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見證台灣出版產業的開發奮鬥史
◎王榮文 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2005年7月初的午後,一通急切的電話將我帶回故鄉嘉義,為了一批蘭記書局的書籍文物。
蘭記書局,這間在日治時期頗具盛名的書店,位在嘉義中山路上,一直是當地的精神地標。來電的吳明淳女士則是蘭記書局第二代經營者黃陳瑞珠的外甥女,長年旅居國外,為了處理遺留下來的蘭記書局文物而輾轉聯絡上我,基於同鄉的情誼與對出版的熟稔,吳女士相信將這批資料托付給我,定能得到妥善的保管與應用。
一間經營了七十年的書局,在台灣的出版史上會留下多少痕跡?蘭記越過戰前與戰後,是日治時期重要的中國與日本圖書引進者,從累積超過半世紀的出版品、各式主題的代銷書籍、圖書目錄、書店帳本、與書商的往復資料、圖章、剪報,還包括創辦人黃松軒的蒐藏品:書畫卷軸、照片、文友函件,這些林林總總超過三、四十箱的文物,幾乎等同於二十世紀前半葉的台灣出版縮影,我開始感到這是多麼沉重的託付!
回台北後,我一點一滴的將書籍整理、裝袋,磨挲這些泛黃、歷史久遠的珍貴寶貝,心中掛記的是該如何向世人顯現。所幸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所屬的《文訊雜誌》,一向關心台灣的文學與出版發展,以其史料整理與研究的專業接下文物整理的工作,並為蘭記書局策畫專題,邀約專研日治時期教育與文學的學者為此專題貢獻心力,學者們分住各處,為了親炙這些珍貴的資料不辭路遠與舟車勞頓,有的甚至是數次來訪,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撰文,而《文訊》也在2007年的1~3月連續三期,推出「記憶裡的幽香──蘭記書局史料研究」專題。學者們或就經營者分析、或針對出版品討論、或以懷念的角度述之,或對當時的出版環境探究蘭記的貢獻,希望呈現出來的是蘭記書局在台灣出版史上的定位與影響力,相信這些貢獻並不因書店的結束而消失。
這本書,不僅是專題的結集,並增收了黃陳瑞珠口述、其弟陳崑堂整理的〈蘭記書局創辦人黃茂盛的故事〉、目前文物中所能看見的蘭記圖書目錄的分類整理,以及百餘張珍貴的照片及書影。透過後輩及專家學者的筆,除追憶感懷前輩的努力與精神外,也瞭解到上個世紀初漢文的閱讀與傳播,出版產業的開發奮鬥史,相信對台灣出版研究有所助益。
期待有一天,理想中的「台灣出版博物館」能夠成立,這一批蘭記的珍貴文物及史料將捐贈並典藏於此。它不僅見證了台灣出版產業的發展與變遷,同時也能告慰念茲在茲蘭記書局史料保存的後代子孫。
願以此書遙寄為台灣出版貢獻心力的先賢故人。
〔增訂新版序〕蘭記百年
◎黃寶慧 蘭記書局第三代、東森新聞雲執行董事
應該是二年前,我的遠房親戚文史工作者黃惠君告訴我,有一本關於我嘉義老家「蘭記書局」的書出版。不久,果然送來一本《記憶裡的幽香──嘉義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
我因為大學從嘉義負笈北上之後又赴美求學、在海外工作多年,對於孩童時代的經歷記憶,幾乎從未和朋友提起。翻閱這本書和照片,勾起些許兒時記憶。小時候的印象中,「蘭記」就是嘉義最大的書局,我的爺爺黃茂盛先生是地方上知名的大善人和孝子,每日都要從蘭記書局走到隔著中山路正對門的東成書局(分家後由四伯父黃德榮經營),向居住於此的曾祖母請安;我的奶奶黃吳金女士是位精明能幹的女性,天天都坐鎮書局經營。我的童年就住在蘭記書局後方廳堂的二樓,直到分家時,排行第五的爸爸分得興中街的一排透天厝,我才搬離位在嘉義地王中山路的蘭記書局。
看到《記憶裡的幽香──嘉義蘭記書局史料論文集》,才知道原來祖父創辦的書局記載著這樣多台灣文化及出版的歷史。但是,我的父親和叔伯們卻對此書部分內容失真有意見,這也是我承命要更正並且將這本書增訂再版的緣由。因為第一版時未有訪談過蘭記書局真正的後人,從書中得知吳明淳女士是二伯母黃陳瑞珠女士的娘家親戚,其實和我們素昧平生,也因此不知還有我們這些蘭記嫡傳後人存在。不過我還是相當感謝吳女士協助把蘭記書局遺留下來的圖書史料交託給王榮文先生,讓它們得以保存下來,才有這本書籍的面世,也讓蘭記紀錄台灣出版一百年的史實得以還原。
這本書的增訂新版,增補了蘭記後人的訪談,感謝柯榮三教授對我父親黃德興和叔父黃德銘夫婦的訪談,我們共同回憶當年蘭記的軼事,還有我們後人對於祖父黃茂盛先生、祖母黃吳金女士的記憶。而我也藉此機會得以重新探看這些遺留下來的史料文物,我相信這些印刻著台灣文化一百年的史料圖書得以保存,將為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傳承作見證。
謹以此書《嘉義蘭記書局史料文集百年紀念版》獻給我的祖父黃茂盛先生。
一百年前他創辦台灣第一家現代化經營的蘭記書局。
他身體力行教養我們孝順父母、勤奮向學、樂善好施。