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思考過宇宙創造和生命意義的問題,並迷惑於進化論和創世說的世紀之爭,你會喜歡上這本書:如果你從未思考過,那這本書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現在是過去的果,又成為明天的因。
定數是宇宙和人類進化的幕後推手,
在時空被創造之前就已經設定了一切。
站在全球危機的十字路口,
唯一的轉機等待您借由卡巴拉開?!
As Above, So Below! As Within, So Without!
上因,下果!內因,外果!
一直以來,人類認為因果關係存在於我們五官可以感知到的這個物質世界,並一直試圖通過改變我們的外在世界,改變我們的生存狀態。
但是卡巴拉智慧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徒勞的,就像一個孩子想在電視螢幕外面改變電視畫面一樣!
《定數》從卡巴拉智慧的宏觀視角,縱覽了整個創造的過程,驅動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背後隱藏著的力量。
讀者不但可以瞭解到創造的歷史,生命進化的脈絡,還可以看到在所有危機發生的背後存在著一條清晰的路線;並且會瞭解到現在人類面臨的全面危機和災難絕不是偶然的,一切都是在創造的開始就被預定好了的。而且,所有的危機和災難都是有目的的,它們的出現都是為了實現創造的目的。
本書還將幫助讀者解開幾百年一直困擾著人類有關宇宙起源和生命演化理論的上帝創世說和達爾文進化論之間存在的謎團。
作者簡介:
麥可.萊特曼
麥可.萊特曼是本體論和知識理論的教授,擁有哲學和卡巴拉科學的博士學位。萊特曼博士在過去的三十多年時間內,對卡巴拉科學進行了廣泛深入的研究,他已出版了四十多本卡巴拉科學著作, 並以幾十種語言在全球範圍內發行。
萊特曼博士在很多年前就預見到了人類現在面臨的危機狀態,並成功預測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而且在2008年就警告人們採用那種過去曾經成功應對危機的方式不但不會解決目前的危機,而且會引發更大的危機,而這正是現在正在不斷惡化的歐債和美債危機……
為了指引人類正確應對全球化帶來的全面危機
章節試閱
45 顛倒的世界—認知世界的革命
什麼是現實?我們如何感知它呢?現實是否在我們之外存在著,抑或現實只不過是依賴於我們內在的品質在內心裡建立起來的虛擬畫面?
對我們來講,現實似乎就是我們周圍所看到的一切:建築、人、整個宇宙……現實是我們能夠所見、所觸、所聽、所嚐、所聞的一切。這就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早晨,你睜開眼睛伸伸懶腰。新的一天到來了,外面陽光明媚,小鳥在歌唱。但你心裡最深之處卻覺得好像什麼地方有點不對勁。
下床時你用錯了一條腿,而且最不想做的事情是起床。但你還記得昨天是完美的一天;起床的那一刻你就知道將會是美麗的一天,而且你愉快地過了一整天。可是今天,你就是不想起床。
那麼究竟是什麼改變了呢?是世界?還是你呢?根據卡巴拉智慧,我們所知曉的這個世界其實並不存在。「這個世界」只不過是被人類所感覺到的一種現象。世界反映了人與其外在的抽象力量—自然的品質相吻合的程度。
那麼,在我們周圍存在著什麼自然力量?卡巴拉學家將之描述為具有絕對的愛和給予的品質的力量。此外,他們解釋說,人類的品質和自然的品質之間相等同的程度就是人所感知到的「世界」。
這意味著什麼呢?讓我們用收音機原理為例來說明。電台一直在廣播,但是,只有當我們將收音機本身的內部接收頻率調整到一定的無線電頻率時才能聽到其外在同頻率廣播的聲音。收音機是如何「捕獲」廣播聲音的呢?當它所產生的內部頻率和其周圍空氣中的聲波相同的時候。因此,收音機只有在改變它內部的頻率後,才能「捕獲」到你要收聽的廣播頻道的聲音,外面的那個廣播即使你不聽,其聲波也一直在那裡。
卡巴拉智慧解釋說,人們在使用一種完全相同的方式—也就是利用在我們自身內部所產生的「頻率」來感知外部的現實。換言之,我們感知到的現實完全取決於我們本身的內在品質。因此,你所感知的現實就是我們內在品質的反映,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改變現實。
現實在自己的內心
為了理解我們感知世界的方法,讓我們把人比作開有五個「孔」(眼睛、耳朵、鼻子、嘴和手)的封閉的盒子。這些器官代表五個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我們正是透過它們才能感知現實。我們所聽到的聲音範圍、所看到的視野等,完全取決於我們相應的感官的感知能力。
讓我們看一下,聽覺機理是怎樣運作的。首先,收集的聲波到達耳膜並使其振動。耳鼓膜的振動在中耳引起三塊小骨震動,後者將聲波輸送到內耳,在那裡信號轉為神經脈衝並接著傳輸到大腦。
然後大腦把聲音資訊「翻譯」成聲音。就這樣產生「聽見」這一過程。換言之,該過程是在我們內部發生的。人類的所有的感官都是以這種相同的方式運作的。
任何來自感官的信號進入大腦的控制中心。在那裡,剛接收到的最新的資訊和我們記憶中已有的資訊相比對。基於這個比對,大腦描繪出一幅好像在我們「面前」所存在的這個世界的畫面。這個過程產生一種我們生活在一個特定的「現實空間」的感覺,即便那個現實空間其實是在我們內部。
那麼,我們真正感知到的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只不過是那些我們自己對外界刺激的內在反應而已—它絕對不是在我們外部實際發生的東西。實際上,我們就是這樣「被封閉囚禁於我們自己建造的一個黑盒子裡」,因此,無法知道外面所存在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說,我們所感知的現實的畫面取決於我們的五官結構和大腦中所儲存的資訊,更取決於我們的大腦(中央處理程式)如何解讀那些接收到的資訊。幾年前,科學發現用電刺激人腦能使人體驗到似乎處在某一個特定的空間和狀態時的感覺。
事實上,自然科學家已經知道不同的動物所感知的世界是不同的。例如,貓在黑暗中的視力是我們的六倍。狗的聽力遠比我們銳利和敏感得多—狗比人能夠更早聽到聲音。人類的眼睛只能看到在紫色和紅色波長之間的光,卻看不到紫外光和紅外線。因此,我們不能看見比紫色更短的波長,比如紫外線,也看不到紅外線。然而,蜜蜂卻能感知紫外線並利用其找出各種各樣的花。
這種例子很容易說明,如果人類還能擁有其他感官能力的話,人類所感知到的現實的畫面將會完全與我們現在感知到的「不同」。
這都是一場夢
卡巴拉學家解釋道,人可以透過兩個階段來感知現實,而且這兩個階段都完全是由人自身的內在品質所決定的。
在第一個階段,人的內在的品質是和自然的品質完全相反的「利己主義」。這就是我們現在擁有的控制著人類的行為的利己主義的品質,它使得我們感到與自然和其他人是分離的,甚至鼓勵我們利用別人為自己謀取利益。由於這種利己主義的品質,在這個階段上,我們所目睹的世界充滿著戰爭、掙扎、貧困和貪污腐化。
然而,逐漸地,生活的經驗使我們意識到這種利己主義狀態下的感知不能給予我們真正的幸福,因為在利己主義狀態下,利己主義接受快樂的方式使得人類無法體驗到持久的滿足。
在第二個更高的階段中,我們內在的品質轉變成絕對的愛和給予—正像自然力量的品質一樣。那些能透過這種利他主義的方式感知世界的人感知到所有人是怎樣做為一個單一系統中的組成部分一起運作的,他們全部都致力於互相給予從而建立起了一個可以感知到無止境的快樂的更高系統。
根據卡巴拉智慧,在第一階段的存在僅僅是我們經歷的一個過程,第一個階段的存在是為了達到第二個階段的一個必然要經歷的過程,而它全部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獨立自主地去改變自己對現實的感知。卡巴拉學家,即那些懂得如何改變感知方式的人,他們定義我們目前的存在狀態是一種「幻覺的人生」或一種「想像的現實」。
相反,卡巴拉學家把這種改正後的、完整和完美的存在稱為「真正的人生」或「真正的現實」。當我們回頭看著自己過去所處的這種利己主義的感知狀態時,他們將之形象地描述為好像那是一場夢一樣,而且是一場「噩夢」。
這意味著在目前這種狀態下,那個真正的現實是向我們隱藏著的。我們感知不到它,因為現在我們是依靠控制著我們的利己主義的內在品質來感知我們本身和外在世界的。這時候,我們感覺不到全人類連同自然是做為一個單一的統一整體互相連接在一起的狀態,因為我們的本性(內在品質)排斥這種關係。銘刻在我們內部的自私自利的願望對這樣的連接也不感興趣,而這就是為什麼它不讓我們看到真正的現實的原因。
如果我們將自己的這種利己主義轉變成和自然的利他主義品質—愛和給予一樣,我們就將感覺並領會到一種我們以前從未感知到的、完全不同的周圍的世界。此外,我們曾經感知到的那一切也會顯得完全不一樣—即從分離、短暫和沒有意義的狀態變成統一、永恆和有目的的狀態。這就是卡巴拉學家在詩篇中所表達的意思,「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顛倒的世界」(《巴比倫塔木德》)。
品嚐和發現
卡巴拉智慧教導我們,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我們獨立自主地選擇從我們目前這個有限的利己主義存在狀態提升到那個真正的永恆的存在狀態。這種選擇就是人類的自由意志最終要做出的真正的選擇。
這該怎麼實現呢?唯一從利己主義感知中破繭而出的方法就是與存在於其外部的真正現實聯繫上。要這樣做,我們需要真正的卡巴拉著作,因為這些著作是由那些已經揭示了真正的現實畫面的卡巴拉學家們所撰寫。在那些著作中,卡巴拉學家告訴我們關於那個完美的、其實就在我們身邊的現實。我們僅僅需要改變的是我們內在的「頻率」(品質)以便「收聽到那個真實的廣播」。
當人們讀到有關真正的現實的著作時,籠罩在他面前的迷霧就會逐漸消失,真實的現實會逐漸變得清晰起來,而人們將慢慢地開始感受到那個真實的現實。事實上,卡巴拉學家解釋說,我們並不是透過理解卡巴拉著作本身改變自己的內在的利己主義本性。即使一個人根本弄不懂他所讀到的是什麼,人們去試圖理解它的那種渴望,會自動調整其感知能力。
「即使他們不理解他們所學習的,這種透過想要理解所研讀的一切的嚮往和強烈的渴望,就喚醒了圍繞著他們的靈魂的環繞之光……因此,即使人們還不具備那個精神容器,當他學習這個智慧並提及和他的靈魂有關的那個更高之光以及精神容器的名稱時,它們立即以一定的程度『照耀』到他。」
—卡巴拉學家,耶胡達.阿斯拉格(巴拉蘇拉姆)
《對〈十個Sefirot 的研究〉的導讀》
我們目前對現實的利己主義感知和我們最終將要達到的利他主義感知之間有著天壤之別。為了以某種方式描述這種差別,《光輝之書》將之比作一根小蠟燭發出的光亮和一個無限的太陽光之間的差別,或是一粒沙子和整個世界之間的區別。然而,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這到底意味著什麼,卡巴拉學家建議你自己去發現。「品嚐,你會發現上帝是多麼的美好!」
(詩篇34:8 《聖經》)
45 顛倒的世界—認知世界的革命
什麼是現實?我們如何感知它呢?現實是否在我們之外存在著,抑或現實只不過是依賴於我們內在的品質在內心裡建立起來的虛擬畫面?
對我們來講,現實似乎就是我們周圍所看到的一切:建築、人、整個宇宙……現實是我們能夠所見、所觸、所聽、所嚐、所聞的一切。這就是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早晨,你睜開眼睛伸伸懶腰。新的一天到來了,外面陽光明媚,小鳥在歌唱。但你心裡最深之處卻覺得好像什麼地方有點不對勁。
下床時你用錯了一條腿,而且最不想做的事情是起床。但你還記得昨天是完美的一天;起床的那一...
作者序
解讀生命的渴望!
我想,所有孩子都會經歷一個喜歡問「深奧」問題的時期。我曾問過「我們從哪裡來的?」、「人死了會去哪裡?」等問題。其中,我還問過,「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或許是因為父母都是博士的原因,我總覺得自己天生喜歡探究科學上的答案。可能因為我一直喜歡探究科學的奧祕,自己找到的答案總是更加廣泛,更加自然。
我選擇的科學領域是控制論,確切地說,是醫學生物控制論,這曾是我的研究項目和研究工具。在那個時候,控制論是一門革新的新生科學,使得研究者可以探索複雜的系統,並找出控制它們的機理。我曾對於人體和它的控制系統感到特別的興趣。透過控制論,我曾致力於解讀人類自身存在的祕密:身體和寄居其中的靈魂(我認為是這樣的)。
但是我的願望受挫了。確實,科學教會了我很多有關生命的東西,更確切地說,告訴了我新生命的開始和它維持的方式。但是,它並沒有帶給我、驅動我的科學研究更重要和更根本的問題的答案:生命是什麼?生命又是為了什麼?
解讀生命的渴望使我孜孜不倦地去研究任何自己可以得到的資料和線索。我在科學、哲學,甚至是宗教方面繼續著自己的研究,直到自己得到大量多餘的新知識和對生命的理解為止。但是,就和我起初有關控制論的經歷一樣,所有的這些似乎都不足以解答我對於生命的意義和目的這個最深層的疑惑。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得到了自己長久以來探索的答案。我偶然碰到了它,後來發現這是一門叫做「卡巴拉」的科學。回顧以往,我發現自己所有的探究都並非多餘和可惜。在我探究「卡巴拉」的道路上,科學、哲學和宗教都是必要的「中途站」,儘管我從未真正停在其中的任何一個點上。在自己對於生命的意義和人類存在的目的的理解上,它們都做出了自己那一部分的貢獻,而且它們每一個都恰到好處地構成了由卡巴拉幫助我建立起來的完整的世界觀的一個部分。
另外,我發現了人類存在的意義和當今世界所面臨的各種全球危機之間的聯繫。透過卡巴拉,我認知到了這些危機是無可避免的,也讓我認知到了它們在和平與繁榮中必然得以解決,認知到了在如何解決這些危機方面我們的自由選擇是什麼—透過協同合作;而更主要地則是透過對我們的團結一體和互相依賴性的意識的覺醒。而且更重要地是,我發現古老的卡巴拉有關人類關係的理念為建立一個促進這種友善關係的可行性社會提供了一個平台。
現有的全球危機是事先註定的這一觀點並不是我自己獨有的。而且危機是一個通往一個所有人最狂野的夢想都不可能夢想到的現實的跳板,這個觀點也同樣不是我的發明。這兩個概念都存在了幾千年,只是最近才得以浮現出來,因為這是第一次一個必須的雙重條件得到滿足:人們已經足夠地絕望到了急切渴望得到一個答案的地步,並且能對之進行足夠清楚的解答的方式已經具備。至於我自己在昭示這些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我想我是一位呈獻者和促進者。但是,我對這些觀點絕對沒有所有權。
正如我希望在接下來的章節中將要展現的那樣,當代科學和現代思維現在有可能滿足那個雙重條件,從而揭開這個在卡巴拉科學中的古老的祕密。如果不是量子物理敢於挑戰牛頓的對現實的認知世界觀,我們就不會認為類似「現實的統一性」等概念是值得考慮的。而且,如果不是哲學虔誠地培養了自由的思想觀念,我們也將無法分享思想和互相學習。
因此,雖然我將要介紹的是卡巴拉式的概念,我將同時表明,其中許多理念與現代科學並行。我希望,在多元主義的精神裡,人們將會用一種開放的思想和心態來迎接它們。而且,如果我能喚起哪怕只是一個同齡人的沉思,就像他們在我之內一樣,我也覺得自己的這些努力完全得到回報了。
麥可• 萊特曼
解讀生命的渴望!
我想,所有孩子都會經歷一個喜歡問「深奧」問題的時期。我曾問過「我們從哪裡來的?」、「人死了會去哪裡?」等問題。其中,我還問過,「生命的目的是什麼?」或許是因為父母都是博士的原因,我總覺得自己天生喜歡探究科學上的答案。可能因為我一直喜歡探究科學的奧祕,自己找到的答案總是更加廣泛,更加自然。
我選擇的科學領域是控制論,確切地說,是醫學生物控制論,這曾是我的研究項目和研究工具。在那個時候,控制論是一門革新的新生科學,使得研究者可以探索複雜的系統,並找出控制它們的機理。我曾對於人體和它...
目錄
(原書名:道路)
第一章 人類對於一的追求
第二章 核心願望
第三章 人類共同的起源
第四章 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
第五章 人類
第六章 走在相反的方向上
第七章 偉大的融合
第八章 文藝復興
第九章 同一個世界
第十章 自由選擇的時代
第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做法
附錄
(原書名:道路)
第一章 人類對於一的追求
第二章 核心願望
第三章 人類共同的起源
第四章 宇宙和地球上的生命
第五章 人類
第六章 走在相反的方向上
第七章 偉大的融合
第八章 文藝復興
第九章 同一個世界
第十章 自由選擇的時代
第十一章 一種全新的做法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