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長期居住在大度山上,所想,所見,或演講,或所接觸的人、事、物引起的感觸而寫。部分文字也是作者求學經過,關懷社會,以及懷抱著關心國家未來發展的憂慮。把他的真感情注入篇章中,尤其對社會上的清流人物,加以肯定,善盡社會一分子的責任。在現今以物質取向的社會,本書可說是一清涼劑。
作者簡介:
王建生,台灣屏東人,民國七十一年二月起為東海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文系主任、研究所所長。文建會列名作家。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規劃委員、評鑑委員。考試院典試委員。書畫學會顧問、理事。著作曾獲文復會、國科會、台灣省新聞處多種獎項。亦為金玉等古文物業餘收藏家。民國一0一年起為東海中文所博士班兼任教授。學術著作、文藝創作及收藏文物三十餘種,論文六十餘篇,國內外書畫聯展三十餘次,主編學術性及文藝性期刊多種,參見本書末《作者著作目錄》。
章節試閱
詩,是夢,《沃夢詩刊》,是東海中文系一群愛作夢、做詩的人物的刊物,詩中的點點滴滴,是夢境,也是詩境。
住在大度山,不論天空中的一片雲,一朵花的開與謝,鳥兒的叫聲,同學的悄悄話,以及夜空的星宿、台中市的燈海,都會引起心靈的悸動。何況人與人之間,喜新傷故,悲歡離合等人事變化,迴盪心靈,久久不能忘懷,常常是作詩的好題材。
本來詩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不論童言童語,醉言醉語,狂人狂語,癡人說夢等等,都可以成為好詩。住在山上的同學有這種性情的人好像不少。尤其借助比興、婉轉的烘托出感情,往往令人歎為觀止。
現代詩,在形式上較不受限制,可以自由揮灑。至於古典詩,要依形式格律書寫,剛開始習作,總有些不自在,經過一段時間磨鍊後,就會嫻熟了。由於同學不斷的學習,寫作的技巧慢慢成熟,思想領域也漸漸開闊,境界也跟著有些變化,效果在無形中增長。
《沃夢詩刊》已發行第三期,也就是說已經三年了,人們常說三年有成,看看這本《詩刊》,的卻慢慢受到同學的喜愛與讚賞,慢慢地有些名聲,也慢慢地聚集同學們的「焦點」,讓作者、讀者、編者三者之間,心情上漸漸熱絡起來。
感謝作者的創作、編者辛勤的編輯,盼望《詩刊》會讓讀者有美好的饗宴,讓東海這個詩的國度能源源不絕。
詩,是夢,《沃夢詩刊》,是東海中文系一群愛作夢、做詩的人物的刊物,詩中的點點滴滴,是夢境,也是詩境。
住在大度山,不論天空中的一片雲,一朵花的開與謝,鳥兒的叫聲,同學的悄悄話,以及夜空的星宿、台中市的燈海,都會引起心靈的悸動。何況人與人之間,喜新傷故,悲歡離合等人事變化,迴盪心靈,久久不能忘懷,常常是作詩的好題材。
本來詩人是「不失其赤子之心」,不論童言童語,醉言醉語,狂人狂語,癡人說夢等等,都可以成為好詩。住在山上的同學有這種性情的人好像不少。尤其借助比興、婉轉的烘托出感情,往往令人歎為觀止。
現...
作者序
這本小書是名符其實的「生活」「偶記」。
生活,自己在學校服務除教學與研究外,不外寒暑的變化,佳節的聯想,或者與學校、學生相關事務。有時記記家人相關的事,有時記錄老師、學生們的事,或者學術交流,與學校相關事等等,偶爾對周遭社會、政治環境亂象的一些感觸與煩憂。林林總總雖是瑣細的事,但都是有感而寫,真情的表露,不作無病呻吟。
這本小集子是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記錄的,以前生活片斷發表在《王建生詩文集》、《建生文藝散論》、《心靈之美》、《山濤集》。這本集子一直寫到一00年,陸續完成的。
今日,很快成為昨日;明日,也很快成為今日。在這快速的流變中唯一能掌握的是短暫的現在。聚積許多短暫的現在,即織成為生命的組曲,流傳在大地。也因為這樣的觀念,養成寫作的習慣,似乎也累積每一點的能量。篇末也有註明寫作時間,以便記憶。有的忘記創作時間,也就算了。
住在大度山上,雖然日子較為平淡,多少紛紛擾擾的事情,總有些。漸漸地,學會宗教家的精神,遇到如意、快樂的事,也不太在意;遇到困擾、紛亂的事,當成「逆增上緣」,天神在磨鍊我,所以日子很快的平靜。所以,這本小書稱為《山中偶記》。書中,也包括心中的起伏與平靜,作此紀錄。感謝內人陸續幫我打字,也謝謝中文系楊佳同學幫我整理,更感謝秀威資訊科技公司協助出版。
這本小書是名符其實的「生活」「偶記」。
生活,自己在學校服務除教學與研究外,不外寒暑的變化,佳節的聯想,或者與學校、學生相關事務。有時記記家人相關的事,有時記錄老師、學生們的事,或者學術交流,與學校相關事等等,偶爾對周遭社會、政治環境亂象的一些感觸與煩憂。林林總總雖是瑣細的事,但都是有感而寫,真情的表露,不作無病呻吟。
這本小集子是民國九十三年開始記錄的,以前生活片斷發表在《王建生詩文集》、《建生文藝散論》、《心靈之美》、《山濤集》。這本集子一直寫到一00年,陸續完成的。
今日,很快成為昨日;明日,...
目錄
自序
零一、春雨的聯想
零二、主客兩忘
零三、七夕
零四、一段話
零五、珊瑚颱風
零六、智慧與慾望
零七、迎新生
零八、有感於文學院評鑑
零九、讀許倬雲院士〈大學評鑑後高教諫書〉
一十、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一、今天是中秋
一二、進修部停招的想法
一三、三個強颱
一四、聘人
一五、國慶日
一六、平路演講
一七、復旦大學開會
一八、山之聲
一九、豐收的一年
二十、聖誕節之一
二一、聖誕夜之二
二二、記沈謙
二三、日月之行
二四、《沃夢詩刊》第三期序
二五、畢業餐會致辭
二六、歡渡五十年生日 開創千萬年新局
二七、五十年校慶誌慶
二八、狗年
二九、春正│︱夢父親
三十、陳問梅老師二三事
三一、生平略記
三二、北京大學中文系學術交流日誌
三三、二00六年暑假
三四、生日
三五、夢 蕭老師
三六、陳素貞《北宋文人的飲食書寫│以詩歌為例的考察
三七、六十歲
三八、雜記
三九、教師節
四十、再夢 蕭老師
四一、國慶
四二、校慶
四三、藍色小轎車
四四、評鑑
四五、往花蓮空中鳥瞰
四六、歲末
四七、九十六年元旦
四八、雜記
四九、活在人們心中
五十、冬的聯想
五一、隨想
五二、和廈大吳在慶詩
五三、幸運
五四、我的大學時代
五五、暖暖冬陽
五六、聽俞教授演講
七、記夢
五八、大雪山一日遊—中文系系友會紀實
五九、雨的聯想
六十、剪樹
六一、夢見 方老師
六二、丁亥年談豬
六三、曾文正公八本堂
六四、聽藍云教授演講
六五、聽蔡仁厚老師演講
六六、聽周聯華牧師演講
六七、雜記
六八、聽曾志朗院士演講
六九、讀錢鍾書《管錐篇
七十、有幾分自信
七一、過生日
七二、師恩
七三、《多元與精深︱︱東海中文系五十年學術傳承》前言
七四、考試即景
七五、戊子年春正
七六、中文系友會新會長
七七、梅校長可望博士九十壽辰
七八、悼念林瑋德同學
七九、古典詩創講話
八十、羅隱的〈春風〉詩
八一、讀《陳銘堯詩集
八二、姻伯父
八三、值得敬佩的校長︱︱梅可望博士
八四、星雲法師
八五、聖嚴法師
八六、證嚴法師
八七、井松嶺大師
八八、老朋友︱︱李金星教授
八九、山中偶記
九十、幾回魂夢
九一、平凡的生日
九二、陳陽德教授追思會
九三、書畫會的朋友
九四、見日法師
九五、《韓柳文選評注》出版
九六、「辛樂克」颱風
九七、出版界難忘的朋友
九八、剛卯
九九、九十七年度迎接大一新生
一百、溫儒敏主任來校參訪
百一、敬悼 鍾教授慧玲
百二、南京大學主辦「兩岸大學生長江三角洲自然暨人文地理考察活動」參訪紀實
百三、王永慶先生之喪
百四、五十三週年校慶
百五、鳳之來儀
百六、夜月
百七、己丑新正
百八、夢見濟公
百九、夫妻情深百十、乾隆三大家:袁枚、趙翼、蔣士銓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演講稿
百一十一、袁枚(1716-1797)與《隨園詩話》南京大學文學院講稿
附:本書作者著作目錄
自序
零一、春雨的聯想
零二、主客兩忘
零三、七夕
零四、一段話
零五、珊瑚颱風
零六、智慧與慾望
零七、迎新生
零八、有感於文學院評鑑
零九、讀許倬雲院士〈大學評鑑後高教諫書〉
一十、月到中秋分外明
一一、今天是中秋
一二、進修部停招的想法
一三、三個強颱
一四、聘人
一五、國慶日
一六、平路演講
一七、復旦大學開會
一八、山之聲
一九、豐收的一年
二十、聖誕節之一
二一、聖誕夜之二
二二、記沈謙
二三、日月之行
二四、《沃夢詩刊》第三期序
二五、畢業餐會致辭
二六、歡渡五十年生日 開創千萬年新局
二七、五十年校慶誌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