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風水堪輿之學,在中華文化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從殷商時期,便有以『相地』之法,來選定國家都城的所在。《詩經》:「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這是敘述周人的先祖,公劉以相土嘗水之法,來觀察山川地形的陰陽向背,並依此選擇營建住宅都城,軍民一起治理田地,種植莊稼的景象。由此可證明在殷商時期就有風水實際運用之方案及記載。
漢代以來獨尊儒術,儒家重視養生送死的觀念,主張視死如生是說先人往生後需要厚葬,這些觀念從現代被發覺的許多帝王陵之陪葬品可以得到例證,這使得風水堪輿之學在民間有了長足的發展,自晉代郭璞著『葬經』之後,風水地理之學的理論,便正式的更加影響古人的生活習俗與文化的傳承,爾後經過歷代堪輿先賢們的增補發揚,到了二十一世紀的現在科技昌明,風水堪輿之學已然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習俗當中,更引起了重大的迴響和認同以及深遠的影響。
依中國人的哲學觀念而言,在這些變幻莫測的因緣裡,風水堪輿的理論最能指出,世間百態興旺衰替之時間與空間,所顯現的立體和繁複性,中國文化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和諧與順應自然的哲學觀,從而反映在時間和空間的風水觀念則是隱約、曲折、變化,又合於中道的思想,是洞見生命紋路的神秘之網,上可輔國安邦,下能便覽營謀,創造自然和諧的智慧之結晶。天有天理,人有人理,地有地理,堪輿學術是結合天、地、人三才,研究天文、地理與人事之間的相關變化,相互為表裡的因果關係,要使三才能夠相互呼應,則必須有人的知識體系和智慧配合,才能夠理解宇宙萬物和人的世事遞演變化的奧秘之所在。
以現今之科學理論而言,風水堪輿之學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環境景觀學、宇宙星體學、地球磁場方位學、人體生命學、生態建築學、氣象學等等,合為一體的綜合性科學,因此風水堪輿之學即大自然科學,正如太上大道道德經及感應篇所闡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人類需要瞭解自然、順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並留下自然,因此祖先所留下的風水堪輿之術有著一定的科學依據和自然的環保概念。
自古以來,風水堪輿之學大致分為『巒頭』與『理氣』兩派,總的來說,『巒頭』派主要特色為觀山川之形勢,尋找龍脈中結穴之地,我們日常用語中的「來龍去脈」一詞,典故正是由此而來,因此巒頭又稱為形勢派,《地理小補》云:「世俗以龍穴砂水稱地,幾能昧此本原,形勢與理氣原無分途,蓋山自崑崙發脈,有一支萬派之象,但終必萬派歸於一支而地方成。水自尾閭歸源,有萬派一支之象,而終必一支化為萬派,其地乃結。此形勢之祕訣,而亦形勢之捷訣也。學者當訪明師指透。」
至於『理氣』派則是依據河圖、洛書的原理,再輔以易經八八六十四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及五行四象的生剋制化和陰陽消長的遞演為基準,運用在羅盤的二十四山當中,來尋找吉祥的方位、座向,而羅盤是將在360°的羅盤圓週內,再以360°分成八等份,八個宮位,或稱八個大卦,即每卦每宮位為45°角再以每卦之中配置三山,而形成一卦管三山,總共有二十四山,故為二十四山向以生二十四之變,故而風水堪輿所用之羅經正是化繁為簡的把宇宙萬象的時間與空間組合成二十四山及六十四卦的方位又為360°的圓周,理氣就是應用易經之理加在羅盤上面。在掫撰吉日方面,則再輔以奇門遁甲與天星擇日的方法,以決定堪輿之吉凶好壞與應驗的時間。
既然形勢與理氣原無分途,誠如先賢所云:「萬山自崑崙發脈,有一支萬派之象,但終必萬派歸於一支而地方成。水自尾閭歸源,有萬派一支之象,而終必一支化為萬派,其地乃結。」所以筆者認為,陰宅與陽宅的風水造作當中,不管在形勢與理氣方面,兩者皆應該是合而為一的互為表裡之因果關係,因此有巒頭而無理氣則不靈,有理氣而無巒頭則不驗。巒頭能取吉於山川峰巒,鍾地靈之氣,理氣能擇佳期以奪日月之光,是為天光下臨,地德上載,藏神合朔,神迎鬼避。故造福人群,即在將此二者合而為一,追本溯源,風水之學既然是同源,又何需有派別之分!
目前的風水堪輿之學,先賢們更在兩派的基礎上擴大發展,終於形成現今百家爭鳴的現象,有三合派、八宅派、紫白九星派、玄空飛星派和玄空六法及龍門八局、乾坤國寶所謂的三元派,派別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所以筆者認為,風水堪輿之學是要為大眾服務,不管哪一派的理論,只要實踐應驗的過程有效,就是好的。有鑒於此,筆者多年來殫精絕慮,遍習各派理論,並在實際的操作案例當中,驗證了各門各派理論之優劣,進而再與同道好友相互討論研究探討,因而得到啟發之下,積三十餘年之心得,終於略有所成,創研出行之有效並且能夠把各派之精華特色,彼此合而為一的串連起來,以為相互呼應而達到助人趨吉避凶之功效,故而編著本《天下第一風水理氣大全》付梓出版。
因此筆者認為,風水地理之學不必要定於一尊,如能建立一套基礎綱領,並可串連起各門各派之理論精華,並濃縮合而為一的相互應用,使得學習者能夠簡單易懂而操作又方便且有固定的準則脈絡可循,方不至於迷失方向,又能直指風水堪輿術的研習大道,使大眾能正本清源,使我們的優秀文化能夠永續的薪火相傳下去,而摒除以往人云亦云或眾說紛紜的相互攻訐指責的陋習,則筆者創作編著本書之心願即可告慰了。
本書之完成,特別要感謝白漢忠老師對本書之文稿及照片加以電腦文檔之編排及協助整理,同時還要感謝林志縈老師及蕭木通老師提供部分之資料及先師徐傳承之經驗心傳和滇西普光明老前輩之遺作的啟發,使得本書之理論與訣竅能夠更加完善的有了實際的物證參照,同時還要感謝紅螞蟻圖書公司及創辦人李錫東先生的鼎力支持,更期望本書的付梓出版,能夠使讀者開卷有益,並能夠帶動促進改善風水地理學之研究風潮,進而去除閉門造車之陋習以及派別林立各說各話之亂象,是以為序,還望各界先進閱讀本書後,如有遺漏或不足之處,敬請不吝賜教,讓吾輩能將易經以及易經應用之學更加發揚光大。
張清淵 序於 二○一二年
主編的話
堪輿學,即風水學,風水的歷史相當久遠,在古代風水盛行於中原地區,形成文化,自古以來即是用來選擇國都、宮殿、以及村落、住宅、建築、墓地等一系列選擇合適的地方的一門學問方法與原則。
時至今日堪輿學的門派諸多,產生了許多不同的學術理念,所以各派的立論點也有不同,然而每一派門的學術都有其經驗價值,不可偏廢,只是現今派別林立,而今人所著述的書籍理論亦有部份是人云亦云,有不盡解處,即以臆度之,妄加猜測,如此即曲解古意,真偽混雜,不足以盡堪輿之真旨。
本書著者張清淵大師,在堪輿的學術中通達各派,享譽國際,同時也是很多國內外政商名貴以及國際性跨國企業競相指名聘任為專業顧問。張大師精研融會五術命理之學,在命理風水界有著崇高地位,其鑽研命理印證堪輿三十多年,深覺風水命理界不該故步自封,抱著「秘笈」、「孤本」而不放的抱殘守缺,對傳授學術也故作神秘,造成派別林立之亂象,吾人應該以更廣闊的心胸,在學習傳統學術之外也必須轉化符合現代科學驗證的精神,誠如張清淵大師所言:﹁風水地理之學不必要定於一尊,如能建立一套基礎綱領,並可串連起各門各派之理論精華,並濃縮合而為一的相互應用,使得學習者能夠簡單易懂而操作又方便且有固定的準則脈絡可循,方不至於迷失方向,又能直指風水堪輿術的研習大道。﹂所以張大師希望在本書付梓出版後,能得到拋磚引玉之效,讓大家重新認識祖先留下的傳統寶貴的易經優良文化智慧遺產,打破命理五術玄學為封建迷信之陳腐觀念,消弭派別林立與各說各話之亂象,讓更廣大的讀者群在面對傳世的術數典籍時,能一窺術數典籍的全貌,本書作者張清淵大師衷心的期望能夠一掃以往風水古籍讓人感到深奧難懂的弊病,讓愛好中國傳統文化的讀者,再也不會被難以透解的法訣、奧語、秘訣所困擾,讓中國傳統風水命理學術持續傳承,推陳出新,更符合現代民眾的需要,將這門學問以圖文並茂及深入簡出的嶄新面貌呈現出來,以期能夠導正風水堪輿之學走向康莊大道。
張清淵大師博學甚廣,平時只要一有空閒就投入學術著述,累積了非常寶貴且豐富的資料,但是張大師因公務繁忙並且不諳電腦文書處理,所以特別邀約我來參與主編《天下第一風水理氣大全》一書的出版,將張大師三十餘載以來,所有針對各門各派風水堪輿之學的學術理論之著述,以及珍貴的風水堪輿學印證資料,再加上其口述經驗使之集於大成,我們殷切的期望本書能夠達到將堪輿的所有常用法訣融通於一爐,使之無門派之分並且適合現代社會之實際堪輿運用,讓學者研讀本書必有所得。
主編 白漢忠
前言
地理風水之學由來已久,人類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當中,人們為了爭取更好的生存與發展的空間,從而與大自然的爭鬥當中,不斷的進化,進而學會瞭解自然而順應自然,因而產生利用自然、留住自然及改造自然的一門進化學。自漢代盛行陰陽五行學說之後,遂有堪輿之說,最早見於《淮南子》其中的〈天文訓〉即有「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西漢《史記.日者列傳》已經記載有「堪輿家」,東漢班固《漢書》則記述當時有《堪輿金匱》傳世。清康熙年間《古今圖書集成》收錄歷代風水主要書籍。晉代郭璞《古本葬經》其中有「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天地間萬事萬物,不外乎陰陽,用之於物質,則成科學,用之於理智,則為哲學,易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也是說明氣場之變化。一勺子曰:「天地人上共一氣,氣之清者,在天能照曜乾坤,在地能化生萬物,在人能神明變化。氣之濁者,在天為彗孛虹霞,在地為洪水蟲蛇,在人為悖亂愚頑,日月星辰者,氣中之象,山川土石者,象中之氣,人得土氣以成形,浩然剛磊者充塞兩間矣。」所以祖上風水的興衰,最直接體現的即是從後代子孫的面相即能得知:若五嶽骨高的人,其祖上風水便得龍脈地勢之利,四水清秀,便得水法之來源。若紫氣盈面,便是祖上風水得氣。若面色驟枯,則其祖上風水之氣已洩氣。
堪輿學中巒頭與理氣是相輔相成的,巒頭中不離理氣,理氣中不離巒頭。看地首先審形度勢,跟著以羅盤測定方位,將形局分布於八個基本大方位,然後再細分為二十四個小方位,看來龍山脈從那一方位入首,穴前上堂之水從那一個方位來,那一個方位去,應是從那一個方位出口,皆取陰陽相配來決定坐向.再按三元九運,為順逆飛佈之機,察生旺休囚之象。
所謂審形度勢有四勢,則是指前後左右之大勢,即術家所謂左為青龍,右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如左水倒右則左為天門,右為地戶,左砂宜低,右砂宜高,天門宜開,地戶宜閉。廖金精陰契陽符有云:﹁地理之學,推明理氣,此其標準也.蓋理寓於氣,氣囿於形,形以目觀,氣須理察.是故山水融會之處,就是形止氣凝之地。此所以目力與心思,巧妙精微,方為達理。﹂
俗云:「風水堪輿師分為三等,上等先生觀星望斗,中等先生尋水口,下等先生手拿羅經滿山走。」觀星斗非指觀天上之星辰,而是形容山巒的高低起伏,形成何種星體是否成垣局就可決定龍脈結穴之地。入山尋水口是指看地之捷訣,若見每一個地區出水口之山巒交鎖週密,所謂「交」是指結穴處兩水交會,但有陽會水與陰流水之分尤須細察,更忌兩水合襟處,山嘴尖,水流直出,龍虎砂不彎抱,真氣蕩然而散,若此者葬下定招凶禍。所謂「鎖」是指水出之處,必須下砂關鎖緊密,乃水口關攔。關攔就是不見出水之處,或是不見出水口,水之入口欲其寬,水之出口欲其小,如再有華表、捍門(華表:兩山對峙于水口,山勢高聳頓卓者,水口之間有奇峰卓然挺立,仿佛大廳之外有旗杆,水口內必有富貴之地。捍門,兩峰對峙于水口,河流從中間流出。捍門之山最喜成形如日月,旗鼓,龜蛇,獅象立於水口,禽星、獸星守水口,羅星塞水口,其內必有大地。若水口開闊全無關攔斷無吉地,即有小結發福亦甚短暫。
歷來堪輿諸書多以巒頭居長,自秦、漢、晉、唐、宋、元以來,凡著書立說者,無不蒐採漁獵,多半在巒頭著墨。而理氣方面則更是百家爭鳴,讓後人莫衷一是,眼花瞭亂,是以俗云:「巒頭無假,理氣無真。」
其中有以先天來龍,後天立向者。有以後天來龍,先天立向者。有以先天來龍,立向消水,配成六十四卦者。
有以後天來龍,立向消水,配成六十四卦者。有以先後天合用,配成六十四卦者。有以邵子先天六十四卦圓圖,排列二十四山錯綜抽換爻象者。
有以甲癸申貪狼;坤壬乙巨門;子未卯祿存;巳戌乾文曲;巽辰亥武曲;艮丙辛破軍;丁庚寅左輔;午酉丑右弼,陽順陰逆,為挨山倒排父母者。
理一也,極也。氣二也,陰陽也。陰陽二氣生化無窮,不外易經六十四卦之理以為歸,所謂理氣是也。人之體有氣則生,無氣則沒;地之體,有氣則靈,無氣則絕,而又人依氣賴以立身,地依氣賴以生物,是故人與地同一氣,同一理也。
地理家論房份,有以左屬孟,中屬仲,右屬季;有以右屬孟,左屬仲,中屬季;有以胎養生沐屬孟,冠臨旺衰屬仲,病死墓絕屬季;有以乾坤艮巽寅申巳亥屬孟,壬丙甲庚子午卯酉屬仲,乙辛丁癸辰戌丑未屬季;有以震巽屬孟,坎離屬仲,艮兌屬季,各說不一。
聖人畫卦作易,仰觀俯察,以立三才之道,天地、山澤、雷風、水火八卦分配之體,宏佈八方之位。子母,亦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之序,分施於三路之間。此為先天卦位,本於河圖之數而作也,而一九、三七、二八、四六,縱橫十五,綱紀不雜,為洛書之數。聖人以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兌、八艮、九離隸之。此為後天卦位,本於洛書之數而定也。天氣地形,兩相交感,而人寓乎形氣交感之間,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
山水向我者為有情,背我者為無情,理氣亦然,形家法家,千言萬語,均不能出形勢,大情則大結,小情則小結。二十四山,周天三百六十五度有奇,古人以十二支平均分之,故以三百六十度為用,每支得三十度,再按卦理,亦應以三八為合,故以二十四山為立向之用,每山占十五度,其內有干支八卦之陰陽五行,以此為用之道,得失之理,乃係乎八卦之子母公孫。
如巒頭山形俱得上乘之地,主家必發,其發祥之徵兆,全以山水形局大小為斷,而其發祥之房份年間,則在於理氣中探索,先後之序,往來消長,妙有造化之不同,理氣是隨元運之旺衰零正而主宰天地之氣,周流六虛,循環無端,為長中少三索各人之造化。以是之故風水之所以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追根究底是因為人們隱隱約約的意識到,它對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富貴貧賤、興旺衰絕壽夭有很密切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