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自盡
伯榮母女奉命祭祀甘陵,驕縱不法,致使天怒人怨。尚書僕射陳忠良心未泯,上疏彈劾。安帝看到奏章後,並不醒悟,反而封王聖為野王君。有志之人都扼腕歎息。陳忠曾因安帝親政,上奏請求徵用有才能的人,又推薦杜根、成翊世等人。杜根因為請求鄧太后讓出政權,觸怒太后,後來僥倖大難不死,逃到宜城山中的一家酒店。陳忠聽說,派人召他為侍御史。成翊世與杜根同罪,在獄中關押多年,多虧陳忠保救,才得以擔任尚書郎。此外還有幾個隱士,如汝南人薛包、黃憲、周燮等人,曾由內外大臣推薦,朝廷派人徵請。偏偏這幾個人品行高潔,不願與小人同流合污,相繼推辭,史家傳為美談,名垂青史。
南單于檀歸降以後,北方戰事較少。前單于屯屠何的兒子逢侯,與師子一起挑釁,逃往北塞,派人乞降。漢廷聽從度遼將軍的建議,令逢侯遷居潁川郡,當時度遼將軍還是鄧遵。北匈奴卻出了一個呼衍王,他招集殘眾,共有幾萬人,又猖獗起來,常與車師掠奪河西。朝廷又想關閉玉門關,專保內地。敦煌太守張璫上書獻計。上計是調發酒泉及屬國將士,先攻打呼衍王,再徵集鄯善的兵馬討伐車師,雙管齊下,依次討平,這是一勞永逸的策略;中計是不發兵,只派將士五百人佔據柳中,令河西四郡供給軍餉,伺機行動,安內攘外;下計是放棄西域,但也應把鄯善王等遷入塞內,省得他借機入寇邊關,幫助胡虜。安帝將原奏頒示公卿。尚書僕射陳忠建議採用張璫的中計,並上書說明。
安帝下詔批准,又因為班勇的觀點與陳忠相吻合,就令班勇為西域長史,率兵五百人,屯兵柳中。班勇領命前往,到了樓蘭,因鄯善誠心歸附漢朝,傳詔嘉獎。又派人招撫龜茲,龜茲王白英約同姑墨、溫宿二王向班勇乞降,班勇好言慰撫,並令各地調集步兵、騎兵,一同討伐車師。白英等人既已投降,自然服從命令,就湊集一萬多人,聽命于班勇,直入車師前庭。前庭已歸後王軍就所有,軍就仍居住在後庭,由北匈奴伊蠡王守住伊和穀。班勇衝殺過去,伊蠡王伺機逃跑。軍就留下的士兵及前庭被威脅投降的士兵,約有六七千名,他們見匈奴兵被趕走了,哪裡還敢抵敵?當時就逃跑了一二千人,其餘的都跪在軍前聽命。班勇全部收下,仍讓他們住在車師前庭,自己返回柳中。柳中距前庭只有八十里,來往十分方便。班勇打算暫時休養生息,籌備糧草,然後再攻打車師後王。
過了一年,也就是延光四年,班勇又想乘機進攻。他調發敦煌、張掖、酒泉三郡兵馬,共六千騎兵,又徵集鄯善、疏勒及車師前部的士兵,不下五六千人,親自領著去攻打車師後王軍就。軍就領兵一萬,出庭迎敵,不料班勇的部下都勇猛得很,軍就一出戰便被殺得人仰馬翻,連忙退回,但部下已喪失了好幾千人。軍就驚惶失措,想向北匈奴求援,又擔心道路遙遠,只好硬著頭皮防守。偏偏來兵厲害得很,乘勝直入,銳不可當,部下出去招架,不是逃散,就是被殺。霎時間庭中大亂,只見外面的漢兵一齊殺過來。軍就無路可逃,只得拚死再戰,忽然聽得一聲箭響,右肩被射中,疼痛難耐,暈倒過去。等到蘇醒過來,早已被捆住,不能動彈。還有匈奴使人,也被捆著。不一會兒有數人到來,把二人作為祭品抬出。一聲令下,軍就與匈奴使者人頭落地。班勇斬了軍就以後,把他的人頭送到京師,上書報捷。從此車師前、後庭以及西域各國,都畏於漢朝的威嚴,陸續歸附。安帝聽說西域歸附,心又放寬,逍遙自在去了,把班勇的功績擱置一旁,也不賞賜。
當時廉潔正直的大臣,第一個要數司徒楊震。永甯二年秋季,太尉劉愷因病辭職,由楊震繼任太尉,另用光祿勳劉熹為司徒。皇帝的舅舅耿寶已被封為大鴻臚,為宦官李閏的兄弟說情,托楊震錄用。楊震不肯。耿寶見楊震決意拒絕,悻悻離去。皇后的兄長閻顯,已升任為執金吾,也托楊震舉薦親戚,楊震又不答應。司空陳褒已經罷官,後任是宗正劉授。他想討好貴戚,一得到風聲,便舉薦李閏的兄長及閻顯的親戚。安帝又下詔為野王君建造宅院,大興土木,中常侍樊豐及侍中周廣、謝惲等競相煽動朝廷。楊震身為首輔,忍無可忍,極力上書勸諫。奏章呈進去之後,好似石沉大海,杳無音信。樊豐、周廣、楊惲等都恨楊震恨得咬牙切齒。野王君王聖母女也把楊震當作仇敵,恨不得將他立即除去。又因安帝不肯聽從楊震的話,這些人更加肆無忌憚,不但王聖的宅院造得非常精巧,連樊豐等一群專權的閹黨,也敢捏造詔書,調發司農錢穀,各自築起墳墓、房屋、園池,花費無數。
楊震多次勸諫不見聽從,氣憤至極。又因歲末不便上書,勉強忍到第二年正月,再次呈上奏章。楊震的話雖然懇切,怎奈安帝已被小人蒙蔽,任他如何說,始終置之不理。加上閹黨常常在安帝身旁誹謗楊震,安帝已漸漸覺得不平。只因楊震是關西名儒,如果突然將他除去,難免會遭人議論,搖動大局,所以不敢無端加害於他。
延光三年,安帝想出外遊覽,借著祭祀山川社稷的名義,出都東巡。文武百官多半隨行,只有太尉楊震及中常侍樊豐等留在京都。樊豐等人因皇帝外出,更加大膽地挪用國家的財物修築宅院。太尉掾高舒召大匠令史等人仔細調查,得知樊豐等人以前曾偽造詔令,就將此事告訴楊震。楊震因安帝東巡,不便揭發,只好等皇帝回京後再奏。樊豐等人得知後,特別驚慌,日夜與黨羽密商,想先發制人,保全自己。也是楊震命裡該絕,當時恰有不吉的天象顯現,閹黨以此為藉口,讓剛剛回到都門的安帝,暫且到太學中暫時休息。安帝還以為他們是真心愛主,立即准奏。
安帝到太學以後,樊豐等人乘機密奏,說太尉楊震心懷怨恨,意圖謀逆,所以上天借星變顯示危機,請安帝先抓捕楊震再入宮。安帝不信,躊躇半晌,才對樊豐說:「楊震是名士,難道也會這樣做嗎?」樊豐應聲說:「楊震是鄧氏提拔的官吏,現在鄧氏滅亡,怪不得楊震有異心了!」安帝愕然點頭,便在夜裡派中使沒收太尉官印,罷免楊震的官職。楊震不料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既然被閹黨占了先機,後悔也無用,就將官印交出,坦然回到府第,閉門不出。安帝回宮以後,提升耿寶為大將軍,耿寶與楊震之間有仇,又被樊豐等人從旁煽風點火,安帝於是下詔讓楊震還鄉。楊震奉詔上路,走到夕陽亭,慨然對門人說:「人生難免一死,不能壽終正寢,也是常有的事。我位居宰輔,明知奸臣狡猾卻不能剷除,還有何臉面再見日月?我死後就用雜木為棺,粗布為被,不必運回墓地、添設祠堂了!」說完,服毒自殺,當時他已經七十多歲了。楊震死後,樊豐等人仍不肯善罷甘休,還要設法擺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