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飲恨
刁協被殺,劉隗投奔後趙。王敦收兵還鎮,占據石頭,按兵不動。元帝讓百官前往石頭勸王敦罷兵,王敦不肯。王導和百官商議一番,回去請元帝頒發赦書,加封王敦官爵,好令王敦退兵。元帝只得下詔大赦,任王敦為丞相,封他為武昌郡公。太常荀崧前去傳詔,王敦對荀崧道:「我不指望升官,只想為國家除害。我不接受這些封爵,煩勞你稟明聖上。」荀崧勸了好久,王敦始終不聽,荀菘只得回去覆命。王敦召集百官,商議廢除太子一事。並傳中庶子溫嶠來見,厲聲詰問道:「太子有什麼威望,你侍奉東宮,一定深知。皇帝犯了過錯,太子卻不諫阻,難道是仁孝嗎?」溫嶠從容答道:「據溫嶠看來,太子既賢德又恭順。」眾人都隨聲附和,王敦無可辯駁,只好含糊過去。百官隨即返回朝廷。
元帝召見周顗,對周顗說道:「大將軍能不計較前事嗎?」周顗答道:「臣等生死難料。」元帝長歎。周顗退出朝堂,護軍長史郝嘏等人與周顗相遇,勸周顗暫時躲避一下。周顗道:「身為大臣,坐視朝廷有難,已經羞愧,怎能苟且偷生,投靠胡越之人?」郝嘏等人不便再勸,各自歎息而去。果然不到數天,戰亂發生。為首的是王敦的參軍呂猗,從犯是王導。呂猗曾經是台郎,善於諂媚阿諛,周顗、戴淵非常忌恨他。呂猗趁機對王敦說道:「周顗與戴淵都很有名望,現在不除的話,以後必定是禍患。」王敦一聽呂猗的話,頓時起了殺心。正巧這時王導進來,王敦便問王導:「周顗、戴淵德高望重,能讓他們位列三司嗎?」王導默然不答。王敦又道:「如果不位列三司,可以讓他們擔任令僕嗎?」王導又不答。這時王敦道:「既不應該列為三司,又不應該為令僕,看來只好殺了他們二人。」王導仍然不答。於是王敦派部將鄧岳率兵捉拿周顗、戴淵。
隨後,王敦召謝鯤進來問道:「最近百姓都在議論什麼?」謝鯤應聲道:「您曾說再沒有比周顗、戴淵更德高望重的朝臣了,如果您委以二人重任,百姓自然不會再議論。」王敦大怒道:「真是見識淺薄,不懂時事,這兩個人怎麼可以重用?我已經派人逮捕他們了。」謝鯤十分驚愕,正想進言,只見參軍王嶠向王敦諫阻道:「您為什麼要殺戮名士?」王敦聽了怒上加怒,要殺王嶠。謝鯤進諫道:「要成大事,就不能妄殺。王嶠不過是直言不諱,您就要殺了他,也未免太沒度量了。」王敦這才把王嶠放了,但卻罷免了王嶠領軍長史一職。周顗被捉拿,途中經過太廟,周顗便對著太廟大呼:「賊臣王敦顛覆社稷、枉殺忠臣,神祇有靈的話應當馬上殺了他。」話音剛落,兵士便用戟刺他的嘴,血一直流到腳後跟,周顗仍然不改言行。路旁的人看了,都為他流淚。不久,周顗被殺,戴淵也相繼被殺。
元帝又派王彬慰勞王敦。王彬先去祭奠周顗,然後再去拜見王敦。王敦見他神情淒慘,臉上有淚痕,便問原因。王彬直說道:「看到周顗的屍首,忍不住落淚。」王敦憤然道:「周顗自尋死路,有什麼可惜的!」王彬答道:「滿朝大臣,像周顗那樣忠直的實在不多。周顗沒有大罪卻遭此酷刑,怎能不讓人不悲痛呢?」王敦又道:「你瘋了嗎?」王彬道:「如果你還要殺害忠良,圖謀不軌,恐怕要禍及全家了。」王敦捋起袖子大罵:「你以為我不敢殺你嗎?」聲音很大,傳到帳外。王導趕緊跑來勸解,並勸王彬向王敦叩拜道歉。王彬答道:「我腳痛不能叩拜。何況我並沒有冒犯他,為什麼要道歉?」王敦獰笑道:「腳痛和脖子痛哪一個更痛?」王彬仍然面無懼色,不肯叩拜。王導擔心王彬再次激怒王敦,就把王彬拉了出來,王敦也不再追究。後來王導得知周顗救過自己,不禁痛哭流涕,悔恨不已。
王敦仍然不肯罷兵。王敦大將沈充攻陷吳郡,吳國內史張茂被殺。此時鎮南大將軍甘卓卻駐軍睹口,逗留不前。甘卓的侄子甘卬曾是王敦的參軍,王敦派甘卬規勸甘卓,並讓甘卬傳令甘卓不要再抵抗。甘卓樂得觀望徘徊。之後王敦又派台使拿著騶虞幡令甘卓退兵。甘卓問明台使,得知周顗、戴淵二人已死,哭道:「王敦得志,忠良遭殃,幸好聖上和太子平安無事。我如果進攻武昌,王敦無路可走,必然劫持天子,我不如退到襄陽,再做打算。」於是下令軍隊拔營退回。都尉秦康和樂道融一起進諫,勸甘卓抵抗王敦,匡復社稷。甘卓不肯聽從。樂道融幾番泣諫,甘卓都不採納,樂道融最終憂憤而死。甘卓帶兵退回襄陽。
王敦聽說甘卓退兵,便令西陽王司馬羕為太宰,王導為尚書令,王廙為荊州刺史,並擅自調任百官及各處鎮將。然後王敦率兵西回武昌,謝鯤進言,建議王敦去朝見天子,化解君臣之間的猜嫌,好讓百官心服。王敦擔心會有變故,謝鯤答道:「您如果怕有不測,謝鯤願意隨您一起去。」王敦勃然大怒道:「你們這些人總是來多嘴,我就是殺了你們這幾百人也沒什麼害處!」謝鯤見王敦聲色俱厲,匆忙告退,不久便病逝了。王敦始終不去朝見元帝,自認為部署妥當後,便直接回武昌了。
王敦派魏乂圍攻湘州,譙王司馬承堅持守了好幾個月。宜都內史周級祕密派侄子周該送降書給司馬承,並約為援應。周該見司馬承城中危急,便請命外出求援。司馬承派周崎和周該一同前去。周崎和周該路上被魏乂的大軍捉回軍營。魏乂對周崎說道:「你還想活嗎?」周崎答:「要殺要剮隨你的便。」魏乂又說:「你如果肯聽我的話,不但能活命,而且還有獎賞。」周崎問:「此話怎講?」魏乂說道:「現在你去城下轉告守卒,說大將軍已經攻下建康,甘卓退到襄陽,已經沒有外援了,讓他們快快投降。」周崎允諾,來到城下,大聲呼道:「我不幸被叛賊捉住。各處援兵馬上就要到了,望諸君努力堅守。」魏乂大怒,立刻讓軍士帶回周崎,並將他殺死。同時嚴刑逼問周該,問他為什麼到此。周該屢受拷打,至死也沒有吐露實情。
魏乂等人奮力攻了好幾天,都沒能攻下城池。後來,王敦令魏乂射箭攻城,守兵誓死防守,各無二心。相持一百多天後,城內糧食顆粒全無,衡陽太守劉翼陣亡,城中才被魏乂攻陷,譙王司馬承力竭被擒。長史虞悝大罵魏乂助逆不忠,魏乂下令處死虞悝。虞悝將被處死,部下泣不成聲,虞悝卻慨然道:「人總有一死,如今滿門都是忠義鬼,死後得以留名,有什麼好遺憾的?」隨後,毅然赴死。虞悝的部下也多被殺害。魏乂將司馬承和舂陵令易雄押往武昌。司馬承的部下主簿桓雄、西曹書佐韓階、從事武延三人扮作家僮模樣,隨司馬承同行。魏乂見桓雄儀容不凡,料知他不是普通人,便將他殺死。韓階與武延依然一路跟隨司馬承。途中遇到荊州刺史王廙,王廙密承王敦意旨來殺司馬承,司馬承當場被害,年僅五十九歲。韓階和武延二人為司馬承收屍殮棺,把他安葬在都城,然後離開。
易雄被拘禁在武昌,志堅不移,不肯屈從。王敦取出檄文,派人對易雄說:「你一個小小縣令,還敢在檄文中署名?」易雄答道:「可惜易雄位卑力弱不能救國。今日戰敗被擒,死也甘心。」王敦不便明殺,只好暫時將他放了。眾人看到易雄又活著回來,都向他道賀。易雄微笑道:「我不過暫且活幾天而已,怎麼能說是再生呢?」果然沒過幾天,王敦就派心腹將易雄祕密殺害。長沙主簿鄧騫回到故里,魏乂屢次派人前去搜捕,鄉人都替鄧騫擔心。鄧騫卻笑道:「有什麼可怕的?魏乂不但不會殺我,反而會重用我。魏乂剛剛占據湘州,殺了很多忠臣,知道眾人對他不滿,所以會求我出來為他辦事。」鄧騫說完,直奔長沙面見魏乂。魏乂果然對鄧騫大加稱讚,並委以重任。鄧騫謊稱患病,返回老家。
晉廷調陶侃任湘州刺史,王敦寫信阻止陶侃。陶侃便按兵不動,韜光養晦,將參軍高寶召回廣州共商對策。甘卓退回襄陽後,性情粗暴,舉動失常。一次對鏡自照,卻沒有看到自己的頭顱,環視院中的樹,看見自己的頭顱好像在樹上,更加驚訝。後來,家中的金櫃忽然發出響聲,好像槌子擊打的聲音。甘卓讓巫師前來占卜。巫師說金櫃要離開家了,所以悲鳴。主簿何無忌及家人都勸甘卓加緊戒備。甘卓聽到勸諫後大怒,厲聲呵斥,並且遣散士兵,絲毫不加防範。襄陽太守周慮得到王敦的密信,信中讓他殺死甘卓。周慮想了一個計策,詐說湖裡有很多魚,勸甘卓派手下人去捕魚。甘卓便令帳下士兵都去捕魚。到了夜間要就寢的時候,外面人馬喧鬧,甘卓出去查看,竟被周慮砍殺,當場身亡。甘卓的兒子也都被殺。周慮把甘卓的首級送給王敦。王敦非常高興,便命從事中郎周撫掌管沔北軍事,鎮守襄陽。周撫是已故梁州刺史周訪的大兒子,承繼父位,任武昌太守一職。周撫與父親周訪的志趣不同,甘心為王敦效力,王敦非常信任他。
此後,王敦更加驕橫。四方上貢給朝廷的物品,都被他藏入自己的府第。沈充、錢鳳是王敦的謀士,諸葛瑤、鄧岳、周撫、李桓、謝雍是王敦的黨羽。沈充等人兇狠殘暴,無惡不作。百姓對他們痛恨不已。這時候,荊州刺史王廙病逝,王敦也不上奏,只是令衛將軍王含代任荊州刺史一職。王敦又派下邳內史王邃掌管青、徐、幽、平四州軍事,鎮守淮陰。任武昌太守王諒為交州刺史,令王諒誘殺前任交州刺史修湛。朝廷對此也無能為力,只好聽之任之。長江上下游,全都劃入了王敦的勢力圈。淮北、河南又屢遭後趙襲擊。泰山太守徐龕忽叛忽降,被石虎所殺。兗州刺史郗鑑退到合肥,徐州刺史卞敦也退到盱眙。石虎又攻陷青州,別將石瞻也攻取東莞、東海,河南被後趙將軍石生攻克。司州刺史李矩和潁川太守敦默屢戰屢敗,轉而向趙主劉曜求援。劉曜出擊石生,大敗而回。敦默南逃建康,李矩也率軍南歸,二人都死在了路上。豫州刺史祖約從譙城退到壽春,陳留城隨後淪陷。後來,司、豫、青、徐、兗諸州都被後趙奪去。
元帝內受叛臣脅迫,外遭強寇攻打,整日發愁,不久憂鬱成疾。令司徒荀組為太尉兼任太子太保,本想讓他主持朝事,牽制王敦,偏偏司徒荀組那時已經六十五歲了,還沒入朝覲見,就去世了。元帝悲歎不已,索性將司徒、丞相二職暫且空著。過了幾天,元帝病勢加劇,彌留之際召見司空王導,傳授遺詔,令王導輔佐太子司馬紹即位。當天傍晚。元帝駕崩。元帝在位五年,改元兩次,享年四十七歲,生平沒什麼政績,只是崇尚節儉一事還值得一提。元帝注意減輕賦稅,所以民間沒有怨聲。可惜自治有餘,治人不足,以至於豺狼當道,飲恨終身。
太子司馬紹即位,稱為「明帝」。循例大赦,尊生母荀氏為建安郡君,並為母親另外建了一座宅邸讓她頤養。那時已經是永昌元年臘月,沒過多久臘盡春來,由於還在服喪期間,元旦不接受朝賀,年號沿用永昌。又過了一個月,將元帝安葬在建平陵,廟號「中宗」,尊諡「元帝」。明帝送葬盡哀,然後回宮。又過了幾個月,明帝改元太寧,立妃庾氏為皇后,封皇后的哥哥庾亮為中書監。命華恆為驃騎將軍,掌管石頭的水陸軍事。兗州刺史郗鑑為安西將軍,掌管揚州江西軍事。這兩處鎮將都是為了防備王敦。王敦知道明帝的心思,故意上表祝賀。明帝將計就計,下詔召王敦覲見。王敦藉口覲見,帶兵來到姑孰,在湖縣駐紮。然後上疏請求明帝任王導為司徒,自己為揚州牧。王敦又部署士兵,準備造反。王敦的堂弟王彬再三諫阻。王敦大怒,但又不忍心殺他,仍讓王彬擔任豫章太守。令郗鑑掌管揚州、江西,上表請示任郗鑑為尚書令。明帝批准,郗鑑進城,路過姑孰和王敦相見。王敦讓他東行。郗鑑到了建康,便和明帝商議討伐王敦。直到這時,明帝才有了一個可靠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