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驀然回首—古典韻文情感粹鍊出的宋詞之美
中國文學韻文之美,從《詩經》到〈古詩十九首〉到唐詩、宋詞,可謂到達唯美的情境,宋詞直接大膽的承繼了《詩經》民謠之中〈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對心儀者的真摯情感;〈綢繆〉中「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在苛稅與苦役之下的聚首感動;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戰亂之中苛稅與不得相見之苦的情感。唐詩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中因多情而欲無情卻不可無情的濃烈情感,粹鍊出的宋詞之美。
本書作者將宋詞的情感用散文筆法道出「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一心為愛情而生的女子,願意死生契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不得如願的 「花蕊夫人」一生先後為成後蜀國君孟昶與宋太祖王妃,作者描寫出蘇軾詞作下「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美貌絕倫卻又「流年暗中偷換」無助的女子情感。花蕊夫人痛別國土,走至劍門道時,留詞一首:「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與春心託杜鵑,欲去不得的望帝去國心境,千古呼應。
寫李清照,以七夕「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形容李清照獨特 的性格與艱難的感情遭遇。留意到李清照學自〈古詩十九首〉中「盈盈一水間,默默不得語。」之情。
張玉娘中作者留意到張玉娘〈山之高〉一詩:「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遠道。一日不見兮,我心悄悄。」學自《詩經》的〈子衿〉:「遺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最深邃的情感。更訴說張玉娘與表哥沈佺至死不渝可以為其生,可以為其死,不因貧賤富貴的變化,有所更易的女子情義。「玉關愁,金穀怨,不成眠。粉郎一去,幾見明月缺還圓。安得雲鬟香臂,飛入瑤台銀闕,兔鶴共清全。竊取長生藥,人月兩嬋娟。」《詩經.擊鼓》死生契闊,至死不移的堅定。
及至相思無處寄的風流人物,「李煜 」、「柳永」、「宋祁 」、「蘇軾 」、「呂本中 」、「姜夔」、「史達祖 」、「吳文英 」。天涯落寞的「黃庭堅 」、「劉辰翁」、「王沂孫 」、「張炎」。洗盡凡心、人生簡靜 的 「張伯端」、「朱敦儒」、「 范成大 」、「夏元鼎 」都能以現代的語言,會通古今情感的共通點,引起讀者共鳴。
閱讀此書可以增進用字遣詞的能力,瞭解古今情感之美,進一步幫助讀者對自我情感的表達與描繪能力。
林宜陵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本書審訂教授
作者序
花事荼蘼情事了
遙想宋代生活,簡直繁華到令人羨慕的地步。雖無魏晉的風骨、大唐的豐腴,卻也不失自身的綽約與瀟灑。詩書畫、文史哲,都頂著中國文化最炫目而耀眼的光環,備受仰慕。令人仰慕的不僅是絕無僅有的繁華與富庶,還有其舒暢與自由。但她卻沒有盛世王朝的剽悍雄武,反而嬌羞羸弱,不斷躲避塵世紛爭,終於不幸淹沒在外族兇猛的鐵蹄下,因此備受苛責。
或許,迷戀某個朝代和深愛某個人是相似的,總希望她可以不斷帶給自己獨特的驚喜與體驗;卻也常因希望太盛期待太高,落入失望的深淵。那被大宋繁華滋養到美豔無敵的宋詞,也在枝繁葉茂的時候,含著物極必反、凋零落敗的淒涼。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花有榮枯開落,詞有喜怒哀樂,此事古難全。千古愛恨總是相似的,不同的只是故事中變換的「主角」。不禁暗想,大概每個人的心底都曾開過一朵情花吧,為著一個人或一段愛。點點滴滴心事,絲絲縷縷柔情,都鐫刻在飄搖塵世的情花上,鏤空的是花瓣,飽滿的是深情。驕傲如張愛玲那樣的人,在愛情裡也變得卑微起來,甚至願意將自己化成一粒塵埃。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哪怕他是漢奸、是敗類、是倉皇逃竄的喪家犬,但都沒關係。在她眼裡,他只是一個她深愛的男人。若能相濡以沫,便算打了完美的情花結;若無奈相忘於江湖,就只能感嘆難逃情花劫。
人生自是有情痴,流連必是多情處。今人愛宋詞,愛情花,恐怕也是因為逃不出這個「情」字。她包羅萬象,又於萬象中生出種種聚散無常。
也曾循著詞人的身影,依著他們的足跡,盤點當年的軼事,歷歷在目也歷歷如新。嘗其甘苦,品其悲喜,不料讀的是宋詞,嚼出的卻是自己的人生。就如一場漫長的旅程,途中的風物、風景與風情,撲簌簌地落了下來,拂了一身還滿,令人欲罷不能。有時候真是分不清,到底是我們解讀了前人的心思,還是我們一直在依賴前人的文字,溫暖現世焦慮的心靈。藉由品讀宋詞,我們驀然回首,照看真實的自己。
於是,在落筆暫別這段宋詞之旅時,心裡不覺升騰起一絲惆悵,煙雲水月的沉醉與荒蕪寂寥的收割也是自古難全的吧。
在提筆這本書之前,我曾認真徵詢過周圍師友的諸多意見,仔細考慮過如何擇取詞人和軼事,才能讓讀者既不感到沉悶無趣,又不會因為太過陌生而產生疏離。可稍顯遺憾的是,也因為設計過多,寫起來反而不如原來自由舒暢,勻稱細膩。譬如畫畫,有時透著濃郁窒息的悲涼;有時偏又清雅淡漠到無味。但不管怎樣,這份誠意終究還是有幸和大家見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