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聯合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公司要為歷屆「馬華文學獎」得獎人各出版一本選集,這是個令我感到興奮的消息;原因我是第十屆文學獎得獎人,因此也能有一本選集叨陪末席。
我從年輕時代便愛上寫作,很小的時候便立志長大之後成為一位作家,並且立願為孩子們寫書,為他們提供精神糧食。
結果從少年時代一直到刻下的黃金年華,總共有六十年左右的時光,都在寫作,而且樂此不疲,大有「一日不寫作,便沒有快樂」之勢。
我的寫作體材十分廣泛,先從小說入手,再寫雜文,最後還專注兒童文學創作。我不敢自詡為「多面手」,不過幾十年間,確實寫出百篇以上的短篇小說、超過五百篇的雜文以及將近四十本的兒童文學創作集。從量的角度來看,倒是相當的豐碩,至於從質的角度來看又如何呢?我想有待讀者和文評家去評估了。
可是,我要選出哪一類作品來當作選集出版呢?一時之間,可有點猶豫不決。幸虧這套《馬華文學獎大系》的主編及委員們向我作建議,說許多人都曉得我寫了不少的短篇小說和兒童文學創作,可能不曉得我在雜文方面也有不俗的成果,為何不選雜文來出版「選集」呢?
我聽了之後,覺得這個建議很好,於是便敲定出這本雜文選集了。非常感激編委們替我選了一百四十篇作品,彙編成書;同時更要感激廖冰凌博士為我的作品作了一次全面性的評估。廖博士花費很多時間和很大的精神讀過拙作,然後再予評估;承她不棄,肯定了拙出的價值,實在對我鼓勵很大,我讀了以後,果真是老懷大慰!
在創作上,我有三項「至愛」:其一是短篇小說,其次是兒童文學創作,「雜文」屬第三,不過也是我的所愛,與前兩類是相同的喜愛。
雜文是一種比較自由的文體,正如日本評論家廚川白村所說的:「冬天坐在爐邊的安樂椅上,夏天穿浴衣啜著苦茗,對著無所不談的朋友傾訴一般地,隨著筆端流泄而出的文字,便是Eassay(雜文)。興來時,也許可以寫出不致使你腰酸背痛的理論;也許有時夾進去一句兩句帶刺的警句;也能讓你自詡抱負。有幽默,也有哀怨。所談的題目,上自國家大事,下至市井瑣小,書籍的批評,知人的消息,以至緬懷自己的往事;凡此種種,隨著思潮的起伏,托諸筆墨,形諸文字者都是。」
我寫雜文的時候,正好抱持著上述的心態。我的雜文,有些地方跟我的性格有關係,也跟許多華族同胞的語氣相近,那是語帶雙關、話中有骨,同時還富有嘲諷的意味。
只可惜我只是一名作者(Writer),不是一個鬥士(Fighter),恪於環境與條例的限制及不許可,有時候不免會有「隔靴搔癢」之嫌,因此,我的雜文不是匕首,也不是投槍,只是仿效咖啡店中的議士,時而說說風涼話,時而發發牢騷,如此而已!
非常感謝編委們對我的雜文青眼有加;同時更要感謝過去幾十年間,約我寫雜文專欄的各位編輯,謝謝大家的錯愛,給予我發表的空間。
最後,當然要感謝讀者選購此書,但願這百多篇雜文,就像涼茶一般,讓您在大熱天裡吮啜喝下之後,雖然有點兒苦澀,不過卻會有清涼消暑熱的功效!
寫於2012年2月11日午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