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可欣
畢業於台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獲心理碩士學位。擔任心理學教授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2 項符合
寬恕自己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20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221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作者簡介
李可欣
畢業於台北師範大學心理學系,獲心理碩士學位。擔任心理學教授
序
改善生活的時間到了!
時鐘的滴答聲。如果不注意,它從來不會打攪你。但是,如果你專心去聽它,充斥耳邊的就只有它的滴答聲了。你意識到它如此討厭──你甚至無法集中精力去做任何其他的事。但是一旦你習慣它,它就隱藏在你的感覺之外,你就不會再感覺到被打攪了。你也可能常常注意到自己的肩膀和頸部肌肉緊張。但是你沒有注意到自己弓著背,而現在當你注意到的時候,你不但能感覺到疼痛,也能夠放鬆肌肉,進而消除緊張。
你所受的桎梏(這一系列的行為)很堅硬,因為你看不到它們的存在。只有自覺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思想和感受,你才能看到隱藏的束縛,才會有能力看到它對你的危害。
你的目標是打破自己的日常思維方式,從僵化的思維模式中解脫出來。這要求你客觀地觀察那些平時不注意或者被忽略的具體行為。當你開始對這些行為進行質疑時,你就有可能「習慣」於擺脫過去的習慣。
你無法正視自己,因為你的生活已經機械化,而且你成了自造桎梏的一部分。你看不到自己──你本身就是一個謎。正如你無法直接看到自己的整個身體一樣,你也無法審視自己全部的心理世界,你只有透過審視自己的行為來反觀你的心理世界。既然我們難以直接審視自己的內心,本書所探討88種行為就能夠引導你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剝開罩在真實自我外面的束縛,進而使你可以客觀地看到自己。
本書實際上是從88個方面,分析你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是某些你所不能,或者不願意認識的人生側面的反應機制。它們囚禁了你,使你感到恐懼。它們實際上是虛假人生的傭兵。你所有的信仰、感覺、思想、觀念和恐懼都透過形形色色的行為表現出來。然而,這些普通的行為能夠揭示出最不一般的機運。透過傾聽自己行為的回音,你就減緩了反應機器的運行,進而幫助你更深刻地理解自己。
一旦你認識並理解自己人格中的某個方面,你就有能力擺脫桎梏來看自己──將「真實的自我」同虛假外表進行對比。正是這種自覺像楔子一樣插入你行為的機制中。一旦發現真實的自己,罩在你身上的虛假外殼就變得沒有意義,因為它唯一的目的就是防止你看到自我。
透過審視自己的各個方面,你逐漸除去虛假的外衣。每當一個反應被分析曝光後,你就向真實的自我走近一步,直到清除所有的障礙。當你逐漸看到真實的自我時,罩在外面的殼開始出現裂縫。然後整個外殼消融殆盡,一個無所畏懼、充滿信心的真實自我最終顯現出來。你會開始理解自己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思考或者最真的感受。
對自己行為的全面理解使你達到了心理上的自覺。這也許並不足以將你從機械行動中立刻解脫出來。但是,你不舒適的感覺會在你的生命年輪中加上一個心理鈍齒。即使你沒有自覺地下決心去立刻改變這種行為,但對此類危害性行為的繼續感知最終會導致變化。在任何情況下,打破行為反應了機械性後,你的生命就會進入一種新的感知水平。儘管你還有同樣的行為反應,但它們已經不再是機械自動的。你每次要自覺地決定去做出某種具體行為。即使最頑固的習慣行為也可以慢慢消解,直到完全消失。當你的生活不再是機械運動的時候,你就開始看到真實的自我,你就開始了真正的生活。
生活的複雜性就在於其機械性。將其減速,你就會發現生活其實很簡單。你將看到自己以前幾乎從來沒有意識到的關係──行為的因果關係。行為和結果。這使你完全理解以前所無法理解的事實:實際上你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生活。你將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做出新的決定和選擇,這就是生活。一種機械的生活難以使你意識到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係。如果無法意識到你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你也就失去了控制它的動力。當你開始審視自己行為的各個方面時,你的生活就減速了,你的生活就從一團抽象的迷霧中凸現出來了。它不再是一些無法控制的謎團。
本書中的88個案例就是讓你能夠獲得一種內省能力──客觀地看待自己。一旦你擁有了這種能力,你就能夠停止生活中的各種機械行為。
對每項行為的分析包括如下三個部分:
1.對同此反應機制相對應的行為、態度和感受的簡單介紹。
2.對此反應的分析,包括導致它的原因,以及行為根源。
3.擺脫此反應的具體練習和技巧。
對行為的感知,也就是對自己行為的自覺審視,往往就足以使你發生改變,或者使你逐漸消除它。但是,有些行為卻更加頑固。不論這種行為是如何根深蒂固,只要不間斷地關注它,就肯定可以不發生變化。但是,如果最終你發現自己無法改變幾個其中頑固的行為時,你也可以這樣做:接受它們。接受那些你無法改變的現實。而這種接受能使你持續自己的人生。儘管它不再是虛假的外殼。它是你的一部分──這是可以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