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意失意難定論
大師知行錄
南懷瑾說:人生得意的事,有時並不是幸福;有時失意的事,並不是倒楣。……人生得意的事,雖不一定是壞,也不一定就是好,有時失意也不一定是差。
透過對一些歷史人物命運的分析,南懷瑾闡述了「得意失意難定論」的觀點。
一般來說,人們普遍認為做皇帝、做宰相是人生中最得意的事,可是南懷瑾不這樣看。他引用古人一首評論歷史的詩:「隋煬不幸為天子,安石可憐作相公。若使二人窮到老,一為名士一文雄。」意思是說,隋煬帝運氣不好,當了皇帝;而王安石很可憐,做了宰相。為什麼這樣說呢?南懷瑾解釋道,這兩個人如果當時不得志,反而是一種幸運。王安石文章出眾,如果不當宰相,就有可能成為大文豪。與當宰相相比,他將獲得時人及後人更多的敬仰;隋煬帝也是一個才子,如果當時不做皇帝,將會成為名士,而不是一個亡國之君。
與此類似的還有南唐後主李煜。他的文章蓋世,可惜也當了皇帝。但是又因為當了皇帝,丟掉江山後,才有他那種高超的文學的境界出來。不過,如果站在人生的立場看來,他還是不幸,還是不得意。
南懷瑾接著反過來論證。他認為,《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經歷了由盛而衰的人生,可以說是從得意步入失意。不過,也正是因為失意,他才寫出了千古名著《紅樓夢》,這不得不說是另一種幸運與得意。
大師智慧活學活用
南懷瑾先生談古論今,是為了說明人生的得意與失意是不一定的,因此得意時不必驕狂,失意時不必自卑。這與「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是一個意思,也有句話說:「失之桑榆,收之東隅」,與此類似。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挫折、陷入逆境。此時,如果不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利與不利,沒有正確認清自己的價值,沒有好好地活在這個世界裏,難免自卑自賤、灰心喪氣。相反,如果能夠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兩面性,就會少一些挫折感,人生才能輕鬆愉快。
人生的得意與失意,多是在權衡得與失之後的內心感受。若是認為得到了,人就會感到得意;反之若是認為失去了,人就會感到失意。其實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權位,有得有失;金錢,有得有失;愛情,有得有失。有時此間得,彼間失;有時此時得,彼時失;有的人得而復失,有的人失而復得;得得失失、失失得得,這就是人生。
有時,你失去了金銀財寶,卻得到了一家人的安全。失去的固然可悲,得到的也頗為可喜。有時,你得了一些酒肉朋友、冤家債主,失去了道義之交、有情有義之友。如此得失,卻是不值。
說到得失,不管是得是失,都有它的道理。如果是你的,不必力爭,自會得到;如果不是你的,即使千方百計取得,也會隨風而逝。有時候得也不好,有時候失也不壞。得失之間,所謂「各有因緣莫羨人」。即使得到了,也要好好運用;失去時,如果你有足夠的條件,它還會再來。
人生,失去了金錢、物質,會有再來的時候;失去人格、道德,則不容易恢復。尤其是,得人容易,得人心難;得人心難,失人心容易。得失之間,真的沒有定論。
2.失意不忘形
大師知行錄
南懷瑾說:我們都常聽說「得意忘形」,但是,據我個人幾十年的人生經驗,還要再加上一句話-「失意忘形」。有人本來蠻好的,當他發財、得意的時候,事情都處得很得當,見人也彬彬有禮;但是一旦失意之後,就連人也不願見,一副討厭相,自卑感,種種的煩惱都來了,人原來的性格完全變了︱失意忘形。
……
所謂「唯大英雄能本色」,無論怎麼樣得意也是那個樣子,失意也是那個樣子,到沒有衣服穿,餓肚子仍是那個樣子,這個個性是最高修養,達到這步修養太難了。
「失意不忘形」難是難,但南懷瑾卻做到了。
南懷瑾早年在臺灣開辦的「義利行」破產後,不得不靠典當衣服來維持生活。不久後,他遷居臺北,住在一個菜市場旁邊,那兒的環境可謂「髒、亂、差」。他帶著妻兒,擠住在一間屋子裏,很是寒酸。自此,他開始了長達十年的「煮字療饑」的生活︱這是他對寫稿賣錢的戲稱。他還說自己「著書多為稻粱謀」,言下頗有自嘲的味道。
不過,這些絲毫不影響南懷瑾的精神狀態。他每天身居陋室,右手執筆疾書,左手抱著大一點的孩子,雙腳還要不停地蹬著搖籃,照料更小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完成了兩部著作。他的學生曾這樣描述他這一段的生活狀況:「一家六口擠在一個小屋內,﹃家徒四壁﹄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窮,因為他連﹃四壁﹄都沒有。然而,和他談話,他滿面春風,不但窮而不愁、潦而不倒,好像這個世界就是他,他就是這個世界,富有極了。」
大師智慧活學活用
貧窮落魄而不自慚形穢、不自卑,即可稱為「失意不忘形」。能夠像南懷瑾先生這樣,做到失意而不忘形的人是很少很少的,因為大多數人都有一種攀比心理。一個人如果在事業上、工作上、婚姻上、家庭關係上都很失意落魄,而朋友、同學等個個都是「春風得意」,這一比,人就自卑了,不失意忘形才怪!其實,攀比是可以的,但若比不上,就千萬不要「失意忘形」,在那兒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連連,甚至是自暴自棄。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不尊重你自己,別人怎麼能相信你、尊重你呢?
「失意忘形」的反面即是「得意忘形」。從當今的這個功利社會來看,「得意忘形」的大有人在,事情做成功了,賺到大錢了,或者是地位提升了,都飄飄然,春風滿面,從而很快地忘記了從前是怎樣落魄的,是怎樣艱辛努力的。
那麼,一個人怎樣做,才能在失意的時候依然保持自信,從而做到「不忘形」呢?
1.要明白你是最健全的,因為你擁有健康的身體
有的人身體健康無病,四肢健全發達,但是精神上卻充滿了苦惱與自卑。其實只要冷靜反省一下,你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的幸福!父母生養你,你的兩眼可以看繽紛絢麗的世界,雙腿可以到處行走,兩手可以做事自如,還有什麼感到不足呢?跟那些因失去雙手而不得不用口或腳來寫字的人,因失去雙眼而不得不用手來「讀」書的人比較起來,你已經擁有了「健康」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還有什麼理由去自輕自賤、自暴自棄呢?
2.要明白你是最富有的,因為你擁有精彩的宇宙
你往往擁有無限的至寶,卻不自知,反而貪心不足,羡慕別人的良田美眷。你的住處,雖然沒有冷暖氣的設備,但是熱情的太陽曝曬著你,清涼的和風吹拂著你,天上的明月、地下的繁花任你欣賞,峻峭的崖壁、幽靜的溪谷隨你遨遊,這山河大地的一切莫不屬你所有,你擁有了整個宇宙虛空,一片雲彩、一粒砂塵都蘊藏你生命的喜悅,世間上還有什麼比擁抱全宇宙更富有的事呢?既然你是最富有的人,你還會在那些一擲千金的富豪面前自慚形穢嗎?
3.要明白你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這世上只有一個「你」
有人也許會懷疑地問:我既沒有金錢,也沒有名位,樣樣不如人,怎麼稱得上是世界第一的最獨特的人呢?其實只要稍微轉念一想,你將會發現自己擁有太多「世界第一」的頭銜:你是父母眼中最愛的孩子,你是孩子眼中最慈愛的父母,你是丈夫眼中最美麗的妻子,你是妻子眼中最忠誠的丈夫……
如果你明白了你是這個世上最健全、最富有、最獨特的人,那麼,不管是在如何失意的情況下,你都會認為自己是最棒的。這樣,你也就和南懷瑾先生所說所做的一樣,做到了「失意不忘形」。
3.得意時,莫驕狂
大師知行錄
南懷瑾說:寵,是得意的總表像。辱,是失意的總代號。當一個人在成名、成功的時候,如非平素具有淡泊名利的真修養,一旦得意,便會欣喜若狂、喜極而泣,自然會有震驚心態,甚至有所謂得意忘形者。……人要做到得意不忘形很難。
南懷瑾成名之後,家裏常常高朋滿座,來訪之人有很多是名門顯貴、當權政要。他寫有一副對聯:「白屋讓王侯,座上千杯多名士;黃金如糞土,席前數輩數英雄。」很好地描述了這種盛況。那時的南懷瑾真可謂春風「得意」,但他依然謙遜好禮。
一九八五年夏,南懷瑾離台赴美,在華盛頓創辦「南懷瑾學院」,旨在推進東、西文化交流。旅美期間,幾乎每天都有不少客人來拜訪他。這些人中,有美國人,也有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日本人、埃及人以及美籍華人……他們多數為學者、教授,也有將軍、政要及工商鉅子,他們請教的話題,涉及佛學、哲學、經濟學、國際關係等方方面面。其中也有一些傾慕南懷瑾學識修養的小職員、小老闆。不論來者是什麼人,他皆待之以禮。
一九八七年,南懷瑾結束旅美生活,移居香港,致力於各項建設事業及文化教育事業。他住在半山寓所,每日講學不輟,慕名而來求教的學生絡繹不絕。這其中,除了在台、在美時的門生故舊外,大陸政界、商界的重量級人物也不時來訪。他一如既往,以謙和誠敬之心接待各方訪客,毫無「貢高我慢」之態。
大師智慧活學活用
南懷瑾先生名滿天下,正可謂春風得意,卻毫無驕狂傲慢之態,那麼,平凡的我們更不應該一得意就忘乎所以了。
生活中,人人都會有因得意而驕狂的機會:功成名就,我們可以得意;晉級加薪,我們可以得意;被同事稱讚,我們可以得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幾年辛苦,一朝收穫,完全應該;當然,「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歷盡酸甜苦辣,終有回報,這也沒錯。但是,得意之時,不能驕狂。
俗話說:「弓滿則折,月滿則缺。」得意而張狂是招災惹禍的根苗。一旦得意驕狂,你就會喪失警惕,飄飄然忘乎所以,忽視敵人對手的存在,並將你的弱點暴露無遺。與此同時,你的競爭對手卻虎視眈眈伺機攻擊你。這時,你的下場將會是慘敗,甚至還會搭上性命。
得意而驕狂還是摧毀心智的利器。縱使是叱吒風雲的人物,如果過於張狂,也會遭遇不好的下場,因為得意者終會失意。因此,人不能得意,更不能忘乎所以。
人不可能一直春風得意,如果在得意的時候飛揚跋扈,或者高估自己,往往會導致慘敗的下場。因此,與其在失意時慨歎世態炎涼,不如在得意之時,做一個謙遜有禮的人。
1.無論窮達都不失本色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心、他的思想。心沒變,人就沒變;心變了,人也變了。至於名聲、職位、窮富、年齡等等,都不過是外在的形式而已。好比一顆寶珠,如果放在名貴的檀木匣裏,它本身的價值不會增多一分;如果放在普通的紙盒裏,它的價值也不會降低一分。所以,沒有必要因為外在的形式而忽略自己的內心。
2.富貴而不驕狂
在富貴之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地評價自我。為人儘量保持低調,不過分張揚,謙虛待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此外,不要喪失社會良知,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在享有榮耀富貴的同時,適度回報社會。如果富貴之時,能夠保持這種「夾著尾巴做人」的處世態度,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3.貧窮而不潦倒
一個人富有了,還有可能保持平常心;一旦貧窮了,就容易心態失常,自信心沒有了,進取心沒有了,甚至善良之心也跟著沒有了。其實貧窮只是一種暫時的狀態,才能、美德才是我們永久的財富。只要這些東西沒有失去,就不必受那些暫時的不利情況所困擾。
老子曾說過:「富貴而驕,自遺其咎」,意思是當一個人得意之時,難免變得驕狂,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做事就隨心所欲,只圖一時之快而不計後果,就可能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來,災禍也隨之而至了。生活的邏輯大都如此。因此,當你得意之時,千萬不要變得驕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