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斌氏書劍堂
江南的稻田,阡陌縱橫。
遠遠望去,一排石牌坊巍然矗立在田疇之中。
「一,二,三……」桑雪謎數著牌坊,「一共九座。」
滿瓢兒說:「是貞節牌坊吧,我們家鄉也有,看來這裡的寡婦特別多。」
舌全玉說:「牌坊有好幾種,不一定都是貞節牌坊,我們近前看看去。」
這是在回京城途中,三小俠偶然起興。
滿瓢兒的腰間仍然纏著丈二長鞭,桑雪謎的背後仍然插著刀叉勺鏟杖的「飛五件」。她從不歸窟帶回的禿鷹阿歸已經長全了羽毛,由三人共同飼養,成為大家的寵物。
三小俠來到第一座牌坊底下,只見四個大字——
九世雙全
這是當今皇帝朱元璋題寫的。
接下來的八座牌坊由朱元璋以前的八位皇帝題寫,包括了宋代和元代。
看到宋高宗寫的「蟻智筏勇」,舌全玉說:「我想起來了,這是一個九世同炊的大族,國師宋濂在這裡教過書,所以他有記述……」
滿瓢兒不懂:「『 同炊』是什麼意思?」
舌全玉解釋:「就是在一個鍋裡吃飯,不分家。這家已經連續九代這樣做了。」
「哇!」桑雪謎吃驚道,「連續九代不分家,現在已經好多人了吧!」
「總有幾百人了吧。」
滿瓢兒便想像著:「這個鍋該有多大……?」
舌全玉說:「ㄅㄧㄥ家的鍋該是天下最大的鍋了。」
桑雪謎問:「什麼ㄅㄧㄥ?」
舌全玉說:「就是左文右武的『斌』。」
滿瓢兒叫道:「江湖上傳說的文武門就在這裡吧?」
「正是。瓢兒,你既聽說過文武門,知道來歷嗎?」
「我只知道——文武門中人,學武又學文,不清楚來歷。」
舌全玉問二人:「你們知道『泥馬渡康王』的故事吧?」
桑雪謎說:「《說岳全傳》裡面有這段,說康王趙構被金兵追趕,逃到江邊一座廟裡。正好廟裡有馬,康王騎馬渡江,躲過一難。康王把濕透的衣服脫下來晾晒,這時發覺馬不見了,後來,他在草叢裡找到一匹身上正在滴水的泥馬。」
舌全玉說:「文武門的來歷也跟趙構的一段逃難故事有關。趙構登基成為宋高宗後,從應天府逃到揚州,又從揚州逃到臨安。其中一次,又被金兵追到河邊。河對岸,一個年輕的樵夫正在休息。他雙腳掛在樹枝上,樹下攤開一本書,眼睛跟書本的距離有六、七尺遠。」
「舌哥,」滿瓢兒問,「他這算是學文還是學武?」
桑雪謎撇撇嘴:「人家就不能同時學文又學武嗎?」
舌全玉繼續講述:「倒掛的樵夫看見了對岸遠遠捲來的黃塵,便立刻跳下,飛快地砍倒三棵樹,用它們紮成一個木筏。你們知道他是用什麼把樹木捆紮到一起的?」
桑雪謎說:「用他帶來捆柴禾的繩子?」
「不對,不是用繩子,用的是頭髮。」
「頭髮?!」
「那年輕的樵夫從頭頂散下長髮,用髮絲捆木成筏。注意,這些捆紮木筏的頭髮不是一綹一綹的,是一根一根的。宋先生的書裡說是『注力於發』,意思是把力量輸進頭髮裡,而且當頭髮離開身體時,這力量卻還在。」
「太高段了!」滿瓢兒驚歎道。
「樵夫把捆柴禾的繩子拴到木筏上,將木筏放進水裡。這時吹著順風,木筏飄到北岸,載了趙構後,樵夫拽著繩子把木筏拉回南岸。等金兵追來,風把木筏又吹過去。金兵登上木筏,用兵器做槳劃向南岸。可這木筏駛到河心時,頭髮裡的力量正好用盡,『髮斷而木散』,金兵掉進水中。」
二人哈哈大笑,連聲稱妙。
「妙的還在後面呢!」舌全玉說,「等這些金兵爬上南岸,只見岸邊石板上大書一個『宋』字,嚇得他們呆若木雞。」
桑雪謎不解:「一個『宋』字有什麼好怕的?」
舌全玉說:「這個字不是寫的,也不是刻的,而是千萬隻螞蟻聚集而成!」
「怎麼會這樣?」
「原來,那年輕樵夫是摘了野果在石板上寫字,野果的甜汁引來了螞蟻。金兵以為是天佑大宋,現此異象,再也不敢追趕了。」
滿瓢兒拍拍自己的腦袋,感慨道:「我就想不出這麼聰明的辦法。」
「宋高宗脫險後,問樵夫的名字。樵夫說他姓武。宋高宗便說:『卿豈止擅武,智勇兼備也。朕今在你的武字旁邊加上文,賜你姓斌,卿以為如何?』於是就有了這座『蟻智筏勇』的牌坊,有了代代相傳的文武門。」
滿瓢兒說:「早就聽說文武門大名鼎鼎,今天到了門前不進去討教一下,不是太可惜了?」
桑雪謎也說:「進去看看那樵夫的子孫有沒有真本事,是不是只繼承了祖宗的牌坊。」
舌全玉也想參觀國師宋濂執教過的斌氏書劍堂,三人便一起穿過高大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