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10 項符合

【戴明管理經典】轉危為安:管理十四要點的實踐

的圖書
【戴明管理經典】轉危為安:管理十四要點的實踐 【戴明管理經典】轉危為安:管理十四要點的實踐

作者:愛德華.戴明 / 譯者:鍾漢清 
出版社:經濟新潮社
出版日期:2015-09-03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戴明管理經典】轉危為安:管理十四要點的實踐

內容簡介

品管大師戴明的傳世經典
品質管理的百科全書
變革必須從領導者做起,由上往下帶動,才能化險為夷、轉危為安。

  本書是品管大師戴明(W. Edwards Deming)留給世人的寶藏——關於品質、系統、經營管理的知識體系,還有,只用數字來管理員工將會帶來的禍害。

  戴明的專長是統計品質管制(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身為統計學者,他重視「追本溯源」找出真正的問題,而不是「順流而下」只解決表象問題。他透過紅珠實驗(red bead experiment)和漏斗實驗(funnel experiment)提醒管理者,必須注意外力的介入與過度干預所造成的變異(variation)。管理者必須區分變異的發生是「共同原因」(common cause)或「特殊原因」(special cause),才能有助於減少變異。戴明認為「變異愈小,品質愈好」,一套能讓員工覺得受到肯定的制度,遠勝於以產量或數字衡量員工的表現,品質會從這個時間點開始,愈來愈好。

  戴明提醒管理者必須熟知系統與變異理論,才能了解「只要超乎系統能力的一切作為,都只是徒勞無功」,以免過度迷信表面的數字,或是將未達數字目標的罪過歸咎於員工,卻忽略了潛在的危機。他再三強調,管理者有責任了解問題是出自「系統」還是「個人」;根據研究,一切作業上的問題,85%出自系統內部,而且應該由最高管理者承擔責任,只有15%的問題可歸咎於員工。

  雖然戴明從統計的專業,認為凡事都應以數字為證據,不可過度依賴經驗或直覺,不過,他也提醒管理者,最重要的事情往往是無法測量的,設定配額、一日工作量與論件計酬等等的數字標準,可能會帶來禍害。根據他的研究,凡事只講求追求數字的配額制度,有八成的結果會導致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甚至有些人不計手段以達成業績,不但傷害品質也造成公司聲譽受損。最重要的數字往往是那些看不見、無法取得的數字,像是來自滿意顧客的綜效、或是不滿意顧客造成的負面影響,就無法以數字估算。也因此,戴明很反對所謂的目標管理(MBO),反對設定目標然後根據達成率給予獎勵。他認為,按件計酬是人類最退化的手段,看似鼓勵人們增產,卻忽略了品質低落的殺傷力。

  戴明說:「必須有勇氣,才能承認自己一直都做錯了某些事,承認自己有待學習、還有更好的方法。」當組織發生品質不佳或缺乏效率的問題時,大多數主管總是怪罪員工沒有盡力而為,但是,要求員工「盡力而為」仍然不夠,品質要始於董事會,變革要從管理者親身做起;而且,85%的問題是系統與管理的問題,主管親自帶動改善品質與生產力,投入變革、採取行動,才有可能成功。

  戴明的「淵博知識系統」、「管理十四要點」,都是管理學的寶藏。當組織或企業面臨危機,歸罪於員工並不能解決問題;身為領導者應該檢討系統與管理,進而讓大家做些什麼事,才能進行變革、轉型。

  品質無須驚人之舉,從根本做起而已。

  ◎管理十四要點

  在本書中,戴明提出知名的「管理十四要點」(Deming's 14 Points),從顧客、員工、管理者提出面對問題的解方。這是所有想達成目標的組織必須遵循的準則,也是日後「全面品質管理」(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的基礎,包括:

  1.建立長期目標,以改善產品與服務:建立持續一致的經營目標、改善產品與服務,並藉以提高產品與服務的品質。
  2.採納新哲學:企業組織應採用新的經營哲學與理念,並且藉由溝通、管理與制度運作,建立所有員工對品質的共識。
  3.停止倚賴大量檢驗:最終檢驗無法提升品質,改善品質應從最根本做起。
  4.不再以價格為採購的單一考量:慎選供應商以購買高品質的材料與零組件,不以低價為標準。
  5.持續改善:不斷改善生產與服務系統。
  6.建立在職訓練制度:訓練再訓練,持續實施員工教育訓練,促使他們做「對的事情」。
  7.以領導代替監督:管理者應建立領導風格,採用新領導理念並且制度化,致力於消除妨礙生產效率的各種有形與無形的因素。
  8.排除員工的恐懼:管理者應協助員工面對問題,排除他們的恐懼,不應讓員工單獨面對問題。
  9.破除部門間的藩籬:管理者應建立部門間的溝通管道,掃除部門間的障礙,為改善品質而努力。
  10.避免對員工喊口號、猛說教:管理者應對改善品質身體力行,而不是一直訓示員工。
  11.廢除以數字界定員工成敗:要以優秀的領導達成工作要求,而不是以數字或目標。
  12.排除妨礙員工追求工作榮譽感的因素:鼓勵員工的工作績效,使他們以工作為榮,並為他們去除障礙。
  13.鼓勵自動自發:實施活潑的教育訓練與再訓練計畫,讓每一位員工願意追求成長和自我改善。
  14.採取行動勇於轉型:企業組織內的每一個人都應參與品質活動,並促成其工作態度的轉變。

名人推薦

  ●戴明是世界著名的品質管理大師,他對日本與美國都具有難以估計的影響力。——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豐田汽車於1965年獲得戴明獎(Deming Prize),奠定豐田的發展基礎,我確信戴明強調品質管制的理念和理論,對於所有時代的人都非常適用。——豐田達郎,豐田汽車前社長

  ●我以身為戴明的信徒深感榮幸,敝公司全力實踐他的原則,特別是在持續改善及全員參與這兩方面。——唐納德‧彼得森(Donald E. Petersen),福特汽車前執行長

  ●戴明是我們的導師、催化劑、良心,偶爾也是馬鞍下的芒刺,逼使我們正襟危坐。——詹姆斯‧貝肯(James K. Bakken),福特汽車前北美區副總裁

  ●戴明之於管理,如同美國開國元老富蘭克林之於公眾良心,是指引,也是先知,更是有力的推動者。——羅伯.芮奇(Robert B. Reich),美國前勞工部長、加州大學教授

  ●戴明博士對於遇到的每一位日本人都表現出熱忱,坦誠地交換意見,他的高尚情操深深地打動了每一位向他學習的人。他打從內心喜愛日本和日本人,以誠意與熱心全力辦好每一場他所開設的課程,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敬愛他的原因。——小柳賢一(Kenichi Koyanagi),日科技連(JUSE)前事務局長

  ●日本人民把日本產業得以重生,以及收音機及零件、電晶體、照相機與縫紉機等產品成功行銷全球,歸功於戴明博士在日本講學時所做的努力。——1960年戴明獲頒日本二等瑞寶獎章(The Second Orders of the Sacred Treasure)得獎事由

  ●如果要品質管理領域的菁英們推薦一位大師,此人非戴明莫屬。——《財星》(Fortune)

  ●戴明是品質管理哲學大師。——《商業月刊》(Business Month)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愛德華.戴明W. Edwards Deming


  1928年獲得耶魯大學物理學博士之後,婉拒了西屋電器公司的工作機會,前往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農業部工作。1950年,日本科學技術聯盟(JUSE,Union of Japanese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邀請戴明到日本講學。一開始,他在日本教授統計方法,但他發現這只是把美國企業所犯的錯誤原封不動移植到日本而已。為了避免日本企業重蹈覆轍,他的授課方式改以灌輸品質經營的理念和重要性為主,自此奠定日本品質管理的基礎。日本為了感念他,甚至將品質獎命名為戴明獎(Deming Prize),不僅如此,戴明發展PDCA循環,強調管理者必須主動參與公司品質問題的解決活動,廣為世人熟知。

  在日本有「品質管理之父」美譽的戴明,在母國卻沒沒無聞。直到1980年6月24日,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播出〈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If Japan Can, Why Can't We?)報導,提到戴明在日本掀起品管風潮,美國才重新認識戴明。他開始在美國與全球舉行為期四天的課程傳授品質管理(人稱為「戴明博士四日談」),讓品管的概念深入世界各地。

  他的著作包括《轉危為安》(Out of the Crisis)、《新經濟學:產業、政府、教育一體適用》(The New Economics for Industry, Government, Education)、《品質、生產力與競爭定位》(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戴明入門》(The Essential Deming: Leadership Principles from the Father of Quality)等書。

譯者簡介

鍾漢清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英國Essex大學統計暨作業研究碩士。曾兼任於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和化工系,並曾任職於飛利浦、工研院電子所、摩托羅拉、杜邦。現為「華人戴明學院」(www.deming.com.tw)負責人,兼營顧問諮詢以及出版工作。著作有《品質成本管理》、《生產管理:策略與實踐》;譯作有《Simon管理行為》、《Simon人工科學通識》、《形之合成》、《管理三部曲》、《戴明領導手冊》、《第四代管理》(以上為華人戴明學院出版)、《精實革命》、《轉危為安》(經濟新潮社出版)等。
 

目錄

作者戴明博士生平簡介
2015年版導言
《轉危為安》《新經濟學》譯序
前言

第1章 連鎖反應:品質、生產力、低成本與爭取市場
第2章 西方管理方式轉型的原則:管理十四要點的理念與實踐
第3章 管理惡疾與障礙
第4章 什麼時候?多久?
第5章 協助管理者的提問
第6章 品質與消費者
第7章 服務型組織的品質與生產力
第8章 訓練與領導的一些新原則
第9章 可運作定義、符合與性能
第10章 標準與法規
第11章 改善的共同原因與特殊原因
第12章 更多下游的改善實例
第13章 大構想的期望落空
第14章 給管理者的兩份報告
第15章 最低平均總成本的進料及成品測試計畫
第16章 設立組織以改善品質與生產力
第17章 可改善生活的應用實例
第18章 附錄:日本的轉型

誌謝
索引
 

《轉危為安》和《新經濟學》譯序

文/鍾漢清


  英國經營者協會的月刊《今日管理》(Management Today)曾讚譽品質運動之父戴明博士(W. Edwards Deming,1900∼1993)為20世紀十大管理學思想家。他是位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智者、「品質為新經濟紀元基礎」的啟蒙者。他一生樹立了忠於專業(統計)、努力不懈、不計個人得失的典範。對他而言,研究、著書立說、教學、組織指導等繁忙的工作,就是生活。他的經典著作《轉危為安》和《新經濟學:產業、政府、教育一體適用》(The New Economics for Industry, Government, Education)能出版中譯本,真令人感到歡喜。這兩本書是戴明博士數十年的心血之結晶,它們也是1980年代起品質運動的史詩、見證。《轉危為安》行文緊湊,知識密度頗高。《新經濟學》則已出神入化,看似平常,其實頗多深意。這兩本 書都是經典之作,值得讀者鑽研。

  《轉危為安》1982年首次出版,當時書名為《品質、生產力 與競爭地位》(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 Position),1986年時出版第2版,書名為《轉危為安》(Out of the Crisis,取自1950年代戴明談日本要如何走出低品質惡名的危機)。著作易名,一方面充分反映作者的心路歷程,而我們也可因此了解本書的重點所在。《新經濟學》初稿完成於1992年,1993年年底作者過世前即已完成第2版稿本,於1994年出版。它基本上是作者於1986年之後,持續在世界各地舉辦著名的「四日研討會」的教學相長成績。戴明博士很重視參與學員和實習講師的互動,他們的回饋,都會在書中記下,包括大名,有時還記錄時間和地點。

  戴明博士的著作,不只是他畢生學識的結晶,更有全球精英與他對話的紀錄,是首雄壯的交響曲,也是經營管理學著作的里程碑。作者音樂素養高,行文可媲美他所作的聖樂。讀者研習這兩本「愛智之學」時,就像演奏他的樂曲般,要牢記他的思想是整體的,其中的要義,可以做無窮的整合和發揮。不過,應該先求追隨原本,再求「再創造」。這兩本書多採用前後各章相互指涉的方式(像是這兩本書有幾張圖是相同的,不過,我們在相關處會提醒讀者,比較作者在說明上的修正處),各以或深或淺的方式,說明某些關鍵詞,這是因為作者認為「用一句話或一整章,都不足以完全掌握某一要點的精髓。要了解他的理念,必須反覆研讀、思考和實踐」。

  戴明博士主編,沃爾特‧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著的《品質管制觀點下的統計方法》(Statistical Method from the Viewpoint of Quality Control,1939年出版),戴明博士在編者序中說明:「一本書的價值,並不只是各章價值的總和而已,而是要把每一章、甚至每一段落,都與其它部分整合起來看,才能彰顯出意義來。『品質管制』這一主題,無法用任何單一理念來完全表達,所以第1章必須在讀完全書、融會貫通後才能解釋清楚。」以《轉危為安》為例說明,讀者在讀懂了整本書後,必能有更深人的體會。因為上述的「可運作定義」,是他認為人類從事有意義溝通的根本原則,也是第9章的主題;而在讀完第11章「令人著迷的變異」後,又會對「作業定義」學說更了然於心。

  譯者有幸與某些戴明博士肯定的「導師」們切磋,對於作者的「淵博知識體系」(Deming’s Profound Knowledge System,也可譯為成淵之學或深遠知識)的智慧,稍有認識,所以藉由本文導讀,希望讀者能入寶山(這兩本書為現代許多新管理學理念的百科全書)而有所得。正如知名的管理哲學家韓第(Charles Handy)在其《非理性的時代》(The Age of Unreason)所說的,《轉危為安》是所有主管都應該閱讀的重要作品。韓第以戴明式的思考說,人類在思想上追求「真理」;而組織、企業的「真理」是什麼呢?那就是「品質」!

  要了解戴明博士的「品質觀」,最起碼要了解《轉危為安》的「視生產為一個系統」,可參考第1章的圖1b:把生產過程視為系統,並參考《新經濟學》的圖6:把生產視為系統;《轉危為安》第6章圖8:品質金三角,也就是把產品或服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產、銷、使用者各為一體的最佳化(與第7章);就社會的品質之運作,以及第10章談論標準與法規孰優孰劣的各方合作,才是人類杜會福祉根本之道;就人生及社會而言,第17章也要注意。

  又如《新經濟學》第1章提到的「品質是什麼?」,無論在什麼地方,基本的問題都在於品質。什麼叫品質呢?如果某項產品或服務足以幫助某些人,並且擁有一個巿場,既好而又可長可久,它就是有品質的。貿易端賴品質,「品質源自何處?」答案是,高階主管。公司產品的品質,不可能高於高階主管所設定的品質水準。換句話說,他的品質觀,蘊含「個人、組織、社會、天下」的大志。而且,它還是持續成長的,所以品質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

  戴明深信,經由全系統的人們合作、創造產業界的新境界及更繁榮的社會,遠比浮面的「競爭優勢」踏實得多。更重要的是,品質與生產力相輔相成,是一體的兩面。可是,在這新經濟紀元中的人們,要懂得欣賞「淵博知識」,才能認識「品質」的價值,而這也是所有培訓、教育的根本課題。他更認為,先談品質,才會有真正而持久的生產力,這也是《轉危為安》第1章的「改善的連鎖反應」的主旨。競爭力大師波特(Michael Porter)1997年來台演講,一再澄清「國家競爭力就是生產力」,相形之下,戴明博士的看法更深入有理。他認為「成本」只是結果,所以談的是「便宜好用的測試(最低平均進料成本)」(《轉危為安》第15章)等議題。戴明博士認為,系統的主體是人,而「人」不只是組織的資產而已,更是寶貝。

  《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這兩本書中有諸多奧妙無窮的整合式觀點。從管理學發展史的角度看,1960年代有人提出管理學要重視系統、知識、心理學。戴明博士的獨創在於,他進而 以變異(統計學的主題)貫通之,成為最有特色的管理學、經濟學。請注意兩本書中通篇還有專章都強調融合下述四門學問的淵博知識系統(詳見《新經濟學》第4章),以下分別介紹:

  1.系統觀
  組織系統的目的最重要,所有的決策都應該以它為依歸,這牽涉到領導者的素質和能力,所以請參考《新經濟學》第5及第6章的領導力(領導者的十四項修練等)、人的管理;了解行動決策的動力學:紅珠實驗和漏斗實驗。系統另外一重要因素是其構成的次系統或元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如何判定系統是穩定的,或是不穩定的,這一判定準則很重要,因為我們對穩定系統或不穩定系統,都要分別採取不同的管理和改善策略。他在1950年於日本提出生產成為一系統的看法:只有生產系統是穩定的,才可以談近日風行的精實系統(lean system)或豐田生產系統。由於系統各組成分子之間的相依性很大,所以成員必須合作(而不是彼此競爭,或一意追求自己單位的好處而不顧及整體的局部最佳化),才能皆贏、達到全系統的最佳化、完成系統一致而恆久的目的。(詳見《新經濟學》第3章〈系統導論〉)

  2.變異觀
  變異的現象無所不在,所以我們要本著品質管制的原理,也就是休哈特提到「大量生產之經濟性控制原理」,以最經濟有效的方式,獲得真知識,並運用作業定義方式來溝通。區別出成果背後的肇因系統中,哪些是系統本身的雜音(即戴明博士所謂的「共同原因」),哪些可能是出了(脫離)控制狀態的「關鍵少數」原因(可設法找出的「特殊原因」),從而對系統的狀態分別採取適當的、不同的策略來改善、學習。〔戴明博士最強調的一個重點是,凡不在穩定(統計管制)狀態下的,就不能稱之為「系統」。〕這一番道理,本書第11章討論穩定系統改善的共同原因與特殊原因時,有極精彩的解說。這也是「淵博知識」的「眾妙之門」。(詳見《新經濟學》第3章、第8章與第10章。)

  3.持續學習及知識理論
  我們無法「全知全能」,所以要追求系統的最佳化,必須本著PDSA(Plan, Do, Study, Act),或稱PDCA(Plan, Do, Check, Act)循環,也就是計畫(確定目的等)、執行、查核(系統的交互作用等)、行動。當然,持續學習與改善時,要依當時的知識,並善用統計實驗設計,而最重要的是結合各種相關的專門知識,再以科學方法來追求知識。在現代管理學中,戴明學說很早就在認識(知識)論上下功夫,他認為管理學要成為一門學問,就必須重視知識論,本書為首開風氣之作。在知識論上,戴明博士認為,人在所處的世界中,對於很多事情的原因是不知道的,或是永遠無法知道的,然而,它們卻是可以管理的;所以對我們的決策等,影響很大。像是我們可能無法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多大的地震,或是金融風暴,但我們可以設計更耐震的住屋或更健全的財務控管制度等。

  4.心理學(詳見《新經濟學》第4章後半)
  人是為追求幸福、樂趣、意義(以其技能、技藝自豪)而自動自發的,人是無法「被激勵」的。所有的獎賞,如果出發點是「掌控」別人,終會成為種種「人生的破壞力量」〔《新經濟學》圖10,圖上方的力量會破壞人民與國家在創新與應用科學方面的能力,我們必須以管理(能恢復個人能力)來取代這些力量〕;個人與組織之間要能信賴,才能有全系統的最佳化。

  讀者可以自我檢測,在讀完《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兩書之後是否融會貫通。請找一行業或公司或組織,以「把生產視為一個系統」觀念,說明它的系統之目的以及「淵博知識系統」對該系統的意義,領導人如何發揮以達成創新與改善的要求。

  戴明博士認為,凡是投入組織轉型者,基本上要有上述修練,要能欣賞上述4大根本妙法所綜合出的洞察力。他在本書中把這種真知灼見,應用到人生及組織中的各層面,從而提出許多革命性的批判。舉凡「急功近利」、「只重數字目標式管理」、「形式化的年度考績」、「沒有目的與整體觀的品質獎」、「不懂背後理論的觀摩或所謂標竿式學習」、「不懂統計狀態的儀器校正方式、培訓、管理預測」等,都是他所謂的「不經濟」、「浪費」。而領導者在這方面的無知,更是本書所謂的危機源頭,所以他極強調「品質要始於公司的董事會」。唯有具備「深遠知識」的組織,才能真正成就組織上的學習,真正轉化成功。

  《轉危為安》第2章中有他最著名的管理十四要點(經營者的義務),從目的的一致性、恆久性,到最後組織全體投人轉型,為一渾然一體的「淵博知識」的落實指引。

  《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對戴明博士最廣為人知的兩大經營管理寓言:「紅珠實驗」與「漏斗實驗」都有著墨(這兩遊戲,已入選美國品質學會的品質發展史博物館)。他在「四日研習會」中的戲劇化示範,或從遊戲中學習的樂趣,希望讀者參考《新經濟學》第7章和第9章的說明。一般沒整套玩過「紅珠實驗」遊戲的人,很難體會它的深層意義。美國眾議院議長金瑞奇(Newt Gingrich)某次參觀美國紡織公司密立根(Miliken),看到員工們在玩紅珠實驗,終於讓他恍然大悟:原來領導者要為系統(制度)的設計負責(其實,這只是諸多寓義之一而已)。後來金瑞奇夫婦上了戴明博士數十小時的「個別指導班」,「淵博知識」也就成了他的著作《改造美國》(To Renew America)的根本指導原則。基本上,「漏斗實驗」的寓意是,因為「無知」而「求好心切」,想干預(意指不知系統的狀態卻想要有所作為)系統,結果常常適得其反、擴大變異。

  戴明博士藉紅珠實驗及漏斗實驗,指出人的困境。有時,我們身在系統中,縱使個人成績有別,但大家實質上都是平等的。這時,系統的改善要由另一層次者(領導加上外來的智慧)負責。又有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全力以赴」,不斷依照「差異」的回饋,而以不同的策略,想「一次比一次好」,可惜卻也常常因為無知而適得其反。其實,這些寓意也正是本書的核心思想。

  在這兩本書中,戴明博士有沒有所謂的「終極關懷」呢?我不敢說我一定懂,但我要以他最關心的3個代表產業來說明一下。他的最大關懷,我想是個人的幸福、組織成長、社會的繁榮、世界和平﹝引述自日本科學技術聯盟(JUSE)戴明獎(Deming Prize)中的題詞﹞。個人的轉化是頓悟式的,不過要依個人才氣、性向不斷學習,要從投入「讀書會、研習會」等,與別人交流、體驗來學習。當然,用心讀好書是根本的。

  戴明博士極重視教育界,他在紐約大學企管研究所任教達50年,就是身體力行的明證。有一次,「學習型組織先生」彼得.聖吉(Peter Senge)向他請益:「要達成宏遠、深入的轉化,最基礎的是什麼呢?」他說:「美國總體的教育改革。」他認為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淵博知識」。《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都有許多對於教育和教育界的故事和論述,像是企業界如何大量培訓基本的統計學知識及人才,包括管制圖和改善的種種管理和統計工具;畢業生最難忘的老師是哪些類型的?學校的老化問題和如何注入新思想和資源?以及如何與美國長春籐大學聯盟等校合作有成。

  他的另一關懷是政府,讀者不要忘了,他任職過最有生產力、品質最高的先進服務業:美國人口普查局。《轉危為安》對該單位有諸多讚美之詞。他認為,假使政府沒有「淵博知識」,就不會重視人民(顧客)對公平性(最重要的政府考慮、顧客要求)的需求,從而會有許多浪費、複雜(詳見《轉危為安》第17章)、低生產力及劣質的做法,如同《轉危為安》中一再批評的「法規上短視,醫療、法務成本昂貴」等。從公共目的而言,不懂戴明博士所謂的「品質」(即淵博知識),就是公共施政的危機所在。《新經濟學》中探討獨占,花許多力氣向美國州際商業委員會(ICC,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提供他代表的團體對貨運系統的意見。

  《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中都對產業的轉型,說得極多,也極中肯。就某意義而言,這兩本書是他為「產、官、學」界做屈原式「招魂」的結果。若讀者讀完兩本書後,能產生「微斯人(斯學),吾誰與歸!」的感慨與決心(如果能,恭喜!)。那麼,戴明博士便又多了一位志士,接下來,還請有心的讀者參與他偉大理想的實踐,這才是《轉危為安》與《新經濟學》的主旨!(未完)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031731
  • 叢書系列: 經營管理
  • 規格:平裝 / 608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史丹佛最夯的生涯規畫課,用「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全新生命藍圖
作者:比爾.柏內特、戴夫.埃文斯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10-28
66折: $ 21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周姚萍講新成語故事1-禿禿山與禿禿鳥附小作家上場+拼字變成語超萌稿紙,培養小學生的讀寫能力
作者:周姚萍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4-28
66折: $ 19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孽子舞台劇二○二○全紀錄
66折: $ 1980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城與不確定的牆(平裝)
作者:村上春樹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6
$ 53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6)
作者:門馬司
出版社:尖端漫畫
出版日期:2024-11-20
$ 17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叛逆玩家 01 鏡中私語特別畫卡版
作者:花於景
出版社:魔豆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20
$ 253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敗北女角太多了!SSS 全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0-30
$ 24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記事與隨想
作者:周志文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5
$ 29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重審耶穌(全新增訂版):一位法庭記者的聖經調查事件簿
作者:李.施特博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24-11-21
$ 38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開箱工程師腦洞大開的日常:提早練功打底、把技能樹升級,讓科技業大廠都搶著要你
作者:艾斯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07
$ 32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