩經演》循《詩經》例,以四言為主,雜三五等句,皆十四行,雙句循環而頓,結句偶有命題,語感節奏粗擬商籟體。一九九五年,這本詩集先由台灣出版,當時題曰《會吾中》。作者在扉頁寫道:「詩三百,一言蔽,會吾中。」並解「會」與「中」二字:
會─合也見也適也悟也蓋也預期也總計也;
中─和也心也身也傷也正也矢的也二間也。
「思無邪」原乃聖人定論,屬於道德判斷,仍為詩教;木心先生易為「會吾中」,則出以個人的創造性閱讀與創造性書寫,儼然轉為審美的判斷。
朱熹釋「思無邪」:「詩者,人心之感物而形於言之餘也。心之所感有邪正,故言之所形有是非;唯聖人在上,則其所感者無不正,而其言皆足以為教。其或感之之雜,而所發不能無可擇者,則上之人必思所以自反,而因有以勸懲之,是亦所以為教也。」
木心先生解「會吾中」,「吾」字未作交代,如空白,期許讀者與識者的「會」與「中」─以下,試來詮釋此一表述:
「會─合也見也適也悟也蓋也預期也總計也」:「合」與「見」,易解;「適」,偶然曰適,恰如其意曰適,視作當然曰適,嫁人曰適;「蓋」,覆蓋、遮蔽之意,亦作「害」解,或作傳疑之詞,承上而接下,其含混,近於閱讀經驗的不可確定性;「蓋」亦讀ㄏˊㄜ,同「何」,亦作戶扇解;「預期」,能否實現及難以逆料之意,暗含詩人的預期,及對這預期的精微反思,兼以文體和語言的種種限度,構成「總計」─詩人的分身、化身、隱身、變形,俱在詩中,期待讀者於閱讀之際,相與會合。
「中─和也心也身也傷也正也矢的也二間也」:「中」,在此指「命中」;「和」,意謂讀者的響應;「心」與「身」,指雙方的響應,屬靈智的、想像的、身體的;「傷」,創之淺者,憂思、妨害、觸冒,都是「傷」字固有的義項,有心則傷其心,無心則傷其身,既命中,豈無不傷乎?「正」,方直不曲曰正,矜庄曰正,命中曰正,純一不雜曰正,以物為憑曰正;「矢的」,箭靶也,意指讀者的詩心乃作者的箭靶,反之亦然;「二間」,則破除主體客體之「執」,寫作與閱讀,無須釐清,作者與讀者,兩相構成。
從《會吾中》到《詩經演》,可見作者為三百首詩的命題賦予新的認知,其關鍵,是一「演」字。
《詩經演》如何演?試以〈肅肅〉一篇解析。此詩典出〈唐風‧鴇羽〉,原乃控訴征役之作。《詩集傳》曰:「民從征役而不得養其父母,故作此詩。」以下是木心先生的新作:
肅肅鴇羽
集於茂梓
世事靡盬
藝不得極
騏子何怙
曷其有所
肅肅鴇羽
集於茂桑
生事靡盬
為謀稻粱
騏子何嘗
曷其有常
太平洋
在天一方
原詩二十一句,七句一節,三節。鴇,鳥名,似雁而大,無後趾,故不能穩棲於樹端。《毛詩正義》曰:「鴇鳥連蹄,性不樹止,樹止則為苦,故以喻君子從征役為危苦也。」梓與桑,落葉喬木,〈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原詩以「王事靡盬」出以三嘆,木心先生一改而變為「世事靡盬」「生事靡盬」,易二字,大變。「父母何怙」、「父母何食」、「父母何嘗」三句,改為「騏子何怙」、「騏子何嘗」,青黑斑紋馬是為「騏」,騏子乃誰?
原詩的「曷其有所」、「曷其有常」,作者保留了,但上下文意義有變;「不能藝稷黍」、「不能藝黍稷」、「不能藝稻粱」,則新詩改作「藝不得極」與「為謀稻粱」,意思很清楚:古人欲蒔稷黍而不得,欲事父母而不能,蓋因「王事靡盬」,「王事」改為「世事」,一字之易,古意去盡,轉入現代,暗指苛政。因苛政而「藝不得極」的痛楚─即藝事不得施展、不能達於極致─全然基於現代人的價值觀,其感觸迥異於古人;一位詩人不但「藝不得極」,還因「生事靡盬」而不得不「為謀稻粱」,相較古人不得事親的痛感,尤為深沉。
我們注意最後兩句。「太平洋/在天一方」。全詩至此,立意為之大變,境界全出─原詩因「鴇」不能穩棲於「梓桑」而為之三嘆的「悠悠蒼天」,在〈肅肅〉中被棄除,易為現代詞語「太平洋」,適切而坦然。「」,謂事物之綿長,由此端究竟彼端,一說指月升當空,人處兩地(〈小雅‧天保〉:「如月之,如日之升」),因「太平洋」句嵌人古語終嫌突兀,置一「」字,既葆全四言,字面、字意、音節、意境,旋即相諧─〈肅肅〉因這最後兩句,豁然呈示詩人不惜遠隔家國的理由和氣度。梁啟超〈太平洋遇雨〉曰:「一雨縱橫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餘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遊。」
統觀〈肅肅〉全詩,共為三節:前六句一節,無韻;後兩句為第三節,中間六句為二節,兩句為斷,與商籟體節奏共鳴;二三兩節同押ㄤ韻,流利連貫。全詩計十四行,五十六字,其中三十五字為〈鴇羽〉原字數,新置二十一字,成為一首新的「古」詩。
讀《詩經演》三百首,同樣的例,密不可察,隨處皆是。
《詩經演》三百首而一律十四行,除「偶合」商籟體外,曹公十四句似亦可視為其端緒:沈德潛曰「借古樂府寫時事,始於曹公」。事指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歸途中,以古樂府舊題作四言古風:〈觀滄海〉、〈龜雖壽〉、〈冬十月〉與〈土不同〉,每首均十四句。倘若留意詩人另一部詩集《偽所羅門書》,每首二十七行,對應《詩經演》十四行,兩相並置,正與詩人的生年與生日暗合。
商籟體,源出普羅旺斯語Sonet,世稱十四行詩,中世紀民間短小詩歌,伴以奏樂。意大利詩人雅科波‧達‧連蒂尼是第一位使之格律謹嚴的詩人。文藝復興期,彼特拉克寫就十四行詩三百首,故意大利十四行詩又稱彼特拉克體。法國詩人馬羅將之移入本土,其後有拉貝、龍薩、杜倍雷等人作十四行詩。十六世紀初,薩里、華埃特介紹商籟體至英國,為莎士比亞所善用,故莎翁的十四行詩又稱伊麗莎白體。德國詩人奧皮茨於十七世紀初率先書寫十四行詩,此後歌德與浪漫派詩人的商籟體詩,皆有新創。一九二四年,詩人馮至出版《十四行集》,明證商籟體於二十世紀入傳中國。
現在,《詩經演》三百首十四行,使中國詩與歐陸詩全般無涉的格式,婉然合一。熟悉木心先生的讀者,自會從《西班牙三棵樹》、《我紛紛的情欲》、《巴瓏》、《偽所羅門書》等詩集中感知作者長期秉承的「世界性」與「現代性」觀念,而文藝復興與春秋時代,原是木心先生神往的兩個源頭。倘若將《詩經演》戲稱為「古漢語的商籟體」,則我們可以說,出於駕馭語言的才華和雄心,《詩經演》相較作者大量自由詩白話詩,尤其獨異,也走得更遠。
賞鑑《詩經演》,懂得詞義是第一步,這一步之難,非僅通曉古漢語而能承當。《詩經》的歷代注釋,歧義繁多,意旨交疊,《詩經演》依據哪些注釋?是否必要注釋?先已兩難。
詞有虛實。辨實詞,古稱「明訓詁」;解虛詞,則曰「審辭氣」。古字詞來源廣深,義項駁雜,讀解《詩經演》,語言根底自是一重難關,更期待於詩學、詩意、詩史、詩論的多重涵養。
而《詩經演》的注釋過程,幾乎形同「解釋學」的再解釋,其難度,不僅在學術,更是對智力的挑釁。《毛傳》、《鄭箋》、《詩集傳》、《毛詩傳箋通釋》等歷代注釋,固然有助於《詩經演》詞義的破解,新造字詞的化變之處補入相應詩文互為映證,也不失為有效參照。然而,獨如攬詞章之蘭舟而無以登岸,通古語之精要而失所依傍,傳統注釋不斷受阻,甚或迷失於《詩經演》設置的語言陷阱,不得其解─運用全套《詩經》古語寫詩,當代唯木心先生,因此這份注釋工作也成為無例可循的個案。
新詩三百首與舊經三百篇,通體同質同構,詞句相與吞吐,被作者精心編織為同一文本。在閱讀之際,但凡察覺其中一字一詞的剔除、變易、置換、銜接,即要求讀者隨時跳離傳統注釋,據以新詩的上下句,自行領會。由此可鑑:作者隨機嵌入而意涵深藏的古語新用─確切地說,是種種新意的古語化─乃是《詩經》的借用、反用、大用,其命意所在、旨趣所及,並非與《詩經》對接,而是《詩經》的蟬蛻與間離。鄭衛之風,淫奔之語,聖人不易,方呈今日之睹。婉孌之情,肢體之舞,詩家落筆,乃成舊時之憶。今之讀者既須參酌、又順揚棄《詩經》既有的種種讀解,易注為釋,以釋入注,始得窺知《詩經演》的斑斑用心。要之,「我注六經」而非「六經注我」,才是破解《詩經演》謎面的前提。
《詩經演》的注釋,牽延經年,後期始得恍然:《詩經演》的「演」,便是對《詩經》逐字逐句的「注釋」─古老的《詩經》,也竟因之轉成歷歷注釋《詩經演》的學術文本─詩人依據而改篡的分明是同一句詩,換言之,他所改篡者,正是他的依據,這種不著痕跡的自反自證,豈非注釋的「注釋」?既啟示語言,亦是語言的啟示。時代與語言的遞變,創作和學術的分殊,均告彌合,以至消融。作者工致而機巧的文字遊戲,假語言學路徑,刷新詩學,以經典的重構,而寄托對於經典的高貴敬意。《詩經》經此演化,相形陌生,《詩經演》的字面則彷彿熟悉的經典:原來新詩可以如此之古,而古詩居然如此之新。
每一漢字,原是一部文化史。可能沒有一種文字像漢語這樣,蘊涵如此精審而淵深的書寫經驗。德里達曾接引維爾曼《大學詞典前言》一段話:「在永恆的東方,一種達到其完美狀態的語言,會根據符合人類天性的變化之道,從內部自行發生解構和變化。」─《詩經演》的百般化變,即在出乎語言的「內部」,泛濫而知停蓄,慎嚴而能放膽,擒縱取剔,精翫字詞,神乎其技,而竟無傷,儼然一場縱意迷失於漢字字義、字型、字音的紛繁演義,也是一部賞玩修辭與修辭之美的詩章。以近乎文字考古學的能量,《詩經演》為現代漢語實施了一場尚待深究的實驗,也因此明證詩的語言何以不朽。現在,一部久經注釋的《詩經》,在木心先生這裡成為可注而不可釋、可讀而不可解的《詩經演》─本人相信,這份勉力而為的注釋工作,僅僅是解析《詩經演》的起始。
春陽 於北京西山
二○○八年五月初稿
二○○九年二月二稿
同袍1
與子同袍
與子同裳
與子同澤
與子偕作2
坎其擊鼓
坎其擊缶3
泌丘之道
無冬無夏4
子之湯兮
洵有情兮5
泌丘之上
泌丘之下
握椒婆娑
泌之洋洋6
*
1 見〈秦風‧無衣〉等。
2 袍,長袍。《通釋》:「包於外而長者為袍,衣於內而短者而為澤。」裳,下衣。澤,通「襗」,裡衣。《集傳》:「以其親膚,近於垢澤,故謂之澤。」偕,皆,一起。
3 坎,擊鼓聲。缶(ㄈˇㄡ),盆。《正義》:「缶是瓦器,可以節樂,若今擊甌;又可盛水盛酒。」缶亦有以銅製者。
4 泌(ㄅˊㄧ)丘,丘下有水。無,不論。《集傳》:「言無時不出...
目錄
編輯弁言
同袍 鬱林 籊籊 載芟 南有 佼人 貝錦 黃鳥 子覆 七襄 覃耜 玉爾 萇楚 忞忞
柔至 康明 繁霜 肅肅 有摽 祁祁 弄椒 谷風 采唐 有裳 將謔 煥煥 西門 彼黍
負暄 粲者 子湑 伐木 棘心 汙澣 執手 綠衣 衡門 野有 關關 木德
其雨 投之 無罿 彼采 將騏 朝出 且眷 厥初 瞻烏 桃之 汜彼 逞飛 七月
楨楨 曰歸 允荒 春申 南田 如響 霧豹 多朅 如英 胡荽 烏鎮 懷里 載陽 常棣
三捷 斯恩 無寄 昔我 趪趪 三星 篤公 中露 不如 蟋蟀 鴟鴞 維愊 彤管 恒騷
匏有 斯尤 天驕 三世 白鳥 俍人 隰桑 鸒斯 何草 如夷 葛生 西門 溱洧 載蜚
棼棼 采薇 謂爾 椒聊 終南 既見 他山 魚麗 長睽 有駜 中谷 綿綿 叔也 有車
遡風 君門 昔之 芃芃 擊壤 束薪 駉駉 扣槃 淇奧 防有 在懷 喪亂 鹿鳴 有頍
遵雲 終識 炰烋 英玉 入彀 壽眉 無侶 騂騂 反駒 舝兮 上天 觱沸 傅天 孌兮
王事 朝隮 貪亂 鳩鳴 柳斯 為猷 棠棠 淞江 醉止 魚在 采菽 躡景 權之 日益
方難 嘒彼 振鷺 營營 胡逝 壹者 維昔 人有 瞻卬 白圭 方虐 不肖 有客 自度
尊之 屢盟 犨息 僩兮 桑扈 白華 捷捷 采綠 心之 倬彼 大風 為慝 采葑 有杕
緇衣 終風 日居 江有 翀雉 偠 于征 沔彼 皎皎 丘中 扤我 凶矜 漸漸 有命
旟旐 上權 復屆 雝雝 絲衣 如遺 甫田 高沙 昌兮 鴻飛 子褎 仲門 保艾 以濯
如陵 差池 中林 不我 芄蘭 如晦 蒹葭 有卷 思樂 其靁 泂彼 子衿 叔于 伯氏
因心 詢爾 帝謂 穆穆 南山 不盈 溫溫 荏染 柔木 於戲 鳳鳳 山有 俟我 敝笱
小戎 駟驖 峘逸 委蛇 玼兮 維鵲 雨雨 旨否 蓼蓼 夷懌 我龜 中田 者木 有桃
樂土 靚子 鶉之 孑孑 我行 大車 有狐 崔崔 體原 是達 瓜瓞 國如 十畝
■ 外篇
吾聞 君命 人異 滄浪 有饋 人之 場師 貴者 餘師 多術 觀水 飢者 道則 為關
子好 視棄 與少 斧斤 鈞是 舞雩 挾山 滕問 靦贊 子產 眸子 逢淵 吹呴 天下
芴漠 混沌 仰之 明道 將欲 回曰 美名 色重 其蘇
■ 注後記
編輯弁言
同袍 鬱林 籊籊 載芟 南有 佼人 貝錦 黃鳥 子覆 七襄 覃耜 玉爾 萇楚 忞忞
柔至 康明 繁霜 肅肅 有摽 祁祁 弄椒 谷風 采唐 有裳 將謔 煥煥 西門 彼黍
負暄 粲者 子湑 伐木 棘心 汙澣 執手 綠衣 衡門 野有 關關 木德
其雨 投之 無罿 彼采 將騏 朝出 且眷 厥初 瞻烏 桃之 汜彼 逞飛 七月
楨楨 曰歸 允荒 春申 南田 如響 霧豹 多朅 如英 胡荽 烏鎮 懷里 載陽 常棣
三捷 斯恩 無寄 昔我 趪趪 三星 篤公 中露 不如 蟋蟀 鴟鴞 維愊 彤管 恒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