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實證醫學又稱實證健康照護,是謹慎地、明確地採用目前最佳的證據,作為照護病人臨床決策的參考。醫療健康照護人員在處置病患所面臨的問題時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實證醫學以流行病學和統計學的方法,從龐大的醫學資料庫中嚴格評讀、綜合分析找出值得信賴的部分,並將所能獲得的最佳文獻證據,應用於臨床工作中,使病人獲得最佳的照顧。整個實證醫學教學及學習的目標是養成醫療健康照護人員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一個模式,正確的應用可以提昇整體的醫療品質。
台灣近年在各醫療機構、研究單位及專科學會的努力推廣下、實證醫學應用於臨床醫療、醫學教育乃至提供衛生政策研擬的重要性日受肯定,醫療團隊包括護理、藥學、醫檢、中醫、復健、公衛等專業人才也陸續投入各相關領域的實證及推廣應用。實證醫學是臨床專業、病人價值,以及最佳研究實證三方面的整合。醫療健康照護人員針對所照顧病患的問題,以實證的精神進行探討,並且審慎嚴謹的流行病學精神,從事醫學研究與治療,進而以提昇醫療品質。
本書詳細介紹如何實行實證醫學的五大步驟,並簡要地介紹診斷、治療、病因、風險因子、預後及系統性回顧等各種研究及評讀要點,是現代醫療人員不可或缺的技能。實證醫學是具有科學方法,以及人文特質的診療模式,並且以病人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臨床行動,未來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醫療健康照護人員與病人可以很容易的從網路或其他管道獲得以實證為基礎的資訊,為了跟上醫學進展最新的腳步及病人被告知的權利,同時提供高品質的醫療照護,實證醫學應是醫學健康照護教育的核心原則,臨床經驗與實證醫學結合,以提供病人最適當之醫療照護。
台灣實證醫學學會 理事長
余光輝
序
本書是專為希望學習如何運用和教授實證醫學的臨床醫師而撰寫,為了忙碌的醫師方便閱讀,所以本書的設計取向盡量採精簡、實用。本書內容著重於實證醫學於臨床上的直接運用、運用的策略以及即時教導實證醫學。若需要更詳細關於策略的理論和方法學方面的相關討論,請查閱更詳盡的臨床流行病學教科書。
本書的重點隨著作者群的臨床經驗而持續跟著改變,以下是各作者的簡歷。Sharon Straus對於此書背後持續不斷發展的觀念是建立於醫學院學生時期在一般內科病房實習的經驗,當時她被資深的住院醫師要求提出針對每位病人治療計畫的證據。對她來說,這比在其他科別實習要有趣多了,過去,學習病人的處置計畫靠的是死背硬記,還有當時顧問教師偏好的重點。住院醫師訓練結束之後,她接受學士後臨床流行病學的訓練,在此期間激發了對實證醫學的興趣,後來到英國牛津跟隨Dave Sackett繼續研究工作,在此她對施行與教導實證醫學的熱情持續增溫。後來,她繼續向同事、導師和學員們學習,效法他們的教學技巧。她希望可以藉此改善照護病人的品質,而且還可以為她的學生和實習醫師們帶來更多的樂趣和挑戰,她在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
Paul Glasziou剛成為醫師沒多久時,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讀了Henrik Wulff的《理性診斷與治療》(Rational Diagnosis和Treatment),從此對實證醫學產生興趣。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感謝Arthur, Jorgen, John和Les),偶然地因為Dave Sackett在80年代末期至雪梨的訪問,而促使他回到臨床工作的領域。與Dave Sackett至McMaster University的短期訪問,讓他更相信研究真的可以用於改善照護品質。覺得較有實力去辨別和處置臨床既有的不確定性後,他繼續進行臨床工作,並不忘教導其他醫護工作人員詳細記錄臨床問題及其解答。至今,他仍為臨床工作中無數尚未以實驗探索的部分感到吃驚。不是寫道「我在醫學院沒學過」,而是很樂意將他的經驗在本書中與讀者分享。
Scott Richardson寫作這本書的想法進行得很緩慢。70年代時,他仍是一名實習醫師,他的一位老師要他閱讀一篇文獻,並依此判斷應如何治療一位病人,並且告訴他「當然,沒有人真的這麼做!」。住院訓練期間,Scott更努力地善用文獻,但卻覺得能幫助他的工具很有限。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偶然接觸了臨床流行病學和嚴格評讀之後,Scott於本書中的部分想法逐漸成形,並將其運用在臨床上與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課程中。Scott先後在Rochester、Hamilton、Oxford、San Antonio、Dayton等大學,與包括本書的共同作者一同進行實證醫學的工作,把先前的想法轉化為符合現今臨床需求的工具,並與世界各地實證醫學的專家共同合作,藉由善用實證研究來增進醫療照護品質。
Brian Haynes在醫學院的第二年,上了一堂由精神科醫師主講有關佛洛伊德理論的課程,從此就開始對實證和臨床實務之間的關係感到困惑。當課程中有人提問:「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佛洛伊德的理論是對的?」,這位精神科醫師自己也承認,佛洛伊德的理論缺乏良好的實證基礎,他本身其實也不相信這些理論,只是系主任要他以此為講題罷了。這個經驗使得Brian將畢生投入:結合臨床實務以及臨床流行病學研究以「取得實證」,但卻發現全世界的醫學研究結果並沒有被即時和以可靠的方式傳遞給臨床醫師以及病人使用。Brian利用短期休假投入醫療資訊的研究,並深入了解知識是如何散播和利用,以及臨床人員和病人如何使用並受惠於「目前最佳的實證」。以此為基礎,他繼續發展幾個不同的實證基礎資源,包括ACP Journal Club、實證醫學、實證護理、實證精神科學,都有紙本以及電子版,方便臨床醫師取得現有的最佳實證。目前,他更進一步研究如何將實證與臨床實務結合的方法,希望以價格低廉、普遍的精緻實證,讓臨床醫師可以隨時取用。這也告訴我們他是個夢想家……
本書中,會不斷談到「我們的」病人,這不代表他們是我們所擁有或受制於我們,而是表現出對每位病人所應負的照顧和服務的義務和責任。
我們並不認為這本書的內容是完美無缺,而且也不確定哪裡有哪些錯誤。如果您發現了任何錯誤,請上我們的英文網站告訴我們,為了聊表謝意,我們會將您的大名加入再刷的版本中。
為了使本書的內容能夠對病人有幫助,我們希望使用本書的臨床醫師能夠先掌握臨床技能,包括病史詢問、身體檢查等等,否則實證醫學根本沒辦法開始(假設診斷)也無法結束(整合有效、重要的實證,並結合病人的價值觀和期望)。我們也鼓勵持續終身學習,就如同T. H. White,在《永恆之王》(The Once and Future King)所言:「學習是唯一永不枯竭、永不孤絕、永不痛苦、永無恐懼、永無悔恨的心靈源泉。」不要害怕學習新知帶來的挫折與屈辱,也不要害怕承認自己的不確定以及好奇心,否則不知何時我們就會被時代的洪流遠遠丟在後面,沒有進步的能力。最後,我們鼓勵您加入我們的行列,與我們一同享受實證醫學研究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