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誘人有魅力的智慧…令人著迷的一本書。──Time Out(Chicago)
這是一本經典著作,讀者將會接受作者令人眼界大開,並伴隨憐憫及幽默的討論。你不會馬上忘記這本引人入勝的作品。──伊莉莎白.馬歇爾.湯瑪士(Elizabeth Marshall Thomas)《狗兒的秘密生活》(The Hidden Life of Dogs)作者
任何一位對人類及動物關係的道德問題有興趣的讀者都應該閱讀本書。──天寶.葛蘭汀(Temple Grandin)《傾聽動物心語》(Animals in Translation)作者
媒體推薦:
心肝寶貝、低賤生物或是盤中的午餐?
同樣的一隻狗,牠的命運截然不同!
面對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我們究竟多麼合乎理性?畢竟一隻小狗「在堪薩斯州牠是家裡的一份子、在肯亞牠是被不受重視的『賤民』、到了韓國牠是午餐的盤中飧」。世界一流的動物行為學家哈爾‧賀札格向我們展示其讀來饒富趣味的研究成果,提醒我們人類看待事物的態度是可以如此反覆無常。
為什麼我們喜歡這些動物、卻不喜歡那些動物?一派說法認為如同嬰兒般的大眼睛將引發我們的父 / 母愛並心生保護的衝動(善待動物組織﹝PETA﹞曾從事名為「拯救海中幼貓」﹝Save the Sea Kittens﹞的反釣運動)根據研究顯示,人類的大腦對於動物及無生命物體這兩種不同類別物體概念的訊息處理並不相同。賀札格透過本書向讀者揭示,我們給予背景相異、但根本上完全相同的動物竟是天差地別的對待──大多數的美國人將鬥雞視為殘忍,卻對吃下雞肉不以為異,殊不知休戰時刻的鬥雞在接受人類絕佳照顧的同時,大多數的家禽卻是伸頭一刀結束牠短暫、悲慘的一生,並且痛苦地被宰殺。
這本聰穎有趣的書籍引發讀者對人類如何為動物的移情作用下定義、畫定自限等議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一本在人類動物互動學(anthrozoology)中探索主流途徑的指南。──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
作者探討的是動物權利,這個複雜世界中的灰色地帶,並用啟發性的個人經驗,及自我否定的幽默感,敘述他透徹的想法。──自然雜誌(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