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斯蒂夫.約伯斯有句名言: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寫這篇文字的時候,這個為全世界帶來「美味蘋果」的巨人剛剛辭世,走完了短暫卻無比傳奇的人生。巨人的轟然倒塌,讓人感到無限悲傷。這裡,我模仿約伯斯的名言說一句:寫作就是為了讓人生更有意義。首先,這是我向這位將科技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天才致敬;其次,這也道出了我寫作的目的——為了讓人生更有意義,避免度過的歲月千瘡百孔,荒蕪殆盡。
無論承認與否,大家心知肚明的是,這不是一個屬於文學的時代。文學的邊緣化有目共睹、慘不忍睹。人們幾乎將全部精力用於掙錢和用錢,但遺憾的是,這錢基本上不是用來讀書,更不是用來買一部小說或者一部詩集。大家早已沒有閱讀的耐心和雅興,讀書成了擺在人們面前的一道「時代難題」。物質的欲望,完全佔據了我們的身心,擠壓掉了屬於精神的空間。
但是,無論承認與否,文學與孤獨是對孿生兄弟。文學創作是作家個人的思想激蕩和才情釋放,原本就應該與時代的喧囂保持一定的距離,儘量不要受到社會環境的干擾。化用一句廣為流傳的話:你看或者不看,我的書就在那裡,不亢不卑;你關注或者不關注,我的創作依然在繼續,不驕不躁。正是擁有這樣的觀念,這個浮躁的時代,才沒有給我的創作帶來影響。我始終堅信,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人生。於我來講,命中註定要與文學相伴,要將寫作進行到底,貫穿終身。因為我能感覺到,只有寫作才能讓我獲得寧靜,享受快樂,只有寫作才能讓我的人生更加豐滿,更有意義。
《流放者》是我的第二部中短篇小說集,四個中篇四個短篇,八篇小說寫盡人潮人海中那一顆顆流離失所的心。這是我多年觀察、傾聽和思考的結晶。行走是我的生活方式,就像寫作一樣。我常常穿梭于成都的大街小巷,一個人步履遲緩,眼神梭巡。在熙來攘往的人群裡,我看到了無數張表情各異的臉。這些表情或平靜,或呆滯,或笑顏逐開,或眉頭緊鎖。但是,當我傾聽到他們的心聲之後,我慢慢發現,這些表情的後面,其實隱藏著人物內心的蒼涼與憂傷,也潛藏著一個個攝人心魄的故事。這些故事在我的腦海裡生根發芽,長出了最後的小說。
創作十餘年,收穫百萬字。那些發表和出版的文字,不是我安睡的枕頭,而是我重新起步的基石。甚至,很多時候我早已忘記自己曾經寫下的文字。我像一頭沉默不語的老牛,十年如一日地在文學這片田園裡耕作。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或許,只有執著於創作的人,才能體會到這種樂趣和意義。
想起約伯斯,他的智慧、熱情、專注和堅持,無不感染著我。就算人生潮漲潮落,期間也因為各種原因離開過自己親手創辦的蘋果公司,但他始終對自己鍾愛的事業癡心不改。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看到的這只「蘋果」才會如此醇香,才會如此讓人愛不釋手。文學創作同樣如此,才華是通行證,但是,進了這道門,未必就能擁有一番廣闊的世界,熱情、專注,始終如一地投入,持久地創作,才是我們堅守文學夢想的動力。孤獨與寂寞的背後,實則蘊藏著強大的力量。當這股力量噴薄而出之時,便是美妙文字誕生之時。
對於文學創作者,孤獨和寂寞是一種享受。在過往的無數個日日夜夜裡,我用一字一句修建一座座城堡,然後,我坐在一張老舊的椅子上,與城堡裡的人傾心而談。他們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或成功或失敗,或得意或失意,或陽光或隱晦,或青春或滄桑,或激揚或迷惘,或歡笑或憂傷,或幸福或悲涼……我看著他們的表情,聽著他們的言語,內心頓時感到無比豐滿,因為我對他們充滿關懷。
文字,是我生命的延續;寫作,是我的宗教。
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