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消化內科疾病
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穿孔
按摩大赫穴、氣穴,保養消化道
此病是潰瘍病嚴重的併發症之一,大多是因患者對潰瘍病沒有足夠認識和有效的治療,導致潰瘍逐漸加深,最終引起穿孔。穿孔後,胃、十二指腸中的內容物如胃酸、膽汁等流入腹腔,因而併發急性腹膜炎。
◎專家診斷
●症狀簡介
症狀分析 大部分患者有潰瘍病史,穿孔前症狀常會加重。
患者出現面色蒼白、皮膚濕冷、焦急憂慮、呼吸短而淺、脈搏增快等現象。
初起多在上腹正中或偏右,突然發生劇痛,持續性而有陣發性加劇,很快向全腹擴散,但仍以上腹部或右下腹為主。患者靜臥不動。兩髖微屈則腹痛可顯著減輕。
腹肌僵硬及壓痛:腹肌明顯緊繃,硬如「木板」,以上腹部更為顯著。全腹均有壓痛及反跳痛,以上腹部及右下腹更為嚴重。
噁心嘔吐:晚期由於腸麻痺引起腹脹,所以腹部聽診時腸鳴音多消失。
腹腔內積氣:由於穿孔後空氣進入腹腔,檢查時可發現肝濁音界縮小或消失。此時照X光片,可發現膈下與肝陰影之間有半月形透明區。
●中西療法
確診後,應盡早動手術。
(一)術前準備
在手術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包括讓患者採半臥位、禁食、進行胃腸減壓、抗生素、靜脈注射等基本治療,用來改善全身情況,再進行手術。
(二)手術方法
1 穿孔縫合修補術。在縫合有困難或不可能縫合時,則用大網膜填塞穿孔處,並固定於穿孔周圍。
2 胃大部切除術。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大赫穴 氣穴
大赫穴:仰臥,將一隻手掌放在腹部,掌心朝內,拇指剛好位於肚臍眼,無名指所在位置就是這個穴位,用雙手的4指頭輕輕壓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壓揉3~5分鐘。
氣穴:一隻手掌的4指併攏,拇指收起,放在腹部,掌心朝內,食指剛好位於肚臍眼處,小指所在的位置就是這個穴位,用雙手的4指頭輕輕壓揉這個穴位,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壓揉1~3分鐘。
●追加穴位 肓俞穴 內庭穴
肓俞穴:正坐或仰臥,舉起兩手,掌心向下,用中指的指尖垂直下按肚臍旁的穴位;深深地吸氣,讓腹部下陷,用中指的指尖稍稍用力揉按穴位,有熱痛感;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1~3分鐘。
內庭穴:正坐屈膝,把腳抬起,放在另一條腿上,把對側手的4指放在腳掌底部,托著腳,手的大拇指放在腳背上,彎曲大拇指,用指尖下壓揉按內庭穴,有脹痛的感覺。早、晚各揉按1次,先左後右,每次揉按1~3分鐘。
◎特效1:大赫穴
●功能主治
此穴具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經常按摩此穴,可以治療泄瀉、痢疾等消化系統疾病,對胃、十二指腸穿孔等病症,有較好的調理保健作用。
此穴還是治療生殖系統的特效穴位,對男性陽萎、早洩、遺精,女性子宮脫垂、帶下、月經不調、經痛等症,均具有較好的療效。
●標準取穴
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5等分,從肚臍往下4/5點的左右各1指寬處,即為此穴。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平躺,將一手掌放於腹部,掌心朝內,拇指剛好位於肚臍眼,無名指所處的位置即是。
●配伍治病
陽萎、遺精、帶下:大赫穴配陰交、帶脈、大敦和中極等穴
男科病、不育症:大赫穴配命門、腎俞、志室和中極等穴
功用:散熱生氣
◎特效2:氣穴
●功能主治
此穴具有補益衝任的作用。
長期按摩此穴,能夠有效治療泄瀉、痢疾、胃炎、十二指腸炎、月經不調、白帶、小便不通、陽萎、生理不順、腰背疼痛等疾病。
配天樞穴、大腸俞穴,治療消化不良;配中極穴、陰陵泉穴、膀胱俞穴,治療小便不利;配氣海穴、三陰交穴、腎俞穴、血海穴,治療月經不調、陽萎、不孕不育症。
●標準取穴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站立,將一手掌的4指併攏,拇指收起,放於腹部,掌心朝內,食指剛好位於肚臍眼,小指所處的位置即是。
●配伍治病
消化不良:氣穴配天樞穴、大腸俞穴
生殖系統疾病:氣穴配氣海、三陰交、腎俞、血海等穴
泌尿系統疾病:氣穴配中極、陰陵泉、膀胱俞等穴
功用:補益衝任
◎追加:肓俞穴
本穴位內物質是來自胞宮(子宮)中的膏脂之物,膏脂之物由本穴外輸體表,因此名「肓俞」。主治腹痛繞臍、嘔吐、腹脹、痢疾、泄瀉、便祕、疝氣、月經不調、腰脊痛、胃炎、腸炎等症。
●標準取穴
該穴位於人體的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或仰臥,舉兩手掌心向下,以中指指尖垂直下按臍旁穴位即是。
●這些症狀也有效
腹痛、痢疾、便祕、疝氣、月經不調、腰背疼痛
第二章 呼吸科疾病
哮喘
按摩廉泉穴、神封穴,緩解哮喘見效快
「哮喘」是因支氣管痙攣所引起,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罹患此病,因此,它是一種很常見的呼吸道疾病。
◎專家診斷
●症狀簡介
哮喘分為「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氣管炎」2種,兩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很相似。
症狀分析 反覆發作的呼氣性呼吸困難,發作時不能平臥,發作將止時咳出白色泡沫痰。
肺部聽診,兩肺滿布哮鳴音。
哮喘性支氣管炎,通常有慢性咳嗽史。
●中西療法
確診後,應盡早動手術。
(一)貼敷療法
主要應用於支氣管哮喘。
藥物:細辛、甘遂、白芥子各7錢5分,延胡索1兩5錢。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將1/3粉末(一次貼敷用量),用生薑汁80c.c.調為糊狀,製成藥餅6個。或加用麝香0.5公分,研細後均分6份,放在藥餅中間。
貼法:將藥餅放在直徑約3寸的圓形布上,貼在百勞、肺俞、膏肓3個穴位上(左右對稱共6個穴位)。
療程:伏天貼敷,每10天貼敷1次,共3次,最好在上午11時至下午1時貼敷。連續貼敷3年。
(二)抗感染治療
對細菌或病毒感染應選擇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藥物,應避免長期反覆使用抗生素。
西藥推薦 發作
較輕時 氨茶鹼0.1克,每日3次。兒童每次4~6毫克/千克,每日3次。或合併非那根25毫克(兒童每次0.5~1毫克/千克),每日1至2次。
麻黃素25毫克,每日3次。兒童每次0.5~1毫克/千克,每日3次。
0.5%異丙基腎上腺素溶液噴霧吸入,1日數次。
症狀
較重時 腎上腺素:1000水溶液0.3~0.5c.c.,皮下注射。兒童用半量。有心臟病、高血壓、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忌用。
氨茶鹼0.25克,兒童每次2~4毫克/千克,加入50%葡萄糖20~40c.c.中,靜脈緩注。
持續
哮喘時 給患者吸入氧氣。
可先用氨茶鹼0.5克加入5%葡萄糖液500c.c.內以作為靜脈滴注。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廉泉穴 神封穴
廉泉穴:正坐或仰臥,伸出右手,手掌心向右,手指尖向上,大拇指彎曲,用手指尖按揉下巴下穴位,這個部位就是該穴,大拇指彎曲,用指尖從上往下按揉下巴下穴位,有痠、麻、脹的感覺。交替用左右手的大拇指按揉穴位,先左後右,每次按揉1~3分鐘。
神封穴:將兩隻手的4指併攏,手掌心朝內,分別放在胸部邊沿的位置,此時,中指所在的部位就是神封穴。兩隻手的4指併攏,輕輕按揉兩側胸部邊沿的神封穴,一按一放,持續1~3分鐘。
●追加穴位 少商穴 三間穴
少商穴:將大拇指伸出,用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輕輕握住此大拇指,另一手大拇指彎曲,用指甲的甲尖垂直掐按,有刺痛感。依次掐按左右兩手,每次各1~3分鐘。
三間穴:一隻手平放,稍稍側立,用另一隻手輕輕握住,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垂直掐按穴位,有痠痛感。分別掐按左右兩手,每次各1~3分鐘。
◎特效1:廉泉穴
●功能主治
主治舌僵(舌僵硬活動不靈),言語不清,舌根急縮,舌下腫痛,舌緩流涎。
對口腔炎、吞嚥困難、哮喘等病症,長期按壓此穴,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標準取穴
廉泉穴位於人體的頸部,當前正中線上,喉結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伸右手, 掌心向右,指尖向上,彎曲大拇指,用指尖扣按下巴下穴位即是。
●配伍治病
舌僵不語、舌下腫痛、舌緩流涎:廉泉穴配金津、玉液和天突等穴
功用:收引陰液
◎特效2:神封穴
●功能主治
此穴具有升清降濁之功能。
長期按壓此處,對咳嗽、哮喘、胸肋脹滿、嘔吐、不嗜飲食、乳癰等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配陽陵泉穴、支溝穴,可治療胸肋脹痛;配肺俞穴、太淵穴,具有宣肺理氣、止咳平喘之功效;配肝俞穴、陽陵泉穴,可疏肝利膽,鎮靜止痛。
●標準取穴
前正中線旁開2寸。正當第4肋間隙。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將4指併攏,掌心朝內,放置於胸部邊沿位置,中指所在的位置即是。
●配伍治病
胸脅脹痛:神封穴配陽陵泉穴和支溝穴
功用:降濁升清
◎追加1:少商穴
屬手太陰肺經穴位。呼吸系統疾病如哮喘、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扁桃腺炎或小兒驚風、喉部急性腫脹、呃逆(打嗝)等,都可以用「少商穴」來調治。
●標準取穴
雙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將大拇指伸出,以另一手食、中2指輕握, 再將另手大拇指彎曲,以指甲甲尖垂直掐按拇指指甲角邊緣即是。
●這些症狀也有效
感冒、腮腺炎、扁桃腺炎
◎追加2:三間穴
屬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因肺與大腸互為表裡,如果肺氣不暢、津液不能下達,將導致大便祕結,如果大腸實熱、腑氣不通,亦可能引發呼吸困難。上述狀況均可因按摩三間穴而獲得改善。
●標準取穴
在手背,第2掌指關節橈側近端凹陷中。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將手平放,稍稍側立,用另手輕握,彎曲大拇指,用指甲垂直掐按另一手食指指節後邊緣凹陷處即是。
●這些症狀也有效
便祕、風火牙痛(急性牙齦炎)、手指及手背紅腫
第三章 五官科疾病
鼻炎
按摩迎香穴、風池穴,時時順暢呼吸
急性鼻炎(一般稱為傷風)反覆發作、有害的刺激性氣體長期影響等因素,都會導致慢性鼻炎的發生。
◎專家診斷
●症狀簡介
慢性單純性鼻炎
可呈現交替性,即左側臥時左鼻腔阻塞,右側臥時右鼻腔阻塞。鼻涕多:為黏液性、黏液膿性或膿性分泌物。症狀有嗅覺減退,頭脹頭昏,咽部不適。鼻黏膜瀰漫性充血、鼻甲腫脹、黏膜表面或僅於鼻腔底部有分泌物積聚,而中鼻道及嗅溝沒有膿液。這也是不同於副鼻竇炎之處。
肥大性鼻炎
肥大性鼻炎一般是由慢性肥厚性鼻炎發展而來,主要表現為鼻黏膜逐漸變厚,收縮功能減退,鼻塞程度加重,下鼻甲黏膜呈暗紅色,表面凹凸不平呈桑葚樣,骨膜及骨組織增生,鼻甲骨骨質也會呈肥大改變。它與慢性單純性鼻炎的區別是:滴麻黃素等藥物後肥厚黏膜無明顯收縮,鼻塞亦無改善。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態反應性鼻炎」,多因天氣變冷、多風、粉塵、某些植物花粉、蟲、寵物毛等外界過敏原刺激,而引起以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為主要症狀的疾病,過敏性體質更容易發作。
萎縮性鼻炎
萎縮性鼻炎進展很慢,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鼻黏膜萎縮乾燥,骨膜、鼻甲骨萎縮,鼻腔寬大有膿痂,附有黃綠色痂皮。病人嗅覺減退,伴隨有頭痛及少量鼻出血,呼出氣體很臭(早期不臭),故稱「臭鼻症」。
此類型女性多於男性,山區多於平原。一般認為此病與遺傳、維生素缺乏、內分泌功能紊亂、鼻腔慢性炎症、鼻甲手術切除過多以及物理、化學因素刺激有關。
症狀分析 慢性鼻炎 鼻塞:可呈現交替性,即左側臥時左鼻腔阻塞;右側臥時右鼻腔阻塞
鼻涕多:為黏液性、黏液膿性或膿性分泌物。
症狀有嗅覺減退,頭脹頭昏,咽部不適。
檢查鼻腔發現:鼻黏膜瀰漫性充血、鼻甲腫脹、黏膜表面或僅於鼻腔底部有分泌物積聚,而中鼻道及嗅溝沒有膿液。這也是不同於副鼻竇炎之處。
肥大性鼻炎 鼻黏膜逐漸變厚,收縮功能減退,鼻塞程度加重。
下鼻甲黏膜呈暗紅色,表面凹凸不平呈桑葚樣。
骨膜及骨組織增生,鼻甲骨骨質也會呈肥大改變。
過敏性鼻炎 突發性的鼻塞、鼻癢、打噴嚏、大量流清水鼻涕。
檢查時可見鼻黏膜顏色比較蒼白(紫灰色)及水腫。
常有其他過敏性疾病史,如哮喘、蕁麻疹等。
萎縮性鼻炎 鼻黏膜萎縮乾燥,骨膜、鼻甲骨萎縮,鼻腔寬大有膿痂,附帶有黃綠色痂皮。
病人嗅覺減退,伴隨有頭痛及少量鼻出血,後期呼出氣體很臭。
●中西療法
慢性單純性鼻炎
(一)中藥:蒼耳子3錢,辛夷花3錢,水煎服。
(二)局部治療:目的是消除鼻黏膜腫脹,保持鼻腔呼吸道的通暢和分泌物的
順利排出。
1 用1%~2%麻黃素溶液或鼻眼淨滴鼻,每日3至4次(「鼻眼淨」久滴反而促使鼻塞加重,不宜久用)。
2 用10%大蒜液滴鼻,要達到咽部,效果較好。
3 鵝不食草(鮮)2兩,加米酒適量,浸10天濾過備用,用棉花沾藥汁塞入鼻腔內或滴鼻。
4 70%鵝不食草(食胡荽)汁100c.c.,氯化鈉1克,麻黃素0.5克,苯海拉明0.15克,製成滴鼻劑,每日1至2次。
肥大性鼻炎
同慢性單純性鼻炎。一般治療方法無效時,可考慮進行下鼻甲硬化劑注射療法或鼻甲部分切除術。
過敏性鼻炎
(一)與慢性單純性鼻炎相同。另外,用鵝不食草乾粉製成的25%軟膏塗鼻腔有一定效果,還可加服抗過敏藥物。
(二)按摩法。
萎縮性鼻炎
(一)清除膿痂:一般用溫熱生理食鹽水、2%小蘇打水或3%硼酸水灌洗鼻腔。
(二)滴鼻:用0.5%鏈黴素溶液或含薄荷的油劑(如石蠟油);還可用石蠟油、麻油、菜油等油類,每日滴3至5次。
(三)患者應多接受陽光照射,多攝取含有維生素A的胡蘿蔔或其他多種維生素。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迎香穴 風池穴
迎香穴:正坐或仰臥,雙手輕握拳,食指伸直,用食指的指腹垂直按壓穴位,有痠麻感,也可單手拇指與食指彎曲,直接垂直按壓穴位。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按壓1~3分鐘。
風池穴:正坐,舉臂抬肘,手肘大約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放在耳後,手掌心朝內,手指尖向上,4指輕輕扶住頭(耳上)的兩側,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揉按穴位,有痠、脹、痛的感覺,重按時鼻腔還會有痠脹感。左右兩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揉按1~3分鐘。
●追加穴位 神庭穴 列缺穴
神庭穴:正坐或仰臥,雙手舉過頭,手掌心朝下,手掌放鬆,自然彎曲,手指尖下垂,大約成瓢狀,中指指尖觸碰的部位就是穴位。左右手的中指的指尖垂直,相併放在穴位上;指甲或指背輕觸。用雙手中指的指尖揉按穴位,或用指甲尖掐按穴位,每次揉按或掐按3~5分鐘。
列缺穴:兩隻手的拇指張開,左右兩手的虎口接合成交叉形,右手食指壓在左手的橈骨莖狀突起的上部,食指尖到達的地方,用食指的指腹揉按,或用食指的指甲尖掐按,會有痠痛或酥麻的感覺。先左手後右手,每次各揉(掐)按1~3分鐘。
◎特效1:迎香穴
●功能主治
本穴主治鼻病,除鼻腔閉塞、嗅能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
對於顏面神經麻痺、顏面組織炎、喘息、唇腫痛、顏面癢腫等病症,長期按壓此穴,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功效。
●標準取穴
人體的臉部,在鼻翼旁開約1公分鼻唇溝中。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雙手輕握拳,食指中指併攏,中指指尖貼鼻翼兩側,食指指尖所在的位置即是。
●配伍治病
急慢性鼻炎:迎香穴配印堂、合谷穴
顏面神經麻痺、面肌痙攣:迎香穴配四白穴、地倉穴
功用:通竅活絡、止血驅蟲
◎特效2:風池穴
●功能主治
本穴能清熱醒腦,在美容院、理髮廳工作的人,大都會在剪髮、洗頭後,為顧客附帶按壓此穴,因其有很好的醒腦、明眼功效。
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僵痛、眼疾、鼻炎、耳鳴,耳聾、咽喉疾病、腰痛等病症,長期按壓此穴,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標準取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舉臂抬肘,肘約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置於耳後,掌心向內,指尖朝上,4指分別輕扶頭(耳上)兩側。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配伍治病
偏正頭痛:風池穴配合谷穴和絲竹空穴
目痛不能視:風池穴配腦戶穴
功用:壯陽益氣
◎追加:神庭穴
神庭穴屬督脈穴位。重感冒、暈車、暈船等兼有頭昏、嘔吐、眼昏花的症狀,神庭穴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效,古籍有「頭暈、嘔吐、眼昏花,神庭一針病如抓。」的記載。另外,按摩此處對鼻部炎症也很有效。
●標準取穴
該穴位於人體的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舉手過頭,掌心朝下,手掌放鬆,自然彎曲,指尖下垂,約成瓢狀。中指指尖觸碰處所在穴位即是。
●這些症狀也有效
重感冒、頭暈嘔吐、驚悸不安、失眠、癲癇
第四章 心血管科疾病
高血壓
按摩百會穴、湧泉穴,勝過口服降壓藥
「高血壓」其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通常認為和長期精神緊張與遺傳有關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與「繼發性高血壓」2種。以下介紹的是「原發性高血壓」。
◎專家診斷
●症狀簡介
哮喘分為「支氣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氣管炎」2種,兩者的臨床表現和治療很相似。
症狀分析 症狀複雜,常見的有:頭痛、頭暈、頭脹、耳鳴、心悸、四肢發麻、脖子僵硬、煩躁、失眠等。
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
具有高血壓的節律。
●中西療法
(一)中醫辨證施治
1 肝陽上亢:
適應症:面赤,目紅,頭暈,頭痛,大便不通,舌紅苔黃膩,脈弦或弦滑有力,宜平肝清火。
藥方:川芎1錢半至3錢,夏枯草4至6錢,龍膽草3錢,黃芩2至3錢,鉤藤3至5錢(後放),牡蠣5錢至1兩(先煎),磁石5錢至1兩(先煎),水煎服。
2 腎陰不足:
適應症:耳鳴,心跳,頭暈,頭痛,眼花,失眠,舌質紅或光紅無苔,脈細弦,宜滋腎平肝。
藥方:玄參3至4錢,枸杞2至3錢,生地3至4錢,天冬1錢半至3錢,珍珠母1至2兩(先煎),牡蠣1至2兩(先煎),石斛2至4錢(打碎,先煎),水煎服。
(二)西藥治療
應配合降壓、鎮靜與減少血管脆性的藥物使用。
中藥推薦 內服1:豨薟草2兩,水煎服。
內服2:青木香1兩,紅糖為引,水煎服。
內服3:花生葉1至2兩,水煎服。
內服4:野菊花、夏枯草各3錢,水煎服。
西藥推薦 降壓藥1:β受體阻斷劑:噻嗎心安5~10毫克,每日2至3次,或美托洛爾25~50毫克,每日2次。
降壓藥2: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地平10毫克,每日3次。
降壓藥3: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卡托普利12.5~25毫克,每日3次。
降壓藥4:其他有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ARB)和α受體阻制滯劑等。
鎮靜劑1:利眠寧10毫克,每日3次。
鎮靜劑2:苯巴比妥0.015~0.03克,每日3次。
其他內服:減少血管脆性藥物:複方路通片1~2片,每日3次。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百會穴 湧泉穴
百會穴:正坐,舉起雙手,張開虎口,大拇指的指尖碰觸耳尖,手掌心向頭,4指朝上,雙手的中指在頭頂正中相碰觸;先將左手的中指按壓在穴位上,再將右手的中指按在左手中指的指甲上,雙手的中指交疊,同時向下用力揉按穴位,有痠脹、刺痛的感覺。每次揉按1~3分鐘。
湧泉穴:正坐,把一條腳蹺在另一條腳的膝蓋上,腳掌盡量朝上,用另一側的手輕握住腳,4指放在腳背上,大拇指彎曲並放在穴位處,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推按穴位,有痛感。左右腳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鐘。
●追加穴位 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正坐,將一隻腳蹺起,放在另外一隻腳的膝腿上,一隻手輕輕握住膝下,大拇指彎曲,用拇指的指尖從下往上用力揉按,會有刺痛和微痠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每次揉按1~3分鐘。
◎特效1:百會穴
●功能主治
有開竅寧神的功效,主治失眠、神經衰弱。
有平肝息風的功效,主治頭痛、眩暈、休克、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鼻孔閉塞。
有升陽固脫之效,主治脫肛、子宮脫垂等,長期按壓此穴,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標準取穴
人體百會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舉雙手,虎口張開,大拇指指尖碰觸耳尖,掌心向頭,4指朝上。雙手中指在頭頂正中相碰觸所在穴位即是。
●配伍治病
中風失聲不能言語:百會穴配天窗穴
小兒脫肛:百會穴配長強穴和大腸俞穴
功用:升陽舉陷,益氣固脫
◎特效2:湧泉穴
●功能主治
有益腎、清熱、開鬱之特效,因而被列入回陽九針之一。
古籍《針灸銅人》記載,湧泉穴對「治腰痛、大便難」有特效。
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癲癇、女子不孕、月經不順、陰癢、陰挺(子宮脫垂)等,常掐按此穴,都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效。
●標準取穴
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在足前部凹陷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蹺一腳於另一膝上,腳掌朝上,用另一手輕握,4指置於腳背,彎曲大拇指按壓處即是。
●配伍治病
喉痺:湧泉穴配然谷穴
熱病挾臍急痛:湧泉穴配陰陵泉穴
功用:散熱生氣
◎追加:陰陵泉穴
屬足少陰脾經穴位,為脾經經氣聚集之穴,五行屬水,與水經的腎和膀胱關係密切,能清脾理熱,宣泄水液,化濕通陽,因此對通利小便有特效,並有利於降低血壓。
●標準取穴
小腿內側,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將一腳蹺起,置放於另一腿膝上。另一側手輕握膝下處,拇指指尖所在的膝下內側凹陷處即是。
●這些症狀也有效
尿瀦留(小便解不出)、水腫、腹脹腹痛
第五章 泌尿生殖科疾病
月經不順、經痛
按摩太溪穴、滑肉門穴,調理月經好幫手
「月經不順」是指由於卵巢功能不正常所引起的月經週期超前或延遲,月經週期紊亂,或經血過多或過少。如果出現月經不順,應當及時治療,不能忽視。
◎專家診斷
●中西療法
月經是女性正常的生理現象,但是由於受到環境影響、健康狀況和其他疾病的影響,會出現月經不順的現象。因此,在治療時應了解病因,進行婦科檢查,以對症治療。
1 血熱:月經提前,經量較多,顏色鮮紅,口乾,便祕,舌質紅,脈弦數,宜清熱涼血。生地5錢,當歸、黃芩、白芍、荊芥各3錢,川芎1錢,煎湯服。
加減法:經量過多者,可以增加旱蓮草5錢,藕節5錢,生蒲黃(包)、生地榆各3錢。經期延長、淋漓不止者,可以加烏賊骨(海螵蛸)5錢,烏梅炭3錢,牡蠣1兩(先煎)。
2 虛熱:月經提前,經量較少,顏色淡,頭暈,耳鳴,腰痠,舌紅或光,脈細數,宜養陰清熱。生、熟地各5錢,地骨皮4錢,白芍、元參、當歸各3錢,川芎1錢,煎湯服。
3 虛寒:經期延後,經量少,顏色暗淡,怕冷,舌苔發白,脈沉遲,宜養血溫經。益母草、熟地各5錢,白芍、香附、當歸各3錢,川芎1錢半,艾葉、肉桂各1錢(後放)。
加減法:經量過少者加仙靈脾、巴戟肉或仙茅各3錢,紅花1錢半。
中藥推薦 血熱:固經丸,每日3錢,分2次服。
虛熱:知柏八味丸,每日3錢,分2次服。
虛寒:艾附暖宮丸,每日3錢,分2次服。或當歸片,每次5片,每日3次。
月經不順 珍珠菜根1兩,加酒、糖適量,水煎服。
野菊花根2兩,加紅糖適量,水煎服。
珍珠菜根1兩,加酒、糖適量,水煎服。野菊花根2兩,加紅糖適量,水煎服。
月經過多 旱蓮草5錢至1兩,水煎服。
雞冠花5錢,土牛膝1兩,萬年青根1兩,水煎服。
陳棕炭6錢,地錦草、紫珠草各3錢,水煎服。
西藥推薦 內分泌週期治療:在月經的第5天開始,每晚服已烯雌酚1毫克,連服20天,最後5天,每天加黃體酮10毫克,肌肉注射。 在治療完畢後3~5天月經來潮。可連續進行3個週期。必要時可用複方炔諾酮治療或複方甲地孕酮,服法是在月經的第5天起,每晚服1片,共服20天。
月經量多,可以在生理期間,注射丙酸睾丸酮25毫克,每日1次,連續2~3天。經量減少後可減為3天注射1針,1個月內總量不得超過250毫克。
子宮收縮劑:益母流浸膏,每日3次,每次3c.c.。
止血藥:仙鶴草素,肌肉注射,每次5c.c.。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太溪穴 滑肉門穴
太溪穴:正坐垂足,抬起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膝蓋上,用另一側的手輕握腳,4指放在腳背上,大拇指彎曲,從上往下刮按,有脹痛感(注意,不要用力過度,尤其是孕婦更要特別小心力道)。左右腳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1~3分鐘。
滑肉門穴:仰臥或正坐,舉起雙手,掌心向下,放置在肚臍上1寸,旁開2寸的部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垂直下按,因為此處肉厚,所以要稍微用些力,再向外拉,用力揉按,有痠、脹、痛的感覺。早、晚各按揉1次,每次按揉1~3分鐘。
●追加穴位 血海穴 三陰交穴
血海穴:正坐,蹺起左腿,放在右腳的膝腿上,用右手掌按住左膝,食指、中指等4指放在膝上,拇指放在膝蓋內側上方,大拇指彎曲,用大拇指的指尖按揉穴位,有脹、痠、微痛的感覺。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每次大約按揉3~5分鐘。
三陰交穴:正坐,抬起一隻腳,放置在另一條腿上,一隻手的大拇指除外,其餘4指輕輕握住內踝尖,大拇指彎曲,用指尖垂直按壓脛骨後緣,會有強烈的痠痛感。每天早、晚各按1次,每次大約揉按1~3分鐘。注意:孕婦禁按此穴位。
◎特效1:太溪穴
●功能主治
有益腎、清熱、健腰膝、調節內臟之效能。主治腎炎、膀胱炎、月經不順、遺尿、遺精、神經衰弱、腰痛、足底痛等病症。
用刮按法治療男性攝護腺疾病及婦女子宮疾病有特效。
咽喉腫痛、耳鳴、失眠,脫髮等,常按揉此穴,都有很好的保健調理作用。
●標準取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抬一腳置於另腳膝蓋上。用另一手輕握,4指置放腳背,彎曲大拇指按壓即是該穴。
●配伍治病
熱病煩心,足寒涼:太溪穴配然谷穴
腎絞痛:太溪穴配腎俞穴
心痛如錐刺:太溪穴配支溝穴、然谷穴
功用:清熱益氣
◎特效2:滑肉門穴
●功能主治
此穴主治吐舌、舌僵硬、重舌(舌下生舌的病)等疾病。
對消除脂肪、健美減肥具有很好的效果。
對慢性胃腸病、嘔吐、胃出血、月經不順、不孕症、腸套疊、脫肛等病症,持續長期按壓,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配伍足三里穴,對胃病有不錯的療效。
●標準取穴
人體的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處即是。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仰臥或正坐,拇指與小指彎曲,中間3指伸直併攏,手指朝下,以食指第1關節貼於肚臍之上,則無名指第2關節所在位置即是該穴。
●配伍治病
胃痛:滑肉門穴配足三里穴
功用:健美減肥、潤滑脾胃
◎追加1:血海穴
屬足太陰脾經穴位。此穴是人體脾血的匯聚之處,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能清血利濕,治療一切血液病及月經不順、崩漏、閉經等症。對蕁麻疹也有一定療效。
●標準取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蹺左腿置放在右腿膝上,將右手拇指以外的4指併攏,小指尖置於膝蓋骨內側的上角,則食指指腹所在位置即是該穴。
●這些症狀也有效
蕁麻疹、丹毒、膝痛
◎追加2:三陰交穴
屬足太陰脾經穴位,此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療效卓著,主治子宮出血、月經不順、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等症,對男性疾病也有一定療效。
●標準取穴
小腿內側,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抬腳置另一腿上,以另一側手除拇指外的4指併攏伸直,並將小指置於足內踝上緣處,則食指下,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處即是該穴。
●這些症狀也有效
陽萎、婦科疾病、腹瀉、神經衰弱
第六章 神經科疾病
坐骨神經痛
按摩承扶穴、風市穴,讓你坐立自如
「坐骨神經痛」是指坐骨神經通路及其分布區域內的疼痛。此病痛主要是由其他疾病引發,如坐骨神經炎、腰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腫瘤、子宮附件炎、糖尿病等。
◎專家診斷
●症狀簡介
症狀分析 體徵:站立時,身體略向健康一側傾斜,患病側的下肢在髖、膝關節處微屈而足跟不著地。睡時,向健側側臥,病側下肢髖、膝關節處呈微屈姿勢。仰臥坐起時,病側膝關節即彎曲。
肌肉情況:患病一側常有輕度的肌張力減弱,嚴重患者會有肌肉消瘦、肌肉鬆軟,並有壓痛現象,以腓腸肌最為明顯。
疼痛:一般多由臀部或髖部開始,向下沿大腿後側、膕窩、小腿外側、向足背外側擴散。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有發作性加劇;劇痛時呈刀刺樣性質,往往在夜間更甚;疼痛常在咳嗽、用力、彎腰、震動時加劇。
壓痛點:腰部脊椎旁點(第4、5腰椎棘突平面離中線外1.5~2公分)、坐骨孔點(在坐骨孔上緣,相當於秩邊穴)、轉子點(約相當於環跳穴)、窩點(相當於委中穴)。小腿外側和外踝之後亦有壓痛。
神經牽引痛檢查
1 直腿抬高試驗:讓患者平臥,於足跟處向上抬起伸直的下肢,通常抬高到45度時即產生疼痛,為陽性。
2 伸腿試驗:讓患者採取坐姿,雙腿伸直,患病一側的膝關節不能伸直,下壓該膝時,引起疼痛,即為陽性。
3 拾物試驗:讓患者俯身拾取地面上的物品,若患者先彎曲患肢,然後再彎腰拾取物品,同時喊痛,即為陽性
●中西療法
(一)治療原發病
如果是因其他疾病引起,應先治療原發病。
(二)中醫辨治
1 寒濕:
適應症:疼痛處有寒冷感,遇熱則痛感舒緩,苔薄白膩,宜溫經化濕散寒。
藥方:當歸、牛膝、蒼朮各3錢,鑽地風、楊柳枝各2兩,炒米仁、木防己各4錢,製川烏、草烏各1錢半(先煎),川桂枝3錢(後放),水煎服,每日1劑。
2 風熱:
適應症:疼痛處有灼熱感,遇冷則痛感舒緩,苔薄黃質紅,脈數,宜祛風清熱藥方:牛膝、黃芩各3錢,當歸4錢,赤芍、丹參各3錢,忍冬藤5錢,大生地4錢,延胡索、片薑黃各3錢,水煎服,每日1劑。
療法推薦 火罐療法:在新針療法的穴位上拔火罐,或選用壓痛點拔火罐。火罐療法治療後,也可作熱敷。
推拿療法:推拿臀部及患肢後外側5~10分鐘。配合抬腿運動,接著做直腿高舉運動,最後,擦臀部,加熱敷。
西藥推薦 應用解熱止痛和鎮靜劑藥物,如阿斯匹靈、水楊酸鈉、魯米那、利眠寧等。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承扶穴 風市穴
承扶穴:正坐,把兩隻手的手掌心朝上,5指併攏,放在臀部與大腿的交接處,中指所在的地方即是該穴位,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腹向上按摩左右兩個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鐘,也可以兩側同時按摩。
風市穴:直立或側臥,手自然下垂,手掌輕貼大腿中線如同立正一樣,用中指的指腹垂直下壓穴位,有痠、脹、麻等感覺。先左後右,每次兩側穴位各按壓1~3分鐘,也可以兩側穴位同時按揉。
●追加穴位 承山穴 昆侖穴 環跳穴
承山穴:正坐、蹺腳,將要按摩的腳抬起,放置在另外一隻腳的膝蓋上方,用對側的手掌握住腳踝,大拇指的指腹沿著腳後跟正中(阿基里斯腱)直上,在小腿肚下,「人」字形的中點就是該處穴位。用4指輕輕握住小腿,用大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每次左右穴位各按揉1~3分鐘,也可以兩側穴位同時按揉。
昆侖穴:正坐垂足,將要按摩的腳稍向斜後方移至身體旁側,腳跟抬起,用同側的手,4指在下、掌心朝上扶住腳跟底部,大拇指彎曲,用指節從上往下輕輕刮按,會有非常疼痛的感覺。開始的時候不要用大力,每次左右兩側穴位各刮按1~3分鐘,也可以兩側穴位同時刮按。孕婦忌用力刮按。
環跳穴:自然站立或側臥,伸下足,屈上足,把同側的手扠腿臀上,4指在前,用大拇指的指腹稍用力按摩穴位,有痠痛感,用力按壓時下肢還有痠麻感。先左後右,兩側穴位每次各按壓3~5分鐘。
◎特效1:承扶穴
●功能主治
按壓此穴,具有通便消痔、舒筋活絡的作用。
經常按摩,可以收緊臀部,有助臀部減肥。
對於腰腿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痔瘡,尿閉(排尿困難)、便祕、生殖器官的疼痛等病症,都有很好的保健調理作用。
●標準取穴
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處即是。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將兩手掌心朝上,5指併攏,置放在臀部與大腿交接處,則中指所在的位置即是該穴。
●配伍治病
腰骶疼痛:承扶穴配委中穴
功用:通便消痔、舒筋活絡
◎特效2:風市穴
●功能主治
按摩此穴,具有祛風濕、利腿足的作用。
對治腳痛、腿膝痠痛、腰重起坐難等病症有特效。
下肢神經麻痺、腳氣、股外側皮神經炎、全身搔癢,半身不遂等病症患者,長期按壓此穴,也能收到很好的調理保健效果。
●標準取穴
風市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膕橫紋上7寸。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直立,或側臥,手自然下垂,手掌輕貼大腿中線如立正狀。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配伍治病
中心性類風濕:風市穴配風池、大杼和大椎等穴
功用:運化水濕
◎追加1:承山穴
本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對腳無力及小腿抽筋有特效,此外,對腰腿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足跟急痛、四肢麻痺、腳氣、痔瘡、便祕等病症,都有很好的保健調理作用。
●標準取穴
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凹陷處即是。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蹺腳,將欲按摩的腳抬起,置放在另外一腿的膝蓋上方。用同側的手掌握住腳踝,大拇指指腹循著腳後跟正中(阿基里斯腱)直上,在小腿肚下,「人」字形的中點處即是該穴。
●這些症狀也有效
腳無力、小腿抽筋、痔瘡、便祕
◎追加2:昆侖穴
本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本穴針對婦女卵巢、男性睾丸功能及雞鳴下痢(腸結核或五更瀉)等病症有特效。同時也用於治療頭痛、項強(脖子僵硬)、目眩、肩背痛、坐骨神經痛、關節炎、踝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病、難產胞衣(胎盤)不下、腳氣、小兒搐搦等病症。
●標準取穴
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垂足,將要按摩的腳稍向斜後方移至身體側邊,腳跟抬起。用同側手,4指在下,掌心朝上扶住腳跟底部。大拇指彎曲,指腹置於外腳踝後的凹陷處,則大拇指所在位置即是。
●這些症狀也有效
頭痛、性功能疾病、肩背痛、腳氣
◎追加3:環跳穴
本穴屬足少陽膽經穴位。此穴對腰、背、腿痛、坐骨神經痛等病症有特效。此外,對下肢麻痺,腰部、大腿、膝部等之肌炎、風疹、腳氣等病症,長期按壓,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標準取穴
股骨大轉子(股骨近端前側)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自然站立,或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同側手扠腿臀上,4指在前,大拇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該穴。
●這些症狀也有效
腰背疼痛、風疹、下肢麻痺、腳氣
第七章 其他常見病
糖尿病
按摩陽池穴、神門穴,糖尿病患的保健祕訣
糖尿病,即尿中含糖的一種病症。當人體中促使糖代謝的胰島素分泌過少時,糖的代謝速度變慢,進而使患者血糖上升,尿中含糖。糖尿病在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酮中毒昏迷,有可能危及生命。
◎專家診斷
●症狀簡介
症狀分析 此病的主要特徵:多吃、多喝、多尿。
皮膚容易反覆感染,經常會生癰、癤。
小便檢查:尿糖呈陽性,空腹血糖大於126mg/dl,餐後2小時血糖大於200mg/dl。
酮中毒:如有厭食、噁心、嘔吐、腹痛時,或嗅到蘋果味,應懷疑糖尿病酮中毒的可能。注意患者呼吸急促,嚴重的患者會出現昏迷,大口呼吸,血壓下降,手腳發冷,反射遲鈍或消失。尿糖呈強陽性,尿醋酮呈強陽性。
●中西療法
(一)中醫辨治
1 肺熱傷津
適應症:主要症狀為多喝的患者,口乾舌燥,宜生津清熱。
藥方:牛膝2至4錢,生地3至5錢,麥冬2至3錢,知母2至3錢,生石膏1至2兩(打碎,先煎),水煎,每日分2次服。
2 胃中燥熱
適應症:主要症狀為多吃的患者,大便祕結,宜清胃養陰。
藥方:熟地3至6錢,黃芩3至4錢,生甘草1至3錢,生大黃2至3錢(後放),水煎,每日分2次服。
3 腎陰不足
適應症:主要症狀為多尿的患者,腰痠,苔薄舌質偏紅,宜滋養腎陰。
藥方:澤瀉3至4錢,山藥3至5錢,熟地5錢至1兩,山茱萸1至3錢,丹皮1至1錢半,茯苓3至4錢,水煎,每日分2次服。
(二)飲食控制
單純輕型患者,只需飲食控制,限制澱粉類,適當增加蛋白質和脂肪食物,盡可能不吃含糖食物。經1~2週後,若尿糖不減少,可在飲食治療的同時加服降血糖藥物。
中藥推薦 口服1:蠶繭10隻,煎湯代茶飲;長期服用。
口服2:玉米鬚2兩,煎汁代茶飲;長期服用。
口服3:玉米鬚、枸杞根各2兩,桃樹膠1兩,煎服。
西藥推薦 口服1:苯乙雙胍(降糖靈):每次25毫克,每日3次。1~2週後無效,可加至每次50毫克,每日3次。
口服2:甲苯磺丁脲(D860):開始每日3次,每次1克,根據病情每次減量0.5克,減至每日總量1.5克後,長期服用。
◎經穴療法
●特效穴位 陽池穴 神門穴
陽池穴:正坐或仰臥,手平伸,屈肘向內,翻掌,掌心向下,用另一隻手輕握手腕處,4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大拇指彎曲,用指尖垂直揉按手腕橫紋中點的穴位處,有痠、痛感。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按揉1次,每次按揉1~3分鐘。
神門穴:正坐,伸手、仰掌,屈肘向上約45度,在無名指和小指掌的側向外方,用另一隻手的4指握住手腕,大拇指彎曲,用指甲尖垂直掐按豆骨下、尺骨端的穴位凹陷處,有痠脹和痛感。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兩穴位各掐按1次,每次掐按3~5分鐘。
●追加穴位 大椎穴
大椎穴:正坐或俯臥,左手伸到肩後反握對側頸部,虎口向下,4指扶右側頸部,指尖向前,大拇指的指尖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揉按穴位,有痠痛和脹麻的感覺。兩側穴位先左後右,每次各揉按1~3分鐘,或請他人屈起食指,或用刮痧板,幫助刮擦穴位,效果更好。
◎特效1:陽池穴
●功能主治
可治療妊娠嘔吐、女性汗毛過長。
治療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風濕等疾病,以及腕痛無力、肩臂痛不得舉症狀。
對耳鳴、耳聾、眼睛紅腫、咽喉腫痛等五官疾病有較好療效。
對糖尿病(消渴症)、子宮不正(前傾或後傾)等病症,長期按摩會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標準取穴
即腕背橫紋上,前對中指、無名指指縫,或在腕背橫紋中,當指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手平伸,屈肘向內,翻掌,掌心向下,用另一手輕握手腕處,4指在下,大拇指在上,彎曲大拇指,以指尖垂直按手腕橫紋中點穴位即是。
●配伍治病
前臂疼痛麻木:陽池穴配外關穴和曲池穴
糖尿病:陽池穴配胃脘下俞(胰俞)、脾俞和太溪等穴
功用:生發陽氣,溝通表裡
◎特效2:神門穴
●功能主治
此穴具有安神、寧心、通絡之效能。
主治心煩失眠、心悸,心絞痛、多夢、健忘等症,對神經衰弱等症,針灸此穴有特效。
神門穴是精氣神的進入處,因此也是治療心臟疾病的重要穴位。
對糖尿病、扁桃腺炎、腕關節運動障礙等病症,長期按壓此穴也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標準取穴
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即是。
●取穴技巧及按摩手法
正坐,伸手、仰掌,屈肘向上約45度,在無名指與小指掌側向外方,用另手4指握住手腕,彎曲大拇指,指甲尖所到的豆骨下、尺骨端凹陷處即是。
●配伍治病
健忘失眠、無脈:神門穴配支正穴
癲狂:神門穴配大椎穴、豐隆穴
功用:安神、寧心、通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