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承蒙秀威出版社的雅意,作者得以選編這本十多萬字的小書,意在思考當代藝術,以批評為主,兼涉研究,以中國藝術為主,兼涉西方藝術。
當代藝術是個西方概念,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以西方藝術理論為語境,這裡既有西方的影響,也有中國的回應。這樣的互動彰顯了全球化與本土化的關係,造成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國際化特徵,也催生了「中國性」特徵。於是,我們不僅可以從西方和中國兩個相對的視角來看當代藝術,而且可以從跨文化的多元視角來進行這一審視。
本書所收文章的批評觀點,來自上述多元視角。這些文章分為三輯:在第一輯〈觀察與批評〉裡,作者討論了在西方的影響下進行藝術理論寫作的問題,並將個人的西方藝術教育背景,同中國的藝術活動聯繫起來,還將今日視角用於歷史考察,體現了跨文化的多元研究的歷史意識。
第二輯〈畫展與畫家〉主要收錄了作者為海內外一些當代藝術家和藝術群體所寫的展覽前言和評論,可算個案的彙集。在寫作中,作者力圖將艱深的理論化為平易的通俗語言,以便使這些藝術家及作品能為更多人理解。同時,作者也有意進行文體的嘗試,將理論和批評寫作當成一種藝術創造的活動。
第三輯〈訪談與講座〉既有作者對自己20多年來進行藝術理論研究的概括和總結,也有對新媒體新形式的探討。回顧與前瞻是歷史意識的表現,同跨文化的多元特徵縱橫交織,構成了當代藝術研究的基本框架。這是一個開放的、包容的框架,也是一個選擇性的框架,體現了作者對當代藝術的判斷。
這些文章大多於近年發表於北京《美術觀察》、上海《藝術當代》、重慶《當代美術家》、南京《畫刊》、成都《大藝術》等期刊、展覽目錄及畫冊,作者在此願對這些刊物表示感謝。作者還要特意感謝秀威出版社副總編輯蔡登山先生和蔡曉雯編輯,若無他們的慧眼和勞作,拙著將無以成書。
2011年1月,蒙特利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