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台
改編自《酉陽雜俎‧鳳凰台》及民間傳說
當年,黃帝命伶倫作樂律,伶倫取來竹子,挑選其中厚薄均勻的做成竹管。但一開始,這種竹管吹出來的音調沒有陰陽之分,根本不成音律。人們就嘲笑伶倫說:「你吹的那竹管,不聽則罷,一聽把野獸都給嚇跑了!」
有一天,黃帝正在練習騎馬,剛跨上馬背,忽然傳來伶倫吹奏竹管的聲音。黃帝的馬一聽到這種怪音,立刻嚇得四蹄騰空,仰頭嘶叫,硬生生把黃帝從馬背上摔下來。伶倫一看不得了,趕緊跑過去把黃帝扶了起來,黃帝拍拍身上的泥土,轉身對伶倫說:「你做的這個小竹管竟然能把我的馬嚇著,可見很不簡單,我相信將來一定能吹出好聽的音律來。」伶倫聽到黃帝的這番鼓勵,慚愧地對黃帝說:「我三年沒有做出一首音律,這已是很大的罪過,您卻還這樣鼓勵我。」黃帝說:「話可不能這麼講,一根普通的竹管,上面鑽了幾個小孔就能吹響,這就是你的發明和功勞呀,怎能說是『罪過』呢?」說完,便牽馬走了。
在黃帝的鼓勵下,伶倫頓時信心百倍,於是整天苦練,但仍然吹不出和諧的音調來。有天,伶倫獨自來到山坡上,他躺在一塊石頭上冥思苦想,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當他睡得正香甜,忽然被樹上一陣美妙的鳥聲喚醒。伶倫馬上坐起來,揉了揉眼睛,仰頭一看,只見樹上站著兩隻羽毛美麗、體形優雅的鳥兒;這兩隻鳥的鳴叫聲宛轉悠揚,十分動聽。伶倫張大耳朵,細心聆聽,接著情不自禁拿起自製的竹管,模仿起鳥叫聲吹了起來。正當吹得起勁時,兩隻鳥突然停止鳴叫,展翅飛走了。伶倫急得又是跺腳,又是揮手,但鳥兒卻早已經飛得無蹤無影。
伶倫回去後將此事稟告黃帝,又把他學來那半生不熟的鳥叫聲,斷斷續續對著黃帝吹了一遍。黃帝聽完後高興地說:「你遇到的這種鳥叫做鳳凰,是鳥中之王。想不到這個地方竟然有鳳凰飛到,這正是吉祥之兆啊!」從此,便把鳳凰停息的地方叫作「鳳嶺」。於是,伶倫每天都來到鳳嶺,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專心等待鳳凰再回來鳴叫。果然,不久鳳嶺四周的樹林裡就經常有鳳凰棲息,只是停在這裡的鳳凰,不一定每隻都會鳴叫。伶倫經過長時間觀察後發現,在那些鳴叫的鳳凰當中,鳳的鳴叫聲音激情高昂,凰的鳴叫聲音則柔和悠長。另外,早晨和夜晚的叫聲也大不相同;每對鳳凰棲息後,會先一次各鳴六聲,接著再連聲合叫一遍,然後就會飛走了。伶倫根據鳳凰鳴叫的兩個六聲,經過長時間的揣摩推敲,終於創作出音樂上的十二音律,世間上也就有了《鳳凰台》這首樂曲。
伶倫的表現大受黃帝的肯定與讚揚,從此之後,伶倫又將各種飛禽走獸的叫聲全都一一記錄下來,不斷豐富他所創作的音律。比如用擂鼓可以表現群馬奔騰的蹄聲,用口哨可以表現各種鳥鳴聲。有人說,現代音樂上用的簡譜符號1234567,最早就是起源於中華民族,也可能是源自伶倫所制定的音律,只不過當時的音符並不是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罷了。
落鳳山
改編自民間傳說
墨子年近九十歲時,感到精神和體力都已經大不如以前,於是便回到家鄉,一邊率領眾弟子從事勞動服務工作,一邊整理自己一生的文稿。《墨子》這本書寫完七十一章後,墨子覺得自己的生命也差不多走到了盡頭,但看到世間上戰禍連連,百姓仍飽受饑寒交迫之苦,總是感到難以就這樣撒手離去。他常常在東山北坡上的平臺,一個人坐到很晚,腦中不斷思索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
有天,西邊的太陽特別紅,墨子覺得太陽彷彿在群山之間徘徊不定,始終不忍離去一樣。晚霞覆蓋了大半個天空,繽紛絢爛,漸漸地,這片火紅彩霞越積越厚,就像一隻火鳥般,似乎準備展翅飛翔。這片雲霞,上下翻飛,翩翩起舞,最後果真幻化成一隻金色鳳凰,張開巨大翅膀,昂首挺胸,朝著他直飛而來。墨子知道,眼前的這隻巨鳥便是鳳凰,牠是傳說中的神鳥,人世間難得一見。
當初墨子的母親曾夢見鳳凰,接著就生下墨子,所以才會將他取名為墨翟。如今親眼看到鳳凰再現,墨子心想,莫非是要招他回去了嗎?雖然墨子對自己的生死毫不在意,但想到自己辛勞奔波一生,歷盡千辛萬苦;加上對人與人之間的仇恨,以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至今依舊有增無減這幾件事始終牽掛不已,心中不由得升起一陣莫名的惆悵和眷戀。
這時候,他突然拿起手中的杖擊打石頭,一派慨然地開口唱著:
飛翔中的鳳凰啊,金黃色的羽翼翩翩。
你翱翔於九洲上,降 落在粼粼的江邊。
我今天就要離去,卻看見這晚霞滿天。
悠悠難捨的情感,仍然留在茫茫人間。
這時,眼前那隻鳳凰忽然抬起頭來,長叫了三聲,響若笙簧。接著就振翅一飛,落在墨子腳下,嘴裡呢呢喃喃,似乎有話想說。又突然飛到一個高高的梧桐樹,身體在曲繞的樹枝上盤旋一陣後朝向東方,隱隱指向東海的位置。墨子看到此景,心中一動:「莫非要接我回到東海嗎?」他心裡一想到東海的滄海桑田,突然由不得想起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故事,這時候,他總算明白鳳凰想要表達的意思。
那二個故事,都是在述說渺小的人類如何對抗大自然,他開始思考,一個人無論有多麼出眾的聰明才智,只靠他自己的能力畢竟十分有限。若想要建立一個和平、幸福、公道、正義的社會,還需要人們一代代努力不懈地傳承下去,而我已經用了心、盡了力,這樣就夠了。只要堅信人類的文化還在不斷向前發展,我心中那個「兼相愛、交相利」的理想社會,總有一天肯定會到來的。
墨子想到這裡,多年來縈繞在心頭的鬱悶,突然間豁然開朗,不自覺大笑著說:「雖然現在天下沒有人能夠瞭解我,但是墨子之說仍然會代代流傳下去啊!」於是,他轉身乘上鳳凰,飛騰而去,從此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後人就將墨子乘鳳東歸的地方,取名為「落鳳山」,並蓋了一座亭紀念,取名「待鳳亭」,如今這座亭的遺址仍隱約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