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憑什麼成功、怎麼樣務實做人?
和民集團創辦人渡邊美樹20歲創業、40歲公司上市,
他用自己的人生際遇與經營故事告訴我們——《論語》就是這樣用。
⊙中學的時候,我們死背論語,最常發表的感想是:「讀《論語》,有什麼用?」
⊙宋太祖的宰相趙普處理政事明快果斷,不過他承認,自己生平只讀一本書。「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但我猜你不相信。
⊙王品集團創辦人戴勝益說,他用「半部《論語》創王品」——你相信嗎?
⊙現在,渡邊美樹,每年光是經營居酒屋就創造將近七百億日幣產值,他說:「我經營事業,憑的就是一本(其實只有65則)《論語》。」
他還說:「我的和民集團,根本沒有員工工作手冊,因為不需要!我們工作的守則,就是『恕』,一個字而已。」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渡邊美樹知道,光憑這個「恕」字,還不足以讓大家相信讀《論語》有什麼用。他列舉這本書當中讓他最有感覺的65則,提出自己的心得和經驗。他不是單單引用原文、注釋翻譯,而是拿自己的人生際遇、自家公司的經營故事,來告訴我們——《論語》就是這樣用。
渡邊美樹說,這部2500年前孔子和學生的問答記錄,已經清清楚楚告訴我們許多成功祕訣和待人處世的方法,例如:
‧「四十、五十而未聞焉」,不能在自己的行業中小有名氣的,小心中年失業。
‧「無友不如己者」的做法太現實?——志向跟你差太多的人,你真的沒法勉強自己。
‧朋友有四種層次——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以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太多太多的攜手創業故事,已經證明了這句話。
‧憤怒、心急,不是壞事,表現出來才有貴人相助——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天天寫日記的人,事業成功——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做人不難,只有兩個字——「忠、恕」,也就是誠心和體貼。
‧人們常說「個性決定命運」,錯了,是習慣決定命運——性相近,習相遠。
‧人生最大挑戰不是面對競爭,而是面對自己——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敏以求之」——要費一番心力達成的,才算是有意義的「目標」。
‧做對的事,錢會自動流進來——其身正,不令而行。
‧領導者必須讓大家信賴,但不必讓大家理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奢華、享受,是努力的結果,不是努力的目標——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本書作者創立了日本和民集團。他說:「孔子十五歲立志當學者,而我十歲立志經營事業。」因為當時他經歷了母親過世、父親公司倒閉,激發了他「當社長」的目標,發誓「要掃盡父親的敵人」。
他24歲創業,40歲時公司上市。和民集團目前除了在全球擁有超過600家國際連鎖餐廳,更跨足外食、照護、農業、環境、教育等事業,總共營業額超過一千億日圓。
《論語》是渡邊美樹最喜愛的書,他舉了一則讓他最著迷《論語》故事,告訴我們他怎麼用這本書:
官員向孔子洋洋得意地說:「我國是個治理得非常好的好國家。父親偷了羊,兒子就會舉發,紀律非常嚴明。」
不過,孔子卻不以為然,他回答:「這沒什麼值得驕傲的。做人的道理,理應是孩子會為父親隱瞞、父親會為孩子隱瞞。這樣的人之常情,比起做的事情是否有缺失,往往還要優先。我覺得相互隱瞞、溫柔體貼的心,這才是所謂的正直。」
兒子保護父親、父親保護兒子,表現了人的正直之心。所謂的「正直」,不只誠實、還要保留仁慈體貼,是「再給他一次機會」的正直。渡邊美樹從這段對話感受到孔子心中的取捨,也體悟到身為一個人該具備的深度與廣度。
每次讀《論語》,渡邊社長就會在腦海回想當天周遭發生的事、回顧自己一天的生活。他發現,書中所記載的道理,到了今天依然適用。為了讓年輕人知道《論語》真正的價值,他選出《論語》65則最好用的篇章,知道《論語》的內容很重要,但是懂得品味它、活用它更加重要。
本書是渡邊美樹的《論語》學習筆記,他提出自己的心得,也教會我們如何活用這本書。能讀熟《論語》全部二十篇當然很好,半部也很了不起,就算只讀了本書列出的65則,我們都已經受用匪淺。
作者簡介:
渡邊美樹
日本和民集團創辦人。
1959年出生於日本神奈川縣,明治大學商學院畢業。1984年創業,1992年第一家居食屋「和民」誕生,2000年3月公司股票上市。和民目前投入餐飲、照護、農業、針對高齡者開發的餐點服務等,以「成為收集地球上最多『謝謝』的公司」為本、打造百年企業為目標。
擔任學校法人郁文館夢學園理事長、醫療法人盈進會理事長之外,也以公益財團法人School Aid Japan理事長身分,在柬埔寨等開發中國家進行教育支援工作。著有《渡邊美樹教你為夢想加上完成日》、《你為什麼工作?和民創辦人送給你的88句話》、《父子約定》等書。
譯者簡介:
劉宗德
輔大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畢業,曾任雜誌兼任翻譯、國科會研究計劃案兼任助理,譯有《台灣不教的中國近代史》、《每一個決定都是經濟學》、《那樣擺不會賣,這樣才對!》《3天讀懂哲學》、《3天讀懂德國》、合譯《世界,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世界資源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其實我們沒那麼了解美國》(以上皆大是文化出版)。
章節試閱
◎大家所謂的「友情」,沒那麼重要
孔子說:「與朋友交往,誠心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對方的志向跟你有落差,你不該跟他做朋友。」
──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學而篇〉
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是指「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些人會認為孔子這麼說有些嚴苛,甚至有人曾引用這一段話,說孔子是個冷漠的人。
可是,我非常贊成孔子的說法。別說冷漠了,我反而會認為,真不愧是孔子,我對他的敬意因此更加深了。我們這樣來看,如果將這段話解讀成「不要和人格上不值得信任、無法獲得尊敬的人結交朋友」,我想你也會認同。
有些人極度重視友情,但我卻有一些不同的意見。我甚至認為友情並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重要。
正因為這種想法,同學會之類的聚會對我而言,基本上都是浪費時間。就算和朋友感情熱絡,那又怎樣?如果有那個閒工夫,我認為把時間拿來讀書、思考問題、從事志工活動等,還來得更有意義。
就算長大以後,還是有不少人跟小學、國中或是高中時代的朋友保持友誼,甚至有人還有認識二十、三十年,甚至四十年以上的朋友。但是,我想問這些人:「這些人真的是你的朋友嗎?」這裡我說的「朋友」,不只是表面的朋友,而是你真正的朋友、好朋友。
「當然是朋友,是好朋友呀。」如果你這麼回答那很好,但是,請你再想一下。那個朋友和你的目標是共通的嗎?你們之間是否存在著很大的鴻溝呢?舉例來說,我們來看看以下的故事。
A和B都認為彼此是好朋友。高中時,兩人一起胡鬧、一起追女孩子、還進了同一所大學,直到兩人畢業後、進了不同的公司上班才分開。
他們在職場工作了三年後,頭一次相約見面。要和久違的B見面,A先生心裡期待的是:「和B聊聊最近社會趨勢之類的問題」、「如果可以和他交換一些有用的資訊,那一定很好」。他認為,正因為他們是沒有利害關係的朋友,所以才可以聊某些話題。
只不過,實際和B見面以後,發現能和B聊的話題,幾乎是圍繞在當年同班女同學,不然就是聽他發牢騷、抱怨公司。聊的不是「以前很可愛的某某,現在不知道怎麼樣了?」就是「我的科長有夠白痴的。上班還真頭疼啊。」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說這兩人現在還是朋友嗎?還稱得上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嗎?很遺憾,我認為A和B已經不算是朋友了,因為兩人的價值觀已經出現很大的落差,更別說志同道合。
我並不是要勸阻你和久未見面的老朋友重拾友誼;只是,當你擁有夢想、立定志向之後,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那麼,你根本沒有時間可以花在重新和朋友更為親密,或是聽彼此抱怨。
如果有閒工夫和朋友交際,請把這些時間用在自我磨練上,也可以和擁有相同志向、價值觀相近的人一同相互切磋琢磨。我這麼說,是希望大家也察覺到「多年來的朋友」這句漂亮話背後隱藏的意義。
我必須大膽地直言,正因為原來的朋友雙方都原地踏步、沒有成長,所以才能夠一直是朋友。
◎個性決定命運?錯!是習慣決定命運
孔子說:「人雖然與生俱來的本性接近,但隨著後來的習慣不同,表現會愈差愈遠。」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篇〉
俗話說:「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習慣會深深滲進人的內心深處,最後表現出來宛如與生俱來的本性一樣,甚至大大地影響人的性格與行動。英國詩人約翰.德萊登(John Dryden,一六三一~一七○○年)曾說:「我們先養成習慣,然後習慣造就我們。」真是句至理名言。
我每天都會持續一件事,到目前已經四十多年,那就是「寫日記」。我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鼓勵我寫日記,從此以後,我就養成了這個習慣。
就算因為工作而疲累不堪、就算再晚回家,我一定會花十五分鐘坐在書桌前,簡要寫下當天發生的事情。因為真的已經變成「習慣」,對我來說一點也不以為苦。
不過,我的日記既不是單純的紀錄,也不是為了哪天可以快樂地回味而寫。我寫日記的主要目的,是透過書寫回顧一天的生活。
我另外有一本記事本,裡頭用黑筆寫滿密密麻麻的行程。一天之內排了二十件以上預定行程,可說是稀鬆平常。每項行程一結束,我就會用紅筆劃掉。當然,有些行程無法按預定日期執行。因為是以黑筆寫的,和紅筆一對照顏色格外醒目,望過去一目瞭然。
寫日記的時候,我會拿出記事本來看,把沒有被紅筆劃掉的項目列出來,找出為何無法執行的原因,並檢討今後應該如何執行。接著,我就會將這個項目移到隔天或是下週的行程表上。
此外,我也會在日記中騰出空間,寫寫自己的「心靈紀錄」。我常會攜帶一張「行動基準卡」,上頭寫著一些自己遵奉的信條。例如遵守時間、不要自滿、好好傾聽別人的意見、不必覺得不好意思、微笑打招呼、不要中傷他人。我會一邊看著這些信條,一邊反省自己一天的行動有沒有違背的地方。
為什麼我要這樣持續不間斷地寫日記呢?
這是為了反省。人如果不反省,就不會成長。寫日記最大的意義,就是修正計畫與自我反省。如果不反省,就無法將壞習慣趕出自己的人生,好習慣就無法養成。
再者,透過寫日記,更可以替一整天畫下句點。如果沒有達成目標,或是自己的行為與期望的人格出現落差,就會因原地踏步而感到懊悔不已。但一直憂慮下去也於事無補。因此,如果在日記中寫下自己的反省,可以幫助自己整理一天的心情。
也因為如此,我不會把煩惱帶上床。如果我已經在日記中反省過了,那麼所有的一切就畫下句點,也可以睡得很好,一覺到天亮。
我八歲的時候,母親讓我養成這個習慣的,如今我依舊感謝她。多虧了這個習慣,我每一天都可以持續往前進步,不斷改變自己。比起與生俱來的天性,習慣與涵養更能造就一個人,這是再清楚不過事實。
「思想」化為「行動」,如果進一步形成「習慣」的話,「命運」就會隨之改變。「命運」絕不是「宿命」,透過自己的一舉一動,就可以開拓自己的命運。
養成好習慣,就是最好的捷徑。
◎你必須讓大家信賴,不必讓大家理解
孔子說:「你可以做到服眾、讓人信賴,卻很難做到讓每個人都理解。」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泰伯篇〉
我把這句話解釋成:「有許多事是很難讓別人理解的。身為領導者,應該擁有受人信任的品格,要讓人覺得:『因為是他,他說的話、做的事,應該不會有錯吧。就交給他處理』。」
照我這樣解讀,「由」在這裡有「信賴」的含意,所以「由之」可以理解為「讓人信賴」。
舉我自己來說,我擔任和民董事長的時候,底下的員工好幾千人,我不可能每天和每位員工職員直接對話。當我計畫跨足新事業領域時,也不可能好員工全部找來,一個一個詳細說明我的想法。
在這個時候,我是否有辦法讓全體員工認為:「我相信董事長,他說的話不會錯」、「雖然有些地方我還不是很明白,但我會繼續追隨他」?
「我是受員工信賴的領導者嗎?」這是孔子給我的嚴格教誨。我也知道,自己平時的態度和行為,我的員工都在看。
◎憤怒心急,表現出來才有貴人相助
孔子說:「不是很想長進的人,我不會教他如何探索;不是很想表達想法的人,我不會教他如何說出想法。教他一種知識,他如果自己不能想懂三種相關知識,這種人不必再教。」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述而篇〉
「喀躂、喀躂、喀躂、喀躂……」
愈靠近教室,這樣低沉的聲音就愈清楚。我擔任特定非營利組織法人(NPO)School Aid Japan(按,總部於二○○一年成立於東京,二○○九年改制為公益財團法人School Aid Japan。支援柬埔寨、尼泊爾當地興建小學與孤兒院、孩童就學、提供糧食與就業機會等計畫)的理事長時,拜訪柬埔寨的托摩凱歐村(Ta Mol Kraom)一所小學時發生的事。
「這是什麼聲音?是小朋友在吵鬧嗎?」
當我憂心地走進教室時,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這個聲音竟然是桌子角敲擊地板發出的撞擊聲。小朋友為了把身子湊向黑板前方的老師,所以碰撞到桌子,桌子腳才會敲擊地板發出聲響。
好幾雙澄澈的雙眸凝視著老師,「好不容易終於可以讀書了」的心情,似乎快把他給淹沒了,這股喜悅瀰漫在教室之中。我很感動,全身起雞皮疙瘩,身體不停地顫動。當我尋問孩子關於未來的夢想時,他們的眼眸一邊閃耀著光芒,一邊開始接二連三地說著:「我想當老師」、「我想當醫生」。擁有夢想的人全身會閃耀著光芒,柬埔寨小朋友的笑顏,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
那麼,生活在日本的孩子又是如何呢?他們與柬埔寨的孩子相比,成長的環境富足了數倍,也能夠接受完整的教育;但是,只有少數的孩子,能像那群柬埔寨孩子一樣,明確地說出自己未來的夢想。年輕人也有所謂的尼特族(NEET,全稱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最早使用於英國),他們不工作、不就學、也不找工作或參加職訓,這類年輕人愈來愈多。
不過,這並不表示日本的小孩子和年輕人不好。他們大多直率、認真又很優秀;但是,沒有夢想。但這也有不得已的一面:他們就算不朝著目標拚命前進,還是可以有一定水準的生活。在食衣住行等方面都十分充裕、無虞的環境下,生活太舒服,要有夢想是很難的。
那麼,這樣的孩子要如何扭轉沒有夢想的處境呢?
其實,有個夢想並不困難,一開始只要是「我想過更富裕的生活」或是「提高生活水準」這類單純的目標就可以了。你為了追求這樣的目標,很自然地就會開始為自己的夢想打算更多,例如不斷磨練自己,來實現夢想,或是懂得為了自己以外的人追求幸福。
還有一件事更重要:達成夢想,並不是人生的目的。為了實現夢想,人會不斷朝著目標前進,前進的過程中除了磨練自己,並且讓人對自己抱著「感謝之意」,我覺得這才是人生在世上的目的。
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人們互相學習、關心,或是遇到貴人獲益良多。我認為孔子說的「不憤不啟」(不追求學問的人,我就不教他),正是這個意思。這句話也包含了另一個含意:對於沒有求知欲望的人,就算你教得再多,他也不會學習。事實也是如此,不是嗎?馬耳東風,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浪費時間。
唯有抱持夢想、不斷追求的人,才會遇到足以景仰為人生導師的人,並獲得教誨。渴望吧,追求吧,更要貪心地學習。就像探出身子、緊緊咬住學習樂趣的柬埔寨小朋友一般。
◎大家所謂的「友情」,沒那麼重要
孔子說:「與朋友交往,誠心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對方的志向跟你有落差,你不該跟他做朋友。」
──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學而篇〉
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是指「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些人會認為孔子這麼說有些嚴苛,甚至有人曾引用這一段話,說孔子是個冷漠的人。
可是,我非常贊成孔子的說法。別說冷漠了,我反而會認為,真不愧是孔子,我對他的敬意因此更加深了。我們這樣來看,如果將這段話解讀成「不要和人格上不值得信任、無法獲得尊敬的人結交朋友」,我想你...
作者序
《論語》,與人生重疊的一本書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愛讀哪一本書?」我的答案一定是《論語》。
緊接著,問我問題的人臉上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驚訝表情。「怎麼會喜歡讀這麼生硬的書啊?渡邊先生這個人還真怪。」這句話就算沒有說出口,我還是可以從他們的反應清楚知道,他們心裡是這麼想的。
對很多人來說,《論語》根本就是生硬的教科書,內容既艱澀,又難以親近。總之,《論語》真無聊。
我就直說吧,這些想法都是錯的。我就是為了打破這樣的成見,想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瞭解《論語》的真正價值,才決定寫這本書。
《論語》裡頭一字一句闡述的內容,是距今大約兩千五百年以前發生的事。而隨著科學的進步,人們的生活也起了很大的變化;然而,每次讀到《論語》中描述的人物時,我都體認到,所謂的「人」,根本上完全沒有任何改變。
「人應該怎麼過生活呢?」孔子接二連三地提出評論,每一句話都帶著喜愛人類的深意。
我經常將《論語》放在車上、床邊,只要一有空就拿起來反覆閱讀。
《論語》的內容一點也不艱深,通篇是孔子與弟子之間的問答,以淺顯易懂的詞句彙串連而成。不過,在簡潔的詞彙中,卻隱含著深遠的意義。我每讀一行,就會想起這幾天發生在生活周遭的事,不禁拿書中的內容對照反省:「那些事發生時,身為一個人,我是不是做了該做的事了呢?」沒想到短短一行的文句中,不但深藏著故事,還與我自己的人生重疊。
我必須先向讀者說明,我不打算在本書中「翻譯」《論語》,也沒有意圖一字一句解說孔子的話語。我只是將自己閱讀《論語》過程中想到的、感受到的,完完整整地寫下來。
雖說是至聖先師的語彙,但不必太過害怕。拿我來說吧,我對於闡述《論語》所需的知識、經驗都還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同樣讀得很開心。
那麼,請你跟我一樣,試著放膽讀《論語》、用《論語》吧。
渡邊美樹
《論語》,與人生重疊的一本書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愛讀哪一本書?」我的答案一定是《論語》。
緊接著,問我問題的人臉上就會出現不可思議的驚訝表情。「怎麼會喜歡讀這麼生硬的書啊?渡邊先生這個人還真怪。」這句話就算沒有說出口,我還是可以從他們的反應清楚知道,他們心裡是這麼想的。
對很多人來說,《論語》根本就是生硬的教科書,內容既艱澀,又難以親近。總之,《論語》真無聊。
我就直說吧,這些想法都是錯的。我就是為了打破這樣的成見,想讓更多人(特別是年輕人)瞭解《論語》的真正價值,才決定寫這本...
目錄
前言 《論語》,與人生重疊的一本書
第一章 為了夢想而學習,因學習而有夢想
1立志到成功需要十年,你幾歲立志?
2四十歲以後難找工作?你得讓工作來找你
3個性決定命運?錯!是習慣決定命運
4憤怒心急,表現出來才有貴人相助
5你念書不是為了自己,還得為別人
6憑知識做出來的夢,色彩繽紛
7我真的盡力了嗎?
8大量學習別人,走出獨特自己
第二章 朋友分四個層次,做人得懂兩件事
9大家所謂的「友情」,沒那麼重要
10朋友分四種層次
11你有說真話而不傷感情的朋友嗎?
12從別人身上觀察自己
13個人好惡和相處問題,先擺一邊
14如果人生只能有一個選項
15我的公司,工作手冊只有一個字
16做人的道理,只有兩個字
17你憑藉什麼讓別人追隨你?
18敬意,讓任何關係都持久
19死纏爛打的邀約,不算真朋友
第三章 人品與格調
20自我盤點之後的勇氣
21法律沒管到的,老天爺在看
22「均分」時,讓對方多拿些
23這個問題,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格
24說話慢點、手腳快點
25主管的「樣子」,不能裝
26你必須讓大家信賴,不必讓大家理解
27司機的識人術
28會承認錯誤的人,心胸寬大
29不承認錯的人,總是重複同樣的錯
30再給他一次機會的「正直」,你敢嗎?
31找藉口、怪別人,都是小人
32做對的事,錢會自動流進來
33不做四種事,就能做對的事
第四章 態度決定勝負
34人必須有強烈而不卑劣的「欲望」
35好像達不到的,才算是目標
36覺得喜歡,就不覺得難
37奢華享受是努力的結果,不是努力的目標
38年輕時候不必擔心「做過頭」
39對錢的態度,可分辨君子、小人
40什麼叫做有氣魄
41「交給我」、「我來負責」
42人生最大挑戰不是面對競爭,而是面對自己
43自個兒先動手,就會有人幫你
44什麼情況下,你可以讓上天作主
第五章 要求自己幾件事
45寫日記,為了整理自己
46每天要撥出三十分鐘「一個人」
47讓人家再麻煩也要來找你
48二萬九千九百三十天,等於一生
49解決問題第一步:往自己身上找原因
50從不反對你的,通常不是夥伴
51找到自己想做的事,人生沒有遺憾
第六章 人生每個階段,如何不留遺憾
52將來想徹底放鬆,現在得好好活著
53把一種事做透徹,就威力無比
54你找到「立足之地」了嗎?
55四十想不惑,三十得想清楚
56何時該知道如何不虛此生
57不要「見不得別人好」,不簡單的修養
58教人,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59聰明的人,知道自己哪裡無知
60節儉的人很少失敗
61要有專長但不被定型
62追求成功的動機,不能太淺薄
63要發揚道德,而非藉道德發揚自己
64一輩子都要堅持的態度是……
65你想讓別人怎麼記得你?
結語 別把時間看太短而誤判人生
前言 《論語》,與人生重疊的一本書
第一章 為了夢想而學習,因學習而有夢想
1立志到成功需要十年,你幾歲立志?
2四十歲以後難找工作?你得讓工作來找你
3個性決定命運?錯!是習慣決定命運
4憤怒心急,表現出來才有貴人相助
5你念書不是為了自己,還得為別人
6憑知識做出來的夢,色彩繽紛
7我真的盡力了嗎?
8大量學習別人,走出獨特自己
第二章 朋友分四個層次,做人得懂兩件事
9大家所謂的「友情」,沒那麼重要
10朋友分四種層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