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指壓按摩療法,最早見於我國西漢時期的馬王堆出土文物中,現代有所發展。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轉變,醫學界更為注重以人為本,更為注重健康的品質、生存的質量。自己的健康自己掌握,已成為人們的共識。
自我按摩療法,強調自己動手,方法簡便易學,無需特殊的器械,不受場地的限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經濟實惠。
現代人們的健康觀是自我保健,做好自我保健能使自己健康長壽。在醫學觀念和模式日益發展的今天,更應注意健康的品質,一個人既不得病,同時又能保持樂觀情緒,這才是現代的健康標準。自我按摩展現了自己的健康自己掌握的原則,在按摩中學會了自我保健的本領,及時解除病痛,為生活增添了樂趣,提高了健康的品質。
自我按摩不同於其他形式的按摩法,它強調自己動手。自我按摩療法簡便易學,無需特殊的器械設備,不受場地的限制,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因為自己給自己按摩,不用去醫院,更不需花錢,既經濟又實惠。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的自我保健意識也隨之增強,越來越傾向於非藥物療法。自我指壓按摩成為人們所熱衷的一種防治方法。
本書採雙色印刷、圖文並茂、文字精練、通俗易懂、圖像清晰、生動形象、實用性強、適應面廣。既突出了按摩療法的特點,又兼顧了頸椎病的飲食、起居、用藥等內容。是醫療、家庭保健很有價值的參考書。我們希望本書的問世,能給廣大讀者帶來幫助。
本書不僅適合一般群眾閱讀,也可作為中西醫臨床醫務人員的理想參考書。願本書能成為您和家人的良師益友。
001你不可不知的指壓妙方
指壓機理
指壓療法透過調節神經系統的功能,反射性地改善了病變部位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從而促進病變部位組織細胞再生或恢復功能,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本療法對脊髓灰質炎、腦炎後遺症、腦性癱瘓有較好療效,尤其對急性腰肌勞損、小關節紊亂療效較為顯著。
中醫認為,人體的一切組織器官全靠氣血的濡養,才能進行各自的功能活動。氣血在人體內的運行是以經絡作為途徑的。經絡縱橫交錯分布於人體各個部分,形成一個聯絡網,使內臟與體表、內臟與內臟以及體表各部分之間相互聯繫起來,從而發揮互相協調的功能。患病時,內臟病變可能透過經絡反應到體表一定部位,而外邪侵襲體表也可以透過經絡傳入內臟。人體上的穴位是經絡氣血出入的部位。治療疾病時,可選取與病症有關的某些穴位,或某些部位上的特殊反應點(如觸摸時特別敏感,按壓時特別痠痛、疼痛,皮膚顏色異常,皮下有結節狀、條索狀物等),運用手指端進行點按。指壓能夠產生活血去瘀、疏通經脈的作用,從而獲得血氣調和、運行通暢、除病強身的效果。指壓可以調整體內氣機,使過盛或不足的狀況恢復正常,增強抗病能力,產生防病保康、扶正驅邪的作用。現代醫學認為,指壓療法可使穴位所在部位的神經感受器受到刺激,並傳導到中樞神經,透過中樞神經的調節作用,調整神經系統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使發生障礙的功能恢復正常,進而治癒疾病。
指壓手法
(1)點法:用中指、食指、拇指的指端點按穴位的方法,叫點法或點壓法;兩指如鉗形相對點壓穴位的方法叫扣點法。本法多用於軀幹各部位的穴位,常與撥法配合運用。施術要領:指端與穴位保持垂直,力氣透過上臂、前臂到達指端,以每秒鐘1~2下的頻率,有節奏地一點(緊壓下)一提(稍松指)。點時以臂力加壓,提時肢節稍放鬆減壓。扣點法主要運用指、掌、腕部力量,按需要以前臂的力量相配合,以每秒鐘1~2下的頻率,一點一松。整體要求是使患者產生酸、麻、脹、重(痛)感。根據用力的大小,可分為輕點、中點、重點。輕點為輕度刺激,施術時主要運用前臂力量;重點為重(強)度刺激,施術時主要運用上臂力量;中點則介於兩者之間。扣點時,輕點運用指、掌、腕部的力量;中點和重點需以前臂和上臂的力量相配合。
(2)按法:用拇指、中指、食指的指腹(端)深壓穴位的方法,叫按法或按壓法;兩指如鉗形相對按壓穴位的方法叫扣按法;按指循一定線路推移的方法叫循按法。按法為重刺激,多用於四肢或肌肉豐滿部位的穴位,常與揉、推、撥法配合運用。施術要領:用指腹按壓時,手指伸直,末節指關節稍後屈伸;用指端按壓時,手指伸直,指端與穴位垂直,其他手指挾持或支撐於末節指關節處。施術時運用臂力,使力氣從臂部直貫指端,並逐漸增大壓力。扣按法主要運用指、掌、腕部力量,並與前臂和上臂的力量相配合。循按時指腹(端)宜先塗少許食用油或凡士林、滑石粉等潤滑劑,用力大小和移動速度要均勻,快慢適中,一般每秒鐘移動1~2公分。整體要求是使患者產生酸、麻、脹、重(痛)感。
(3)掐法:用拇指、食指的指甲直接切壓穴位的方法,叫掐法或掐壓法;兩指如鉗形相對切壓穴位的方法叫扣掐法,似雞啄食樣間斷切壓穴位方法的叫點掐法。掐法為強刺激,多用於較敏感的穴位,適用於昏撲急救、止痛等,常與按法配合使用。施術要領:一手握住或托住施術局部,另一手盡可能挾持於穴位附近,以保持施術部位穩定,然後對準穴位掐壓。一般運用指、掌、腕部的力量,如需要更重刺激,可運用前臂和上臂的力量相配合。以每秒鐘1~2下的頻率,有節奏地一掐一松,使患者產生酸、麻、脹、重(痛)感。
(4)叩法:用中指或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或小指指端聚攏平齊,透過伸屈腕部關節叩擊穴位的方法,叫叩法或叩擊法。本法多用於頭面頸項、肩背、四肢關節等部位的穴位。施術要領:指端對準穴位,以腕關節伸屈運動產生的力量為主,指關節伸屈運動產生的力量為輔相配合。如需要更強刺激,則以肘關節伸屈運動產生的力量相配合。以每秒鐘1~2下的頻率,有節奏地叩擊。
(5)揉法:在按法基礎上,以腕關節運動為主、肘關節運動為輔,做旋轉動作,使穴位皮膚及其皮下組織與腕、指一同旋動的方法,叫揉法或按揉法。指端按揉刺激較重,指腹按揉刺激較輕。本法多用於肌肉表淺部位。
(6)推法:在按法基礎上,結合向上、向下或向兩旁推動擠壓的方法,叫推法。多用於肌肉豐滿部位。
(7)撥法:在扣點、扣按法基礎上,結合向左右彈撥的方法,叫撥法。常與按揉法配合運用於筋腱較表淺部位。
施術要略
(1)體位選擇。施術時患者要選取適宜體位,才能保證治療順利進行。點按軀幹正面穴位要取仰臥位或伏案位;點按腰背部穴位要取俯臥位或伏案位;點按其他部位穴位可取坐位或臥位,不可取站立位。對於年老者、體弱者,以及精神緊張和初次治療者,以取臥位或半臥位為宜。小兒患者需要他人協助固定,尤其是局部的固定更為重要。施術者採用的位置,以方便手法施術為原則。
(2)手法強度選擇。施術時,當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脹、重(痛)並同時向他處傳導,便是達到有效刺激量。刺激量強弱與手法輕重有關,手法重則刺激量強,手法輕則刺激量弱。由於患者中存在著個體與疾病等的差別,對有效刺激強度的適應也不相同。一般來說,對年老、年幼、體弱患者,以及勞累、空腹、精神緊張、慢性病症患者,施術時手法要輕巧,使有效刺激維持在患者感到合適為宜。如果手法過重,刺激強烈,反而會引起不良後果,最常見的是頭昏眼花、心悶欲嘔等反應。而對於年輕體壯者,以及病症反應急(如腹部劇烈絞痛、昏撲等)的患者,手法可適當加重,增強刺激,但還要掌握在患者能夠耐受程度。
(3)施術時限。施術各種手法的刺激強度有輕有重,施術時間長短的要求也不同。一般來說,凡刺激強的手法、反應強的穴位,施術時間可短些,相反可以長些。掐法一般每次施術3分鐘左右,在軟組織較薄弱的部位,時間還要短些。點法和按法一般每次施術5~10分鐘,也可以延長至20分鐘。叩法每次施術約3分鐘。對於危急症侯,施術時間不宜過長。
(4)異常反應及其處理。如果施術者手法過重,刺激過強,或患者精神過度緊張等,可導致經脈氣血運行暫時失調,出現異常反應。輕者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汗、頭昏眼花、心慌或嘔吐,重者可以出現昏厥。此時讓患者免枕平臥,暫停施術,並給予安慰,然後給飲溫水,一般能夠很快恢復正常。
注意事項
(1)施術者的指甲要勤修剪,甲緣以平指尖背面邊緣為適度,保持平整、圓滑。指甲過長易掐破患者皮膚,過短不便施術,又易自傷指端。
(2)施術者精力要集中,選穴要準確。術前做必要的交代和解釋,以解除患者顧慮,增強信心。冬季,施術者兩手先摩擦暖和再施術。術後洗手,以防交叉感染,傳播疾病。
(3)小兒皮膚細嫩,為了防止損傷,施術者應在指端塗少許食用油或凡士林、滑石粉,以潤滑指端,再行施術。
(4)凡肌膚淺薄、腔內又有重要臟器的部位宜慎點。如胸部脅肋間部位及孕婦反應較敏感的部位,點穴宜慎重,千萬不可魯莽從事。凡過饑過飽、過度疲勞、酒後及精神過度緊張者;凡嬰兒囟門未閉者;凡患皮膚病,尤其是體表有潰爛者;凡孕婦習慣性流產者;凡患有某些疾病,尤其是急性傳染病者,均為禁忌之列。重要部位的動脈搏動點,如頸部、顳部,嚴禁兩側同時壓按,以免發生意外事故。
太溪穴
002感冒指壓妙招
方法1
(1)患者仰臥位。施術者坐於其頭後,兩手拇指、中指同時著力,分別點按頸後兩側枕骨下方的風池穴和兩眼外眥上外方凹陷處的太陽穴約1分鐘,然後用輕力向後提拉3次。
(2)患者仰臥位。施術者坐於患者頭後,兩手指微屈,放鬆並自然分開,用指端著力,分別振啄其頭部約1分鐘。
(3)患者俯臥位。施術者站於其旁.用掌指交替著力於其背、腰部的督脈及膀胱經上,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按揉約3分鐘。
(4)患者坐位。施術者兩手指分別捏拿其兩側第7頸椎與肩峰連線的中點處約1分鐘,以局部感到酸脹、沉重為宜。
方法2
(1)先將兩手掌指搓熱,然後順著鼻旁、眼圈、額部、耳旁作洗臉狀,反覆撫摩約2分鐘。
(2)兩手指交叉抱著頸部,頭稍向後仰,然後用掌根反覆擠提後頸部約1分鐘。
(3)兩手拇指微屈,餘指輕握拳,用拇指背側沿鼻翼上下往返擦摩約2分鐘。
(4)兩手拇指交替著力,分別按揉拇指與食指掌骨之間的合谷穴約1分鐘。
(5)兩手拇指交替著力,分別按揉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處的內關穴約1分鐘。
方法3
用拇指和食指點按攢竹穴、迎香穴各50~100下,使眉間開朗,鼻腔通暢舒服。再以兩手四橫指相合(交叉)貼於枕部固定,兩拇指端點按風池穴、天柱穴各50下。最後分別扣掐左、右合谷穴各5~7下。每日2~3次。
方法4
用拇指重按外勞宮穴100~200下。再以拇指、食指點按迎香穴,或直接捏揉兩鼻翼50~100下。每日2~3次。
方法5
用手指端自按人中穴,連續揉20~30下。再以一手指按壓風府穴,另一手拇指和食指點壓鼻樑穴或迎香穴,連續揉按20~30下,以局部有微熱感為宜。每日2~3次。
方法6
(1)拇、食指同時用較重力量捫按雙側風池穴,按壓半分鐘左右可放鬆10秒,然後再次捫按。可反覆按壓多次,直至局部出現脹重感為止。
(2)拇指置於孔最穴上,其餘四指置於該穴背面作捏按,用力稍重。捏按時間約2分鐘,直至局部出現酸重感為止。
(3)拇指指端置於曲池穴上,食指置於該穴背面,相對捏按,用力宜重。捏按時間約3分鐘,直至局部出現酸脹感為止。合谷、外關穴的治療方法與曲池穴相同。
(4)雙拇指或食指指尖同時切按雙側迎香穴,用力不可過重。切按時間約1分鐘,以局部出現脹感即可。再以指腹輕輕循按鼻柱兩側,往復數十次,可緩解鼻塞、打噴嚏等症狀。
(5)五指指端撮合成梅花指狀,輕輕叩擊印堂穴及前額、兩顳等處。叩擊時間2~3分鐘,可緩解頭痛等症狀。
方法7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用右手指壓天突穴1~3分鐘。
(2)緊接上法,用指壓太陽、印堂穴1~3分鐘。
(3)再用指壓百會穴1~3分鐘,用力稍重。
(4)患者俯臥位,施術者點揉風池、大椎穴1~3分鐘。
(5)最後點揉風門、肺俞穴,重掐合谷穴。指壓時間1~3分鐘。
003慢性支氣管炎
方法1
(1)患者坐位。施術者立於背後,一手拇指端著力,分別點按第7頸椎棘突下大椎穴及兩側旁開5寸處定喘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肺俞穴,上臂內側腋前皺襞端下3寸處天府穴,各約半分鐘。
(2)患者坐位。施術者立於背後,兩手掌指交替著力,揉拿頸項、上背及上臂部,反覆施術約5分鐘。
(3)患者仰臥位,髖、膝屈曲。施術者立於一側,兩手掌指交替著力,以肚臍為中心,作順時針方向環轉摩動,約3分鐘。
(4)患者仰臥位。施術者立於一側,一手拇指端著力,按揉兩側膝關節外膝眼下3寸處足三里穴,及膝關節外膝眼與踝關節外踝尖中點處豐隆穴各約半分鐘。
(5)患者俯臥位。施術者兩手食、中指著力,橫抵在骶尾骨上,兩手指交替沿督脈循行線向前推進至第7頸椎。隨捏隨推,每捏撚三下就上提一下。反覆施術3~4遍。
方法2
(1)一手中指端著力,分別點按胸部前兩乳之間的膻中穴,及胸部胸骨上緣凹陷處天突穴,各約1分鐘。
(2)一手掌指併攏、伸直著力,沿鎖骨經耳垂後向上至頸脊旁,反覆直推約1分鐘,然後換作對側,方法亦然。
(3)一手五指屈曲併攏、指尖並齊,輕輕啄擊胸部胸骨兩側,沿肋間隙向腋下,似群鳥相聚啄食樣。反覆施術約1分鐘,然後換作對側,方法亦然。
方法3
(1)拇指指腹輕輕捫按膻中穴,按壓2~3分鐘,然後改用揉法輕輕揉按該穴1~2分鐘,直至局部出現脹感為止。
(2)拇指指腹用力捫按定喘穴,按壓半分鐘後,放鬆10秒。反覆捫按數十次,直至局部產生脹重感為止。
(3)拇指指腹捫按肺俞穴,用力宜較重,逐步加大捫按力量。捫按時間約3~5分鐘,其間可暫時放鬆2~3次,間隔時間10~20秒鐘,直至局部產生脹重感為止。
(4)拇指指端用力捫按尺澤穴,按壓時間約20秒,放鬆數秒後再次捫按,逐漸加大按壓力量,可反覆按壓數十次,直至局部出現酸重感為止。
(5)拇指指腹置於豐隆穴上,其餘四指置於小腿肚上作捏按,用力須重,捏按半分鐘後可放鬆10秒,反覆捏按10餘次,直至局部出現酸脹感為止。
(6)拇指指腹捫按關元穴,用力宜較輕,按壓時可結合揉法進行,持續按壓1~2分鐘,局部出現輕微脹感即可。此法適用於肺脾氣虛和腎不納氣之喘甚者。
方法4
一手拇指或中指按揉膻中穴,同時另一手拇指按壓內關穴,各100~200下。
方法5
施術者用兩手拇指或中指先重按雙側肺俞穴,後按揉喘息穴,每穴10~15分鐘。每日早晚各1次。此法多用於咳喘患者。
方法6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先用右手中指按壓天突穴l~3分鐘。
(2)緊接上法,再點揉中府、雲門穴1~3分鐘,用力由輕漸重。
(3)患者俯臥位。施術者用雙手拇指羅紋面指壓肺俞、脾俞、腎俞、定喘穴3~5分鐘。
(4)若為痰飲留伏型哮喘,咳痰不爽,可在以上指壓法的基礎上,在背部採用虛掌拍打法l~3分鐘。
缺004支氣管哮喘指壓妙招
005胃下垂指壓妙招
方法1
(1)取坐位,兩手掌指著力,緊貼腰部,用力向下擦至骶部。如此反覆施術約2分鐘。
(2)取仰臥位,兩膝關節屈曲,足底著床。先將骶、臀部盡量向上抬高,同時收縮會陰,然後躺下。如此一抬一放反覆進行約5分鐘。
(3)取仰臥位,兩下肢伸直,先將頭、胸、上肢做仰臥起坐勢,然後放下。如此一坐起一躺下,反覆進行約2~5分鐘。
方法2
(1)患者仰臥位。施術者立於一側,一手中指端著力,點按肚臍正中直上4寸處中脘穴、肚臍正中直下1.5寸處氣海穴、肚臍正中直下3寸處關元穴,各約1分鐘。
(2)患者仰臥位,髖、膝屈曲。施術者立於患者右側,右手掌指尺側著力,置於左側下腹部胃下界處。隨著患者呼吸運動操作,呼氣時徐徐由外向內、向上推擠胃底至臍部,吸氣時放鬆,反覆施術約5分鐘。施術時手法要由淺入深,用力要深沉和緩,不宜過急過猛。
(3)患者仰臥位。施術者立於一側,兩手掌指交替著力,由上腹至肚臍再往小腹部,作環形揉動,逐漸擴大至全腹,反覆施術約3分鐘。
(4)患者仰臥位。施術者兩手拇指端著力,分別按揉兩側膝關節外膝眼下3寸處足三里穴各約1分鐘。
(5)患者俯臥位,裸露背脊。施術者兩手半握拳,拇指伸直,食指和中指橫抵在尾骶部,兩手交替沿督脈循行線向前推進,隨捏隨推,向上推至第7頸椎為止,如此反覆3遍。每推捏三下,就須向後上方用力提一下,以加強對臟腑俞穴的刺激。
方法3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坐於右側。施術者先用右手拇指指腹向上按壓氣海、關元、大橫、天樞穴3~5分鐘。
(2)施術者用右手掌根貼左右下腹部向上按揉,反覆施術3~5分鐘。
(3)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取站立位。用雙手捏脊法,自腰骶部向上捏脊3~5遍。捏脊時要連續不斷,在脾胃俞、大腸俞等穴處要向上提。
006消化性潰瘍指壓妙招
方法1
(1)拇指指尖置於內關穴上,食指指尖置於該穴背面(即外關穴處),兩指用較重力量切按,每隔20秒鐘放鬆數秒鐘,反覆切按3~5分鐘,以局部出現脹重感為宜。此法適合胃、十二指腸潰瘍伴有疼痛、嘔吐、噯氣、反酸等。
(2)拇指指腹用重力捫按梁丘穴,每隔半分鐘放鬆10秒鐘,反覆捫按3~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明顯脹痛感為止。此法常用於胃部疼痛不止的治療。
(3)拇指指腹用力捫按胃俞穴,每隔20秒鐘放鬆數秒鐘,反覆捫按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較重酸脹感為止。此法有一定的止痛解痙作用。
(4)拇指或中指指腹輕輕揉按足三里穴,持續3~5分鐘,以局部出現輕微酸脹感為宜,此法可治療腹脹、便祕、泄瀉等。
(5)拇指指尖置於公孫穴上,其餘四指置於足背,拇指用較重力量切按該穴,每隔20秒鐘放鬆3~5秒鐘,反覆切按2~3分鐘,以局部出現明顯酸脹感為佳。此法對治療胃部疼痛有較好療效。
(6)食指指端點沖按壓太沖穴,用力逐漸加重,每分鐘按壓200次左右,持續1~2分鐘,以局部出現明顯脹痛為宜。此法適合於胃、十二指腸潰瘍伴有嘔吐酸水者。
方法2
(1)用掌面緊貼脘腹部,按順時針方向輕柔按摩5分鐘,以溫熱為準。
(2)用拇指羅紋面按揉足三里穴
2~3分鐘,以酸脹為準。
(3)用拇指羅紋面按揉髕骨外上緣上2寸的梁丘穴1~2分鐘,以酸脹為準。用拇指指端按揉第1蹠骨底的公孫穴1~2分鐘,以酸脹為準。
(4)患者俯臥位。用揉法沿背部兩側膀胱經自上而下往返治療l~2分鐘,著力宜輕柔、滲透。
(5)用拇指羅紋面按揉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肝俞穴2~3分鐘,以酸脹為準。
(6)用拇指羅紋面按揉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脾俞穴2~3分鐘,以酸脹為準。
(7)用拇指羅紋面按揉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的胃俞穴2~3分鐘,以酸脹為準。
(8)直擦背部兩側膀胱經,橫擦肝俞、脾俞、胃俞穴,用小魚際擦法直擦背部兩側膀胱經,以透熱為準。用掌擦法橫擦肝俞、脾俞、胃俞穴1~2分鐘,以溫熱為準。
007胃炎指壓妙招
方法1
(1)中指指腹輕輕揉按中脘穴,連續揉按2~3分鐘,以局部出現脹感為宜。此法適用於胃脘部隱痛者。
(2)拇指指腹揉按內關穴,用力可稍重,連續揉按3~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酸脹感為止。此法適用於胃中嘈雜、饑不欲食者。
(3)拇指指腹置於三陰交穴上,用中等力量捫按該穴,每隔半分鐘放鬆10秒,反覆捫按3~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酸脹感為止。此法適用於納差、食後腹脹、腹瀉等症狀的治療。
(4)拇指指端置於太溪穴上,食指指端置於崑崙穴上,兩指用中等力量捏按,每隔20秒鐘放鬆5秒鐘,反覆按壓3分鐘,直至局部出現酸脹感為止。此法適用於貧血、消瘦、口乾等症狀的治療。
方法2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站立位,用雙手自胸部兩側從上往下反覆推拿、指壓3~5分鐘,用力不宜太重。
(2)施術者以右手拇指為著力點,在胃脘部自上而下、自右向左反覆指壓3~5分鐘,用力不宜太重。
(3)施術者雙手掌心搓熱,分別置於胃脘部兩側,輕輕按壓3~5分鐘,使胃脘部有溫熱感方可。
(4)指壓足三里、三陰交穴2~3分鐘,使穴位有酸脹得氣感方可。
(5)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先用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指腹著力,在脊柱兩側自上而下抹脊3~5遍;再自下而上捏脊3~5遍。
方法3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坐於右側。先用雙手四指按揉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反覆施術5~10分鐘。指揉時手法要輕,順時針方向。
(2)用右手拇指羅紋面為著力點,指壓上脘、中脘、氣海、關元穴3~5分鐘。
(3)指壓足三里、三陰交穴。先治療一側,再治療另一側,各持續指壓3分鐘左右,用力稍重些。
(4)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用右手拇指或食指分別指壓膈俞、脾俞、胃俞、大腸俞、肝俞、膽俞等穴3~5分鐘。
008胃腸神經官能症指壓妙招
方法1
(1)取仰臥位,髖、膝屈曲。兩手掌指相疊,置於腹部,以肚臍為中心,在中下腹部沿順時針方向摩動約5分鐘,然後擴大範圍,摩動全腹約2分鐘。
(2)取坐位,腰部微屈。兩手五指併攏,掌指緊貼腰部,用力向下擦摩至骶部,如此連續反覆擦摩約2分鐘,以皮膚微紅、有溫熱感為宜。
(3)取坐位,將右足擱在左腿上,右手握住小腿,左手拇指端點按足背第一、二趾縫上2寸凹陷中的太沖穴約半分鐘,以有酸脹感為宜,換左足亦然。
方法2
(1)患者仰臥位。施術者坐於頭後,兩手拇指端著力置於額部正中,自內向外反覆輕快撫摩約2分鐘。然後,兩手掌根相對合力,分別置於太陽穴和周圍及頰部,反覆撫摩約2分鐘。
(2)患者仰臥位。施術者兩手拇指和其餘四指置於患者腹部正中處,對應鉗形用力,拿而提起,一拿一放。施術時手法要連貫柔和,勁力適度,一般以拿提時患者感覺酸脹、微痛,放鬆後感覺舒展的強度為宜。反覆捏拿5~7次。
(3)患者仰臥位。施術者拇指或中指端著力,緊貼皮膚,分別點按肚臍上4寸處的中脘穴,肚臍下1.5寸處的氣海穴,肚臍旁開2寸處的天樞穴,兩膝關節外膝眼下的足三里穴。以上各穴點按約半分鐘,要逐漸加力,以患者略感到酸脹、沉麻為合適。
(4)患者俯臥位,裸露脊背,全身肌肉放鬆。施術者兩手自然屈曲成虛拳狀,拇指伸張在拳眼上面,食指和中指橫抵在患者尾骨上,兩手交替沿督脈循行線向患者頸部方向推進,隨捏隨推,如此反覆三遍。在推捏過程中,每推捏三下就向後上方提一下。背脊皮膚偶有灼熱感也是正常反應。
方法3
(1)患者通常取仰臥位,施術者用雙手拇指壓揉中府、雲門穴3~5分鐘。
(2)緊接上法,再用右手中指指壓天突穴1~3分鐘。
(3)體位不變,施術者用點穴揉法在中脘、神厥、氣海穴反覆施術3~5分鐘。
(4)患者俯臥位,施術者在脊柱或脊柱兩側用多指揉法反覆施術3~5分鐘。
方法4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坐於右側。用右手按揉胸腹部,自胸部按揉向脅肋部至腹部,反覆施術3~5分鐘。
(2)指壓膻中、中脘、神闕、氣海、關元、足三里穴3~5分鐘。
(3)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用指揉或指按法,在膈俞、脾俞、胃俞、肝俞、膽俞、腎俞等穴反覆施術3~5分鐘。
(4)再用雙手十指,在患者脊柱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反覆指壓施術3~5分鐘。
009呃逆指壓妙招
方法1
(1)取坐位。一手過胸置於對側肩部,中指端點按肩胛骨岡下窩中央處的天宗穴約半分鐘。兩手交叉進行。
(2)取坐位。將右足擱在左腿上,右手握住小腿,左手拇指端點按足背第一、二趾縫上2寸凹陷中的太沖穴約半分鐘,以酸脹麻感向足底放散為宜。換左足亦然。
(3)取仰臥位,雙膝屈曲。右手掌置於下腹部,左手掌貼於右手背上,兩手同時著力,循臍為中心,由右而上,作順時針方向來迴旋摩3分鐘。
方法2
(1)患者仰臥位,兩膝屈曲。施術者站於右側,兩手掌指著力,以肚臍為中心,從右下腹部開始,作順時針方向旋摩約5分鐘。手法要輕快、柔和、深淺適度。
(2)患者俯臥位。施術者站於其旁,兩手掌指著力在背、腰部膀胱經上自上而下按揉約3分鐘。
(3)患者坐位。施術者站於其旁,用一手拇指或中指著力,點按一側鎖骨上窩的缺盆穴約半分鐘,以感到胸部酸麻為宜。
(4)用兩手拇指端同時著力,分別點按兩手掌後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的內關穴約1分鐘,以感酸脹為宜。
方法3
施術者用兩手拇指點壓雙側攢竹穴,兩中指對準率谷穴或角孫穴同時按壓100~200下,餘指緊貼兩顳顬,稍微著力。
方法4
施術者兩拇指按壓雙側膈俞穴,患者同時配合自壓一側內關穴100~200下。
方法5
施術者先以拇指腹或掌腹自右而左按揉中脘穴200下,然後兩手拇指分別按壓右側足三里穴和左側公孫穴100~200下。必要時再左右交替按壓1次。如伴有胸部滿悶者,加點壓膻中穴50下。
方法6
(1)患者坐位或俯臥位均可,施術者先用指壓內關穴以止呃,用力可稍重。
(2)緊接著患者俯臥位。施術者用右手拇指指壓膈俞穴1~3分鐘。
(3)再用指壓法在肝俞、脾俞、膽俞、胃俞穴施術3~5分鐘。
010細菌性痢疾指壓妙招
方法1
拇指指腹揉按天樞穴,用力較輕。連續揉按3~5分鐘後改用捫按法,用力適當加重些。捫按半分鐘放鬆10秒鐘,反覆捫按7~10次,以局部出現微脹感為宜。
方法2
拇指指腹置於合谷穴上,食指指腹置於該穴背面,兩指用重力捏按。每隔20秒鐘放鬆5秒鐘,反覆捏按3~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明顯酸脹感為止。
方法3
食指指腹揉按氣海穴,用力較重。連續揉按3~5分鐘後,改用點壓法按壓2~3分鐘,直至局部出現較強酸脹感為止。此法適用於腹痛較劇者的治療,有導滯、行氣、止痛的作用。
方法4
拇指指端用力重按曲池穴,每隔半分鐘放鬆數秒鐘。反覆捫按3~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脹重感為止。此法適用於伴有發熱等症狀者。
方法5
中指指腹用重力捫按上巨虛穴,每隔20秒鐘放鬆數秒鐘。反覆捫按3~5分鐘,直至局部出現痠痛感為止。
011腹脹指壓妙招
方法1
(1)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取坐位於右側以右手拇指按揉大橫、天樞穴。先指壓右側,再指壓左側。反覆指壓3~5分鐘。
(2)緊接上法,再用四指揉腹部,自胸至腹部,交替反覆指壓3~5分鐘。
(3)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體位不變,以右手四指為著力點,壓揉脊柱,自上而下,反覆壓揉3分鐘。
方法2
患者取仰臥位。施術者取坐位於右側,用指壓法、揉法在腹部施術3~5分鐘。
方法3
用四指推腹法,推摩上腹、中腹、下腹3~5分鐘。
方法4
指壓穴位。施術者用右手拇指、指尖著力,指壓上脘、中脘、下脘、神闕、氣海、關元、中極穴;再指壓足三里、三陰交等穴,各3~5分鐘。
方法5
患者取俯臥位,施術者體位不變。先用掌根揉法,再用多指揉法,在脊柱和脊柱兩側分別施術2~3分鐘,用力不宜太重。
012腹痛指壓妙招
方法1
患者用兩拇指同時按壓兩側足三里穴50~100下,再如法按壓胃俞、脾俞穴各100~200下。每日1~2次。
方法2
施術者兩手拇指分別置於一側足三里和合谷或梁丘穴,同時出力按壓100~200下。必要時再交替施行,反覆1~2遍。每日1次。
方法3
施術者用雙手拇指同時點壓兩側太沖穴30~60下,然後用中指扣掐兩側陽陵泉穴100~200下,必要時可反覆1~2次。
方法4
施術者先用兩拇指或中指同時點壓至陽、靈台穴100~200下,然後依次按壓膽俞、肝俞、天宗穴各30~60下。每日1~2次。
方法5
用兩拇指按順序重按膈俞、膽俞、肝俞穴,各50~100下,最後用拇指和中指扣掐右側膽囊穴100~200下。可反覆進行。
方法6
施術者用拇指扣掐右側足竅陰穴60~100下。用於膽囊術後腹部疼痛。
方法7
以拇指按揉腹部最痛點10~15分鐘,壓力由輕漸重。疼痛緩解後,可飲服少許酸醋,然後再按年齡計量給服驅蟲藥。適用於膽道蛔蟲症早期。
方法8
用拇指、中指扣掐右側內關、外關穴100~200下,必要時兩側同時扣掐。適用於肝區疼痛。
方法9
施術者用兩手拇指重按雙側腎俞穴及其四周的壓痛敏感點,按壓時指端稍向脊柱方向推100~200下,然後如法按壓雙側三陰交穴50~100下。可反覆進行1~2次。適用於尿路結石引起的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