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國古代建築如果與西方古代建築相比較,最大的特徵就是用木結構體系。在地面上豎立木柱子,再在木柱子上架設木材的梁枋,層層相疊構築成房屋屋頂部分,從而形成了整座建築的構架。但是在這些木結構的建築中並非完全不用磚材與石料,例如一幢房屋的牆體和一組房屋群體的院落圍牆都是用磚砌的,房屋內和院落的地面是用磚鋪的,房屋大門上的門頭、門臉裝飾也是用磚造的。用石料的地方也不少,石頭的房屋基座與臺階,石柱礎、石欄杆、石門墩和講究的院落鋪石地面等等。以上是就房屋和建築群組的局部而言,除此以外也有完全用磚或石料構築的建築,例如建造在地面之下的墓室,完全是用磚或石料築造出墓室的屋頂、牆體與地面,地面上的佛塔、無梁殿、石室,還有磚石牌坊、影壁、石獅子、石碑、華表、石柱等小品類建築。這些由磚、石建造的建築雖然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只佔少數,但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
古代工匠在對木結構各種構件的製作過程中多對它們進行了美的加工,而在對磚、石構件的製作中同樣也進行了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並且也與木構件一樣由簡單的美的形式逐漸發展而成為一種裝飾。那麼,這些房屋上的木結構裝飾與磚、石構件的裝飾有些什麼相同與不相同之處呢?
在裝飾所表現的內容上它們是相同的。建築上裝飾所要表現的內容都是建築主人所崇尚的人生理念與追求,而這種理念,無論建築主人是官吏、士族或平民百姓,都脫離不了那個時代的具有統治地位的社會意識。中國古代由於處於兩千年的長期封建社會,以禮治國、以禮制人貫徹始終,因此這種社會意識表現得更為突出與統一。天、地、君、親、師成為不可動搖的等級制約,福、祿、壽、喜成為上自君王下至百姓的共同追求,因此無論在北京紫禁城宮殿建築、地下墓室裡,或鄉間的祠堂、住宅都可以見到表現這些內容的裝飾,甚至在一些佛寺、道觀等宗教建築裡也會看到這類裝飾。由於建築裝飾的特殊性,它不可能像繪畫、雕塑那樣直接描繪,雕刻出某一種具體的情節,所以多採用象徵與比擬的方法去表現一定的內容,在這方面,磚石裝飾和木裝飾用的是同樣的方法,也是採用具有特定象徵意義的動物、植物、器物等形象,單獨地或者組合地表現出一定的內容。現將磚、石裝飾中常見的形象及其象徵內容列舉如下。
龍:在漢高祖自稱為龍子以前,神龍早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了,所以在宮殿建築上,龍儘管成為帝王的象徵而規定不可在他處使用,但在民間,龍卻成為神聖和喜慶的象徵,而被廣泛地使用在寺廟、祠堂等建築上,而且春節舞龍燈、端午賽龍舟也成為民間傳統的喜慶活動。在各地房屋屋頂的磚雕屋脊上,在石牌樓的梁枋上,在磚門頭、門臉的磚雕裝飾裡,都能見到神龍的身影。既有龍頭、龍身、龍爪俱全的龍,也有龍頭卷草身和龍頭回紋身的草龍和拐子龍。
獅子:性格凶猛,俗稱獸中之王的獅子早就是佛教中的護法獸,傳到中國後,它又成為了守護大門的護門神獸。建築大門前一對獅子左右並列,右為足撫幼獅的母獅,左為足接繡球的雄獅,這樣的布置已經成為固定的格式了。在宮殿寺廟前有獨立的石獅,在普通住宅大門前,獅子都雕在門墩石上。有趣的是在民間,老百姓在逢年過節時,興起一種舞獅子、耍獅子的活動,凶猛的獅子變得活潑可愛了,所以獅子不但具有威武的象徵意義,而且同時還表現出喜慶的氣氛。
龜:龜為水生動物,但又能爬上岸來,在陸地上待一些時候,它不像魚、蝦一出水就不能生存。龜背長有硬甲,遇外界侵犯時,可將龜頭和四肢縮至甲殼內以自衛。龜甲在古代常做占卜吉凶之用,並將所占事項和卜辭刻記在甲上,稱甲骨文,成為早期文字和歷史的重要資料。龜在獸類中屬壽命較長的一種,很早就與龍、鳳、虎並列為四神獸之一,所以龜具有神聖與長壽的象徵意義。在磚、石材料的構件上,除了用龜做石碑的基座之外,很少用它的整體形象做裝飾,而常見的是用龜背上的六角形,稱龜背紋,做為裝飾紋樣。這種龜背紋相互連結在一起,常做為裝飾的網底出現在磚、石構件上。
魚:魚做為裝飾紋樣出現很早,數千年前人類所使用的陶製品上就有魚的形象。魚具有較多的象徵意義:魚繁殖力強,象徵多子多孫,在十分重視家族衍生的中國封建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魚的諧音為「餘」,無論福事、喜事都年年有餘,戶戶有餘,是人之所盼。所以魚的形象經常出現在磚雕和石刻裡。
鹿與仙鶴:鹿性溫馴。鹿頭上初生的鹿角稱鹿茸,是名貴的藥材,對人體有大補。鹿的諧音為「祿」,祿為古代官吏之薪俸,高官厚祿,象徵著發財致富。仙鶴細脖、尖嘴、長腿,亭亭玉立。如果鶴的頭頂皮膚裸露,呈丹紅色,則稱「丹頂鶴」,形象更為優美。鶴在百鳥中屬長壽者,所以有稱人之高壽為「鶴齡」。鶴與蓮荷放在一起,取諧音有「和合美滿」之意。
蝙蝠:顏色灰暗,白天躲在黑暗中,怕見光亮的蝙蝠只因為有個好聽的名字,蝙蝠的諧音為「遍福」,寓意遍地是福,所以頻頻出現在建築的裝飾中,在門頭、影壁的磚雕裡常見到它們的形象,不過這種其貌不揚的動物經過工匠之手,其形象大大被美化了,有的簡直像一隻張開翅膀的花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