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試閱
高空天線
昨夜那陣狂風也夠惡作劇了,把一百二十尺高的電視天線颳彎了腰,重頭部分正好打爛了剛蓋過的鋅板屋頂的一角。
鄭老頭發呆地望著那倒「U」型的天線,耳鼓裏彷彿還響著怒吼的風聲,而那爆破的電視螢光幕巨響,還令他胸口發痛!
「是夠高的了,八十尺,沒裝避雷針,很危險的!」
「我僱你來裝天線,可不要你來教訓我。」
「我不能不說,你說收不到鄰國的節目,那又有什麼辦法?一百二十里遠,又背著山,怎麼能和市區比呢?」
「那就給我裝到一百二十尺吧,價錢由你開,我不賴,只要收到鄰國的節目。」
「你瞧,這鐵管,越高直徑就越細,一百二十尺,怕頂不了吧,只要颳一陣大風,那一切都很不妙的!」
「我問你,要多少錢?」
「只是為了女兒的男友住幾天,你就那麼費勁?索性買一架錄像機,租幾套電視連續劇,再不,找幾個不曾檢查過的加料帶,三幾天不就打發過去了嗎?」
「你在胡說什麼?要多少錢?」
「你這可不是裝高空天線,而是在放長線呀。」
鄭老頭心裏在想,釣金龜婿本來就是要放長線嘛。萬一,女兒的男朋友來到了這膠林,看不慣住不慣,影響了和女兒的感情,怎麼是好?可是,現在更糟了,連屋頂都打爛了,他們回來,要怎麼住得下?明天就是除夕了,上哪兒去找人來修理呢?
「老伯,電報!」
鄭老頭回頭一看,是個騎摩托車的郵差。他接過電報,拆開一看,觸了電似的,呆了半晌。電報上只有幾個字:
爸爸,新年不回家了。
Happy New Year!
馬莉 |
高空天線
昨夜那陣狂風也夠惡作劇了,把一百二十尺高的電視天線颳彎了腰,重頭部分正好打爛了剛蓋過的鋅板屋頂的一角。
鄭老頭發呆地望著那倒「U」型的天線,耳鼓裏彷彿還響著怒吼的風聲,而那爆破的電視螢光幕巨響,還令他胸口發痛!
「是夠高的了,八十尺,沒裝避雷針,很危險的!」
「我僱你來裝天線,可不要你來教訓我。」
「我不能不說,你說收不到鄰國的節目,那又有什麼辦法?一百二十里遠,又背著山,怎麼能和市區比呢?」
「那就給我裝到一百二十尺吧,價錢由你開,我不賴,只要收到鄰國的節目。」
「你瞧,這鐵管,越高直...
作者序
會學寫小說,主要還是自小就愛讀小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閱讀可說是最好的消閒方式,也是學生時代的最佳精神糧食。記得,念小學三年級時,讀了第一本小說是中國兒童文學家李岳南的《白娘子的故事》,不但喜歡,而且印象深刻。後來因喜歡看香港的武俠粵語片,幾乎沉迷在我是山人、羅浮山人、毛聊生……的武俠小說天地。當時只不過十二、三歲,便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四處叫賣報刊雜誌、油條燒餅去賺幾毛錢來購買愛看的小說書刊。幸虧進入中學後,懂得從《中華文選》課本的作者生平中,選讀五四運動後的文藝小說。當年,半工半讀,省吃省用,把錢大都拿去買老舍、巴金、茅盾、魯迅、張天翼、沈從文、郭沫若……的著作。我曾為董總的《中學生》周刊寫過一篇題為《阿Q戰勝洪熙官》的散文,談的便是閱讀興趣轉變的事兒。
雖然早在一九五四年我便發表了第一篇散文,記得那是刊登在南方晚報副刊的《綠洲》版。不過,我期望的,還是成為小說作者。直到一九六○年,我的小說習作才有機會在南洋商報的《文風》、《商餘》和南方晚報的《小說版》發表。印象中當年的副刊編輯都有扶掖新血的愛心,否則像我們那群青少年的習作是很難在中港台資深作家雲集的副刊上突圍的!
由於十一歲時父親病逝,家徒四壁,母親靠一雙手撫育了八個兒女,困苦情況可想而知。貧困的生活環境,耳聞目睹的難免是勞苦大眾唱不完的悲歌。因此筆下的人物、故事幾乎都圍繞著這圈子。後來踏入教育界,參加了社團活動,看的也多了;可是有好一段日子腦海裡始終浮現著農業社會的那種意識和現象,所以有人說我的作品傾向「左派」,也有人說我是「現實主義」作者,還有說我的小說是「草根文學」。說實在的,我寫小說時,從來就沒想到這些。我只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與時俱進,寫作技巧方面不要固步自封。
為了提升寫小說的技巧,我曾經在六七十年代參閱了許多名家撰寫的小說創作論之類的書籍。可是獲益很少,更甭說有什麼影響了。倒是閱讀海明威、巴爾扎克、契柯夫、老舍、沈從文、奧亨利……的作品,給了我不少的啟示。
值得一談的是,六○年代初曾因所寫的一篇小說,被一個土豪「對號入座」,不但給我帶來精神上的威脅,而且還差點兒把我的飯碗給打破了。然而我不屈服,並堅持創作的理念和立場。轉眼近五十年,對於這點,我始終沒有絲毫的改變!
生活本來就十分繁忙,寫作興趣又未能專注於小說。因此所寫的短篇小說和極短篇數量並不算多。去年,獲得「雙福文學出版基金」贊助,由南馬文藝研究會聯合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了《年紅小說選之愛的賭注》,半年後又由彩虹出版有限公司再版發行,同時印「限量版」版本,我深感欣慰。如今,馬來西亞華文作家協會精心策劃了一套《馬華文學獎大系》,由臺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印行。由於我是第七屆馬華文學獎得主,受邀參與。看到《最後一趟巴士》能有機會再版增訂面市,心中確實也有一份喜悅。
|
會學寫小說,主要還是自小就愛讀小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閱讀可說是最好的消閒方式,也是學生時代的最佳精神糧食。記得,念小學三年級時,讀了第一本小說是中國兒童文學家李岳南的《白娘子的故事》,不但喜歡,而且印象深刻。後來因喜歡看香港的武俠粵語片,幾乎沉迷在我是山人、羅浮山人、毛聊生……的武俠小說天地。當時只不過十二、三歲,便開始利用課餘時間四處叫賣報刊雜誌、油條燒餅去賺幾毛錢來購買愛看的小說書刊。幸虧進入中學後,懂得從《中華文選》課本的作者生平中,選讀五四運動後的文藝小說。當年,半工半讀,省吃省用,...
目錄
「馬華文學獎大系」總序
自序
「時代夾縫」中傳統價值觀的危機與身分的焦慮──年紅小說導讀
摩托車
雪后
白母雞
最後一趟巴士
一票
三腳貓
痔仙
文苟
義款
神算子
人與狗
小卡車
哀悼會
賣棺者
恥
兄弟情
陋屋
橙黃的太陽
鱷王
牛角蕉
獵手
理髮伯和咖啡佬
阿威
貴人
巷裏•巷外
大衣
計程車阿老
提升
二胡
十三號
舞會
送月餅的老人
變形的母親
清溪水,慢慢流
愛的咒語
少女圖
搶匪
麗珠和茱蒂
寫給母親的信
包裝水
那含笑的面龐
高空天線
缺德呀缺德
鑽石手錶
領屍
辭職
榴槤與女郎
黃金地
大傘•小傘
但是
第一課
此河不得游泳
中流砥柱
老人院門口
好兄弟
公主和番
馬六先生死了
打手
「馬華文學獎大系」總序
自序
「時代夾縫」中傳統價值觀的危機與身分的焦慮──年紅小說導讀
摩托車
雪后
白母雞
最後一趟巴士
一票
三腳貓
痔仙
文苟
義款
神算子
人與狗
小卡車
哀悼會
賣棺者
恥
兄弟情
陋屋
橙黃的太陽
鱷王
牛角蕉
獵手
理髮伯和咖啡佬
阿威
貴人
巷裏•巷外
大衣
計程車阿老
提升
二胡
十三號
舞會
送月餅的老人
變形的母親
清溪水,慢慢流
愛的咒語
少女圖
搶匪
麗珠和茱蒂
寫給母親的信
包裝水
那含笑的面龐
高空天線
缺德呀缺德
鑽石手錶
領屍
辭職
榴槤與女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