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醫學權威周東寬醫生,
在電視節目上介紹自創『蟑螂體操』帶動日本中高年者運動風潮
一天十分鐘,讓你軟Q到100歲!
讓你健步如飛、關節不痠痛、骨質不疏鬆
幾歲都能開始做的超簡單肌力操!
內臟機能退化、基礎代謝率降低、血液循環惡化、膝蓋疼痛、腰痛、肩膀僵硬、頭暈、後頭部的頭痛、手麻……這些看似老化的症狀,都可能是肌力不足、肌肉量流失引起的!!
防止老化效果最好的方法是增加肌力,
即使在被窩裡也能運動,簡單抬腿就有效,
從現在開始做適合自己的運動,
無論幾歲肌肉量都能增加、提高內臟機能、活化新陳代謝,讓身體變年輕。
只要這樣做,僵化的身體就會變輕鬆:
1.只要每天輕敲骨骼,骨密度就會增加
2.適量增加肌肉運動,可以改善關節疼痛
3.肌肉量增加,新陳代謝就會增加,讓身體排毒更容易
4.光是溫和運動,就可以活化生長激素,讓身體變年輕
人體的肌肉量從三十歲開始就會逐步緩慢減少,
一過了五十歲就會突然驟減,
肌肉一旦流失,不但腰痛、膝蓋痛,連內臟機能和代謝機能會跟著下降。
防止老化和維持健康就必須「增加肌肉量」。
簡單抬腿、扭腰、深蹲,陸上游泳,
無論你是五十、六十、七十歲,甚至八十歲,
都能輕鬆地鍛鍊出肌肉。
一天十分鐘,一定有效!
簡單易學、隨時能做、在室內就能輕鬆完成的肌力訓練法
【本書特色】
1.告訴你肌力衰竭會加速老化的驚人事實
2.你所不知的六十歲後人體肌肉的真相
3.現在開始培養肌力也不晚的超簡單運動法
4.讓身體更靈活的十五個生活習慣
作者簡介:
周東寬(Shuto Hiroshi)
出生於台灣,中學時赴日求學,1978年昭和大學醫學院畢業,現為日本老年醫學權威。
1980年進入昭和大學藤之丘醫院胸腔內科服務。1986年為了實現自己的醫療方針,設立「千間台」車站大樓醫院,1990年設立醫療法人健身會,並出任理事長。2003年開設南越谷健身會診所,並出任院長。昭和大學醫學院兼任講師。醫學博士。
開業之後,在將中醫導入西醫的同時,也積極導入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與最 新的檢查儀器,並致力於預防醫學。2007年根據厚生勞働省認定運動設施醫療法42條,設立了兩所『健康廣場』。此外,也致力於身心學療法,努力實踐全方位健康的目標。他也常在電視節目上介紹自創的『蟑螂體操』,致力於普及適合中高年者的運動。
著書眾多,主要包括『不生病的飲食法』(講談社)、『醫生推薦的「演歌療法」』(COSMO21)、『Dr.周東的生活環境病』(健身會/丸善出版)、『發作預防醫學的建議』(書之泉社)、『體鏽病』(白順社)、『糖尿病治療革命』『肺構造破壞病』(均為ICI出版)等。
也曾經發行多張旨在啟蒙醫療與促進健康的音樂CD『卡拉OK演歌療法』、『卡拉OK二重唱療法』(均由周東寬監修/KING RECORD)等。
http://shutohiroshi.com/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大眾傳播研究科碩士。譯有《可愛力量大》、《你最愛誰》、《健腦十五招》、《其實,你一直吃錯油》、《心的免疫學》、《單身的這樣那樣》、《別用蛋糕釣鮪魚》、《職場A咖的超能思考術》等,現為專職譯者。
章節試閱
Ⅰ「肌力衰退」會加速老化
肌力衰退、脂肪增加、營養流失,是老化的指標
肌力衰退、運動量減少,再加上肥胖,會促使人體急速老化。相信許多人都很在意「中年發福」的問題,一方面是會造成外觀上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當我詢問前來求診的患者,關於他們「中年發福」的這個問題時,多半會如此回答:
● 明明食量沒有增加,但卻變胖了。
● 明明生活習慣沒有改變,但卻變胖了。
● 明明很注意飲食等,但肚子和下半身還是變胖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關於「明明食量沒有增加,但卻變胖了」這一點,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的確,人到了中高年齡之後,食量會比年輕時來得少,但飲食內容卻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譬如,外出用餐時,經常會選擇價錢較貴的精緻美味料理。
而「精緻」料理中所添加的醣類、鹽分、油或酒,往往是意想不到的多,所以自然容易導致「明明食量沒有增加,但卻變胖了」的結果。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如果是這樣的原因,我只要注意熱量攝取就可以了。然而,這樣的想法背後其實隱含著另一種陷阱。
因為,即使攝取的熱量沒有增加,但活動量變少,以致體內熱量並未減少,此時多餘的熱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累積在體內。最後的結果就是,「明明食量沒有增加,但卻變胖了」。
直到驚覺不能置之不理而急著想減肥時,中高年齡者身體所出現的排斥反應會比年輕時來得大,復胖的風險也會變高。
雖然減肥可以減少脂肪,但肌肉也會同時減少,因此一旦復胖,就很容易變成只有脂肪再度增加但肌肉卻沒有增加的狀況。
在這種減肥與復胖反覆發生的過程中,除了脂肪增加讓人變胖之外,連支撐身體的肌力也不斷地衰退。
其次是「明明生活習慣沒有改變,但卻變胖了」。雖然很多人都這樣抱怨,但真的是如此嗎?仔細想想,自己走路的距離是否減少了?走路的速度是否變慢了?使用肌肉的機會是否也變少了?
例如,你會盡量避免爬樓梯,不論樓高一定搭電梯,或是一上了交通工具,即使是短程,只要有空位就會坐下。如此逐日累積的結果,運動量相對減少許多,等到你發現時,肌力和基礎代謝率早已急遽下降。
第三點「明明很注意飲食等,但肚子和下半身還是變胖了」,這對女性而言更是煩惱。因為女性原本就具有脂肪容易堆積在下半身、不易燃燒的體質。
尤其過了更年期的女性,由於卵巢分泌的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減少,刺激飽食中樞的機能會隨著變差,以致即使吃了東西也沒有飽足感,不自覺地就愈吃愈多。若再加上因更年期障礙所引發的壓力,往往就容易陷入吃太多到超過本人預期的狀況。
當脂肪增加而變胖時,就會懶得活動身體,心情上也變得不想動。就算有事要做,也會想盡辦法在不使用肌力的狀況下解決。
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一段時日後,肌力當然會衰退,進而累積下半身脂肪,再加上運動量減少,於是愈來愈胖。
然後就會陷入肌力衰退與運動量減少交互影響的惡性循環,老化的速度也因此加快。
自三十年前開始,我就一直在研究老化現象, 而我認為肌力衰退、脂肪增加、營養流失這三項要素,就是判斷老化的指標。
所謂的營養流失是指,隨著年齡增加,蛋白質、胺基酸從肌肉中流失, 膠原蛋白從皮膚、皮下組織中流失, 鈣質則從骨骼中流失的現象。
若能預防、改善這三項因素,就能有效預防老化。而在我的醫療經驗裡發現,盡早開始預防肌力衰退這一項,往往是預防老化效果最好的一項。
「歲月不饒人」並不適用於肌肉
一般而言,隨著年齡增加肌肉量減少的部位,主要出現在支撐體重的抗重力肌上。而年紀愈大身體愈容易變得僵硬、姿勢不良,推測就是因為骨骼與抗重力肌的衰弱所致。
常言道「 老化從腿、腰開始」, 抗重力肌中, 大腿前側肌群的肌肉量尤其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顯著減少。而這也可能連帶引發高齡者姿勢不良、步行能力退化、因跌倒而造成骨折等問題。
其他部位肌肉減少的情形雖然不如抗重力肌來得嚴重,但仍會影響身體各種機能的退化。譬如,內臟機能退化、基礎代謝率降低、血液循環不良、膝蓋疼痛、腰痛、肩膀僵硬、頭暈、後腦部頭痛、手麻等。
隨著高齡出現的身體異常中,與肌肉量減少有關的情況並不在少數。
例如,隨著年紀增長臉上的皺紋變得明顯,這除了因為膠原蛋白減少之外,也與臉部肌肉量減少有關。臉部整體的皮膚鬆弛、下巴或頸部皮膚鬆弛,也都是肌肉量減少所造成的影響。
因此,若能抑制肌肉量的減少,在相當大程度上就能預防這種因為老化而造成的身體變化。
只要進行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管幾歲都能增加肌肉
然而,認為年紀大了肌力衰退是無法避免之事的人出奇地多,但事實並非如此。
首先,從肌肉量與肌力的關係來看,肌肉橫斷面積與肌力成正比,也就是肌肉橫斷面積愈大,肌肉力量就愈大,與年齡並無關係。就算過了五、六十歲,只要肌肉量與三十幾歲時一樣多,基本上就能發揮同樣的肌力。
因此,隨著年齡增長而覺得肌力衰退,表示身體的肌肉量也相對減少,因為肌肉量減少與肌力衰退成正比。
幸運的是,無論到了幾歲,只要做對適合自己的運動,身體的肌肉量依舊能夠增加。而肌肉量增加,肌力自然就會提升。
當肌力提升之後,身體的動作就會變得靈活,自然會更有動力,以及精力十足。同時,由於運動量增加,使用肌肉的機會增加,肌肉量就會增加得更多與提升肌力,會讓人感覺變得愈來愈年輕。如此一來,就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其實,當肌肉量增加時,除了能提升肌力之外,對身體還有其他益處。
肌肉有活化新陳代謝的功能,身體已經不需要的有害廢棄物,會藉由新陳代謝被處理、排出體外,讓身體細胞變得乾淨。所以,增加肌肉量也能讓身體變得更年輕。
其實,當活動肌肉時,細胞內稱為環狀腺苷單磷酸的萬能活性物質會增加。這種物質具有活化細胞的功效,也有助於身體變得更年輕。
愈到中高年齡運動愈重要
年輕時就算不怎麼運動,肌肉量也不會減少太多,但過了三十歲,進入肌肉量減少期之後,運動量的減少就會直接反映在肌肉量的減少上。
而且,因為活動量少,熱量的消耗也就減少,肌肉量減少時新陳代謝率也降低,體內就容易堆積脂肪。
當我為病患診斷時,我發現大部分人並不知道運動量與肌肉肌間的關係。因此,我都會問前來就診的患者:「你有運動習慣嗎?」正因為進入中高年齡,留意平日的運動量就相當重要。
很多人會覺得既然要運動,不如重拾年輕時的運動習慣,或是覺得運動有益健康便突然開始運動,但這些舉動對中高年齡的人來說都伴隨著風險。因為太過勉強地運動,受傷的危險性就會變高。
若因為受傷而不能活動身體,愈是中高年齡的人,肌肉量的減少就會更加顯著。而且,愈是中高年齡的人,就愈難康復。結果就是,一旦受了傷,就會變成肌肉量驟減的開端。
況且,到了中高年齡,無論在體力或精神上,都不再適合激烈的運動。
所以,在中高年齡期間為了鍛鍊肌肉,「溫和且輕鬆、能夠運用零碎時間、盡可能反覆多次進行的運動」,才是最有效果的運動。這樣的運動不但沒有受傷的疑慮,也足以預防老化,能夠鍛鍊出直到百歲都健步如飛的肌力。
六十歲之後的肌肉最適合溫和的運動
當我建議患者要做運動時,他們多半都會說:
「到了這把年紀,說要運動也已經力不從心了。」
似乎一說到運動,他們腦海裡浮現的,就是以前曾經進行的體育活動。
年輕時經常跑步、打網球、排球或是籃球,但如今已經沒有自信能再度投入這些體育活動。高爾夫或散步之類的運動,又無法鍛鍊肌肉。
很多人似乎都是這麼想的。
不過,在自家客廳就能做的溫和運動,其實已經足以充分鍛鍊中高年齡者的肌肉。這樣的運動不僅能夠增加肌肉量,也能增加骨骼量。而且研究發現,只是做這種溫和的運動,就能活化生長激素的分泌。
生長激素的機能在於控制與成長相關的作用與代謝,愈是到了中高年齡,控制代謝、從體內維持年輕的作用就變得愈顯重要。
中高年齡期間運動量的減少,不但會減少肌肉量,也會減少生長激素,因此從這一點來說也同樣加速了老化。
運動量減少 →肌肉量及生長激素減少 → 加速老化 → 運動量減少→ ……
總想著有一天要開始運動,但一日拖過一日,結果什麼都沒做,最後就會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
中高年齡者只要每天做適度的溫和運動,就可以維持固定肌肉量。因此,能否確實維持這種運動習慣,會造成肌肉量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肌肉量驟減的五十歲之後,這種差距更容易清楚顯現。
由於透過溫和、簡單的運動,就可以預防中高年齡時期肌肉量的減少,因此最重要的就是發現問題後,馬上開始進行溫和運動。
III現在開始培養肌力也不晚的超簡單運動法
鍛鍊骨盆周邊肌肉預防腰痛──蟑螂體操、陸上游泳
骨盆體操原本是藉由擺動骨盆來矯正骨盆的歪斜,但後來也發現它具有活化腹腔內肌肉、促進脂肪燃燒的效果。
骨盆體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兩腳打開與肩同寬、身體站直,兩手放在腰上,然後把腰往左右轉動。
而骨盆體操之所以備受矚目,就是因為這個動作不但可以矯正骨盆的歪斜,也有助於減肥。
因為轉動腰部時,會搖晃到骨盆腔的肌肉,連帶也會搖晃到累積在腸繫膜內的油脂,讓身體的代謝受到刺激。
一般認為,這樣的鍛鍊會讓腸道整體脂肪有效代謝,甚至是全身脂肪的代謝。
其實,鍛鍊骨盆腔的肌肉,還有其他值得期待的效果,就是可以保護腰椎不易損傷,也不再那麼容易腰痛。
由於是用肌肉來防止腰痛,所以等於是把肌肉訓練成「肌肉馬甲」一般。
不過,在做這個體操時必須注意一件事。
就是在使用骨盆周邊的肌肉轉動腰部時,由於也會運用到腹肌,所以讓腹部保持緊張、維持在腹內壓較高的狀態下,雖然會比較容易運動,但如此一來,腹部的血液循環會變差,堆積的脂肪也就比較不容易代謝掉。為了防止這樣狀況,在轉動腰部時,記得要反覆地緊縮和舒緩腹肌。
如前所述,肌肉分為深層肌肉和表層肌肉,有一種運動對身體的負擔比骨盆體操還少,還能鍛鍊到以骨盆腔肌肉為中心的深層肌肉。我稱它為「蟑螂體操」、「陸上游泳」,也常推薦給患者。
雖然有些人對於「蟑螂體操」這樣的命名頗有微詞,不過這項運動在患者之間倒是大獲好評,他們認為這個名字令人印象深刻,也很容易就能聯想到身體的動作。電視節目也曾多次介紹這項運動。
這個體操很簡易,在室內就能做,對身體沒有負擔,就算膝蓋痛或腰痛的人也能做。
【蟑螂體操】
蟑螂給人的印象就是,在遭受攻擊後會翻過身來,手足無措地擺動手腳。蟑螂體操可以在不對身體造成任何負擔的情況下,有效地鍛鍊到深層肌肉。
1在地板上或床上仰臥。
2抬起雙腳,交互擺動。想像成是在騎腳踏車一樣,會比較容易。同時,把兩手伸到頭上,像跳阿波舞(日本德島縣的一種盂蘭盆舞)一樣地隨意擺動。
3如果覺得同時擺動手腳有困難,首先把精神集中在擺動雙腳。等到腳痠之後,緊接著把精神集中在擺動雙手。等手痠了之後,又再度集中精神在擺動雙腳。然後,手腳的動作分別做十次。
◎重點
如果可以,稍微把頭抬起來一點點,將更能鍛鍊到肌肉。
◎進階版
基本上,只要能把三個步驟完成,就能顯現效果。如果還有餘力,接下來可以仰臥在床上,然後抬起下半身,用手支撐著上半身,就像騎腳踏車一樣在空中擺動雙腳。踩十次就休息一下,如果還有餘力,就再重複十次。
◎好康大放送── 蟑螂迪斯可.蟑螂森巴
身體的動作與蟑螂體操一樣,但如果伴奏的樂曲是迪斯可或森巴曲風時,身體就能愉快地隨著旋律擺動。如果曾經跳過迪斯可或森巴,請一邊回想當時開心的情景一邊擺動身體。
【陸上游泳】
仰躺在地板、床鋪或墊被上,用蛙式的方法活動手腳的運動。
1仰臥。
2在仰臥的姿勢下,像游蛙式一樣緩緩地划動手腳。雙手由上往身體兩側划動,像畫一個大圓一樣。雙腳稍稍朝外踢之後闔起,屈膝的同時向上收起。
3腳的動作比手重要,所以如果手腳同時划動感到困難,就把重心集中在腳的動作上。
4感覺疲累時,先稍微休息一下之後再開始。早晚各做三十次。做的時候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更能樂在其中。
◎重點
在背部下方墊上坐墊等支撐,下半身會比較容易活動。
◎進階版
在以仰臥狀態完成動作後,如果還有餘力,請改成俯臥,基本上與仰臥時一樣,像游蛙式般地划動手腳。這將能更進一步鍛鍊到深層肌肉,也能鍛鍊到表層肌肉。俯臥時,把坐墊等墊在身體下方,會更容易做動作。
(未完)
Ⅰ「肌力衰退」會加速老化
肌力衰退、脂肪增加、營養流失,是老化的指標
肌力衰退、運動量減少,再加上肥胖,會促使人體急速老化。相信許多人都很在意「中年發福」的問題,一方面是會造成外觀上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對健康所造成的影響。
當我詢問前來求診的患者,關於他們「中年發福」的這個問題時,多半會如此回答:
● 明明食量沒有增加,但卻變胖了。
● 明明生活習慣沒有改變,但卻變胖了。
● 明明很注意飲食等,但肚子和下半身還是變胖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關於「明明食量沒有增加,但卻變胖了」這一點,從醫學的角...
作者序
周東寬
肌力的衰退會加速老化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禁感到「啊!我真的是老了呢?
我常常這麼問患者,而回答各式各樣:
「最近都懶得動了。」
「膝蓋痛到連走路都困難。」
「手才舉沒幾分鐘就覺得好痠。」
「肌肉痠痛好幾天都不好。」
「爬樓梯時不一會兒就被小孩超前了。」
「騎自行車上坡時,已經沒辦法一口氣騎到頂。」
「伏地挺身連兩下都做不來。」
我也經常聽到一些年過五十的患者說,原本自認體力還不錯,卻在某一天突然發覺自己體力大幅衰退,而感到驚訝不已。對於發現自己的體力年齡原來遠高於實際年齡,感到非常沮喪。
在日常活動中常可聽到:
「體力變差了。」
「對自己的體力沒有信心。」
那麼,所謂的體力是指什麼呢?
稍微專業一點的說法,體力包括了肌力、敏捷度、平衡感、持久力、柔軟度等要素,有時候還包括了溫度調節能力、免疫力與適應能力等。
因此,所謂「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似乎也隨之變差」,就意味著上述這些個別能力都變差,而從我的臨床經驗來看,肌力的衰退更容易促進老化。
肌肉量減少,維持生命能力就會下降
肌力會因每個人的體質、生活環境、工作種類等而有所差異,但也會因年齡而有共通的變化。
以骨骼肌(skeletal muscle),也就是附著在骨骼上、牽動骨骼的肌肉來說,一般在三十歲達到顛峰,然後逐年開始衰退,到了八十歲左右,肌肉量已經減少到三十歲時的一半。
關於這一部分,有個罕為人知的事實。那就是,肌肉量從三十歲到五十歲的二十年間是逐漸緩慢減少,但一過五十歲後的某個時期就會突然驟減,肌力與此同時大幅衰退。
此時若有「中年發福」現象,會讓肌力已經變弱的身體猶如穿上厚重衣服般行動不便,而更懶得動。如果一直維持這樣的狀態也不運動,肌力就會持續衰退,體重則持續增加,就會愈來愈懶得動,使得運動量更加減少。
肌力衰退→ 運動量減少→ 肌力衰退→ 運動量減少 →……
這樣的惡性循環由此產生。
要特別注意的是,一旦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時,老化的速度就會愈來愈快。
因為,人類本來就是一種動物。動物,顧名思義是「會動的生物」,運動本來就是維持生命的基本原則。
而運動需要肌力。當肌力衰退時,動作就會變得遲鈍,維持生命能力也跟著變差。所以,肌肉在維持人體生命這一點上,是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請參考拙作《「肌肉的代謝力」防止老化》)。
雖說肥胖或代謝症候群的問題,是因脂肪堆積而引起,但總是吃美食、懶得動、太過放鬆,同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讓肌力衰退、維持生命能力變差,這也是相當嚴重的問題。
選對運動方法,鍛鍊出到百歲都還能健步如飛的肌肉
相信大家都曉得,要鍛鍊肌肉就必須運動。然而,進入中高年齡之後所從事的工作,多半以不需要耗費大量體力的工作為主,同時只要能正常活動,也幾乎都不會特別關注肌肉這件事。
不過,進入五十、六十、七十歲之後,隨著年紀增長,肌力衰退(也就是肌肉量的減少)對生活品質(Quality of Life, QOL)所造成的嚴重損害愈加明顯,其中包括了腰痛、膝蓋痛,以及內臟機能和代謝機能等的低落。
同時,醫界一直沒有明確指出這項事實,因此幾乎沒有針對「為防止中高年齡者老化和維持健康,必須增加肌肉量」,提出任何運動方面的建議。當然,不論是過去或現在,若醫生並未將此方面事項列入醫療業務範圍,自然就不會提出任何相關建言。
有鑑於此,本書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以三十歲為界,在進入肌力衰退期的中高年齡者身上,肌肉所扮演的角色、肌肉增減的運作為何等問題。
此外,還將介紹一些運動方法,這些運動的目的與其說是為了體育活動、興趣或勞動而鍛鍊肌肉,倒不如說是為了讓五十、 六十、七十歲的人都能輕鬆鍛鍊出肌肉。這正是讓你可以持續健康有朝氣,一生都不會長期臥床、行動自如的運動方法。一天只要十分鐘,就能充分體會到這個運動的效果。
這種運動方法的基本原則是:
‧ 簡單易學
‧ 隨時都能進行
‧ 室內也能進行
在讀完本書之後,請從中選擇一種運動做為開始。只要持續鍛鍊,身體自然會想要再嘗試第二種、第三種運動。請按照這樣的步調,積極地把適合自己的
運動融入到日常生活當中。
如此就能開創出一條道路,成為真正自立的健康人。
周東寬
肌力的衰退會加速老化
在什麼情況下,你會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禁感到「啊!我真的是老了呢?
我常常這麼問患者,而回答各式各樣:
「最近都懶得動了。」
「膝蓋痛到連走路都困難。」
「手才舉沒幾分鐘就覺得好痠。」
「肌肉痠痛好幾天都不好。」
「爬樓梯時不一會兒就被小孩超前了。」
「騎自行車上坡時,已經沒辦法一口氣騎到頂。」
「伏地挺身連兩下都做不來。」
我也經常聽到一些年過五十的患者說,原本自認體力還不錯,卻在某一天突然發覺自己體力大幅衰退,而感到驚訝不已。對於發現自己的體力年齡原來遠...
目錄
前言
肌力衰退會加速老化
肌肉量減少,維持生命能力就會下降
選對運動方法,鍛鍊出到百歲都還能健步如飛的肌肉
Ⅰ「肌力衰退」會加速老化
1.肌力衰退、脂肪增加、營養流失這三項是老化的指標
2.「歲月不饒人」並不適用於肌肉
3.只要做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管到了幾歲都能增加肌肉
4.愈到中高年運動愈重要
5.六十歲之後的肌肉最適合溫和的運動
6.在醫療第一線誕生的有益肌肉運動法
Ⅱ你所不知的六十歲後的肌肉
1.肌肉有三種類型
2.讓肌纖維粗肌肉量就會增加
3.白肌(快肌)與紅肌(慢肌)的差別
☆專欄 白肌與紅肌取得能量的方法不同
4.要讓肌肉變粗必須有適度的負荷
◆均衡鍛鍊白肌與紅肌
李小龍運動
Ⅲ現在開始培養肌力也不晚的超簡單運動法
◆鍛鍊腰腿整體肌肉
基本深蹲
骨盆深蹲
◆鍛鍊大腿的肌肉
假想踢球運動
1.鍛鍊腿腰肌肉關節疾病也會減少
2.運動也有防止關節軟骨退化的功效
◆鍛鍊下半身關節肌肉
半蹲步行運動
◆鍛鍊膝蓋的肌肉
適合中高年齡者的膝蓋屈伸運動
抬腳跟運動
◆鍛鍊骨盆周邊肌肉預防腰痛
「蟑螂體操」
陸上游泳
◆鍛鍊小腿肚的肌肉
踮腳運動
◆穩定身體軸心、強化步行能力
金雞獨立運動
雙膝抬起運動
雙膝側倒運動
◆不對腰部造成負擔地鍛鍊腹肌
適合中高年齡者的仰臥起坐運動
◆鍛鍊肩膀的肌肉
YMA體操
◆鍛鍊手臂的肌肉
適合中高年齡者的伏地挺身運動
◆鍛鍊背部肌肉
backcross arch
模擬抱球運動
◆同時鍛鍊平時不常使用的肌肉
全身翻轉運動
全身搭橋抬腿運動
Ⅳ 六十歲之後希望養成的健康運動習慣
1.有運動習慣的人愈是健康長壽
2.發生在太空人身上的廢用症候群
3.便利的生活招致「廢用症候群」
4.運動帶來的龐大健康效果
☆專欄 環狀腺苷單磷酸增加可活化細胞
5.運動是靠個人努力就能做到的獨立健康法
6.運動可以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習慣
7.運動可以穩定自律神經
8.運動也能防止骨骼的劣化
叩叩敲骨運動
9.運動能讓呼吸變深
胸廓緩和運動
10.適合自己的運動有助睡眠
☆專欄 妨礙睡眠的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的原因
11.有氧運動是中高年期運動的基本原則
12.避免耗氧量急速增高的運動
13.邊運動邊想像健康的自己
14.讓身體更加靈活的十五個習慣
Ⅴ 高年者體內的真實狀況
1.透過高階影像診斷發現的「流失」現象
① 蛋白質(胺基酸)從肌肉中流失
② 膠原蛋白(胺基酸)從皮膚和皮下組織中流失
③ 鈣質從骨骼中流失
☆專欄 從骨骼流失的鈣質也可能成為血液循環障礙或結石的原因
2.當脂肪堆積在內臟間,內臟會萎縮
3.不能因為沒有發燒就斷定不是肺炎
4.肌肉、骨骼裡也會堆積脂肪
前言
肌力衰退會加速老化
肌肉量減少,維持生命能力就會下降
選對運動方法,鍛鍊出到百歲都還能健步如飛的肌肉
Ⅰ「肌力衰退」會加速老化
1.肌力衰退、脂肪增加、營養流失這三項是老化的指標
2.「歲月不饒人」並不適用於肌肉
3.只要做適合自己的運動不管到了幾歲都能增加肌肉
4.愈到中高年運動愈重要
5.六十歲之後的肌肉最適合溫和的運動
6.在醫療第一線誕生的有益肌肉運動法
Ⅱ你所不知的六十歲後的肌肉
1.肌肉有三種類型
2.讓肌纖維粗肌肉量就會增加
3.白肌(快肌)與紅肌(慢肌)的差別
☆專欄 白肌與紅肌取得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