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宇宙正試圖殺了你。不過,並不是針對你個人,它也準備殺了我。它準備殺掉所有人,而且不費吹灰之力。
對於生命來說,宇宙是一個充滿敵意的地方。到處都是真空。在極少數鄰近真空狀態的地方,溫度又非常高,化學反應無法進行—分子在穩定地形成之前就被分開了。而有些地方又太冷—由於反應過於緩慢而失去了生命出現的可能。
還好,有一個非真空、溫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地方—地球,但各種各樣的危險潛伏在它的周圍。火山爆發噴吐出連綿的熔岩,把數百萬噸有害的化學物質拋到空中,引發強烈的地震;海嘯不斷大範圍的改寫海岸線;冰河期的出現改變了全球氣候……
然而,這些只是「本土」的問題。地球還處在宇宙充滿敵意的注視下,毫不誇張地講,各種災難都有可能降臨到我們頭上。
而這些正是本書將要講述的全部內容。
有些作家可能認為這個題目侵犯了他們的「專利」。但是,天文研究實際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早在農業文明初期,人們就知道如何從天空的變化中得到信息,決定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獲;也能夠通過長期的觀察準確地預測星座出現的時間。
日月被頂禮膜拜。這種崇拜逐漸演化為一種信仰,那就是諸神都在空中。研究天象也就相當於是在做祭拜。
占星術應運而生,巫師們企圖將人的命運繫於上天(但最終失敗了,我將會在後面說明)。後來,人們發明了天文望遠鏡,逐漸認識到太空遠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它其實是一幅展示著最優美藝術品的畫布。遠遠望去,有塵埃密布、緞帶環繞的星雲;有廣袤無際、雄偉壯麗的星系;有層層疊疊、斑駁陸離的行星。宇宙中充滿著美麗與神奇。
天文學也超越了單一學科的界限,物理、數學、化學的很多原理被應用其中。它逐漸發展成一個全新的領域,並繁育出大量分支。
數千年來,人們想當然地認為宇宙是為了人類而精心「設計」的。所有的一切對我們都是有利的,事情就「應該」是這樣的。
傲慢、愚蠢、愚蠢的傲慢。
宇宙其實是一個充滿暴力的地方。恆星爆炸,星系相撞,小行星撞擊……
當人們把裝備著紫外線、X射線、高能伽馬射線探測器的望遠鏡發射到太空,看到的是一個躍躍欲試、準備毀滅我們的宇宙。爆炸的恆星非常危險,它們產生的能量和衝擊是致命的。黑洞到處都是,潛伏在整個銀河系,吞噬著不小心經過其身邊的一切。
從遙遠的宇宙深處射出的恐怖且粗暴的高能射線,足以烤焦不慎進人其中的整個太陽系。
在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中,地球都被看作宇宙的中心。然而現在,她顯得那麼脆弱,那麼渺小,只是一顆迷失在浩瀚悠久宇宙中的塵埃。
其實,宇宙根本不在乎我們的死活。如果把一個人送到宇宙中任意一個隨機選定的點上,他在幾秒中內死亡的概率為99.9……%。
即便如此(還有很多壞消息沒有提及),我們仍還存在。數十億年間,圍繞著太陽運行無以計數次,處於許多宇宙武器的瞄準之中,我們的星球堅持下來了。生命不僅存在著,而且欣欣向榮。其間出現了無數挫折,但生命仍在繼續。人類雖然渺小、軟弱,但到目前為止,還能應付這一切。
當然,還有很多危險我們並不了解。
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可以輕鬆奪去地球上一半人的生命;太陽閃焰可以在數秒內摧毀我們的經濟;一次近距離的伽馬射線爆發可以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我熱愛天文學,以畢生精力從事天文研究、天文知識普及和寫作。天文學是令人敬畏的,也是美麗的,它提供了一個哲學的角度,並且包含著我們感興趣的很多深奧問題的神秘答案。
不過,無論如何我都堅信,天文學能要了我們的命。噢,不過,這麼說有點用詞不當,我的意思是說一些天文事件會要了我們的命。就某種意義上說,天文學研究能夠拯救我們。它可以提供可能會危害我們安全的資訊。但不幸的是,它並不能告訴我們如何阻止猜災難的發生。
而且在許多情況下,我們無能為力。
這本書就是關於這些事件的。一顆小行星的撞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同樣的災難可能也會降臨到我們頭上;太陽看似個忠實的朋友,但也能製造不少麻煩;超新星的爆發會在巨大範圍內引起極其可怕的毀滅性災難,我們將在本書中了解包括這些事件在內的許多可能的發展。我們將探究如果一個黑洞不期而至,將會產生什麼後果;當太陽六十億年後不可避免地死去,我們該怎麼辦。我們甚至可以「坐在前排」,近距離觀看歷經若干年後,宇宙將發生什麼事。
類似的題目已經有不少論著。電視上也經常有相關主題的令人窒息的記錄片。不過,這些素材大部份都有點失真:他們或誇大或低估了天文事件的破壞力,只強調個別情況而忽視了要點。他們也很少討論類似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最後要講的一點是:一直以來,我寫了不少關於天文災難的東西,其中有的是真實的,有的是想像的,不少朋友的確被嚇到了。每當預測出一顆小行星行將經過地球,他們就設想可能會出現一場大災難;媒體朋友還會加油添醋,誇大其危險性,而隻字不提我們被撞擊的可能性其實比中樂透的機率還小。我已花了相當多的時間來緩和人們的恐懼,有時講道理,有時採取其它方法。
在本書中,我不會有所顧慮。鄰近地球的一次伽馬射線爆發產生的危險,確實能讓基本教義派描繪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大決戰」(Armageddon)相形見拙,不值一提。我還會更進一步,描述更多讓讀者鍾愛的細節,諸如地球表面的大氣層被撕破,海水被煮沸,所有生命變為沒有繁殖能力的空殼…。
但在整個過程中,我會提醒大家,我們附近還沒有能夠引發類似爆發事件的恆星;而且即使有,它爆發的可能性也相當小;就算它真的爆發了,衝著地球來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但是考慮一下「如果……會怎樣」也是很有趣的。
當你讀這本書時,可能感覺像是在電影院裡看一部恐怖電影:它很有意思,很震撼,甚至有些嚇人。在看到那些恐佈的情節時,你可能想翻過去,或者閉上眼睛,甚至緊張得弄撒手?的爆米花,但是我會在其後把實際情況講清楚,以便使讀者鎮靜下來。
不過,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大家要注意:電影最終會結束,你可以離開電影院,嘲笑影片中騙人的恐怖情節,但在現實世界中,你不能那樣做。危險是確實存在的,我們不能有僥倖心理。在你看這本書時(希望你是睜著眼睛的),你會了解到危險是什麼,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們並不危險。當打開燈後,恐怖片還恐怖嗎?
在心裡,要有這樣的信念:我們還在這裡。宇宙是一個危險的地方,但我們已走到現在的地步,我們還能走得更遠!
或者,我必須不誠實一些,我們也有可能無法辦到。宇宙之大遠遠超乎我們想像,它支配著無窮的力量。書中描述的幾乎所有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如果」,而是「何時……」。
推薦序
古人云:「杞人憂天」,意指「多此一舉的憂心」,但從現今科學家對於天文現象的觀察研究而言,這句成語將可能成為一句多麼具有地球未來觀點的預言。乍看到書名<Death from the skies !: These Are the Ways the World Will End>,心裡著實充滿憂心,從地球身處在太陽系的位置而言,其實危機是隨時威脅著地球的,難得看到一本書能從天文科普的觀點將地球遭受到的危機用淺顯易懂的方式鋪陳,身為地球的住民,這是很難能可貴並值得我們重視的。當然,對於高國中小學生讀者而言,這本書拋開了天文知識層面的贅述,而深入淺出地讓學生能藉由閱讀這本書來認識地球的危機,並啟發高國中小學生成為如何解決地球危機的未來科學人才的認知能力。
科普圖書最難的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圖像陳述一項事實,卻仍能讓讀者深刻的了解文字、圖像所代表的意義,推薦這本天文科普讀物給一般讀者與高國中小學生做為認識地球危機等天文現象入門的優良讀本。
梅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