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主要特色在於跳脫救濟、慈善及行政的限制,從制度的角度來探討社會福利制度。全書著重於介紹社會福利制度的運作原理,提供社會工作科系的學生一個有關社會福利的綜合架構,有助於學生建構後續的專業學習體系。同樣的,本書也適合於大專院校的通識課程使用。透過本書,非社會工作相關科系的學生,可以對社會福利的機制有所認識,並能對社會福利的社會結構背景有一定的概念,符合通識教育的博雅精神。對於想要認識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讀者,這是一本必讀的入門好書。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3 項符合
社會福利概論(第三版)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210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405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428 |
博客來 |
社會與社工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本書的主要特色在於跳脫救濟、慈善及行政的限制,從制度的角度來探討社會福利制度。全書著重於介紹社會福利制度的運作原理,提供社會工作科系的學生一個有關社會福利的綜合架構,有助於學生建構後續的專業學習體系。同樣的,本書也適合於大專院校的通識課程使用。透過本書,非社會工作相關科系的學生,可以對社會福利的機制有所認識,並能對社會福利的社會結構背景有一定的概念,符合通識教育的博雅精神。對於想要認識當代社會福利制度的讀者,這是一本必讀的入門好書。
作者簡介
李易駿
任教於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曾任職於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科員)、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科長)。
2003年獲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博士,赴法國里昂第二大學研究。回國後即任教於靜宜大學。
作者對社會政策、社會福利、社區發展有深入的研究。曾發表中英文論文數十篇及著有《當代社區工作:計畫與發展實務》、《社會政策原理》等書。
序言/李易駿 Ⅰ
CHAPTER 1 社會福利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社會福利的性質
第二節 社會福利的範圍
第三節 社會福利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其他社會福利的常用概念
CHAPTER 2 社會福利的科學特性
第一節 科學與學科
第二節 社會福利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 社會福利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CHAPTER 3 主要國家社會福利發展歷史
第一節 英國
第二節 德國
第三節 瑞典
第四節 美國
第五節 台灣
CHAPTER 4 社會福利思想與社會基礎
第一節 社會福利思想
第二節 社會福利價值
第三節 社會福利的工具性目的
第四節 社會福利制度的條件基礎
CHAPTER 5 社會福利組織及人員
第一節 社會福利組織與福利輸送
第二節 社會福利組織的類型
第三節 社會福利人員
CHAPTER 6 社會福利的結構與分配基礎
第一節 福利提供的組成與結構
第二節 社會福利分配的權利
第三節 以財務情況為福利給付的審查
第四節 非財務標準的福利給付審查原則
第五節 不同審查條件原則的運用
CHAPTER 7 社會福利的給付財貨
第一節 福利財貨的傳統型態
第二節 財稅福利與稅式給付
第三節 給付型態的選擇
CHAPTER 8 社會福利的財務制度
第一節 社會福利財務綜觀
第二節 政府公共福利制度的財務制度
第三節 特種社會福利基金
第四節 非營利社會福利組織財務制度
CHAPTER 9 社會福利的輸送
第一節 服務與給付輸送的結構
第二節 政府在社會福利中的角色
第三節 多元的福利提供者
第四節 多元福利輸送的選擇
CHAPTER 10 經濟安全
第一節 所得與經濟安全
第二節 社會保險
第三節 社會救助
第四節 社會津貼
第五節 其他經濟保障方式與概念
CHAPTER 11 福利服務
第一節 福利服務的性質與內涵
第二節 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
第三節 身心障礙福利服務
第四節 老人福利服務
第五節 婦女福利服務
CHAPTER 12 就業促進
第一節 就業對個人與社會福利的意義
第二節 提供就業相關服務的準備
第三節 就業服務與職業訓練
第四節 新興就業服務議題
CHAPTER 13 社會變遷下的社會福利
第一節 社會福利具回應社會變遷的特色傳統
第二節 社會變遷與新社會福利需求
第三節 當代社會福利變革
第四節 台灣的社會福利環境與政策挑戰
作者序
台灣的社會福利在近二十年有相當大的擴展,在就業保險及國民年金制度實行後,各福利國家所普遍施行的福利制度已大致完備。另一方面,在專業人才培育上,社會工作與社會福利專業者的訓練也已相當普及。又專業教育的主題,在專業證照考試規範引導下,至少在架構上已達到體系化的要求。只是,由於近年來,對大學教授的期待乃是「重研究(論文發表)、輕教學(教科書)」的,在這種情況下,教科書的寫作與出版並不受鼓勵。
作為一位處於教學型大學的教師,特別是處於大學評鑑成為主流制度時期的教師,來自學校的制度機制運作,教材創作、教科書出版是一項被期待的工作。當然,從結果上來看,更多的教科書出版一方面具有分享的性質,而提供其他教學者教學準備上的方便,也提供學習者從不同的角度,藉由不同說明方式來認識這個課目的主題,相信有其正面的功能。
這本《社會福利概論》乃是筆者在同名之「社會福利概論」課程中的教學經驗累積與自我期待。當然,對於任何的課程,固然是教學者教學自主的範圍,但是,因為這一門課程肩負社工、社福科系的基本入門重責,課本(程)涵蓋的範圍,對學生的學科視野及對學科專業的關懷是有意義的,而值得深思。
從課程結構的角度來看,被安排在大一、大二的課程有其體系性的任務。對於社會福利概論課程的內容和目的,在和幾位教學先進的意見交換分享中,有些專業教育的前輩主張:在社工、社福科系低年級的入門課程應著重於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助人熱忱為主。另外,有些先進則認為基礎課程的目的在於為學生整理出學科的知識架構,以作為後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準備。
在筆者的教學與實務服務經驗中,可以發現社工、社福科系的學生們在入學之初,多懷抱著高度的助人熱忱,但在完成大學訓練、進入實務工作場域之後,對社會福利的認知與理解仍相當的偏狹。社工員及福利人員對於從社會結構、制度觀點來理解社會福利或仍陌生。雖然,社會福利已經與每一位國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仍有不少的社工員或社會福利人員,在意識上仍未能習慣於社會福利是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之一,而相對地仍習慣採取慈善、殘補觀念而提供社會福利服務。如果說,從專業教育效果的角度來思考此一現象,這樣的效果或與學生的學習態度、人格特質有關,甚至也與社會的整體環境與觀念有關。但是,作為一位專業教育的教學者,對於這樣的情況是難以感到滿足的。
事實上,這些有關專業人員養成的問題,固然不是社會福利概論課程所適合回答的。但社會福利概論課程有時被期待作為各專業課程的整合平台,因此,對社會福利概論課程設計與教學目的之探討,或許也可以同時考慮另外二個議題:「社會福利是什麼?」或「社會福利的性質是什麼?」,以及「專業教育體系希望培養出哪一種類型的社會福利專業人員?」雖然這二個問題是相互關聯的,但前者具有分析性及規範性的意義,而後者則具有行動性及社會改革的意圖。
若從社會改革的意圖傳統來看,提供不同思維、進行制度性的探討,或許是更與社會福利精神相一致的。在這樣的想法中,筆者試圖提供與其他教科書不同的視角──從制度的角度來介紹社會福利,並希望可以對專業教育有所助益。本書共計包括十三章,其中有幾章的主題在其他教科書中是相對較少見到的,包括討論社會福利的學科及科學性質(第二章)、社會福利制度的制度條件(第四章)、社會福利制度運作的諸元素(第六、七章)及制度運作原理(第八、九章)。同樣地,本書亦對社會福利的發展歷史(第三章)、主要的社會福利制度體系──經濟安全、福利服務、就業促進,予以一般性的介紹。
當然,這樣一本教科書的完成並不是信手拈來的結果,的確也是花費不少時間思索、整理的。但是,筆者一定要感謝鼓勵筆者將教學經驗心得提出分享的諸位師長──古允文教授、張世雄教授、李瑞金教授與郭俊巖教授。另外,也要對在本書出版工作上大力支持的洪葉出版公司,及盡心盡力的編輯們表達感謝之意。不過,筆者仍期待社福界的先進前輩們,可以將書中的誤謬直接傳遞予筆者知悉,而進行修改及有利學子們的學習。
筆者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閱讀及整理了不少的文獻。如果要問我對社會福利的心得,筆者很樂於用聖經中的話來表達對社會福利的期待與感受:「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寄居的。」(利未記,23:22)古老的智慧、聖經中的智慧,的確是真正的智慧。
李易駿 謹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