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搭一方空間,成就我們的夢想;
建一棟天甍,呵護所有的心情。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以多個層次和多維視角切入歷史與當代的社會和生活,關注城市和鄉村,關注生態環境和聚居建築,釋義建築實際的功能性以及空間的文化性。所涉及的範圍、話題和內容,唯以人和人性、社會和文化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作為我們的表述對象,構建歷史背景盡求純正、淳厚、求實。
建築的本質終究是物質的,必須通過設計、技術和材料等條件與手段才能夠營造、建立起來並且服務於人。如此,關於城市、建築和建築師的評論和分析也必然不能夠脫離專業的實踐,力求站在社會、城市和人民的立場上,開展建築批評及城市評論,對於現狀的記述力爭客觀、真實,而且這些實踐的領域也是多層次、多樣化的。
※ 本書所選編的文字,分別發表於《新周刊》、《中國建設報》、《中國房地產報》、《建築時報》、《新建築》、《世界建築》、《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新地產》、《安家》、《繽紛》、《萬科周刊》、《新華航空》、《城市季風》及《互聯網》等媒體。部分文章主要以「實建」以及北北、北人、老鑑、志鑑等筆名發表。
徐怡芳、王健
後記
若干年來,我們一直在探求著城市、建築以及建築學的道理,在不曾間斷的設計與研究實踐基礎上將所見、所感、所思的,匯合形成了些許文字並發表了出來。在對城市現象進行分析、對建築作品給予評論的過程裡,我們積極理解城市與建築之形成所具有的背景與條件,同時,也時懷尊重,關注著城市與建築之建成的思想,向城市、建築、文化、社會以及人學習到了更多的思考方法。
這些前前後後的豐富收穫,對自身的建築實踐、建築思考以及建築教育也產生了有益的輔助和促進。
筆者由衷地希望,這些有限的文字當中的觀點還能夠豐富一些現在與未來的建築評論,如果它會產生哪怕些許的裨益,那正符合了我們願意相互啟發、分享思想的初衷。
感謝方韶毅先生的推介,感謝朋友們的支持和本書的出版機構,使得本書能夠呈現給朋友們。
謹此一併致謝。
徐怡芳、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