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透過對中國古今歷史人物的剖析,說明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國極權統治思想始終在左右這個中國歷史,圍繞在權力核心周圍的人,如果無法理解掌權者的心理,無論什麼人都是這個統治思想的犧牲品,都有著無法擺脫的悲劇命運。
作者簡介:
馬亞麗,
中國遼寧人,曾為環衛、綠化工人、編輯。1990年開始在中國媒體雜誌發表作品,有作品入選《21世紀報刊雜文選萃》、《世紀初雜文200篇》、《中國最佳雜文》、《中國雜文精選》、《中國散文年選》等書,曾與人合著出版《雜文四重奏》。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李國文(中國作家):
馬亞麗的新作結集出版,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我認識這位年輕作者較晚,但讀她發表在報章雜誌的文字較早,因為有時候,她的文章,我的文章,會很湊巧地在同一刊物、同一報紙上發表出來。也許,這就是緣分,於是,我知道在本溪從事新聞工作的她,讀到她散發在全國各地的隨筆和散文。
一個人的文章,能夠引人入勝地閱讀下去,說明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讀了好幾篇同一作者的文章,都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於是,便對這位作者感到興趣,這就是我和她相識的原因。看來,她是一個很勤奮、很認真的作者,她讀的書可算不少,她的知識面比較寬泛,她的思想相當活躍,她的文字洗練,簡樸而老到。當然,還有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她寫作所關注的文史領域,也是我這些年來一直涉獵的方面,不過我所著眼的多是古代中國文人的生存狀態,範圍較窄。而馬亞麗則比我要廣泛得多,政治經濟,社會環境,人文狀況,王朝沿革,興衰變遷,人物春秋,文史典故,都是她所關心的,探求的,並努力開掘出新的語境,新的思路,能給讀者提供新的資訊的寫作主題。
這是相當吃力的工作,要看好多書,要買好多書,要到圖書館裏去鑽故紙堆,我覺得,像她這樣年齡的女孩子,似乎不應該做這樣的選擇。因為,絕大多數年輕人,都會把精力投放在時尚上,流行上,潮流上,消費上,但是她卻一門心思集中在寫作上,走自己的文學道路,這也讓我很欽佩。這本作品集的出版,說明她的選擇是正確的,也說明她為這種選擇所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
中國文學所以薪火相傳,賡續不輟,無論在其峰巔狀態下,洛陽紙貴,一舉成名,還是在其低谷徘徊時,孤軍奮戰,寂寞潛行。就是有這一批忠誠於文學,矢志於創作,雖百折也不撓,寧清貧也不移的作者,默默地,為文學奉獻著自己。
有一次,馬亞麗來北京,我才瞭解她實際上是工作很繁重的新聞從業人員,作為她所任職的《本溪晚報》的編輯、記者,要編稿、組稿,還要寫稿、發稿,所以,她只有不多的業餘時間,是用來寫作的,這就更令人感動了。因此,從這部作品集裏,既可看到她孜孜不倦,跋涉不停的腳印,行色匆匆、旅途勞頓的痕跡,也可想像她挑燈夜讀,潛心探討的虔誠,殫思竭慮、奮筆疾書的艱辛。一句話,對任何一個文學人來說,創作道路從來也不會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尤其在當代文學的進展過程中,競爭之劇,炒作之烈,手段之多,求名之盛,更增加了若干險惡,若干叵測。因此,年輕作者,更需「咬定青山不放鬆」地堅持自己的品節,恐怕是比寫作還要重視的操守了。
說到底,選擇寫作,其實就是選擇艱難,甚至還可以說是選擇一個永不停止的磨練過程。詩人屈原說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真正的文學,想不付出足夠的心血,就想得到完美,那是不可能的。然而,要追尋下去,求索下去,這也就是我們用以互勉的一種信念吧!
在當前這個物質社會裏,商品環境中,能夠守著一支筆,穿越時空,以古鑒今,描摹世相,昇華思想境界,探求真實,推敲人生,實在是令人感動的。馬亞麗就是這個隊伍中的一員,而且,我相信,她會以堅實的步伐,百倍的精神,義無反顧地向前走去。
「天道酬勤」,這句話一點也不錯的,感謝真誠的勞動吧,付出多少,收回多少,她投入了文學,文學自然也會回賜她以成熟的果實。這就是這部作品帶給她,也帶給我們大家的啟示。
文學無止境,道路無窮遠,我想她以後會繼續熱愛文學,繼續熱情寫作,這樣一個目標大概不會改變的,衷心祝願她走得更好。應該看到,這種沒有賽場,沒有跑道,更沒有任何競賽規則的競賽,是一種無形的較量,也是對參與者精力、智力、耐力、爆發力的測驗。作為作家,大概是一生也不會終止的角力。對於這種有益於文學發展的鍛煉,經受得住的,就堅持下來了,能夠堅持下來,就會闖出一塊屬於自己的天地。
我想,這部作品集只是一個行進途中的路標,她一定會繼續走下去的,因為還有新的追求,新的風景,在等待著她。
名人推薦:李國文(中國作家):
馬亞麗的新作結集出版,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我認識這位年輕作者較晚,但讀她發表在報章雜誌的文字較早,因為有時候,她的文章,我的文章,會很湊巧地在同一刊物、同一報紙上發表出來。也許,這就是緣分,於是,我知道在本溪從事新聞工作的她,讀到她散發在全國各地的隨筆和散文。
一個人的文章,能夠引人入勝地閱讀下去,說明這篇文章的價值所在。讀了好幾篇同一作者的文章,都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於是,便對這位作者感到興趣,這就是我和她相識的原因。看來,她是一個很勤奮、很認...
章節試閱
【韓信的不聰明之處】
新築的高壇之上,彩旗迎風飄揚;高壇之下將士如雲。漢王劉邦在齋戒了三日之後,受命威風凜凜的贊禮官將鬥大的大將軍金印授予韓信。當時著名的樊噲周勃灌嬰等大將無不企望這顆金印。想想一介貧子的韓信能受到如此待遇,可見一定是非常人之輩,肚子裡肯定有貨。就當時的情況看,劉邦對韓信是確信「唯我韓大將軍」,才能助他們奪得青天白日下的綠水青山。否則,以我小人之心看,劉邦是不會置樊噲等大將的面子於不顧的。
從韓信以後指揮的若干場大戰看,也確是智在人上,且出生入死,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沒有韓信,也就沒有劉邦的天下。韓信面對劉邦的「閫外軍事,均歸將軍節制,將軍當善體我意,與士卒同甘苦,無胥戕,無胥虐,除暴安良,匡扶王業,如有藐視將軍,違令不從,盡可軍法從事,先斬後聞!」在劉邦急需人才幫他打天下的當口,只要是個人才為他唯一的目標服務,他是會從大局著想,不惜犧牲一切的。人都有個賤毛病,每當有人賞識自己,看到了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都要全力為賞識自己的人賣命。韓信在受了這麼高的禮遇後,也一樣是「臣敢不竭盡全力,仰報大王知遇隆恩。」所以,在後來的屢次戰鬥中,身先士卒窮盡智慧為劉邦鞠躬盡瘁。
從韓信登壇受印到劉邦登基這段時間,既是韓信施展才華展示自我能力與水平,實現人生價值的個人要求,也是劉邦需要這樣的人來幫助他壯志得酬的時代要求。兩者相遇,猶如齒輪一樣咬合在一起。所以,此時韓信有著想怎樣就怎樣,說東向東,說西向西的權力,可以由著自己去統帥千軍萬馬。劉邦也並不懷疑軍權在握的韓信會有什麼叛逆的行為,韓信更是一門心思去統領他的千軍萬馬,就是他打下齊地這個樞紐之地之時,也沒想背叛劉邦。
人都有衝動的時候,韓信也不例外。他打下了齊地,頭腦一熱要做個齊王。從韓信的功勞看,這也不算什麼大事情,但漢王劉邦不自在了,因為劉邦正在櫟陽,形勢非常不利。韓信要封王,無疑是在劉邦的腦門子上來了一錘,滋味一定不好受,但想到江山還沒有奪下來,也就惱壓心頭,悅然封王了。無論是從當時還是從現在看,韓信憑藉所據的齊地,是完全可以三分天下成鼎足之勢的。韓信還是有良知的人:「漢王待我甚厚,怎可向利背義呢?」認識到了厚,是否認識到他為什麼能被劉邦如此重視,如此「甚厚」的厚因呢?
聰明人總有不聰明之處。韓信幫劉邦奪了天下之後,並未像張良那樣聰明地認識到自己的歷史作用個人價值已結束。劉邦已不需要幫他打天下的韓信們了,他們不過是劉邦揩屁股的棍子。打天下的功績已構成了對他的威脅,但韓信仍在這個問題上執迷不悟,看不到自己最燦爛最輝煌時期已如雲般飛去了。張良的聰明就在這裡,他明白劉邦心中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見高祖戮殺功臣,就深居簡出,平時托詞學仙,不食五穀。」這樣的人對劉邦而言還有多少可怕的成份呢,自然保住了性命,獲得善終的結果。而韓信出則「車馬喧闐,前後護衛不下三五千人,聲勢很是威赫。」不招人妒忌才怪呢。妒忌在中國這塊土地上是永遠不會斷根的,而且向來枝葉茂盛。就有人密奏說韓信有叛意。這最具殺傷力的導彈對準了誰,還有個好?還有個跑?韓信的結局也就註定了,可恨的是韓信尚不識趣,還要給自己加碼。
有一天,劉邦召見韓信,問韓信「如我可領多少兵馬?」韓信答道:「陛下不過能領十萬人。」劉邦又問「君自己問領若干?」我們的韓信昏了頭地回答:「多多益善。」劉邦又說:「君既多多益善,如何為我所擒?」韓信此時的腦袋裡像生了蟲子似地回答:「陛下不善統兵,卻善馭將,信,所以為陛下所擒。且陛下所為,均由天授,不是單靠人力呢。」這樣的話,就是我聽了都不舒服,況已是君臨天下統治五湖四海的劉邦。這明擺著說自己高,皇帝低嘛,只知道統領千軍萬馬的韓信不是找死呢嘛。韓信尚幼稚地以為自己還是登基前的漢王劉邦眼中的拜將之人呢。
坐穩江山的劉邦已不需要韓信為他橫刀立馬,披堅執銳,他要的是給他唱讚歌唱頌詞的臣子了,劉邦在登基前與登基後所需要的人的價值標準是不同的。對劉邦而言,韓信的歷史使命已結束,他的價值在劉邦登基時已完成。但韓信認識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依舊像劉邦登基前那樣去做事說話,他必死的命運已在劉邦登基之時奠定了。
皇帝豈可允許他人在自己之上,為奪江山這個目的,他可以忍耐,可以夾著尾巴做人。當他真正地擁有了他的天地之時,他的價值要求就會變化,在不轉換思想觀念的情況下,自然要換人了。如果韓信能認識到這些,重新審視自己的價值,劉邦的心會落到肚子裡,臉也會像朵鮮花似的。這只是假如,假如從來都是水中的月亮。
翻開長長的歷史畫卷,細細看來,演繹悲劇的,僅僅是高祖劉邦?僅僅是功臣韓信嗎?
【韓信的不聰明之處】
新築的高壇之上,彩旗迎風飄揚;高壇之下將士如雲。漢王劉邦在齋戒了三日之後,受命威風凜凜的贊禮官將鬥大的大將軍金印授予韓信。當時著名的樊噲周勃灌嬰等大將無不企望這顆金印。想想一介貧子的韓信能受到如此待遇,可見一定是非常人之輩,肚子裡肯定有貨。就當時的情況看,劉邦對韓信是確信「唯我韓大將軍」,才能助他們奪得青天白日下的綠水青山。否則,以我小人之心看,劉邦是不會置樊噲等大將的面子於不顧的。
從韓信以後指揮的若干場大戰看,也確是智在人上,且出生入死,為劉邦立下了汗馬功勞。可...
作者序
【後記】
拿起筆來,不知該怎樣寫。突然想到我的名字,就從名字說起吧。
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基本上不叫我的大名,或喊我馬丫,或叫我馬麗亞。導致我爹娘精心給我起的名字,只能在填表格和發工資的時候偶爾用用。讓我總有種對不起爹娘的感覺。
馬丫,一個典型的北方農村女孩子的小名,透著純樸、爽快、好奇,睜大一雙眼睛看著外面的世界。浩瀚深邃的歷史,變幻萬千的現實,在鄉村女孩子的眼裡,不一定是精彩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更不一定是深刻的,但卻是純樸女孩子眼中的真實,心中的感受。馬麗亞,西方聖母的名字,彰顯著博大、寬厚、仁愛、悲憫、純潔。這個聖潔的名字,被叫到我的名下,總夾雜著對聖母的歉意。但有一點,我知道我是悲憫的,我是純潔的,我愛這個讓我流了很多眼淚的塵世。
離開差不多四十戶人家的小村,漂泊在小都市裡近二十五年,還是無法和都市相融。無論是寂寥深夜還是喧鬧人群,我常常感到苦悶和孤獨,特別是在那些陽光曝曬之下,掃完街路、剪完綠籬、拔淨雜草,回到擠擠插插居住著六個人的宿舍的日子裡。於是,我讓一本本書洗掉這一切。有一天,下班回到宿舍,看到床上地上散落著原來堆在床頭床尾牆邊的書,難過得一句話一滴眼淚都沒有。這是宿舍管理員對他那「把你的破書都收起來」鏗鏘之語的落實。我願意讀書,書不僅溫暖了一個孤獨的女孩子,也告訴一個女孩子如何面對風雨。
每讀一本書,都讓我生發出無奈蒼涼的悲歎,然而,我又每每被他們所折服,為他們的精神,為他們的勇氣,為他們的堅強,為他們的赤誠,為他們的信念。有時,對著書中的人物,他們在我心中鮮活地站立著,他們悲傷,他們痛苦,他們無奈。於此中,我感覺到,他們所面對的悲涼與無奈,今天的我們也同樣要面對,他們所不願經歷不願承受的,今天的我們一樣要經歷,一樣要承受。我不清楚的是,這是他們的悲哀,還是我們的悲哀?於是,我用我拙劣的筆寫下了對他們的感慨。希望從這樣的縫隙裡,找到我需要的東西,來解答思想上的困惑。
歷史,我們無法逃遁,無法脫離,我們在其中生活,不可能不受影響,不可能不受薰陶。即使要用新的制度新的體制來代替,也要受到其潛在的牽掣。就像不能和自己的血緣斷裂一樣,也無法和歷史的血脈斷裂。歷史給了我們智慧,也給了我們沉重。寫下的粗淺文字不過是我沉重後的一點小小感慨,對與錯,都是女人眼裡的東西。
想出這本書的最初原因,是想去天堂裡拜見我的爹娘時,不想雙手空空地去見有文化的他們。雖然後來原因變多了,這一點還是無法改變。這本書,我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在完成的過程中,我的恩師,《追問歷史》的作者劉興雨先生給了我無數的幫助和鼓勵,我的朋友給了我極大的支持和關注。特別讓我感動的是,與我素不相識的李國文老師,在寫作十分繁忙和視力嚴重下降的情況下,非常爽快地答應給我這本拙作寫序。對此,我都將永世銘記在心。
即將把稿子寄出時,因為我只會寫文章,讀書,辦版,不會拉廣告,而被原來招聘的單位《本溪晚報》解除合同。但我依舊感謝這家每月給我三百元工資的小報,因為如果沒有來到這家小報工作,我不可能有今天。雖然當我的恩師拿著我在全國各大媒體發的作品,向社長建議為了報紙不要與我解除合同時,社長斷然而言:「那就讓她上別的地方吧。」知道了這一切,我沒有說一句話,同事說的「只要能創收,哪怕是小學文化都行」,給了我極大的安慰。就此我也深深感謝所有理解過我、幫助過我的同事。
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後記】
拿起筆來,不知該怎樣寫。突然想到我的名字,就從名字說起吧。
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基本上不叫我的大名,或喊我馬丫,或叫我馬麗亞。導致我爹娘精心給我起的名字,只能在填表格和發工資的時候偶爾用用。讓我總有種對不起爹娘的感覺。
馬丫,一個典型的北方農村女孩子的小名,透著純樸、爽快、好奇,睜大一雙眼睛看著外面的世界。浩瀚深邃的歷史,變幻萬千的現實,在鄉村女孩子的眼裡,不一定是精彩的,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更不一定是深刻的,但卻是純樸女孩子眼中的真實,心中的感受。馬麗亞,西方聖母的名字,彰顯...
目錄
序/李國文
【第一輯 學人】
梁啟超:夾縫中的覺世者
陳獨秀的朋友世界
陳獨秀悲劇何在
拒絕陳獨秀的真正理由
幸運的詹天佑
精神家園被掠奪的王芸生
張靜江也是商品
汪精衛為什麼賣國
陳布雷遺書背後
劉文彩在今天
從杜月笙身上看到的
【第二輯 軍閥】
湮滅了光彩的袁世凱
袁世凱為何不重用梁啟超
孫中山:被圍剿的鬥士
徐世昌:慣看秋月春風
曹錕:一份清醒一份醉
蔣介石的金蘭之好
兩難處境的吳佩孚
農民馮玉祥
張作霖的聰明
透析段祺瑞
閻錫山學馬克思主義
【第三輯 蛾眉】
西施、貂蟬:古代的「女特務」
王昭君甘心出塞?
女皇角色的背後
官婉兒:宮廷裡的浮萍
楊貴妃擁有過愛情嗎?
【第四輯 文臣】
不可饒恕的商鞅
蕭何為何只能當輔臣
精神貴族張良
司馬遷沒弄懂的事
東方朔的幽默
以卵擊石的楊震
王允的表演才能
楊修到底被誰所殺
裴寂的能耐
劉文靜必死的原因
伴食宰相盧懷慎
李白如果實現抱負
通觀達變的李泌
魚朝恩的瘋狂
仇士良指點迷津
趙普的忠心
理想中沉浮的王安石
劉伯溫的幸與不幸
【第五輯 武將】
項羽過不去的「烏江」
韓信如果不爭氣
韓信的不聰明之處
周亞夫的悲劇命運說明什麼
李廣緣何難封侯
馬援的戰場情結
呂布:孤獨的流浪乞兒
袁紹被什麼打敗
司馬懿裝傻的學問
徐懋功的智慧
郭子儀的風度
跳出漩渦的韓世忠
沒有退路的岳飛
無奈的呂文煥
袁崇煥:轟然倒塌的「長城」
林仁肇和袁崇煥
【第六輯 皇帝】
扶蘇當了皇帝會怎樣
誰成就了劉邦
太子劉據死於誰手
明智的東海王劉強
劉秀的笑
李世民最怕什麼
李豫百昏獨醒
自卑的朱元璋
明武宗的醒悟
被閹割的萬曆
朱由校的興趣
後記
序/李國文
【第一輯 學人】
梁啟超:夾縫中的覺世者
陳獨秀的朋友世界
陳獨秀悲劇何在
拒絕陳獨秀的真正理由
幸運的詹天佑
精神家園被掠奪的王芸生
張靜江也是商品
汪精衛為什麼賣國
陳布雷遺書背後
劉文彩在今天
從杜月笙身上看到的
【第二輯 軍閥】
湮滅了光彩的袁世凱
袁世凱為何不重用梁啟超
孫中山:被圍剿的鬥士
徐世昌:慣看秋月春風
曹錕:一份清醒一份醉
蔣介石的金蘭之好
兩難處境的吳佩孚
農民馮玉祥
張作霖的聰明
透析段祺瑞
閻錫山學馬克思主義
【第三輯 蛾眉】
西施、貂蟬:古代的「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