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序
我從學生時代被督導,到擔任張老師督導實習學生,到學校擔任講師,我對於實習教育是什麼,一直有許多問題。但是都沒有人可以給我明確答案。後來我把實習當成我升等副教授的研究重點。當時遇到許多挫折,許多翻譯名詞被嚴厲批評翻錯;如orientation、placement 等等,雖然現在普遍用了我當年被指責錯誤的譯詞,不過當時我是心裡怨言很多。直到我過去的系主任李欽湧博士提醒我,在專業教育領域中,實習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但不一定有研究,你會很孤單。他建議我放棄,我接受他的意見。
但是我仍然認為實習教育是培養專業人才最重要的途徑之一。雖然不做研究了,但偶而有學生想要以此一領域,找一個問題來做碩士論文研究,我會很高興的指導他。直到今天,實習研究仍然是著作少,研究也少的領域。
不過,我仍然想的是如何有效提升學生實習學習效能。實習是一種體驗教育。學生在實習場域中,透過實習機構督導安排適當學習機會,讓學生在此一情境中能夠完成「做中學」。然而,經驗不一定能帶來預期的學習。經驗學習是否能夠整理知識的內在結構和運用原則,關乎教學者的引導、學習者的準備與自主性,而且許多研究指出初學者的學習效果與提供經驗的結構化程度有關。因此,「師傅領進門」之後,學生如何善用師傅的經驗,「好好的修行與鍛鍊」,不斷自我反思和引導整理經驗後,統整實習經驗成為個人的知識體系,讓自己更能「變巧」,相當重要。
本書特色有三。一、每一位作者都有在實務工作場域中,帶學生實習的豐富經驗,因此,他們的文章內容能以國內學生實習的需要角度來撰寫。其次,本書可以提供給學生在實習前準備,並對實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提供學生該如何處理的參考意見;尤其要注意實習倫理的課題。最後,本書提供學生該如何自己整理學習經驗,包括日誌、總報告和理論知識及實務工作之間關係,以及價值倫理與實務工作連結,提供指引。
我很高興東海大學社工系有博士班。許多博士班學生可以幫我。去年我就找人開始規劃,先撰寫全書的架構,然後再找人參與撰寫。在這過程中,有許多無法預估的細節一再讓我費心。幸好林秉賢和馮浩參與編輯工作,給我很多協助;諸如對架構提供意見、各章內文、名詞和格式,以及最後校閱,他們均提供最大助力。所以請他們共同名列主編。另外,我感謝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胡裕敏社工師提供她自己實習案例給本書。希望本書能獲得社會工作學界同夥和學生肯定,並不吝提出改進意見。
曾華源
於大度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