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近天空的文化寶藏,精緻的民族藝術之旅
凝聚對宗教的虔誠,創造奇蹟般的工藝珍寶
植物可以用作染料、羊毛可以織成錦緞、樹皮可以變為紙張、泥土可以燒成陶器、礦石可以磨成顏料或冶煉成金屬……在今天的藏區,我們依然能尋覓到這些數百年乃至數千年前最古老的傳統手工藝,墨竹工卡的製陶、傑德秀的紡織、易貢的藏刀、尼西的黑陶……,人類最初的智慧在今天依然閃現著耀眼的光芒。
西藏的手工藝術珍品之所以能強烈觸動人心,是因為每一件物品都有宗教所賦予的信仰與理念,讓宗教藝術超越了手工簡單本質以外的靈性。藏人也傾注精神與心力,將藝品視為一種寄託意願的聖物去創造,不但手工技藝因而能夠延續千年而不變,而且每一件都可以傳世。
本書共分為十三個部分,分別是方寸之中的佛國——擦擦、果果的陶罐、濃墨重彩的宗教藝術——唐卡、尋找易貢彩虹刀等。透過作者充滿詩情畫意的筆調,與豐富精緻的圖片,忠實地記錄了結合宗教文化與高原文化的藝術成果。讀者有如親臨西藏,被風格與色彩強烈鮮明的寺廟、建築、繪畫、雕塑所包圍、感動;也彷彿看到了單純樸實的藏族人,安安靜靜、聚精會神專注於他們手中的絢爛世界,完成一件件被賦予生命的藝術品。
作者簡介:
陳丹
從小就酷愛手工酷愛旅行。行走各地買來的要來的撿來的手工藝品足可以塞滿三個大衣櫥。念大學的同時進入媒體行業工作十年來積累了許多傳統手工藝方面的報導及幾本關於藏區的著作,因工作需要數次進藏後來強烈愛上西藏到拉薩居住了一年有餘。
「在拉薩定居的那段日子裡我常常背了包獨自到藏區各地遊走。
最喜歡逛寺廟因為西藏最精美最有價值的手工藝術品都集中在那裡建築繪畫雕塑都強烈鮮明硬朗地張揚著它們是宗教文化與高原文化結台的碩果;也很愛民間的手工 藝品它們質樸實用充滿了藏族人的智慧與個性最愛的還是那些手工藝人——那些安安靜靜聚精凝神的人們內心安然才可以用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去製作一件手工藝品 那絢爛的世界就是在他們的手中誕生的。
但是看到這些手工藝術的珍品和延續千百年的技藝在現代工業和商業的衝擊下漸漸消逝作者深切地感到心痛和焦慮這些藝術的珍寶是不可複製的如果不及時搶救它們將 永遠地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以及記憶中那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後人感知歷史的依據沒有了它們我們的子孫對自己民旅的精神依託將不復存在。」
章節試閱
第 1章 方寸之中的佛國—擦擦
擦擦的來源
第一次見到「擦擦」是在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中,當時,我被這些只有方寸大小、但卻精美無比的宗教物品震住了。從指甲蓋到巴掌大小的一個個脫模泥塑,竟有成千上萬種圖案,哪怕只有一、兩公分,卻也能從小小的淺浮雕佛像的眉眼間傳出神來。太神奇了!我完全被它們迷惑。那種愛戀生出的企盼簡直可以讓我用自己當時所有的藏品去換取對一個擦擦的擁有,而擦擦也成為我期待進藏的一個強烈的理由。
那以後,查閱大量有關擦擦的資訊成為我樂此不疲的事情,對擦擦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擦擦,起源於印度古代及中世紀中部和北部方言中的一個詞彙,與塔有密切關係⋯⋯,在塔內存放『擦擦』的習俗起源於印度的石板塔肚存放聖物的風俗習慣。」這是義大利藏學家G.杜齊先生在《西藏考古》一書中說到的。有的朝聖者為了向菩薩還願,用錢物贖來擦擦,供放在自己認為具有靈氣的地方,於是這些寄託了意願的小泥佛被帶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據說,最初擦擦就是以這樣的方式,由佛教徒們從印度傳入西藏的。
擦擦其實是一種脫模泥塑,是泥製的各種小佛像、小佛塔等,常見的表現形式有高浮雕、淺浮雕、
圓雕,均用凹型模具擠壓脫模,然後晾乾,大多數直接晾乾成型使用,有的會再加燒製或彩繪。此物屬一種聖物,多流傳民間,一般與瑪尼石、經幡形影不離,常出現在佛塔、聖山洞窟、神湖邊、瑪尼堆和轉經路上。擦擦最早被作為佛塔內或佛像腹腔的填充物,這樣的佛塔、佛像才被認為具有神佛靈氣。
這樣,在神山、聖湖邊的路口,人們都修造不少存放擦擦的小房屋,約一人高,俗稱「擦康」,即擦擦神殿。擦康為通稱,不同用途的擦康有多種。在擦康放滿擦擦之後,再用牆把它圍起來,只留一個不太大的口,為的是讓朝聖轉經的人們不斷放置新的擦擦進去,日積月累,擦擦越聚越多,以至成千上萬。藏族人認為繞這樣的擦康轉一圈,就等於向佛菩薩行了無數次禮,念了無數次經,可以減輕自己的罪孽,增加福慧。
後來,隨著佛教文化的發展,神佛形象的不斷豐富,擦擦的作用不僅迅速擴展,原來單調的內容也逐漸豐富多彩起來。神、佛、菩薩、本尊、護法等,應有盡有,成為一個微縮的佛的世界。
擦擦的造型也千變萬化,有圓、方、三角等。畫面構成規格不等,少則一尊佛,多則百餘尊佛像。最小的擦擦直徑只有1.5公分,最大的高於30公分。
我的第一個擦擦
大約三年後,我如願來到了藏區,但那時我已經明白,宗教物品是不可以隨便取走的,因為那裡面寄託了放置人消災祈福的意願,拿走它們說輕了是不尊重別人、未經許可取走別人的東西,說嚴重了隨便取走宗教聖物的人會招來報應。所以,當我看見路邊那堆得小山樣的精美古舊的瑪尼石和擦擦,我只敢無限留戀地使勁看了又看、毫不吝惜地拚命拍照,完全沒敢有一點想將它們據為己有的念頭。
但是,人性的弱點最終表現在我身上,記得那是在昌都強巴林寺外,我和好友巴桑一起轉瑪尼堆,在一座擦康裡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5公分大小的泥擦擦,看見它,我走不動路了。
那是一個精美絕倫的雙身時輪金剛,4 個頭,每頭3 隻眼,24條手臂層層疊疊向四周放射,每隻手都持有不同的法器,身前擁抱明妃,腳下踩踏惡魔⋯⋯,每一個細節都那麼清晰、每一根線條都那麼精準漂亮!雖然是個新做的擦擦,但那卻是第一次進藏的我見過的最複雜、最精美、最震撼的,我將它捧在手心,愛得簡直都要哭了,久久久久地不想放回去,心裡那個痛啊!
憐香惜玉的巴桑見我那副樣子,頓生同情,不惜犯大忌地對我說:「我來拿吧!我是藏族人,不會有太重的懲罰的,再說,我們是拿回去供奉,又不是拿去賣錢,主人會原諒我們的⋯⋯」。意志薄弱的我動搖了,內心激烈地鬥爭著,手心攥出汗來。最終,還是將那個擦擦交到了巴桑的手裡⋯⋯,戰戰兢兢地轉過瑪尼堆,在鑽出外圍的經幡架子時,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我只覺頭頂被重重地一擊,如同地球爆炸,滿眼火光四濺金星亂冒,摔倒在地上,頭痛到眼淚迸出來,卻不知道出了什麼事。直到巴桑趕上前將我扶起,責憐地說:「瞧你,過門框也不低低頭⋯⋯」
我一直誠心地堅持認為這是對我的懲罰,一定要巴桑陪我到強巴林寺做布施贖罪,還將我們在路上採到的一棵巨大的靈芝獻給了寺廟,心中祈求了無數遍的饒恕。然後,才稍微安心地留下了那個擦擦,那是我擁有的第一個擦擦,我一直將它視為心中的珍愛。
四種擦擦
後來到了拉薩,逛八廓街時我發現市場上有擦擦出售,於是心安理得地開始大量購買,新的舊
的、殘的好的、泥的磚的、一色的彩色的⋯⋯,我一概收購。後來進藏八次,我收藏的擦擦數量已經小有規模,隨著眼光越來越好,藏品也越來越精,對擦擦的瞭解也就有了深入。
擦擦在西藏也是有等級之分的。通常我們所見的屬最普通的一種,這種擦擦用一般的泥土製作,成本低廉,在民間流傳很廣。製作時在泥佛的背面嵌入青稞或其他吉祥物之類,以寄託製作者對美好生活的祈望。有的製成之後放入火堆燒製,成為不怕水的磚質,有的經過彩繪後再燒製,那就更為講究。
還有一種藥物擦擦,造型與一般擦擦沒有什麼區別,只是顏色稍有不同,因為這種擦擦是用不同名貴藥材合成製作,其中有珍珠、瑪瑙、藏紅花等等,所以此類擦擦也很貴重,因為它不僅含有精神寄託的作用,更重要的具有物質價值。平時外出帶在身上既能抵擋邪氣,遇到身體不適時也可取此治病。
更為珍貴的一種擦擦是活佛的骨灰與泥土摻混在一起製作而成的。西藏歷史上,寺廟高僧圓寂
後多實行火葬,這是西藏喪葬禮儀中最上等的一種葬法,一般只有活佛和得道高僧才可享用這種「升天」方式。西藏傳統習俗中,那些被人們奉為神明的高僧去世後,人們還要為他們修造佛塔,再將用高僧的骨灰和泥土製成的擦擦放入塔中,這樣「佛身」可同樣賜福於人間。這樣的擦擦是很珍貴的。
最為稀有難求的一種擦擦叫「布擦」。藏傳佛教儀軌中,達賴喇嘛、班禪大師及少數大活佛圓寂後要實行塔葬。在塔葬之前,對活佛的法體要進行較長時間細緻、嚴格的防腐陰乾處理,即用鹽巴、藏紅花等各種名貴藥物將體內血水吸乾,然後再塑成金身,這樣法體就可以置於金質或銀質的塔身內,供人膜拜。寺廟僧人將那些浸透活佛法身血水的鹽巴或其他藥物與泥土融合,製成「擦擦」,稱之為「布擦」,「布」為法體之意,「擦」即泥佛。
這是最為名貴的一種擦擦,主要用作護身符。藏人相信如能帶上布擦做護身符,可抵擋一切邪惡、
確保平安,並且有刀槍不入的萬能超常功效。而且,「布擦」在民間除了做護身符外還可食用,虔誠的藏人認為布擦具有醫治百病的作用,並有諸多例證在民間流傳。可想而知,「布擦」在藏族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神聖!正由於它的名貴,一般人很難得到,歷史上只有大師們的親屬、官宦,以及貴族才可受賜。
南亞風與漢文化的影響
擦擦是宗教產物,藏傳佛教的發展與變化對其藝術風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但由於體積小、便
於攜帶,擦擦的流動性很大,這給它的地域特徵和風格的劃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我們只能從大體上歸納出它們的藝術風格和年代特徵。
我在阿里地區的古格王國遺址和托林寺看到的壁畫不同於西藏其他地區,裡面有著明顯的印度
佛教藝術的特徵:菩薩造型柔媚,曲線畢露,乳房渾圓高聳,神態安然隨意,姿勢會用到隨意的半側身,不講究畫面的對稱和規範。這樣的畫作很有感染力,讓人能透過它們感受到畫師的自由和創造。
擦擦造像因受了繪畫、建築和雕塑藝術的影響,許多裝飾性元素被運用到擦擦模具的製作中,這個時期西藏南部諸鄰國的藝術被融進小小的方寸佛國中表現出來:神佛體態生動,神情變化豐富,蘊涵印度、尼泊爾、喀什米爾風韻。阿里的古格、托林寺,日喀則的白居寺、夏魯寺一帶的擦擦多能尋到這種痕跡。
隨著漢藏文化的交流增多,西藏後期的宗教藝術被注入了大量漢文化的元素,先是形成了漢
藏交融的格局,後來使西藏繪畫進入一種公式化的階段。西藏佛像繪畫度量經形成,壁畫、唐卡、雕塑、擦擦模具裡的佛像有了統一的標準,藝人有了學習和實踐的依據,藏傳佛教藝術達到頂峰。
親自做擦擦
後來,因為對藏文化生出了超乎尋常的愛,我決定到拉薩待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四處遊走,幾
乎走遍了藏區,當然,沒有再拿過一個擦擦,但卻在各地買到了不少精品,也因為情誼和緣分得來了幾個珍貴的饋贈品。
每每遇到要好的或是有相同愛好的朋友來訪,我總要搬出我的寶貝與大家分享。一次,一位藏族
好友看了我如此浩大的收藏,語重心長地說,這樣不好,擦擦是用來供奉的,不是收藏品。我趕緊聲明這些都是從市場上買來的,不是從擦康拿的,他說:「就是因為有你們買,才會有人不停地去拿,我們西藏的寶貝都這樣流失了。」我啞口無言,他說的是對的。我心情矛盾而沉重了好幾天都無法釋懷,有些問題是個人的力量和行為無法改變的,在此就不多說了。
之後,我去了八廓街,買來了一大一小兩個銅質的擦擦模子,請朋友幫我從墨竹工卡縣帶來細膩
的陶土(當然一般的土也行),又到老街的青稞酒作坊要來一把青稞—我開始做擦擦,我要做很多很多擦擦,將它們放到西藏的土地上,稍微彌補一點我內心的愧疚。從那以後,一到週末,同事們就會看見我穿一條髒兮兮的牛仔背帶褲,在辦公室的曬臺上和泥。
我學著專業擦擦製作者的樣子,抓一把泥放在平滑的地上,將模子蓋上去,用一塊石頭「梆梆」
地敲幾下銅模子,然後小心翼翼地揭開—當我的第一枚擦擦誕生時,我看著它笨笨拙拙地躺在那
裡,心中無限地歡喜,由於泥太稀了,佛像的臉有些模糊,但是我卻愛得不行。當然,後來我的經驗累積多了,技術日臻完善,做得就越來越好了。
剛剛脫模的擦擦要陰乾,日曬會讓它裂開。未乾之前在背後嵌入青稞,我的總編嘉措老師說一定
要是單數,因為藏族人認為單數是吉祥的。他說有的人還會在裡面裝入一點經文、衣物、頭髮或是別的祈願物。擦擦累積到一定數量後,請喇嘛唸經開光,再放到擦康裡去,這樣,可以為生病或去世的家人寄託祝福。
便於傳播的宗教形式
嘉措老師看著滿身是泥忙得不亦樂乎的我,總在一旁和善地笑,我想,我可能是他見過的第一個
製作擦擦的外族人。在西藏,製作擦擦的通常是一些遊僧或生活貧困的佛教徒,他們這樣做一方面是為自己今生多積善業,另一方面將此作為一種謀生的方式。他們整日在轉經路旁或人多集聚的聖地屈膝虔誠地做著擦擦,過往的人向他們施捨錢物或食品,表示信教人的善意。模子一般為銅、鐵質,也有木質和陶質的,因為它體積小,便於隨身攜帶,不需要技術,也不需要任何專門的材料,只要有泥土和一點水即可隨時隨地地製作。所以,擦擦在西藏民間供奉神佛的聖物中為數最多,分布最廣。
當然,要想製作出精美的「擦擦」,首先必須有一個精準的、符合造像量度的模具。模具造型
的好壞和品質的高低,取決於工匠的技術水準。模具的製造者通常是寺院裡有工巧技能的僧人或是上師,他們的藝術表現手法高超,甚至連細微末節都能刻畫得非常精當。但有時民間的工匠藝人也製作模具,那些腦袋大身體小、或是手腳長度不成比例的拙樸可愛的擦擦就多出自民間。
擦擦作為藏傳佛教藝術雕塑的一種,其流傳的範圍和數量都要比大型的泥塑更為廣泛,這是因為擦擦的製作方便簡單,只要有模具和泥土,在哪裡都可製作;其次,它符合了一般老百姓的信仰需要,即花少許的錢就可供養佛菩薩等,以求善業功德;第三,作為一種方便的信仰法門,它更容易讓廣大的百姓歡迎和接受。
我的擦擦沒有開光儀式,只有我在製作的時候傾注的心血和誠摯的祝願。做完後先給每位同事
贈送一枚,然後帶到寺廟或是轉山的地方去放置。如果有一天你在某個擦康裡看到一枚後面有英文「CD」或者「Chendan」的泥擦擦,那就是我做的。
第 1章 方寸之中的佛國—擦擦
擦擦的來源
第一次見到「擦擦」是在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中,當時,我被這些只有方寸大小、但卻精美無比的宗教物品震住了。從指甲蓋到巴掌大小的一個個脫模泥塑,竟有成千上萬種圖案,哪怕只有一、兩公分,卻也能從小小的淺浮雕佛像的眉眼間傳出神來。太神奇了!我完全被它們迷惑。那種愛戀生出的企盼簡直可以讓我用自己當時所有的藏品去換取對一個擦擦的擁有,而擦擦也成為我期待進藏的一個強烈的理由。
那以後,查閱大量有關擦擦的資訊成為我樂此不疲的事情,對擦擦的來龍去脈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擦...
目錄
序......007
第 1章:方寸之中的佛國—擦擦......008
第 2章:果果的陶罐......018
第3 章:濃墨重彩的宗教藝術—唐卡......032
第4 章:尋找易貢彩虹刀......040
第 5章:鬼神的具象面孔......046
第 6章:記錄在木板上的信仰......056
第 7章:泥塑—用「心」從泥裡「請」佛......064
第 8章:藏地銅器和「雲南製造」......072
第9 章:閃耀在藏區的雲南銀器......080
第 10章:尼西黑陶—黑如漆 光如玉......088
第11 章:織得天上一段錦......096
第12 章:一沙一世界 一石一天堂......104
第 13章:鋪天蓋地的絢爛......112
後記......124
序......007
第 1章:方寸之中的佛國—擦擦......008
第 2章:果果的陶罐......018
第3 章:濃墨重彩的宗教藝術—唐卡......032
第4 章:尋找易貢彩虹刀......040
第 5章:鬼神的具象面孔......046
第 6章:記錄在木板上的信仰......056
第 7章:泥塑—用「心」從泥裡「請」佛......064
第 8章:藏地銅器和「雲南製造」......072
第9 章:閃耀在藏區的雲南銀器......080
第 10章:尼西黑陶—黑如漆 光如玉......088
第11 章:織得天上一段錦......096
第12 章:一沙一世界 一石一天堂......104
第 13章:鋪天蓋地的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