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鵬程萬里
【原文】
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①,翼若垂天之雲;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②,絕雲氣③,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④:「彼且奚適也⑤?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⑥,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⑦。而彼且奚適也?
——《逍遙遊》
【注釋】
①太山:大山。一說即泰山。
②扶搖:自下而上的旋風。羊角:旋風,迴旋向上如羊角狀。
③絕:穿過。
④斥鴳(ㄢˋ):一種小鳥。
⑤奚:何。奚適:去何處,去哪裡。
⑥仞: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這裡應從周制。
⑦至:極點。
【譯文】
遠古的時候,有一種鳥,名字叫做鵬。大鵬鳥的背像泰山一樣高大,飛起來的時候,它的翅膀就彷彿如遮天蔽日的雲彩。
有一次,大鵬鳥向南海飛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擊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飛去,卷起一股大旋風,一下子就飛上九萬裏高空。它飛出去一次,要過半年才飛回南海休息。當它飛向高空的時候,它的背靠著青天,而雲層卻在它的下邊。
生活在窪地裡的小安鳥雀,看見大鵬鳥飛得那麼高,那麼遠,很不理解,於是就問:「他還想飛到哪裡去呢?我們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下來了,我們在蓬蒿間飛來飛去,也算是飛到邊了。大鵬鳥究竟想飛到什麼地方去呢?」
【延伸閱讀】
北海裡有一條魚,名字叫做鯤,鯤的軀體非常巨大,少說也有幾千里大。鯤後來變成了一隻巨鳥,名字叫做鵬,鵬也就是傳說中的鳳凰。當海風吹起的時候,鵬就往南極飛去。它乘著旋風直飛上九霄雲外,鼓動雙翅,彷彿是遮住天空的雲彩,濺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裏。
大鵬擁有一副令百鳥羡慕的巨大軀體和翅膀,這是大自然賦予它的優厚的生理基礎,在此基礎上,大鵬樹立了更高更遠的目標和理想,飛上九天,飛向南海。
我們人類更應如此,既然自然賦予了我們超卓的智慧,我們就應該志存高遠、高瞻遠矚,有一番大作為,不要空有一副臭皮囊。世界上除了傻子,恐怕再也不存在沒有夢想的人了。我國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三擁有遠大理想的人,秦末的陳勝、項羽、劉邦都是。
秦朝末年,陽城(今河南商水縣)有一個叫陳勝(名勝,字涉)的人,年輕時曾跟著別人一起受雇傭給富人家種地。有一天,他放下農事到田埂上休息,對秦王朝無休無止的徵調勞役、不斷加重對老百姓的壓迫和剝削的社會現實忿恨不平,並且決心擺脫壓迫和剝削,改變目前的社會地位。他對他的同伴們說:「假如將來我們中間有誰發跡富貴了,可不能相互忘記啊!」同伴們譏笑他說:「受雇給人家種地,怎麼可能發家富貴呢?」陳勝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道:「燕雀哪裡會懂得鴻鵠的淩雲壯志呢!」
秦二世(胡亥)元年(西元前209年)七月,陳勝與吳廣發動農民起義,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政權。這個政權雖然持續時間很短,但卻終於推翻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項羽初見秦始皇時,就曾指著耀武揚威的秦始皇說:吾可取而代之!果然,經過連年征戰,項羽做了霸主。
西漢高祖劉邦卑微時,別人曾經取笑他的努力。他也曾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後來,劉邦憑藉自己的一番努力和眾多有才之士的輔助,最終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創了西漢王朝。
「鴻鵠之志」的故事源自於陳勝,此後無數英雄豪傑皆將其引為激勵自己的典故。陳勝、劉邦、項羽三人,只有劉邦與夢想實現了零距離接觸,他做了皇帝以後,曾經大聲高唱:「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榮耀之情溢於言表。陳勝後來被車夫所殺,項羽自刎於烏江,止步於夢想一步之遙!然其「鴻鵠之志」卻足以令後人敬佩不已——項羽被後世尊為英雄和霸王,陳勝被稱作開農民起義之先河,僅僅這些,也足以令那些燕雀之輩高山仰止了。倘若苟安於現狀,不思進取,他們直到老死的那一天,恐怕也只能是個原地踏步的小人物。
有了理想,只是為自己樹立了奮鬥的方向。而夢想到底能不能成真,關鍵還在於我們是否腳踏實地地去奮鬥、去拼搏、去爭取。
在2011年的最後一個月,學校進行了高中二年級階段性表彰大會。在眾多優秀的同學中,有一位同學讓所有人感動敬佩不已。他作為代表上臺向同學們介紹了許多好的讀書方法。他用自己的堅強向所有人證明了只要肯努力,沒有達不到的目標,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他就是於慧同學——一個身體高度殘疾,平時只能用兩根手指勉強握筆才能寫字,甚至在冬天手指會麻木,卻沒有因為這種種原因而缺交任何一次作業的女孩。
在校長對同學們的致辭中,也特別介紹了於慧的求學之路。她剛來學校時,英語差到只有1分。在老師的幫助下,才得以入學。為了不辜負老師的厚望,她用堅忍不拔的意志達到了自己的目標,成績躍至年級一二名。就這樣,於慧努力一步一步走到現在,她成功了,因為態度決定一切。這也完全展現了學校的校訓:一生正氣,自強不息!
校長在大會上更是對在座所有同學加以鼓勵:「如果成績落下了,放棄學習了,看看於慧就沒有任何理由。要自信並且相信自己,沒有什麼困難比於慧的困難大。基礎再差,也不會比於慧剛入學時的英語差。面對苦難勇往直前,把於慧的精神與自己的對比,反思自己的態度。希望同學們可以在大考以及大學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為做一個大寫的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理想是指明的路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堅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們青年人投身事業的精神支柱和動力泉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負,這是我們的共性和特點。」
然而,成就夢想的路是崎嶇而充滿艱難的,但只要付出一分行動,夢想就會離我們越來越近,而每一個今天都不是結束,是每一個明天的開始,今天的鼓勵是明天的動力,今天的付出是明天的收穫。
來到這個世界,誰都希望有所作為,誰都希望自己能為後人留下財富。既然如此,那就要樹立「鴻鵠之志」,樹立自己的奮鬥的目標,並且沿著目標勇敢地行動下去。當你獲得成功的時候,你就可以無悔無憾地對自己大聲說:「我沒白活一輩子!」
人生大智慧:樹立遠大理想。只有不甘於平凡,才能成就不平凡。
第二章 不龜手之藥
【原文】
惠子謂莊子曰①:「魏王貽我大瓠之種②,我樹之成③,而實五石④。以盛水漿,其堅不能自舉也⑤。剖之以為瓢,則瓠落無所容⑥。非不呺然大也⑦,吾為其無用而掊之⑧。」
莊子曰:「夫子固拙於用大矣⑨!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⑩,世世以洴澼絖為事11。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12。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13,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14。越有難15,吳王使之將16,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17。能不龜手一也18,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19,則所用之異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慮以為大樽20,而浮於江湖,而憂其瓠落無所容?則夫子猶有蓬之心也夫21!」
——《逍遙遊》
【注釋】
①惠子:宋國人,姓惠名施,做過梁惠王的宰相。惠施本是莊子的朋友,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許多篇章中所寫惠施與莊子的故事,多為寓言性質,並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②魏王:即梁惠王。貽:贈送。瓠:葫蘆。
③樹:種植、培育。
④實:結的葫蘆。石(ㄉㄢˋ ):容量單位,十鬥為一石。
⑤舉:拿起來。
⑥瓠落:又寫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樣子。
⑦呺(ㄒㄧㄠ)然:龐大而又中空的樣子。
⑧為:因為。掊(ㄆㄡˇ):砸破。
⑨固:實在,確實。
⑩龜:通作「皸」,皮膚受凍開裂。
11洴(ㄆㄧㄥˊ):浮。澼(ㄆㄧˋ):在水中漂洗。絖(ㄎㄨㄤˋ):絲絮。
12方:藥方。
13鬻:賣,出售。
14說:勸說,遊說。
15難:發難,這裡指越國對吳國有軍事行動。
16將:統帥部隊。
17裂:劃分出。
18一龜(ㄐㄩㄣ):同一,一樣的。
19或:無定代詞,這裡指有的人。以:憑藉,其後省去賓語「不龜手之藥」。
20慮:考慮。一說通作「攄」,用繩絡綴結。樽:本為酒器,這裡指形似酒樽,可以拴在身上的一種鳧水工具,俗稱腰舟。
20蓬:草名,其狀彎曲不直。「有蓬之心」喻指見識淺薄不能通曉大道理。
【譯文】
惠子對莊子說:「魏王賜給我一種大葫蘆的籽種。我把它種活了,果然結了一隻大葫蘆,能容五石。我想用它盛水,但它的堅硬程度又無法承受;把它割開做了很多瓢,一個個又平又淺,不能舀水。您看,這只葫蘆不能不算容積很大的龐然大物了,但是卻沒有一點實際用處,我索性把它打碎了。」
莊子聽了,說:「先生,您真是不會利用大的東西啊!宋國有個人善於配製防治凍手的藥,他家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藥塗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過日子。有一個外鄉人聽說了,為了收買他的藥方,情願出一百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到一塊商量說:「我們家祖祖輩輩做漂洗棉絮的工作,能夠得到的不過幾金;現在出售這個藥方,一下子就可以賺取一百金,就賣給他吧!」那個外鄉人得到了藥方之後,便拿去獻給了吳王,並向吳王誇耀這種藥的用處。這時,正趕上越國攻打吳國,吳王便派他領兵去作戰。冬天,他們和越國軍隊進行水戰,把越國軍隊打得大敗。吳王非常高興,就割出一塊土地來封賞給了他。這藥可以使手不皸裂,功用是一樣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賞,有的有了它仍然免不了做漂洗棉絮之類的苦力,這都是由於用法不同的緣故啊!現在您有五石容積的大葫蘆,為什麼不考慮把它做成腰舟,漂遊江河湖海,作渡江之用,而只考慮盛東西呢?你還是個心眼不開竅的人呀!」
【延伸閱讀】
惠子覺得那只葫蘆既不能用來盛水,也不能用來舀水,所以認為它根本就是個毫無用處的廢物,索性把它砸碎扔掉了。很明顯,惠子沒有做到物盡其用,把一個大有用處的「寶貝」當成垃圾扔掉了。這樣的現象在當今的社會更是司空見慣、屢見不鮮了。
這或許是我們很多人所想像不到的。無獨有偶,在同一天的《讀者文摘》上還有一則消息:一位學者訪問日本,在箱型車上,接待員小姐給大家送水喝,大家原以為像我們國內似的每人發一瓶礦泉水,實際上沒有,只給每人發一隻紙杯,然後分一大瓶水。之後接待員告訴大家,用過的紙杯千萬不要扔掉,路上還要繼續使用。在這一天的行程中,所有的人就各用了一個紙杯。
中國有句古老的成語,叫做「物盡其用」,然而在這方面,我們做得遠遠不及已開發國家。仔細想來,這也非常符合常理,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家庭,如果沒有這樣克勤克儉、細大不捐的生活態度,哪裡來的富裕?哪裡來的幸福?
中國還有一個成語叫「開源節流」,開源即發展、創造、增收;節流即儉用、不鋪張、不浪費。這屬於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如果不是這樣,大進大出,甚至少進多出,什麼東西還沒用盡就扔掉,吃了一半就倒掉,長此以往,開再大的「源」,恐怕也頂不住無節制的「流」。
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樣的情況卻比比皆是。飯店、餐館的後門整車整車地往外拉剩魚剩肉,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了,還有很多物品的使用都是「一次性」的:一次性手巾,一次性鐘錶,一次性相機,一次性包裝罐。使用紙張,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只用一面;郵寄的賀卡大多是高纖維紙製造的;電腦的使用,有了「八核心」就想淘汰「六核心」……
總之,實際上很多東西我們都用得過於奢侈,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它們的價值和效用。物盡其用只停留在了書面和口頭上,而沒有落實到實踐中。物盡其用不只是聚積財富的問題,更是一種環保意識。地球資源畢竟有限,多一分奢侈就對資源多一分掠奪,多一分浪費就對環境多一分蹧蹋。一款手機如果能使用10年,但實際只用了3年,那麼7年的可利用價值就被浪費了,同時這10年間還多了3倍多的手機垃圾。假如你想到了這一點,那麼在生活上就不要那麼追求闊氣了吧?為此,我們應盡力做到物盡其用。
節儉和環保只是物盡其用的一個方面。真正的物盡其用還在於落實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上,而要實現「盡其才」、「盡其用」,關鍵在於把人擺在適當的職位,把物放在恰當的地方。小材大用不僅會貽誤了工作,更可能給工作造成巨大的損失。
現在有一些企業,徵聘員工的時候一味講究高學歷。有的公司用大學生端茶倒水,也有銀行用研究生當門童。儘管我們說人沒有三六九等之分,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仔細一琢磨,卻根本不是那麼回事,總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用牛刀殺雞的味道。
儘管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確實非常嚴峻,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已經人才過剩。對大部分企業來說,人才依然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因此,如何愛護人才、如何珍惜人才、如何合理使用人才,便成了企業的當務之急。
一個人如果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沒有能力從事腦力工作的工作,那麼他做門童是利用了有效的社會資源。但是讓一個研究生去做這種根本就不需要有很高文化素養的工作,這不僅是對當事人的不尊重,更是對知識的不尊重,根本是在浪費國家有限的教育資源。而對於企業來說,也增加了用人成本。因為這樣的員工很難專心於本職工作,一有機會就會立即跳槽。這樣的用人方式,無疑給公司帶來的不是福音而是「禍害」。
做管理講究「人與職業匹配」,就是按照「人適其事,事宜其人」的原則,根據個體間不同的素質將其安排到各自最合適的職位上,即保持個體素質與工作職位的同構性,從而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某公司有一位諮詢師,在工作中被老闆發現很有管理潛質,在和他溝通後,老闆決定讓他給自己做助理,果然,他在新的職位上做得非常出色。
員工適合做什麼,管理者就應該盡可能地讓他們做什麼,讓他們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這樣,既對員工的職業發展有莫大的好處,對公司而言,也把人才的作用最大化了,公司自然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聰明的管理者和無能的管理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能不能發現並最大限度地利用員工的優點,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個聰明的管理者,他善於發現每個人的特長,從而做到了人盡其才。房玄齡不善於處理雜務,但卻善於謀劃和決定國家大事,所乙太宗把他任為宰相;戴胄不通經史,但做事正直,所乙太宗讓他做大理寺少卿,負責審理案件;而敢於直言不諱的魏徵,太宗則讓他做了諫官。
在李世民的團隊中,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最重要的是唐太宗對他們長短優劣了若指掌,並能將這些人依其專長運用到最適當的職位,使其能夠發揮所長。在唐太宗的管理下,每個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君臣共同締造了「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
管理學上有這樣一條定律:「沒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特長,知人善任,讓自己的下屬去做適合他們的事情,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工作潛能,實現人才的有效利用。很多領導者常常感嘆手下無人可用,其實在很多時候不是手下沒人,而是沒有把人放在適當的位置上。
很多成功的管理者都善於識人,並把人才放在適當的位置上。「昔漢祖以知人善任,克平宇宙,推述勳勞,歸美三俊」,就是善任的巨大作用。作為一名管理者,首先要對員工的才能、興趣等了然於胸,只有有了透徹的瞭解,才能針對某項特定的工作選擇適當的人選,讓適當的人去做合適的事,這樣才能「人得其位,位得其人」,達到人事相宜的效果。當然,善任不是管理者的隨心所欲,而必須按規律辦事,在最適合的時機把最適合的工作分配給最適合的人,達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因此,管理者在用人的時候,應該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多一些人盡其才的意識,少一些大材小用的虛榮。管理者必須每個員工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員工的優缺點,做機動性的調整,這樣才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達到人與事的統一,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
人生大智慧: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第三章 偃鼠飲河
【原文】
堯讓天下於許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③,而猶浸灌④;其於澤也⑤,不亦勞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猶屍之⑧;吾自視缺然⑨
請致天下⑩。」許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12;吾將為賓乎?鷦鷯巢於深林13,不過一枝;偃鼠飲河14,不過滿腹。歸休乎君15,予無所用天下為16!庖人雖不治庖17,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逍遙遊》
【注釋】
①堯:我國歷史上傳說時代的聖明君主。許由:古代傳說中的高士,宇仲武,隱於箕山。相傳堯要讓天下給他,他自命高潔而不受。
②爝火:炬火,木材上蘸上油脂燃起的火把。
③時雨:按時令季節及時降下的雨。
④浸灌:灌溉。
⑤澤:潤澤。
⑥勞:這裡含有徒勞的意思。
⑦立:位,在位。
⑧屍:廟中的神主,這裡用其空居其位,虛有其名之義。
⑨缺然:不足的樣子。
⑩致:給與。
11子:對人的尊稱。
12賓:次要的、派生的東西。
13鷦鷯(ㄐㄧㄠ ㄌㄧㄠˊ):一種善於築巢的小鳥,又名:巧婦。
14偃鼠:鼴鼠。
15休:止,這裡是算了的意思。
16為:句末疑問語氣詞。
17庖人:廚師。
18屍祝:祭祀時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這裡代指各種廚事。成語「越俎代庖」出於此。
【譯文】
堯打算把天下讓給許由,說:「太陽月亮出來了,而小火把還不熄滅,它的亮度,要和日月相比不是太難了嗎?及時雨已經降下來了,還要灌溉田地,對於滋潤禾苗,不是徒勞嗎?你如果成了君王,天下一定大治,而我還徒居其位,我自己都感到慚愧極了,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你。」許由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豈不是為名而來嗎?名,乃是依附於實的客體,我難道要做有名無實的客體嗎?鷦鷯在深林裡築巢,只要一根樹枝;鼴鼠飲河水,只要肚子喝飽。請你回去吧,天下對於我有什麼用!廚子雖然不下廚,主祭的人卻不應該超越許可權而代行廚子的職事。」
【延伸閱讀】
鼴鼠飲河水,只要肚子喝飽就行了,如果喝多了,很可能就會撐著甚至撐死。這就告訴我們一個為人處事的最重要原則——把握好尺度。
把握好尺度,用儒家思想來概括,即是中庸之道。過猶不及是中庸之道最好的注腳和最重要的原則,朱熹曾把「中庸」二字的含義界定為「無過不及」,即既沒有過,也沒有不及。過和不及,都沒有達到中庸的要求。
有一天,孔子的弟子子夏問孔子:「顏回這個人怎麼樣啊?」孔子說:「顏回呀,他在誠信上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貢這個人怎麼樣啊?」孔子回答說:「子貢在敏捷上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路這個人怎麼樣啊?」孔子回答說:「子路在勇敢上超過我。」
子夏又問:「子張這個人怎麼樣啊?」孔子回答說:「子張在莊重上超過我。」
子夏站起身,問孔子說:「那麼這四位為什麼都拜您為老師呢?」
孔子說:「坐下吧,我告訴你。顏回雖然誠信,卻不知道還有不能講誠信的時候;子貢雖然敏捷,卻不知道還有說話不能太伶牙俐齒的時候;子路雖然勇敢,卻不知道還有應該害怕的時候;子張雖然莊重,卻不知道還有應該詼諧親密的時候。所以他們才認我做老師啊!」
孔老夫子的話多經典啊!誠信過了頭,就變成了迂腐;敏捷過了頭,就變成了圓滑;勇敢過了頭,就變成了魯莽;莊重過了頭,就變成了呆板。
同樣的道理,禮貌過了頭,就變成了別有用心。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在現代社會裡,很多人都奉之為處世的金科玉律,待人總是一副笑臉,客氣有加,然而卻忽視了尺度的把握,結果客氣有禮反而變成了「溜鬚拍馬」,變成了別有用心。
大業公司裡有位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對老闆對同事非常熱情,每次見面都搶先打招呼,出去吃飯總是爭著付賬,從不吝惜自己讚美的言辭,還經常給大家散發一點小禮物,結果弄得同事都很不自在。
過了一段時間,老闆把他叫去,問他:「你是不是對現在的位置有什麼想法?」
他聽了非常鬱悶:為什麼我待人多一點禮貌,反而會被認為是想升職呢?
其實這就是過猶不及的道理,過於熱情有禮了,會被人認為是有所圖謀。因此,做得過分了,就跟做得不好是一樣的,甚至有時候還不如做得不好呢!
不及的害處,人人都可以理解;但過的害處,就不那麼容易看到了。宋代的洪邁在《容齋隨筆》裡曾經這樣談論「萬事不可過」的道理:「天下萬事不可過,豈特此也?雖造化陰陽亦然。雨澤所以膏潤四海,然過則為霖淫;陽舒所以發育萬物,然過則為燠亢。賞以勸善,過則為僭;刑以懲惡,過則為濫。仁之過,則為兼愛無父;義之過,則為為我無君。執禮之過,反鄰於諂;尚信之過,至於證父。是皆偏而不舉之弊,所謂過猶不及者。」
大概意思是說:天下的萬事都不可過分,就連造化和陰陽都是如此。例如,雨水可以濕潤天地,但是過分了就會變成澇災;陽光可以促進萬物生長,但是過分了就會變成乾旱;賞賜是為了勸人向善,過分了就是僭越;刑罰是為了懲治惡行,過分了就是濫用;仁慈做過了頭,對所有的人都是同等對待,就展現不出父親的重要;義做過了頭,一心只想著對別人負責,就容易忘記忠君的責任。太過於禮貌,別人會覺得你在討好他;太過於誠信,以致於指證父親的過錯。這些都是執著於一偏之見,把好事做得過分了。
其實,中庸思想的全部要義,都可以用「過猶不及」這四個字來概括。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服藥或吃補藥有量。量不足達不到治療效果,過量則容易造成藥物中毒,危害更大。現代人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都追求生活品質,聽說吃什麼對身體好,就趕快買來吃,往往導致適得其反。比如中醫上說過中年人大部分都腎虛,吃了黑豆補腎,然而吃多了反而會傷腎。
親密有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親疏遠近之分,再親密的關係,如母子、夫妻也該有點距離,各自有所保留,既不因過距離偏大而疏遠,也不因距離過小而壓抑,要保持個人空間不被剝奪侵佔。誰也不是誰的附庸,「我就是我」,同樣必須正視「他就是他」,要想讓對方尊重自己,必須首先做到尊重對方。給他人空間,他人同樣會給你空間。
勤儉有度。勤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要勤儉,窮大方不可取,但是過於節儉就成了吝嗇。
勤奮有度。在現代社會裡,人人都希望好好工作,取得好成績,多賺錢養家,過好日子,然而有些人為了比別人多賺錢,就不擇手段。這是不可取的。有些人為了比別人多賺錢,付出比常人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汗水,結果把身體做垮了,這也是不可取的。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身體不能透支。不是不應該有上進心和進取心,而是要把握好度。
做事有度。做事一定要把握分寸,否則就會傷害雙方。哪怕是好事,也不能過量,否則好事就會變成壞事。比如誇獎別人是好事,如果誇得離譜就會變成肉麻;指出他人不足是好事,但過多的批評就會變成挑剔。
管教孩子要適度。管得太嚴了他就沒有自由,壓得慌,太鬆了又容易出問題。外面的世界對他吸引力很大,不放手不行,放了怕他出事。他正處於不能分辨是非的年齡,學好快,學壞也快,家長一定要多關心,不能完全放手。因此,教育孩子更要把握好尺度。
做人做事千萬不可「過度」!當然,一般人不可能把事做得像「黃金分割」那樣讓人賞心悅目,但在分寸上有所把握總歸不是壞事。做人做事要有尺度,把握好就是一門藝術。
人生大智慧:過猶不及,物極必反,適可而止!
第四章 宋人資章甫
【原文】
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①,越人斷髮文身②,無所用之。堯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陽③,窅然喪其天下焉④。
——《逍遙遊》
【注釋】
①資:販賣。章甫:古代殷地人的一種禮帽。適:往。
②斷髮:不蓄頭髮。文身:在身上刺滿花紋。越國處南方,習俗與中原的宋國不同。
③四子:舊注指王倪、齧缺、被衣、許由四人,實為虛構的人物。陽:山的南面或水流的北面。
④窅(ㄧㄠˇ)然:悵然若失的樣子。喪:喪失、忘掉。
【譯文】
北方的宋國有個人到南方的越國去販賣帽子,而越國人的風俗是不蓄頭髮,滿身刺著花紋,帽子對他們毫無用處。堯治理好天下的百姓,安定了海內的政局,到姑射山上、汾水北面,去拜見四位得道的高士,不禁悵然若失,忘記了自己居於治理天下的地位。
【延伸閱讀】
有一個宋國人到越國販賣帽子,不料到了越國才發現,越國人的潮流和他們宋國人大不一樣,人家流行把頭髮剪得光光,一根都不要,身上刺滿了花紋,根本就用不著他的帽子。更甭提去買了。
上面講述的就是宋人賣帽的故事。他之所以賣帽失敗,最首要的一點原因是他沒有調查過越國的市場需求,因而不瞭解越國人真正需要什麼。
不瞭解市場需求,自然任何行銷都不會成功。而要瞭解市場,就必須身體力行地去進行一番實地考察,只有經過調查,才能發掘到潛在的市場所在。
《論語》中有「子入太廟,每事問」的記述,這不僅展現孔子十分敬謹於禮的態度,同時也表現了他「重聞見」的觀點。
孔夫子的這種「每事問」精神在今天依然非常實用,尤其適用於市場行銷領域。「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市場行銷不能「閉門造車」,必須洞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
現代行銷是基於需求的目標市場行銷。行銷者要想取得成功,必須洞察消費者的真實需求,才能事半功倍,贏得市場。而消費者需求的瞭解,必須經過大量的市場調查。
透過調查瞭解了市場,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了,還要進一步抓住市場,把市場需求轉化為自己腰包裡的「財富」。而要成功做到這一點,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上思考、說話和行事。
對於換位思考的重要性,我國古代早已有之。戰國時期,蘇秦的弟弟蘇代就曾經運用這種靈活的方式說服西周,順利解決了東西周之間的水利糾紛,並且拿到了雙份獎金。
當時,東周為了發展農業,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準備改種水稻。而西周在高處掌握著水利資源,他們知道東周改種水稻的消息後,堅持不給東周放水。東周為此非常著急,於是發出話來,誰能去說服西周放水,國家就給予重獎。這時,蘇秦的弟弟蘇代就自告奮勇去說服西周。
蘇代到了西周之後,對西周人說:「我聽說你們不給東周放水,這個決定可是不高明啊!」西周人問:「怎麼不高明呢?」蘇代說:「你們不給東周放水,他們就沒有辦法改種水稻。只能改種小麥。這樣,他們就再也不用求你們了。你們和東周打交道也就沒有主動權了。」西周人問:「蘇先生,以您的高見應該怎麼辦好呢?」蘇代說:「要聽我的意見,你們就給東周放水。讓他們順利地改種水稻。改種水稻就常年都需要水,這樣,東周的經濟命脈就操控在你們手裡了。你們一斷水他們就完蛋。他們時刻都得仰仗你們,巴結你們啊!」西周人聽了覺得有道理。不但同意給東周放水,還重重獎勵了蘇代。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蘇代巧妙地「把我的說成是你的」,讓對方心甘情願地答應了自己的要求。
因此,要想讓對方相信你是對的,並且按照你的意見去行事,你就必須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找對他的需求點,才能取得成功。
卡內基曾租用某旅館大禮堂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提高3倍。於是卡內基前去與經理交涉。他說:「我接到通知,有點震驚,不過這也不能怪您。如果我是您,我也會這麼做。因為您是旅館的經理,職責就是使旅館盡可能贏利。」緊接著,卡內基為他算了一筆賬,將禮堂用於辦舞會、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趕走了我,也等於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旅社,是你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活廣告。那麼,哪樣更有利呢?」結果可想而知,經理被卡內基說服了。
卡內基之所以成功地說服了經理,就在於當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麼做」的一瞬間,已經完全站到了對方的角度。接著,他站在對方的角度上算了一筆賬,抓住了對方的興奮點——贏利,使對方心甘情願地把天枰砝碼加到了自己這一邊。
總而言之,只有調查才能瞭解市場,只有換位思考才能搶先贏得市場。因此,一個成功的行銷人員必須學會進行市場調查,更要學會站在客戶的立場上思考和行事。
人生大智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轉換思維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說話或行事。
第五章 莊周夢蝶
【原文】
昔者莊周夢為蝴蝶①,栩栩然蝴蝶也②,自喻適志與③!不知周也。俄然覺④,則蘧蘧然周也⑤。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⑥。
——《逍遙遊》
【注釋】
①蝴蝶:即蝴蝶。
②栩栩然:欣然自得的樣子。
③喻:通作「愉」,愉快。適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④俄然:突然。
⑤蘧(ㄑㄩˊ)蘧然:驚惶的樣子。
⑥物化:事物自身的變化。根據本段文意,所謂變化即外物與自我的交合,推進一步,一切事物也都將渾而為一。
【譯文】
過去莊周夢見自己變成蝴蝶,欣然自得地飛舞著的一隻蝴蝶,感到多麼愉快和愜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莊周。突然間醒起來,驚惶不定之際方知自己原來就是莊周。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必定是有區別的。這就可以叫做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延伸閱讀】
莊周夢蝶,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在這裡,莊子提出了一個哲學問題——人如何認識真實與夢境。
有一位詩人曾經說過:「夢裡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這句話形象地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不錯,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敢於大膽幻想,但更要回到現實中,以現實為基礎,為了實現理想而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不僅你的夢想遙遙無期,甚至連目前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
眾所周知,拘於理想而不去努力奮鬥的人,只能成為一個無庸無志的人,因為理想雖然是美好的,但卻虛無飄渺,要使之成為現實,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工作。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白日夢,夢境再美好再完善,也只不過是水中望月、鏡裡看花、海市蜃樓罷了。
人生是一個過程和體驗,人生中的每一場風霜雨雪,都能磨練我們的身體,鍛鍊我們的意志。每個人對人生都有自己獨特的詮釋,是追求,是執著……但有一點永遠不會改變:人生是成敗交替的合體,是得失相容的五味瓶,想要真正讀懂人生的人,必須先讀懂失敗、不幸、挫折和痛苦。
勇敢面對現實。擁有它,你將擁有超然豁達的人生;擁有它,你就不會在苦悶失落中迷失自我;擁有它,你就不會在燈紅酒綠、車說馬龍的社會中迷失方向;擁有它,你會擁有陽光般的笑容……。
面對現實並非要你屈從於殘酷的現實,無條件地向現實妥協甚至逆來順受,而是要透過改變現實中的不利因素而使它更符合自己的生存條件,即努力去改造不利的環境,甚至於改造周圍的人。當然,大的社會環境是我們普通百姓所無法改變的,我們能做到的只有改變自己身邊的小的生存環境。一個人不應該去一味的適應,不去改變環境人會變得被動不思進取。當我們具備一定能力之後一定要改變環境。努力改變環境,使之適合我們能力和欲望的發展需要,則是最為難能可貴的。
坦然面對現實環境,善於適應變遷,善於改變對自己不利的環境,與現實環境保持良好的接觸,以客觀的態度面對現實,冷靜地判斷事實,理性地處理問題,隨時調整,保持良好的適應狀態,這樣你才能獲得最大的快樂和幸福!
人生大智慧:有夢想固然可貴,但更可貴的是以現實為基礎,讓美夢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