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擁抱臺灣所有的慶典 許榮哲
在民間傳統的慶典裡,
有庶民的狂歡,
更有庶民的歷史與記憶。
──林文寶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日子是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的生日。每年這個時候,家鄉就會出現綿延數公里的神明陣頭,外地的親朋好友全都回來吃辦桌,熱鬧氣氛不輸農曆過年。
當時的我,天真的以為全臺灣都一樣,信仰同一個神,過同樣的慶典。長大之後才發現,臺灣一年之中,有百餘種不同的慶典,在各地熱鬧展開。
慶典最初的目的大多是為百姓消災,為人民祈福,過程中慢慢變成地方特色,最後甚至發展成觀光。雖然慶典的時代意義不斷在變,但不變的是它們豐富了臺灣的文化,變成了臺灣最動人的一部分,很多外國朋友便是從這裡開始認識臺灣的。
可惜的是人們大多只認得慶典的熱鬧外貌,對它的來由以及內涵,一無所悉。緣於此,四也出版公司找來優秀的作家,針對臺灣的慶典,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大冒險,從大甲媽祖繞境、平溪放天燈……一棒接一棒,接力完成這套原創的慶典童話。除了原創的故事之外,繪圖也力求跳脫傳統,為每一個人物重新設計造型。
除了想像,還有真實。針對不同的慶典,我們拜訪了當地耆老、文史工作者,搜集了第一手的資料,努力將一個又一個熱鬧非凡,卻又意義不凡的慶典,原封不動的搬到讀者眼前。
最有想像力的故事,最具創意的人物造型,傳遞的卻是臺灣最本土的慶典文化。從前,你只能擁有自己家鄉的慶典。現在,你可以擁抱臺灣所有的慶典。
作者序
一份答卷 管家琪
文學創作是無中生有,如果一開始就有些條條框框的限制,總會令創作者心生畏懼。而這也是創作者在面對「命題作文」式的約稿會覺得特別傷腦筋的原因。
何況此番四也出版公司所出的「題目」,我覺得真的是蠻難的──居然要我們以慶典故事為主體來創作一篇六千字的童話,並且當然要好看!
六千字,這算得上是一個小中篇了。
照說慶典故事本身就是故事,不過都是民間故事,那是廣義的「童話」,如今要寫成現代意義的童話,還要能照顧、交代到這個節慶的精神,這實在是很不容易。
此外,處理小中篇一定要有一條主線,否則故事走起來會很生硬,走不動,也不會好看。我在研究了有關「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資料之後,先找到其中的精神,這樣才能小題大作,然後再確定人物,並設計主線。
老實說,以前我很害怕「命題作文」式的約稿,但是這幾年來我的想法有些轉變;我現在覺得,如果能夠把「命題作文」寫好,這也是一種能力的展現,就好像老師如果能夠深入淺出,把小朋友教好,同時還要能教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也是很需要教學細胞的。再說「寓教於樂」本來也是兒童文學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只不過,想要做到真的很難。
最後,當然是很希望大家都會覺得我這份答卷做得還不錯。
繪者的話
遊走人間的精靈 詹雅茵
《千歲爺出任務》是四也出版公司這一系列叢書中,一部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童話,它講述了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的過程。而兒童讀物的出版有一定程度的教育責任,所以如何讓書中的插圖,在創新的風格中又能正確傳達此傳統節慶的意義,是我這次畫作上最大的挑戰。
故事中所有出現的角色,都是以精靈的形式遊走於人間,所以移動自由,體型也可變換,人類看不到他們,是我設計上的重點。角色設計上,我希望盡量突顯他們人性化,不完美非神性的一面。
仔細看,其實可以看出每個角色都有一個主要的代表色,而為了讓讀者容易親近,主角千歲爺則是以小孩子的形象出現。千歲爺雖然地位崇高身負重任,一開始卻是個搞不清楚狀況,逃避現實又有點任性的小孩子,過程中把負責迎接保護他的劍將軍、印將軍搞得雞飛狗跳,直到故事最後才終於體會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與意義,而獨立完成了送瘟的任務,是個名符其實為百姓著想的好千歲!
另外,三隻疫鬼雖然有不討喜的外形,容易被誤會成大壞蛋,但他們的內心其實跟一般人無異,甚至更膽小,更有小人物甘願認命的一面。
在使用媒材上,我選用飽和度高的壓克力顏料,因為我喜歡它的粗糙質感,那會讓整張畫作加強深度的特性。
至於全書畫面,我以明亮的色彩為主,並以泡泡取代沈重的冥紙和火焰,那是為了表達王船是被泡泡送出航而回到天庭繳旨的象徵,而不是被付之一炬。希望大家能喜歡我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