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丹妙藥,就在你身邊
從古到今,人們總是盼望長生不老,但在世人之中,似乎除了聖經或是神話故事中記載的少數幾個人之外,人人都不免要面臨衰老和死亡。
過去,人類要想延長壽命,靠的是增強免疫能力,以對抗傳染性疾病。人們常想:若是有「不死藥」或「不老丹」,那該多好,那就可以不需要面對病痛與死亡!而現在,壽命延長了,但在面對以慢性疾病為主的疾病型態時,人們要注意的事項不再只是免疫力,而是抗氧化、抗老化能力。因為人們所盼望擁有的是「健康又有活力的生活」,並不是一具病痛纏身的不死身軀。
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那些看似普通的日常食物中,就蘊藏著人類千古以來夢寐以求的靈丹妙藥,雖不能青春永駐,但絕對可以讓您擁有青春活力與身體健康。
古希臘醫師希波克拉底說過:「食物就是你的靈丹妙藥。」在兩千五百年之後的今天,眾所周知,所謂一吃而百病除僅僅是幻覺。然而,飲食的預防作用卻也不可輕視。也就是說,利用食物(穀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頗特性,能夠有針對性地用於某些病證的治療或輔助治療,調整陰陽,使之趨於平衡,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身心的康復。但食物畢竟是食物,它含有人體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主要在於彌補陰陽氣血的不斷消耗。因此,即便是辨證不準確,食物也不會給人體帶來太大的危害。正如名醫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所說「食療病人服之,不但療病,並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症,病自漸癒,即不對症,亦無他患」。
下面我們就簡單介紹幾個生活中常見的疾病的食物防治方法,你可以活學活用,感受一下食物療法的魅力:
1、紅茶防治流感:
研究人員提出:在流感高發季節,常飲紅茶或常用紅茶水漱口可以預防流感。
2、牛奶防治支氣管炎:
調查發現:吸煙者患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中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七的人是從來不喝牛奶的,而每天喝牛奶的吸煙者患支氣管炎的人低於百分之二十,牛奶中所含的大量維他命A可保護支氣管和支氣管壁,減少支氣管發炎的危險。
3、蜂王漿防治關節炎:
研究人員得出新結論,每天服用一次蜂王漿的關節炎患者,其疼痛減輕程度可高達百分之五十,關節靈活度也可改善百分之十七。
4、維他命B6防治糖尿病:
調查發現:維他命B6低於正常值的糖尿病患者,每天服用一百毫克的維他命B6,六周後四肢麻木及疼痛等症狀便會減輕或消失,平時多吃糙米、麵粉、蛋、白菜、乾酵母等富含維他命B6的食物,同樣對防治糖尿病有效。
5、橘汁防治尿道感染和高血壓:
易患尿路感染的人,每天喝三百毫升的橘汁有助防治該疾病,橘汁裏含有豐富的鈣,鉀和維他命C,常喝可降低血壓。
6、蔬菜防治視網膜退化:
每週吃二到四次菠菜,可降低視網膜退化的危險,菠菜保護視力的關鍵是胡蘿蔔素,這種化合物存在於綠葉蔬菜中,可防止太陽光對視網膜的損害。
7、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
每天堅持吃一把南瓜子(五十克左右),可治療前列腺肥大。因為南瓜子中的活性成份可消除前列腺初期的腫脹,同時還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
8、澱粉類食物防治腸癌:
專家指出,香蕉,馬鈴薯,豌豆等富含澱粉類食物中的丁酸鹽能直接抑制大腸細菌繁殖,是癌細胞生長的強效抑制物質。
9、茶保護牙齒:
茶葉具有保護牙齒的作用,茶水中含有豐富的氟和茶多酚等成份,可以達到防齲固齒的功效,茶葉中的糖、果膠等成份與唾液發生化學反應,在滋潤口腔的同時還增強了口腔的自潔能力。
10、蘋果汁防治心臟病:
研究證明:常喝蘋果汁可以降低心臟病的患病率,蘋果汁中的抗氧化劑有利於心臟的健康運轉,多喝蘋果汁還可以推遲「壞」膽固醇阻塞血管的時間。
11、葡萄柚防治牙出血:
實驗證明:牙齦發炎時應吃一些葡萄柚、檸檬、奇異果等含維他命C豐富的食物和水果。
12、香蕉防治四肢乏力:
運動過量會導致人體內本來不多的鉀流失,渾身乏力。因此運動後吃些含有豐富鉀元素的香蕉,可以幫助恢復體力。
13、蕃茄與醉酒:
醉酒嘔吐後一定要及時補充鉀、鈣、鈉等礦物成份。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多喝些蕃茄汁,因為蕃茄汁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鈉等成份,可補充體內流失元素的不足。
老年人飲食學——節制、節律、節忌
飲食養生對養生保健來說十分重要,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飲食有節。在這一點上,小小的螞蟻能給我們很多寶貴啟示。螞蟻每次吃得少,不過飽,又什麼都吃。人也應該學學「蟻食」,保持良好的食慾,並且限制食量,什麼食物都要吃一點,五穀雜糧,粗茶淡飯,葷素兼宜,不要偏食,才能使營養全面、合理、平衡。
學習螞蟻的經驗,就要做到「三節」:一是節制,指節制飲食,即不偏食、不嗜食、不多食;二是節律,指飲食要定時定量;三是節忌,指要忌口,身體不需要的,對身體有害的,不衛生的飲食,均為禁忌。
飲食有節首先要注意不偏食、不嗜食、不多食。單靠吃某一種食物,不能滿足人體需要,甚至會引起營養缺乏症。只有樣樣都吃,樣樣又不多吃,才能發揮營養素的互補作用,滿足機體對多種營養的需要。
老年人要少食多餐。因為老年人肝臟合成糖元能力降低,對低血糖耐受力較差,容易感到饑餓和頭暈。因此,睡前、起床後或兩餐間可適當吃少許食物。一般每日可安排五餐,每餐量不宜太多,餐間不吃零食,特別是不要吃甜食,以免影響食慾,導致消化功能紊亂。切忌暴飲暴食,美餐、宴席也不多吃。否則,就會破壞胃腸、胰膽臟器功能,嚴重者會造成急性胃腸炎、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誘發心臟病等。
飲食有節還要注意定時定量,不過饑過飽,不過冷過熱,不暴飲暴食,不偏嗜偏食。國外有科學家曾對一千四百名處於正常熱量供應狀況下的六十至六十四歲的人進行了試驗研究,其中六百六十八人每天吃一至二頓飯,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患不同類型的心血管疾病;一百五十六人把同樣的飲食量分為五次吃,即每天吃五頓,總量不變,患心血管病的人數是六分之一,比一天吃三頓者的患病率下降百分之十三點三。由此可見,飲食有時有量對身體健康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外,要重視飲食節忌。五味能入五臟而起作用,如辛味多有發散、行氣和血作用,故能解表止痛化淤,過剩則能散氣;甘味多有和緩及補養作用,故能養陰和中,多食則能變塞氣機,使腠理不通;酸味有收斂固溫作用,能治久瀉、脫肛和遺精,多食則易使痙攣;苦味有清熱降火和健胃作用,故能清熱瀉火、通便健脾,多食則寒中;鹹味有軟堅潤下的作用,能散結、治痰、通便等,多食則導致血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