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廢除連坐法】
漢文帝即位,首先大赦天下,接著就召集大臣們商議一件大事。他說:「治天下當然不能沒有法令。法令公正,才能禁止橫暴,鼓勵善良。一個人犯了法,定了罪,也就是了。為什麼把他的父母、妻子也都一同逮來辦罪吶?我不相信這種法令是公正的。請你們商議個改變的辦法。」
一班掌管法令的大臣們都說:「老百姓自己管不住自己,所以得用法令去管束他們。一個人犯了法,把他的父母、妻子也都逮來辦罪,全家才能重視法令,互相監督,不敢輕易犯法。從古以來就是這樣的。這可不能改,改了怕管不住百姓。」
漢文帝說:「我聽說如果法令公正,百姓也能忠誠;懲罰恰當,百姓才能服從。官吏領導百姓好像放羊的人照顧羊群一樣。做了官吏既然不能好好地領導百姓,又拿不合理的法令去定他們的罪,這不是反倒害了他們嗎?那就難怪有人不顧法令去胡作妄為了。我看拿這樣的法令去禁止人犯法是禁止不了的。到底改了方便還是不改方便,請你們再仔細商議商議吧。」
他們再要反對,也說不出道理來,就說:「這是皇上的恩德,好極了。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得這麼周到。這種法令趁早改了才是。」打這兒起,全家連坐的法令在這一時期廢除了。
大臣們因為漢文帝連罪人的父母、妻子也照顧到了,他們也不能不替漢文帝的家裡安排一下。他們建議立皇子劉啟為皇太子,立皇太子的母親竇氏為皇后。漢文帝不免推讓一番。他說:「我自己還怕不配治理天下,上,不能求天帝免去天災;下,不能使天下人安居樂業。現在,雖然不能徵求天下聖賢有德行的人,把天下讓給他,可是也不應當為自己打算,預先立了太子。我要是自私自利,怎麼對得起天下吶?」他們說:「立太子是為了重視宗廟,不忘天下,不能說是自私自利。」漢文帝不再反對,就立皇子啟為太子。
既然立了太子,大臣們又請漢文帝立太子的母親竇氏為皇后。漢文帝不敢自己做主,就向薄太后請示。薄太后一向看重竇氏。竇氏不但對太后孝順,對文帝恭敬,對兒女教育有方,對左右謙虛、熱心,而且她也像薄太后一樣,從來沒忘過自己的出身,在宮裡老喜歡親自操作,服裝樸素,真是一個又勤又儉的婦女。薄太后完全贊成立她為皇后。
竇皇后想起自己的苦楚,就請漢文帝照顧貧困的人。原來竇皇后是趙國清河觀津人,出身貧寒,很早死了父母,家裡連自己就是三個孤兒。哥哥長君還太年輕,不能做事,兄弟廣國剛三、四歲。三個沒有爹娘的窮孩子實在沒法活下去。可巧宮裡挑選使喚的丫頭,竇氏為了要得到一點安家費,就去應選。她就這麼跟兄弟分開了。
她到了宮裡,被分派去伺候呂后。後來呂后覺得宮女太多了,把她們分配給列王,每一個王分到五個宮女。竇氏得到了這個消息,就去央告主管的內侍把她分配到老家趙國去。她想,到了趙國也許能夠見到她哥哥和兄弟。主管的內侍當時答應了她,可是後來忘了。她就被呂后分配到代國,後來做了代王恒的妃子。
代王恒已經有了夫人,還生了四個兒子。竇氏自歎薄命,只好安分守己地伺候著夫人。夫人、太后和代王見她虛心、穩重,都挺喜歡她。她也生了一個女兒,就是公主嫖,兩個兒子,就是劉啟和劉武。正因為自己有了兒女,她格外小心地伺候著夫人,還囑咐兒女千萬要聽從夫人的吩咐和四個哥哥的話。不料代王的夫人死了,他就把竇氏當作夫人看待。趕到代王做了皇帝,那夫人所生的四個兒子接連著害病死了。薄太后因此格外看重竇氏,疼愛她的兒女。
這會兒大臣們立了竇氏的長子劉啟為皇太子,又立竇氏為皇后。漢文帝又封第二個兒子劉武為淮陽王。不用說她是多麼高興了。
薄太后還叫漢文帝想辦法把竇皇后的哥哥和兄弟找來。漢文帝一道命令下去,各地的長官不敢怠慢,到處尋找竇長君和竇廣國。大概竇長君也隨時隨地打聽著妹妹的下落,所以很快地就見到了竇皇后。姐兒倆又是傷心又是快樂。長君一提起兄弟廣國就哭了。他說:「兄弟早就給人拐走了,一直得不到消息,是死是活也不知道。」竇皇后想起小兄弟這麼命苦,抽抽噎噎,連飯都吃不下去。
竇皇后正在想念著兄弟廣國,內侍送來了一封信。原來廣國已經到長安來認親。信裡還提起他跟著姐姐去採桑,從桑樹上摔下來這件事作為憑證。廣國五歲的時候給人拐去賣了,前前後後賣給十幾家主人。最後賣給宜陽的一個大財主。那時候他已經十六七歲了。主人派他跟著一百多個奴僕到山裡去燒炭。晚上就睡在帳篷裡過夜。有一天,大家睡得正香的時候,忽然山崖坍了,一百多個燒炭的奴僕差不多都給壓死。廣國頂有造化,沒死。後來主人搬家到長安,廣國也就跟著來了。正碰到漢文帝新立皇后,還聽說皇后姓竇,是清河觀津人。廣國就大膽地去認親。
竇皇后向漢文帝一說,漢文帝派人去領廣國進宮。姐兒倆見了面,可是誰也不認識誰。竇皇后盤問他,說:「你跟你姐姐是在哪兒分別的?分別的情形又是怎麼樣的?」
廣國說:「我姐姐離開我們的時候,我跟哥哥送她到驛舍裡。姐姐看我人小,挺可憐的。她向驛舍裡的人要了一盆淘米水,一面哭著,一面替我洗頭。洗了頭,又要了一碗飯給我吃。我們就這麼分別了。」
竇皇后再也忍不住了,拉住兄弟,抽抽噎噎地直哭。漢文帝也流了眼淚。他給了竇長君和竇廣國不少田地和房屋,叫他們住在長安。
漢文帝一來自己沒有勢力,只怕國家不好治理,二來他原被送到邊緣地區,是個吃過苦頭的人,他就有意識地想出種種辦法安撫人民,他下了一道詔書,開始救濟各地的鰥、寡、孤、獨(鰥,死了妻子的年老人;寡,寡婦;孤,孤兒;獨,沒有兒子的年老人)窮困的人。規定八十歲以上的每人每月給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每人每月再給帛兩匹、絲綿三斤。還規定各地的長官必須按時去慰問年老的人。
漢文帝廢除了全家連坐的法令,已經讓老百姓夠安心了,現在他又實實在在地救濟了窮人,老百姓都願意為他效忠,向他朝貢。
有一個地方出了一匹千里馬,這是無價之寶。當地的老百姓大家湊出錢來,公推那個主人把千里馬獻給漢文帝。文武百官見了千里馬,就一起向漢文帝慶賀。漢文帝對大臣們說:「我出去的時候,前面有旗車,後面有屬車,平時巡遊,每天也不過走五十里,天子行軍,每天只走三十里。我騎了千里馬,一個人跑到哪兒去?」他吩咐左右把千里馬還給原來的主人,又給了他來回的路費。漢文帝恐怕以後還有人來貢獻什麼,就下了一道詔書,不准四方官民奉獻任何禮物。
漢文帝反對殘酷的刑罰和鋪張浪費的習氣。他要知道人民犯法的情況和朝廷錢糧收入的多少。他一面命令各地長官必須很慎重地審問案子,一面吩咐宮裡上下人等都要節衣縮食,不許浪費。
有一天,大臣們上朝,他問右丞相周勃,說:「全國關在監獄裡面的囚犯一年當中有多少?」周勃搭拉著腦袋,回答說:「不知道。」漢文帝又問:「一年當中收進的和支出的錢糧各有多少?」周勃又說:「不知道。」他急得脊樑上和頭髮裡直冒著汗。
漢文帝回頭又問左丞相陳平。陳平比周勃機靈得多了,他說:「這些事都有主管的人。皇上要知道監獄的情況,可以問廷尉;要知道錢糧的收支,可以問治粟內史。」
漢文帝說:「既然一切事情都有主管的人,那麼,你們管的是什麼吶?」陳平的嘴是最會說話的。他說:「丞相主要的職司是:上,幫助天子調理陰陽,順從四時;下,適應萬物;外,鎮撫四方;內,愛護百姓,使文武百官各守職責。」
漢文帝聽了他這些摸不著邊的話,不好意思再追問下去,就說:「哦,原來如此。」
周勃自己覺得才能不如陳平,就交還相印,告老還鄉了。漢文帝趁著機會廢除了左右丞相的制度,讓陳平一個人做了丞相。
漢文帝在一年裡面就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老百姓也都安居樂業。可是南方的邊疆還不受漢朝約束。南越王趙佗在呂后臨朝的時候就自立為南越武帝,跟漢朝對立了。南越離中原遠,趙佗沒有力量打到這兒來,天下還算是太平的。可是漢文帝認為在統一的中國,這一小部分的土地是萬萬不能放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