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揭開「廉價商品」的真相
「跳樓大拍賣」、「一元便當」等等促銷場景在台灣早已司空見慣,近年來「平價商店」開幕時的排隊長龍也歷歷在目。這些並非台灣獨有,而是整個地球村的普遍現象,赤裸裸反映出地球人的「貪便宜」。儘管有著「『俗密』(台語發音,便宜東西的意思)沒好貨」的俚語,也反映出老祖宗早已就告誡我們「便宜貨是品質低的劣等物」,但不受教的世間人還是喜歡「討價還價」,還是希望有「折扣的便宜」。
或許「貪便宜」的人性不會消失,那麼,「廉價商店」會不會繼續存在?「便宜貨」是否已到窮途末路?就是有趣且攸關世人福祉的問題了。
這本《廉價商品:全球貿易與便宜貨的窮途末路?》就為我們解答這個問題。作者以全地球人耳熟能詳的「沃爾瑪」(Wal Mart)為主角,故事由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發生後的十一月黑色星期五(每年感恩節隔天的星期五,美國大量民眾上街採購年節禮品造成交通繁忙,而零售業銷售額也因假期開始而竄高)、美國紐約長島綠田購物中心的沃爾瑪前瘋狂購物人潮揭開序幕。
怵目驚心的搶購廉價商品場景
作者這樣寫著:「……凌晨一點就有幾百個等著購物者排隊等著搶購、兩點已聚集兩千人,五點門一開,顧客蜂擁而上瘋狂的往前推擠,混亂中,一個守衛試圖把玻璃大門當盾牌,用來抵擋破門而入的人潮,結果門的金屬框被擠得變形,玻璃碎一地,顧客和工作人員紛紛往前撲進入口的通道,堆疊在已經摔倒在地的顧客、守衛和碎玻璃上,尖叫聲四起。
三十四歲的守衛吉米泰.達穆爾,儘管有一百九十六公分高,一百三十三公斤重,體格壯得像美式足球的後衛球員,然而門一開,他的體型和力氣完全不敵大批人群推擠的力道,他才試著要把人群往回推,立即就被推倒在地。
他被人們踩在腳下,掙扎著想要呼吸到一點空氣。湧進來的人潮繼續踐踏他的身體,還不斷碰撞企圖施行心肺復甦術的員警,然而達穆爾那時候對急救已經毫無反應。在緊急救護人員抵達現場以前,第一波進場的顧客大部分都已通過入口處,整個商場內滿滿都是人了。店裡面,有些顧客緊盯著電視機,還有更多的人在玩具部門逛了起來。距離沃爾瑪的大門口沒幾呎遠,通常接待人員站在那兒歡迎顧客光臨的地方,達穆爾在兩台自動販賣機中間的水泥地上喪失了性命。
在開門搶購之後兩小時,亦即達穆爾被宣告死亡整整一小時,沃爾瑪宣布因發生死亡事件而必須關閉店門,很多顧客不願意離開。……群眾居然大吼:『我們星期五一大早就來排隊了!』大家都繼續買東西。」
這個怵目驚人的場景有如世界未日饑民、難民搶糧、暴動一般,不只反映出人民對廉價商品的熱烈需求,也凸顯出經濟不景氣時更渴求廉價品。沃爾瑪是廉價商場的代表,由於它的成功,帶動各類廉價商店的紛起。廉價商品的低價,最重要的是「壓低成本」,舉凡勞動成本、原料成本、運輸成本等等都要壓低,當全球化興起,高科技帶動物流便利,以及人口大國中國放權讓利改革,讓「委外」(outsourcing)更加盛行,而「血汗工廠」、「黑心產品」、「仿冒品充斥」等等接著出現。這股風潮衍生了剝削勞工、奴工充斥、黑道流氓猖獗,而「占領華爾街運動」所反映的中產階級下流化、M型社會,1%富人v.s.99%窮人的極端分配不公現象,其形成也與人們追求廉價商品脫不了干係。問題是:廉價商品局勢還能維繫多久?廉價商品真的廉價嗎?
本書分三大部份以七大章就廉價商店和商品的崛起、演化和即將結束娓娓道來,最後一段更神來一筆點出「便宜的東西其實非常昂貴」,這也就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有得必有失」的恆常不變真理,特別值得讀者們深思並咀嚼再三。
本書所描述的廉價商品是二○○八年金融海嘯之後的情況,隱隱約約透露出廉價商品並不一定造福人類,特別對窮人並非都是福音。這未免令人感慨萬千,也讓人不禁想起廉價商店「沃爾瑪」的創辦者山姆.沃爾頓(Sam Walton, 1918-1992)及其經營理念和開創沃爾瑪的過程。茲參酌《富比士二百年英雄人物榜》一書作下文的介紹。
沃爾頓有「窮人的福音」之美譽,也就是說,其創辦沃爾瑪是為窮人著想,將物品價壓得極低讓窮人買得起。
窮人的福音──沃爾頓
沃爾頓小時候就和弟弟以推銷雜誌、擠牛奶、送報紙等工作貼補家用。一九四○年大學畢業後就在潘尼百貨公司(J. C. Penney)工作,對顧客服務哲學有了體悟,也發覺自己適合零售業,於是確定了自己該走的方向。
二次世界大戰時,沃爾頓放棄工作從軍。戰後,像其他退伍軍人一樣,沃爾頓充滿自信急於彌補在戰爭中損失的歲月。他沒回潘尼百貨公司,而是向岳父借了二萬五千美元,買下阿肯色州新堡(Newport, Arkansas)的賓富蘭克林商店(Ben Franklin Store)開始自行創業。
一九五○年時,沃爾頓已經把新堡的賓富蘭克林經營成該區最成功的一家店,但卻因為失去租約被迫結束營業。他遷往班唐維拉,又買下一家賓富蘭克林,更名為沃爾頓廉價商店(Walton’s Five & Dime)。整個五○年代,在賓富蘭克林大型連鎖店系統中,沃爾頓不斷增加「沃爾頓式賓富蘭克林」連鎖店。過程中,他學到日後建立王國的第一課:面積二萬五千平方英尺的大店,可以在五千人不到的小鎮生存,只要它能吸引方圓十或二十英里的鄉間居民前來購物。
沃爾頓隨時留意全國各連鎖店的動態。每當他聽說明尼蘇達州有家「自動式」賓富蘭克林商店,就搭巴士親自前往參觀。那個年代,大多數商店的貨架都繞著櫃台擺設,由店員為顧客拿商品。但是,自助式商店的貨物陳列在四面貨架上,顧客可以自行查看、比較。由於用人成本低,商品的售價也略低。沃爾頓回來後,也開了一家自助式的沃爾頓廉價商店。
五○年代末期,沃爾頓又嘗試新作法,在幾家旗下的「沃爾頓家庭中心」增添許多種類的商品。一九六二年初,他準備與賓富蘭克林合作開折扣商店,但被拒絕,因為他們無法以沃爾頓要求的低價出售商品。不過,他們倒是建議沃爾頓去看看葵斯吉(S. S. Kresge)低價連鎖店新開幕的折扣商店K商場(Kmart)。
沃爾瑪商場誕生
沒多久,沃爾頓就模仿K商場開了一家折扣商店,連名稱都相仿,叫沃爾瑪商場(Wal Mart)。這個第一家沃爾瑪商場開在阿肯色州的羅吉斯(Rogers, Arkansas),人口僅四千五百人,開幕日期為一九六二年七月二日。
第一家沃爾瑪商場的店面簡樸,店內貨品整齊堆放在地板和桌面上。整體看來,它一點也不像日後外型新穎、內部整齊劃一的沃爾瑪商場。而且與日後苦心建立的複雜程序相比,它當時和供應商的關係也不平順。在沃爾頓要求的價位下,供應商所能提供的商品有限,例如,生產商不願以折扣價出售高品質產品。有些甚至完全不願與沃爾瑪商場打交道,不願與「大賣場」沾上關係。
沃爾頓一邊實驗沃爾瑪商場的經營模式,一邊繼續經營賓富蘭克林商店。沃爾瑪商場利潤微薄,但他精心改進新店,調整展示,改進產品組合,持續尋找更好的貨源。沃爾頓儘可能抽時間去現場,甚至在打烊之後。失眠時,他經常帶著大袋甜甜圈到收貨碼頭去和員工聊天。沃爾頓不在度假聖地或報表中找靈感,他到工作現場找靈感。
折扣商店的利潤微薄,目標是要以多銷補薄利。但是幾家商店的利潤不足以支持快速的擴充,因此沃爾瑪商場早期成長緩慢。沃爾頓看見到處有被大連鎖店忽略的小鎮,儘管向銀行、保險公司、個人貸款,還是不足以填補這許多空缺。
一九七○年,沃爾瑪商場的股票上市,籌得五百萬美元,增建六家分店,並完成第一座發貨中心。這一次及後續的股票發行,使公司有充足資金來實現沃爾頓的計畫。沃爾頓在沃爾瑪商場成立後的第一個十年內,共設立了三十九家分店,之後在七○年代增設了四百五十二家,八○年代一千二百三十七家。自一九七○至一九九○年,沃爾瑪商場的股價不僅勝過股市整體表現,甚至勝過任何投資人的幻想。一九七○年以一千六百五十美元購買的一百股,到一九九二年時值二百六十萬美元。
利潤分享員工
隨著股票上市,沃爾瑪商場的主管們開始加入正式的利潤分享計畫,次年其他員工也加入,沃爾頓還為了沒能早點想起他們而後悔。在公司工作滿一年,每週工作超過十二小時的員工,平均可以領到年薪百分之五的紅利。但紅利是先記在帳上,直到人離開公司才領取。由於紅利是以公司的股票支付,而股價飛漲,許多經理退休時都成了百萬富翁,甚至許多按鐘點計酬的員工也是如此。
利潤分享計畫是吸引員工長期留在公司的一大誘因,但沃爾頓仍要花許多時間,想辦法讓員工喜歡他們的工作。雖然沃爾瑪商場的定價較K商場及目標商店(Target)略低,但真正能讓沃爾瑪商場與眾不同的,卻是銷售人員。其他商店不重視服務,沃爾瑪商場的人員卻非得友善、熱心、樂於幫忙不可,沃爾頓仰賴他們多方面服務顧客而使沃爾瑪商場成功。
一九七三年,第一次石油危機使能源價格飛漲,沃爾瑪商場也和其他同業一樣,遭受意外的打擊,沃爾頓感到自己似乎成為那波價格上漲的受害者,他從此修正經營方式。石油危機過後,所有沃爾瑪商場的新店,距離最近的發貨中心都在十二小時車程內。群聚的商店可以有效率的補給,減低油價上漲的衝擊。
身為沃爾瑪商場總裁的沃爾頓步調急迫,目標卻極卑微,只希望能永遠提供顧客更好的服務和更低的價格。為達到這項目標,他敦促各主管重新思考自採購到收銀台各項作業流程。
「買美國貨」舉措
一九八四年,前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擔任阿肯色州長時曾向沃爾瑪商場求援,因為當地一家製衣廠不敵國外競爭者,即將失去最大客戶。沃爾頓和主管商議後,告訴柯林頓:「我們要試試看,是否能做一件我們從未做過的事。」於是,有別於以往都是直接向遠東地區購買法蘭絨襯衫的訂貨流程,沃爾瑪商場把大筆法蘭絨襯衫訂單轉給那家本地工廠。但是因為沒有一家美國紡織公司的產品符合規格,布料仍得由國外採購,而且須由沃爾瑪商場自行負責。沃爾瑪商場為此事大費周章,但此舉也為他們贏得「把生意帶回阿肯色州」的讚譽,同時他們更能就近與廠商合作,以彌補效率的不足。
沃爾頓在那次襯衫交易中發現,有某些美國廠商不敵國外競爭者,但渴望工作,願意與沃爾瑪商場之類的公司建立業務關係。一九八五年三月,沃爾頓在主要報紙上刊登全頁廣告,宣布沃爾瑪商場「買美國貨」的新方案。表面上,該項方案是一項愛國的舉動,非常適合像沃爾瑪商場這樣多數顧客是藍領階級的公司,但它也是沃爾頓尋求好價格的例證。他只想向有效率的廠商進貨,而且也不隱瞞動機。
發貨中心是沃爾瑪商場制度的另一項特色,發貨中心不僅是供貨給商店的倉庫,更是用來降低成本的工具。全面自動化的發貨中心是個「聰明的」倉庫,透過電腦連線作業,它可以直接收到由商場收銀機那端傳送過來的庫存與檢貨報表。即使沃爾瑪商場的分店已橫跨四個時區,它的運儲成本仍是所有零售業中最低的。
創新、創新、再創新
一九八五年,沃爾瑪商場啟用休斯網路系統六頻道人造衛星,沃爾頓透過錄影帶可以同時對所有員工講話,但衛星頻道更重要的任務是消除總部、商店、發貨中心之間、甚至與主要供應商工廠之間的距離。
沃爾瑪商場自一九八一年起,就開始在各連鎖店裝設電子監視系統,它不僅向顧客顯示訊息,也監視顧客的購買行為,蒐集顧客停留時間、購買模式等資訊送回班唐維爾。
沃爾瑪商場也是美國第一家試用通用產品碼的折扣零售商。一九八○年試用結果,收銀員生產力提高百分之五十,因此所有連鎖店都改用條碼系統。在沃爾頓的領導下,沃爾瑪商場三十年來未花費一分錢去裝飾主管辦公室,卻是零售業中科技最先進的公司。
一九八二年,沃爾頓被診斷患有一種罕見的癌症,稱為毛細胞性白血病,經過醫院治療後,疾病稍事緩解。當他重返工作崗位後,辛勤一如往昔。一九八三年,沃爾頓忙於推出山姆俱樂部,那是一個超低價倉庫式購物俱樂部,相當受歡迎,是一大成功。接下來,又嘗試超大型商場,沃爾頓喜歡稱這種超大型商場為「沒有牆的購物中心」。超大型商場占地二十二萬平方英尺,裡面什麼都有,由食品雜貨到釣魚竿、甚至理髮服務。當沃爾瑪商場計畫開設第一批五十家超大型商場時,全美食品雜貨商和其他零售業一樣,緊張地樹立防禦工事,以抵抗沃爾瑪商場的破壞力。
當沃爾瑪商場業務蒸蒸日上時,沃爾頓的健康情形卻日益惡化,他不得不放慢自己的步伐。一九九二年,老布希總統親自探視癱瘓在輪椅上的沃爾頓,並頒給他自由勳章,稱他為「商業的統帥,在生活上和在企業上一樣成功」。那年稍後,沃爾頓因癌症過世。
始終如一的小鎮商人本色
總的來說,山姆.沃爾頓是典型的美國小鎮居民,在阿肯色州的班唐維爾一住就是四十年。每天一大早起床,就到當地餐廳吃早餐,然後去辦公室(星期天除外),只有獵鵪鶉可以引誘他暫時離開工作。他是那種會去借報紙、卻不願意花二十五分錢去買報紙的人,但他同時也是每星期天會邀請窮困家庭與他們夫婦共進午餐的人,是一種低調而樸素的慷慨方式。
沃爾頓所創立的沃爾瑪商場遍布全美國的小鎮,建立的哲學是對人的尊重,這是直接來自創辦人的一項特質。沃爾頓握有百分之二十的沃爾頓股票,一九八五年時價值二十八美元,那使得沃爾頓高居富比士四百首富的榜首。他本身並沒有因為成功和財富而改變。沃爾頓沒有一般掌權者的排場(如高級轎車等),他以平易近人的作風統治王國,稱呼四十萬名員工為「同事」,而那個稱呼不只是字面上所代表的意義而已。對沃爾頓來說,只有家人比他親愛的同事更重要,他的第二個家就是任何一家沃爾瑪商場。
在沃爾頓的領導下,沃爾瑪商場的每位分店經理,在業務上都相當冷靜、仔細,對員工和顧客分外尊重,在各方面都不馬虎,這些特質都傳承自沃爾頓。
不過,今天沃爾瑪商場的經營者及其員工是否還承襲沃爾頓奠定的風格,是否還用創新等正當手法來壓低成本,並以造福窮人為目標?讀者們或可在這本《廉價商品:全球貿易與便宜貨的窮途末路?》中找答案。
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二○一二年三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