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受教,好煩惱?
教不出好孩子,很挫折?
老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很懊惱?
教養孩子的最佳方法,就在孩子身上。
當全天下的媽媽們在社會的期望下努力做一個母親,試圖將孩子教導成好孩子而不斷受挫時,請停下來聽聽孩子的心聲與內心孩子的心聲。妳將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絕佳教養方法。妳值得,愉快地享受教養子女的幸福。
這是為了教養子女的媽媽所提供的自我療癒書,也是在控制不住情緒準備責備孩子前必讀的一本書。
在現今的生活中,變化愈顯激烈,教養子女方也愈顯困難。在不知所措的激變瞬間,當我們追趕不及變化的腳步時,父母很容易就會陷入教養的泥沼中而失去自信。
讓阿部秀雄為您揭開孩子表面行為中所隱藏的真相:
為什麼老是動不動就會對孩子發火?
父母的心煩氣躁其實其來有自,那可能是因為自身在童年時期未被充分滿足的內在小孩在哭泣。
為什麼小孩就是會調皮搗蛋?
孩子的胡鬧其實有跡可尋,他的行為可能正反映出父母不安的情緒或是源於對父母的擔心。
為什麼明明知道不應該卻還是會遷怒孩子?
因為無法譴責讓負面情緒失控的自己,因此就會在痛苦時不知不覺遷怒親近的人。
為什麼孩子會不想去上學?
孩子不見得是討厭去學校,他的反抗可能是因為感受到父母同樣不想去上班或低落的情緒而做出的表現。
只要父母能充分疼愛自己,內在孩子得到疼愛,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成人心」便會因而甦醒,您將能寬容地對待周遭的一切並看透孩子頑皮背後的真相。請記住,媽媽幸福,孩子才會幸福。妳有權力先讓自己得到幸福!
作者簡介:
阿部秀雄
東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心理學科畢業。千葉縣保育專門學院講師,從多年主持つくも(Tsukumo)自閉兒教室的經驗中,獨創實踐親子彼此溝通的諮商方法,成為許多父母和子女帶來幸福的育兒諮詢的第一人。目前為日本擁抱法協會名譽會長、療癒教養網路工作室代表。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中國文化大學文藝創作組暨日文輔系畢。任職出版工作十餘年,曾任保險行銷雜誌之日文編譯。旅居日本三年。現為專職譯者。作品有《智慧行銷三十六計》、《治百病,就靠體溫!》、《相信靈魂轉生,改變人生》(世茂出版)等。
章節試閱
孩子的領域、大人的領域
若能把心中的各種情緒和成人心之間劃分出清楚的界限,就能在自己與對方的心情之間,適度拉開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
提出「 四歲小孩已經是個出色的成人了。」這個主張的是丹尼爾•葛林柏格(Daniel Greenberg)。他所創辦的瑟谷學校*,是突破美國現有的學校框架,重視自主性學習的學校。
咦?四歲就算是成人了?我家的孩子現在三歲,實在無法想像再過一年他就算成人了!說起來就連三十多歲的我,都還沒能實際感覺到自己已是個成人呢!
可是,過了四歲,就能透過言語與他人相互傳達心意,也可以盡到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責任,從各方面而言都算是個獨立的成人了,所以請務必確實地將孩子當作成人來看待,讓他享有和其他家庭成員一樣的行動自由和發言權,也必須讓他參與家事的分工。這就是葛林柏格的觀點。
另一方面,葛林柏格也說了,幼兒如果在不被身邊的大人了解的環境下成長,就會像青春期的孩子般抱怨:「我的父母根本不了解我!」過了四歲後,就會變得更加彆扭。所謂鬧彆扭,就像心靈巴士持續處於被胡鬧的乘客給劫持的狀態下,而長大成四歲的孩子(抱歉了!成人們!
這樣啊。
我在拙作《耍脾氣教育法的建議》中介紹了葛林柏格的想法,結果有位媽媽寫了封信來表示,別說四歲,才一歲九個月大也已經是出色的成人了。
褓姆告訴我,裕太在托兒所時因身體失去平衡一不小心坐到朋友身上,結果那個孩子生氣地咬了裕太的手臂。晚上我看到他的手臂,竟然又紅又腫,連牙齒的咬痕都清晰可見。平常我會認為「小朋友一起玩總是難免」而不在意,但這次的傷痕嚴重得不禁令我打算向托兒所抗議。
裕太想必也很不甘心吧?我一邊這麼想一邊摟著他安慰他,又輕輕撫著他的手腕。
「一定很痛吧?你又不是故意的,他實在很過分呢!」
「你被咬了一定很氣吧?好痛對不對?」
雖然我一再安慰他,但裕太卻無動於衷。當我翻弄著他的手臂時,他也只是一臉茫然地看著一旁。
等等!對一歲九個月大的小孩說這些,他不可能了解吧?露出茫然的表情也是理所當然的吧?
倒也未必喔。即使只有一歲九個月大,甚至是新生兒,只要是關乎切身的話題他們就會懂。抱著這樣的想法陪伴孩子成長,和孩子對話,親子間的互動一定會更幸福、更有樂趣。
我突然想起一直黏著褓姆,像個跟屁蟲、不太和朋友一起玩的裕太,最近好不容易才開始和其他小朋友玩模仿遊戲、追逐嬉鬧,很開心地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情形。我突然想到,裕太可能和那個孩子感情很好。一想到此,我想若對那個孩子語出責備可能不妥當,於是轉而對裕太說:「咬這麼重,他可能誤會了,以為你是故意的。」
「雖然很不甘心,但這種情況也常有呢!」
不過,就算這麼說,孩子也依然沒回應,仍只是皺著眉盯著我的臉看。目光似乎帶著責備而有點不滿的樣子。
我確實記得孩子當時的眼神。於是我暫停跟孩子說話,並試著回想,然後我立刻發現,孩提時代的自己也曾以相同的目光注視著母親。
「原來如此!」
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媽媽懂了!這種情況媽媽不應該介入。因為這是裕太的問題。媽媽任意猜測假裝了解,說什麼那個孩子一定誤會了,實在太奇怪了!因為裕太才是最清楚的呢!」
這麼一說之後,裕太就眼睛一亮,點頭說「對!」
「這樣啊!原來如此!媽媽知道了!或許很痛、很不甘心,但最重要的還是裕太和朋友的關係。裕太有裕太的處理方式,小朋友也有小朋友的世界,那是媽媽不了解、不應該插手的問題。」
我這麼一說,孩子更是連連點頭。然後我又說了:
「媽媽小時候,外婆都沒聽我說話,我好希望告訴外婆在學校中發生的事。所以現在媽媽希望能好好聽聽裕太告訴媽媽在托兒所中發生的事。」
一面回想童年的寂寞一面泣訴時,裕太突然放聲大哭並抗拒著推開我,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不過他在哭了片刻後,就一臉安詳沈沈地熟睡了。
一般說來會感到有些驚訝吧。一歲九個月大的孩子竟然已經有了自己的世界。不論是自己的情緒、想法、朋友關係、情緒處理的方式,甚至是理解他人的立場及情緒並加以判斷。這些都是不容他人侵犯的內心世界,我雖然對此感到有點不可思議,但因為這也是我的親身經歷,所以十分確信。
當然孩子仍需要我為他包尿布,也無法自己換衣服,但一歲九個月的小孩,在精神層面上卻已是十足的成人了。事實上,這是從嬰兒時期就存在的事實,而我卻直到現在兒子教我後才明白。
原來如此。「這種事,媽媽不該干涉」,我也曾在童年時期有過這樣的心情。
裕太已經是大人了!這麼想的同時,媽媽自身也再次建立起成人心了吧!明明是媽媽自己內心裡,被那個想責備朋友的乘客騷擾不已,卻強行將這種情緒加到裕太身上。媽媽察覺到這樣的心情後,想起孩子也有父母不該介入的世界,因而得以在親子間畫出一條情緒的界線。
藉由劃分情緒的界線,反而更能加深彼此緊密的親屬關係。
*註:瑟谷學校(Sudbury Valley School) 1968年成立於美國麻州。招收四到十九歲的學生,強調孩子的學習意願,主張自主學習。沒有行政人員,師生之間透過「校務會議」的主動參與來治校。
孩子的領域、大人的領域若能把心中的各種情緒和成人心之間劃分出清楚的界限,就能在自己與對方的心情之間,適度拉開一條涇渭分明的分界線。提出「 四歲小孩已經是個出色的成人了。」這個主張的是丹尼爾•葛林柏格(Daniel Greenberg)。他所創辦的瑟谷學校*,是突破美國現有的學校框架,重視自主性學習的學校。咦?四歲就算是成人了?我家的孩子現在三歲,實在無法想像再過一年他就算成人了!說起來就連三十多歲的我,都還沒能實際感覺到自己已是個成人呢! 可是,過了四歲,就能透過言語與他人相互傳達心意,也可以盡到作為家庭成員之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