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序
因為妳想剩下,所以妳被剩下
女人,生來浪漫。
一束玫瑰,便能化為丘比特之箭,射入她們最柔軟的心房;一場電影,便能變成玄妙的筆觸,將時間的剪影寫入生命的長卷;一句溫情的告白,是她們暢想童話生活的開始;一枚戒指,又能讓她們嚐盡愛情的甜蜜。一場幸福的婚禮,是上天為她們開啟的新生;一個新生兒的降臨,又讓她們品盡了母愛的酸澀艱辛。一路的相伴,是一場刻骨銘心的風花雪月。一生的相守,是對浪漫最好的詮釋。而這幸福的一切,不過是剩女們「甜蜜的憂傷」。
這些女人總在問:我什麼時候才能遇見對的他?
她們或者多金,獨立,或者初嚐失戀,無以寄託;或者「勞燕分飛」,或者「一無所有」。
她們和很多人一起踏出人生的起跑線,可是在時間的長河中卻不知不覺跑丟了、落後了、放棄了。迷茫,失落,這種標籤她們貼了太久,她們開始接受別人的同情,開始將自己掩藏成受害者,開始變得多愁善感。
漸漸地,她們忘了自己來時的路,甚至將自己也忘了……
「我剩下了」,這是一句令很多女性難以啟齒的話語。它的殺傷力就好比在熙攘的人群投下一顆原子彈。傳統的中國女人被太多所謂的優良品德束縛,出得廳堂,下得廚房;三從四德,貞操觀念,相夫教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她們被這些教條綁架了。她們的不幸,又來源於所謂的「大幸」。她們多是來自獨生子女的家庭,擁有高薪的工作,可是,她們卻常常感到:幸福離得太遠……
在剩女們給吳迪的來信中流露了太多的抱怨,太多的世俗觀念,太多自認為所謂的「應該」。她們在異性面前,羞於推銷自己,又或者全都是對自己和家庭的自卑。她們聽信世俗的評價,擋不住流言的攻擊,在傳統的教條裡迷失了自己。吳迪說:「不要想什麼時候能遇見好男人,在妳自己的心思和狀態最好的時候,遇見的那個,便是了。」
她希望女人能做自己婚姻與戀愛的導演,打破「應該」的束縛,讓自己自信、獨立、有品質、有思想而且更有魅力。她會在書中幫助剩女如何面對自卑,如何認識到自己美麗的地方,幫助她們擺脫有毒的愛情教條,遠離那些錯誤的思想。她還在書中分析了戀愛中常出現的「缺愛症」、「寧濫勿缺症」、「老男人迷戀症」等等,用犀利的語言為剩女們的困惑打開了一扇門。在面對父母的問題上,她強調不要被親情綁架,她認為成年人應該自強,對職場或者是戀愛婚姻都有自己的判斷力,鼓勵女人們割斷臍帶做大人。
「愛情和麵包,我到底要哪個?」這似乎是很多人的困惑。是的,愛情只需要荷爾蒙,而婚姻則需要迎接各種現實的挑戰。「麻辣情醫」吳迪指出,錢和感情並不是對立的,就像三毛所說:「如果不愛,百萬富翁也不要;如果愛,千萬富翁也敢要。」在書中,她分析了離婚的一百個理由,給處在婚姻問題中的人一些正確的建議。
在「麻辣情醫」面前,不要妄圖得到絲毫的安慰,因為,她的專長並不在於繼續幫妳自欺欺人。她只會客觀的分析現實,然後直接告訴妳,自省才是王道,更是解脫之道。如果,妳能hold 住她的麻辣語錄,那麼妳離幸福也就不遠了。
在編輯本書時,為維持作者的「麻辣」特色,故而對於文中出現的大陸地名,稱謂,網路用語等不進行修改,但是,本書會在頁末進行標註,希望方便讀者閱讀、悅讀,也希望讀者在看了本書後:剩下的,不再剩下;沒剩下的,永遠不剩下。
作者序
「剩女」是GDP 走高的產物
我是一名心理諮商師,專攻兩性關係、婚姻戀愛。八年來給很多在情海裡掙扎的痛苦男女做面對面的心理諮商,也常在電視節目中當心理嘉賓,闡述我的男女觀。
城市的發達以及男人女人對感情婚姻的過高尋求,造就了「晚婚」、「不婚」、「剩女」的現象,同時也讓人們對幸福更迷惘。結婚不是幸福的唯一道路,但卻是大多數人選擇實現幸福的道路,這種誤解常常造成了婚姻中的傷害。事實上婚姻的關鍵是需要不需要的問題,而不是傳統認為的應該不應該的問題。
悲劇的是:很多人忘記了戀愛的本領,更多人都選擇像寶馬女馬諾(註1)那樣與金錢戀愛。妳可以說現在的人個性很張揚,很開放,戀愛成風,性很氾濫。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又是對人性的極大壓抑,「在寶馬裡哭泣」怎麼說都是悲哀的吧?如果情愛和性愛都不要,感情和肉體上的快樂都不要,把其他的慾望都降低到最低點,這一切只為換取金錢的滿足,那麼,人性也就更加悲哀。
人可以跟一堆錢性交嗎?可以跟鈔票做愛嗎?
愛的慾望是天生的,但是愛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所以才有弗洛姆(Erich Fromm)的《愛的藝術》。大家都習慣用「我愛妳」的方式來愛,可是這種方式也許並不是對方所要的,而這種困惑的出現就需要對愛有重新認識。對我們的前輩來說,戀愛結婚似乎都是到時間就去辦,沒聽說他們要學習。他們對婚姻的要求也不高,很多人結婚前也沒有戀愛過,條件OK就湊合過了一輩子了,關係再不好也不離婚。而現在人對戀愛太挑剔,希望值太高,因此也就更容易失望。
二零一零年北京、上海和廣州的離婚比率已經分別到了39%、38%、37%。我常對青年人說,你們這一代的離婚率將達到50%,只多不少。為什麼離婚率這麼高,因為妳有很多選擇。
今天一個女人不結婚也過得挺好,而在媽媽那個年代不結婚會受到很大歧視,可能全家人都會嫌棄妳,因為——妳佔了一張原本要讓出來的床。大陸電視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註2)就有這樣的情節。在我們父母輩的年代裡,一個男人只要在上海有一個小閣樓,就不愁沒姑娘嫁他。
晚婚其實並不是壞事,這只能說明大家的自立能力增強了,用不著透過婚姻來達到想要的物質生活。拿80後(註3)和五零年代生來比,對後者來說,不結婚就沒有基本的人權:性生活,一間獨立的住房。現在,80後不需要透過婚姻就能獲得很多東西,比如,性生活,房子,甚至是孩子,而這些,在八零年代是不可想像的。
大部分人結婚的時候都不會先去想婚姻的本質是什麼,二十多歲的時候,愛得要死要活,把結婚看成愛的最高形式,或者說迫切想透過婚姻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其實,婚姻很複雜,它包含著性、感情和利益三個因素。假設結婚十年、二十年之後,婚姻中還有兩個要素存在,這個婚姻就很完美。如果只有一個的話也尚且可以維持,如果一個都沒有就早點離婚吧。而真正三要素都具備的時候也只在蜜月期見過。
繼西方發達國家之後,臺灣也早就步入「剩女」多產的行列。而「剩女」是經濟社會轉型期的特殊詞彙,我預計十年後四十歲前不結婚(含離婚)的單身女性會達到同齡人中的30%,到那時「剩女」這個詞彙也將在大陸消失。
很高興本書能在臺灣出版發行,戀愛婚姻從來就是一個國家的鏡子,臺灣讀者可以從我的書裡看到中國大陸社會的現狀。
吳迪(心理諮商師、兩性關係專家)
註1:寶馬女馬諾: 2010 年因參加中國江蘇衛視娛樂節目《非誠勿擾》節目而走紅網路。一句「我寧願坐在寶馬車(BMW 車)裡哭,也不願意坐在自行車上笑」,在網友中引起熱議,被網友們稱作「拜金女」。
註2:《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該劇以輕鬆幽默的形式反映了中國北京大雜院裡那些平民老百姓的普通生活。
註3:80後:指1979 年 ~ 1989 年出生的人,每十年一個週期。同理,90後、00後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